![专题01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176566/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1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176566/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1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176566/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1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17656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1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17656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1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17656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
- 专题02 第一单元课内文本阅读-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03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一)-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04 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05 第二单元课内文本阅读-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07 第三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 试卷 0 次下载
专题01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1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文件包含专题01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解析版docx、专题01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1 基础知识梳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篡夺 脚镣 禀赋 莫名其妙B.枭雄 松弛 破绽 败坏论常C.战栗 辞藻 淆乱 自头罗网D.惶惑 赌注 奉培 振彻天地【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字形辨析的能力。B.“松弛”应为“松弛”,意思是减低紧张程度或减小压力。“败坏论常”应为“败坏伦常”,意思是指损坏破坏伦理纲常;C.“自头罗网”应为“自投罗网”,意思是自己投到罗网里去;比喻自己送死;D.“奉培”应为“奉陪”,意思是以诚恳的敬意,来陪伴别人共度时光。“振彻天地”应为“震彻天地”,意思是响透全世界。比喻一个人的声望很高。故选A。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咨政领域,我们不是等课题、要课题,而是主动捕捉最迫切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调研和原创性研究并向有关部门建言。B.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4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0至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87.1%。C.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D.不管是有意还是无心,“农民工逆袭”论调中隐含着农民工阶层和某些职业的歧视和偏见,实属不该。【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B项,句式杂糅,“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4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句式杂糅,“根据”与后面的“显示”任意删去一个;C项,语序不当,应把“不仅”放到“艺术活动”之前;D项,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应在“隐含着”后面加介词“对”。故选A。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限量版大牌精品既浓缩了品牌最受欢迎的经典元素,还赋予了物品特殊的纪念意义,对于奢侈品收藏家来更是朝思暮想。B.以确保质量为目的的全面管理,在丰田公司发挥了酣畅淋漓的作用,而在我国的企业中却没能产生应有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C.“风情神州行”,别样风景,万种风情。新的一年,“风情神州行”栏目将继续陪伴您足不出户,赏遍万水千山。D.各级政府的救助基金、专项扶持资金种类繁多,而一些企业对这些资金的发放政策不甚了了,代办中介服务便应运而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A项,朝思暮想:意思是早晚都想念。形容十分想念。不合语境,此处是说这些限量版大牌精品是奢侈品收藏家做梦的时候都在想得到的,应该用“梦寐以求”;B项,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此处是说以确保质量为目的的全面管理,在丰田公司发挥了非常充分、透彻的作用。应改为“淋漓尽致”;C项,万水千山:形容路途遥远艰险,用在此处不合语境,此处说“风情神州行”栏目将继续陪伴您足不出户,赏遍无限美好的祖国国土。可改为“大好河山”;D项,不甚了了:指不十分清楚明白。符合语境。故选D。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无意颂扬苦难。如果允许选择, , , 。 。 , 。而且我相信, 当他带着这笔财富继续生活时,他的创造和体验都会有一种深刻的底蕴。①由于它来之不易,绝不会轻易丧失②人性的某些特质,唯有借此机会才能得到考验和提高③我宁要平安的生活,得以自由自在地创造和享受④一旦遭遇,它也的确提供了一种机会⑤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⑥但是,我相信苦难的确是人生的必含内容A.①⑤②④③⑥ B.①⑥④②③⑤C.③⑥④②⑤① D.③④⑥①②⑤【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③中的“我宁要平安的生活”强调一种选择,与前文“如果允许选择”衔接更紧密,据此可排除A、B两项。②中的“借此机会”指的是④中的“一种机会”,故②在④后;①中的“它”指代⑤中的“财富”,且和后文相吻合,据此可排除D项。故选C。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窃以为过矣 窃:私下里B.包九夷 包:囊括,吞并C.疏士而不用 疏:疏远D.适观而已矣 适:舒适【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D.