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历史(上海A卷) (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历史(上海A卷)-(全解全析).docx
    • 练习
      历史(上海A卷)-(考试版)A4 (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 .docx
    • 练习
      历史(上海A卷)-(考试版)A3 (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 .docx
    • 练习
      历史(上海A卷)-(参考答案).docx
    历史(上海A卷)-(全解全析)第1页
    历史(上海A卷)-(全解全析)第2页
    历史(上海A卷)-(全解全析)第3页
    历史(上海A卷)-(考试版)A4 (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 第1页
    历史(上海A卷)-(考试版)A4 (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 第2页
    历史(上海A卷)-(考试版)A4 (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 第3页
    历史(上海A卷)-(考试版)A3 (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 第1页
    历史(上海A卷)-(参考答案)第1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历史(上海A卷) (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上海A卷) (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文件包含历史上海A卷-全解全析docx、历史上海A卷-考试版A4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docx、历史上海A卷-考试版A3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docx、历史上海A卷-参考答案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A·全解全析考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  考试时间:50分钟  考试分值:100一、经济的发展(24分)1)中国古代先民在()左右能够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牧业,生活逐渐稳定。A公元前一万年 B.距今约一万年前C公元前五千年 D.距今约五千年前2)在商和西周时期,农业工具的主要材质是(  )。A B.青铜 C.铁 D.银3)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经济的重大发展不包括(  )。A冶铁技术出现 B.开始推广井田制C牛耕得到推广 D.水利工程广泛修建4)秦汉时期,王朝中央政府对待民间工商业的主流态度是(  )。A支持鼓励 B.放任自由 C.抑制打击 D.严令杜绝5)魏晋南北朝时期,厉行改革,促进北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君主是(  )。A拓跋宏 B.司马炎 C.刘裕 D.孙权6)晚唐人皮日休曾在诗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其中此河指的是(  )。A开通大运河 B.清理黄河 C.开发长江 D.修建郑国渠7)下列选项中属于唐代经济领域重要成就的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耕犁的改进与定型C全国货币的统一 D.政府垄断盐铁产销8)下列历史时期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空前繁荣的是(  )。A秦始皇时期 B.汉文帝、景帝时期C唐贞观年间 D.唐开元年间9)记载南朝宋时期的史书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如下的描述: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注:关门),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半,民勤本业,一岁或稔(注: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项,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杜(注:即鄠县与杜陵,是汉唐时代靠近首都长安的近畿之地)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概括当时社会经济的情况,并分析其原因。(8分)【答案】(每题2分)1B2A3B4C5A6A7B8D9)表现:江南农业发展,良田开发,人口增长,年有余粮,城市和工商业发展,江南在全国影响力增强。(2分)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北民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相比北方更为优越;统治者的重视;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等。(每点2分,三点即可)【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当时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农牧业,故选B项;距今约一万年则约公元前八千年,而非公元前一万年或公元前五千年,排除AC项;距今约5000年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取代了仰韶和大汶口文化,其代表器物是黑陶,排除D项。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和西周时期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工具,故选A项;青铜农具虽然出现,但极少,排除B项;铁制农具开始使用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项;商周时期具有少量银制饰品,而非银制农具,排除D项。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并于春秋战国时期解体,B项不符合史实,故选B项;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出现,A项符合史实,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并推广,C项符合史实,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富国强兵,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D项符合史实,排除D项。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统治者采取向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盐铁官营等措施抑制民营工商业的发展,故选C项;重农抑商政策是自战国时期推行一直延续到清末的经济措施,故持鼓励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采取了如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措施插手并经营工商业,故放任自由错误,排除B项;国家通过各种措施抑制工商业发展,但并非严令杜绝,排除D项。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拓跋宏即北魏孝文帝,其在位期间进行了改革,促进了北魏经济发展,为北方统一南方打下了基础,故选A项;司马炎是西晋君主,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经济发展,然而,西晋在280年完成了,故不仅仅促进了北方,南方经济也得到了发展,排除B项;刘裕为南朝刘宋的君主,其统治区域在南方而非北方,排除C项;孙权为吴国君主,其统治区域在东南地区而非北方,排除D项。6)据材料隋亡为此河千里赖通波可知该运河与隋朝灭亡有关,并且运河里程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疏浚了前代开凿留下的河道,开通了大运河,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王景治理黄河之后,河道基本固定,直至宋代都不曾改道,排除B项;隋朝之前的孙吴政权、秦汉以及战国时期的楚国已经对长江进行开发,排除B项;郑国渠为战国时期秦国修建,排除D项。7)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江东地区出现的曲辕犁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并为后世所沿用,故选B项;蔡伦是东汉时期的人,排除A项;秦朝建立后统一全国货币,推行半两钱,排除C项;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垄断盐铁产销,排除D项。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发展生产,将唐朝推向了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故选D项;秦始皇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并外出巡游,消耗大量钱财和民力,百