“适观而已矣”的意思是“无非是为了取乐于当前,满足观赏的需要”,所以“适”的意思是“满足,适于”。故选D。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视力)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等待)B.批大郤,导大窾(引导,这里指引刀进入) 沛公则置车骑(放弃,丢下)C.籍吏民,封府库(登记) 朝济而夕设版焉(成功)D.素善留侯张良(友善、交好) 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扩张)【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项,“朝济而夕设版焉”意思是“可是,晋惠公早晨渡过河去,晚上就筑城来防备您”,济:渡河。故选C。7.下面“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①③④/②⑥/⑤ B.①②/③⑥/④⑤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⑥/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助词,的;③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④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⑤代词,这件事,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⑥助词,的。故选A。8.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A.如会同,端章甫 B.善刀而藏之C.越国以鄙远 D.项伯杀人,臣活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能力。A项,“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B项,“善”,形容词作动词,揩拭。C项,“鄙”,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D项,“活”,使动用法,使……活。例句“止”,使动用法,使……止。故选D。9.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A.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吾属今为之虏矣!B.居则曰:“不吾知也!” 不然,籍何以至此?C.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夫子之谓也。D.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均为被动句,前者是用“见”表被动,意思是“老百姓不被安抚”;后者是用“为”表被动,意思是“我们这些人现在(将)被他俘虏了”。B.均为宾语前置句,前者的正常语序是“不知吾也”,后者的正常语序是“籍以何至此”。C.前者为主谓倒装,正常语序是“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后者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谓夫子也”。D.均为判断句,前者是用“乃”作判断动词;后者是“……者……也”表判断。故选C。10.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此物故非西产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③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④掭以尖草⑤问者爇香于鼎⑥既而得其尸于井⑦令以责之里正⑧折藏之,归以示成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③/②⑥/④⑦/⑤⑧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④/②⑤/③⑧/④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句式的能力。①为判断句,“非”表判断。②为被动句,“为”表被动。③为定语后置句,“村中好事少年驯养一虫”。④⑤⑥为状语后置句,“以尖草掭”,“问者于鼎爇香”,“既而于井得其尸”。⑦⑧为省略句,“令以(之)责之里正”“折藏之,归以(之)示成”。故选C。11.下列选项中,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衅钟是周朝的一种礼仪。在古代,钟被视为一种神器,新铸成的钟要用牛羊的鲜血予以祭祀。B.《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庠序,即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C.乘,古时一车一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D.《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乘,古时一车一马为一乘”错误,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故选C。12.下列选项中,对课内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一听说刘邦欲王关中,简直怒不可遏。但是第二天见到刘邦来谢罪,却洋洋自得,还将曹无伤告密之事和盘托出。这充分体现了项羽恃勇骄横、胸无城府、拙于应变的性格。B.去鸿门“谢罪”,虽有项伯居中调停,实则深入虎穴,刘邦做到忍辱负重、能屈能伸。回到军中立诛曹无伤,则体现他的坚决果断。C.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是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他能在两军交战、生死未卜之时出使秦师,勇闯秦营,是一位勇士;同时他还是一位不卑不亢、机智善辩的辨士。D.“子路率尔对曰”之后“夫子哂之”,“率尔”一词充分体现出子路鲁莽直率、好胜自诩的性格特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A.“拙于应变”理解有误。文中刻画项羽的情节有:一听说刘邦欲王关中,立刻大怒,简直是怒不可遏;但第二天见到刘邦谢罪,却洋洋自得,并脱口把曹无伤告密之事和盘托出;樊哙尖锐的指斥,竟未能引起他的反感;听说刘邦逃走,也仍处之泰然,这充分显示了项羽简单暴躁而又刚愎自用的性格。没有选项中说的“拙于应变”。故选A。13.下列选项中,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门宴》语言精练、绘声绘色,人物形象鲜明生动。项羽的话,骄横气盛;刘邦的话,礼仪备至;范增的话,老谋深算;张良的话,老练透辟;樊哙的话,豪壮威严;项庄的话,似巧实拙。B.《烛之武退秦师》开篇寥寥数语,既点出了战事兴起的原因,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伏笔。C.《庖丁解牛》这则寓言中,庄子采用夸张、对比、描摹、想象等多种手法,表现庖丁解牛技巧的纯熟,神态的悠然,动作的优美,节奏的和谐,身心的潇洒。D.孟子用“以羊易牛”一例,肯定了齐宣王的“不忍”,认为齐宣王已具备“保民”的基础。同时也为下文论说齐宣王没有实行“王道”,是“不为”而非“不能”埋下了伏笔。【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及手法技巧的理解分析能力。C.“庄子采用夸张、对比、描摹、想象等多种手法”分析错误,《庖丁解牛》这则寓言中没有采用想象手法。故选C。14.按要求默写句子。(1)《烛之武退秦师》中,秦、晋两国联合围攻郑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的不同性格,冉有性格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可看出来。(3)庖丁解牛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由此可知,庖丁解牛遵循事物的规律。【答案】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依乎天理 因其固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贰、俟、依。15.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原句。(1)《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烛之武退秦师》中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___________,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5)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____________,庄不得击。(《鸿门宴》)【答案】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 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常以身翼蔽沛公【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浴”“沂”“雩”“咏”“贰”“戮”“翼”“蔽”。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史记·项羽本纪》以“鸿门宴”为界,明显地分出前后两个不同的部分。鸿门宴是历史的转折点,也是项羽个人命运的转折点,此前的灭秦,是一场以暴易暴式的革命。 【甲】 复仇者项羽如狂飙突起,如冤鬼索债,挟着民间的冲天怨气,无坚不摧、无敌不克。他指挥倜傥,游刃有余,指顾从容。但在鸿门宴后,项羽处处捉襟见肘,时时被动挨打,并不是前期的项羽冰雪聪明,后期的项羽愚蠢笨拙,其实是他的对手变了! 【乙】对付恶贯满盈的暴秦,项羽的军事天才绰绰有余;而对付一个貌似弱小实则生机勃勃的刘邦集团,他的政治才干就相形见绌了。张良这把绵软的剃刀,在剃度了暴秦之后,并没有完成他的历史使命,还有一个同样至刚至强至暴至亢的对手,需要他来解决。【丙】是的。像项羽这样天下莫可与争锋的强梁,什么样的力量才能羁縻得住他?而是刘邦的耐心和张良的软功夫。(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倜傥 B.捉襟见肘 C.冰雪聪明 D.而是(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答案】(1)D(2)A【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倜傥”,洒脱,卓异,不同寻常。此处形容项羽在鸿门宴之前灭秦的战争中的表现,符合语境。B.“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生活穷困。后也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语境是形容鸿门宴之后项羽的处境艰难,符合语境。C.“冰雪聪明”,比喻人聪明非凡。语境说的是聪明,符合语境。D.“而是”,连词,通常与“不是”连用,构成“不是……而是”的关联词,表示并列关系。结合语境来看,前面是问句,“像项羽这样天下莫可与争锋的强梁,什么样的力量才能羁縻得住他”,后面是回答,填写“而是”显然与语境不合,应使用“还是”。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无坚不摧”之后的顿号改为逗号,因为“无坚不摧”“无敌无克”是并列谓语,顿号是并列词语或短语间的停顿。故选A。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印章文化源远流长。印章在古代主要用作身份凭证和行使职权的工具。《说文解字》言“印,执政所持信也”,揭示了印章功能的核心——信。“示信”,是印章文化功能最本质之点。秦以前,官、私印都称“玺”,起初作为商业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以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证明当权者权益的法物。印章和政治仪礼结下了不解之缘,汉初名臣张良________,解印绶辞归,意味着权力的卸除。印章的发展史出现过两次高潮,一次在秦汉时期,另一次在明清时期。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明清是印章热的时代,期间名家竞起,流派争衡,印学理论更是________,促成印章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潮。印章在发展中,出现了丰富的品类,如表字印、室名印、别号印、收藏印、鉴赏印、考订印等等,________。印章可分为实用的、非艺术性的印章和艺术性的印章。________,这两部分不是截然分开、互不包容的,而是变动不居、互为转换的。今天,印章的示信功能已明显削弱,但它的美学系统正在加强甚至扩展。( ),已显露其“出蓝”之势。印章艺术,正以一种中国的语言方式,向世界讲述着文明古国的历史和文化。(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功成身退 层出不穷 俯拾皆是 因而B.韬光隐晦 应接不暇 不一而足 然而C.功成身退 层出不穷 不一而足 然而D.韬光隐晦 应接不暇 俯拾皆是 因而(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秦印注重实用,无论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B.秦印注重实用,无论是外形,还是印文、章法,都呈现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C.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外形,还是印文、章法,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D.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呈现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对秦汉范型来说,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B.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对秦汉范型来说C.对秦汉范型来说,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D.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对秦汉范型来说【答案】(1)C(2)B(3)B【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包括成语)能力。第一处,功成身退:大功告成后自行隐退,不再做官或复出。韬光养晦:意为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此处的语境是张良“解印绶辞归,意味着权力的卸除”,正是大功告成后自行隐退,不再做官或复出,故此处应选“功成身退”,从而排除BD两项。第二处,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语境是明清是印章热的时代,期间名家竞起,流派争衡,印学理论更是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故此处应选“层出不穷”。第三处,俯拾皆是:意思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不一而足: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此处的语境是列举印章丰富的品类之后,故应选“不一而足”,从而排除A项。第四处,因而:表示因果关系。然而:指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关系。从语境来看,最后一空的后面说“这两部分不是截然分开、互不包容的,而是变动不居、互为转换的”,据此可以判断前后分句是转折关系,故此处应选“然而”。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画线句: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其主要病因是搭配不当,应将关联词“即使”改为“无论”,或“不论”,与后面的“都”搭配。从语序的角度看,应先“外形”,然后深入到“印文、章法”。CD两项,没有修改关联词,未将“即使”改为“无论”,故排除。A项,语序不当,应先“外形”,然后深入到“印文、章法”。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能力。所填句子有两个对象,一个是“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一个是“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括号的前语境“但它的美学系统正在加强甚至扩展”,能体现印章美学系统正在加强甚至扩展显然是“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而“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之间是有逻辑先后的,先有一系列的创作、展评活动,才能有在比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之作。还有括号后语境的“出蓝”之势是相对于“秦汉范型来说”,所以括号内句子最后一个地方应是“对‘秦汉范型来说’”。故选B。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春秋战国时期的侠士具有很强的政治依附性,他们在人身或活动上,直接或间接、或强或弱地服务并依附于诸侯权贵,结果成为诸侯权贵政治斗争的工具。但同时侠士以依附政治人物为工具性手段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其政治依附性因其所拥有的侠义精神而独具特点。有些侠士,( )。春秋时专诸因伍子胥引荐被公子光赏识重用,后来舍身刺杀王僚只是为报公子光的______,而客观上却帮助公子光夺取了王位。更多的侠士因其臣属或门客的身份,而导致行为直接以政治为导向。战国时唐雎面对骄横狂妄的秦王, ,以“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来威胁秦王,也是基于自身使者的身份,希望不辱使命。侠士的政治依附性还表现在侠士往往会成为政治人物的牺牲品。在他们的无畏的行为中常隐藏着 。即便是一生追随 ,备受诸侯权贵的青睐,其结局也是其政治依附性的一种悲剧性体现。战国时聂政、荆轲等人皆在刺杀活动中殒命,成就了侠士英雄的悲剧形象。(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在人身上或强或弱地依附于诸侯权贵,在活动上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诸侯权贵B.他们在活动上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诸侯权贵,在人身上或强或弱地依附于诸侯权贵C.他们在人身上直接或间接地依附于诸侯权贵,在活动上或强或弱地服务于诸侯权贵。D.他们在活动上直接或间接地依附于诸侯权贵,在人身上或强或弱地服务于诸侯权贵。(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其行为主观上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客观上却不以政治为出发点B.其行为客观上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主观上却不以政治为出发点C.其行为主观上不以政治为出发点,客观上却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D.其行为客观上不以政治为出发点,主观上却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知遇之恩 令人发指 不虞之誉 丰功伟绩B.知遇之恩 怒发冲冠 不测风云 劳苦功高C.再生之恩 令人发指 不测风云 劳苦功高D.再生之恩 怒发冲冠 不虞之誉 丰功伟绩【答案】(1)A(2)C(3)B【解析】(1)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有两处语病,第一处,语序不当,“服务并依附于诸侯”语序有误,应该先是“依附诸侯”,之后才能“服务诸侯,排除B项。第二处,修饰不当,“直接或间接”“或强或弱”应该分别修饰“服务”和“依附”,排除C、D项。故选A。(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按照逻辑顺序应先“主观上”再“客观上”,排除B、D两项。“以政治为出发点”属于“主观”范畴,“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属于“客观”范畴,排除A项。故选C。(3)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处,知遇之恩,得到赏识或重用的恩德。再生之恩:像救了自己性命那样大的恩德。此处前文是“公子光赏识重用”,所以用“知遇之恩”较为符合语境。第二处,怒发冲冠:因怒而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令人发指:人的头发都竖了起来,形容愤怒到极点。此处是形容唐雎因秦王骄横狂妄而愤怒,所以此处用“怒发冲冠”较为合适。第三处,不测风云: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不虞之誉:预料不到的赞扬。此处是对侠士人物行为遭遇的陈述,所以此处应该用“不测风云”。第四处,劳苦功高:做事勤苦,功劳很大。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此处是对侠士一生经历的描述,所以用“劳苦功高”更为贴切。故选B。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论语·公冶长》载:宰予昼寝。子曰:“ ,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宰予字子我,名列孔门四科“言语”门下,自是孔子高足,不虞有此差评。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宰予的判词是“利口辩辞”,也就是不仅话说得好,而且反应还快,所谓雄辩是也。一众弟子中能入“言语”门,这本是自然。不过,话说得好云云,往往会有场景语气褒贬之歧义。于是,能说会道的人,不免会在道德的某些层面遭际负面。所以,夫子“又说”的那段话,即便不出自他老人家金口,也不妨有广泛的认同度。(选自《论语》“粪土之强”新解 有删改)(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杇:可译为“粉刷” 诛:谴责,责问 是:指上文听其言而信其行。B.文中“不仅”“而且”不能删除,若删除会改变文章原意。C.文中“遭际”一词可由“遭遇”替换。D.“所以,夫子‘又说’的那段话,即便不出自他老人家金口,也不妨有广泛的认同度。”这句话标点使用均正确。(2)请在_________处补写一个句子,要求与后面一句结构一致,形象地表达孔子对宰予的评价【答案】(1)C(2)枯朽之木不可雕也【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判断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的能力。C.“遭际”的意思是:①经历;②际遇;③遇到;碰到。“遭遇”的意思是:①碰上,遇到;②经受的事情;生活经历。“遭际”与“遭遇”的区别在于:遭际的对象可以是幸运的事情(经历),也可指不幸的事情(经历);而遭遇的对象则多指不幸的事情(经历)。材料中,“遭际”这一句前面还有“不过,话说得好云云,往往会有场景语气褒贬之歧义”。这说明,这里的“遭际负面”并不一定仅仅是指负面、不好的,也可能是是蕴含褒贬歧义,实际是指好的。因此,此处用既可用褒义又可用贬义的“遭际”,比只能用贬义的“遭遇”要合适。因此,不能替换。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原文中,孔子对宰予的评价是“ ,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挖空处后句的意思是沾满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内在本质不佳,那再修补也无济于事。其实际含义是说一个人内心观念不佳,那么他用再多的语言修饰也是没办法修饰、改变的。原句中,“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是用生活中的现象来比喻孔子对宰予的评价,因此,仿写时,抓住自然界中或生活现象中内在不佳无法通过外在修补这样子的例子来补写即可,就如《论语》原文中的“朽木不可雕也”,以及“鱼目不可混珠”等。仿写时,还要注意题目中“与后面一句结构一致”的格式要求,以“XX之X不可X也”的句式来写,而不能直接用《论语》原句“朽木不可雕也”来填写。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几天中我领略了两个字,一个是“绿”,只凭这一点,已使我流连忘返。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冷泉亭旁溪水琮琤,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路旁的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茵茵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很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地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婉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古人讲“修辞立其诚”,写作首先要诚恳、诚实、真诚、坦诚地对待读者,讲真话,不讲假话。B.科学家仔细研究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C.所谓“艺术真实”,指的是艺术再现生活的真实,更集中、更典型、更生动、更具有代表性地再现生活的真实。D.如果学校让学生背诵《弟子规》《朱子家训》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听话,那么国学教育就走偏了,还可能使学生接受了其中的一些“糟粕”。(2)排比可以“增文势”“广文义”,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排比”修辞进行简要分析。(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出很深很浓的黑色,有的绿得发出很浅很亮的蓝色。”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1)C(2)排比的修辞手法,将西湖胜景中不同的“绿”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给读者细腻独特的感受;排比句的使用,也使得行文有节奏感,朗朗上口,增强了语势,深化中心。(3)①原文中的修饰成分单独成句,强调了“绿”的不同特点,句子更加活泼;②原文表达与上下文语体一致,更口语化,描写更亲切;③原文用“……极了”,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强烈。【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原句,表示突出强调。A.表示引用;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突出强调;D.表示特殊含义。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此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来写景,描写了西湖胜景中不同地点的“绿”的特点,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同时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排比项排叠而出,语气一贯,节律强劲,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①从句式上看,原句句式活泼灵动,短句较多,简洁明快,节奏感较强,更能突出“绿”的不同特点,而改句则是长句,缺乏节奏感,更不能突出事物的特点。 ②从语体上看,原句更加口语化,与原文语体风格一致,而改句则比较书面语。③从情感表达上看,原句用了四个“……极了”,起到一个强调作用,突出感情表达,表现力强,而改句表达则比较平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9 第三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文件包含专题09第三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解析版docx、专题09第三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1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文件包含专题01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解析版docx、专题01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8 第八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文件包含专题18第八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解析版docx、专题18第八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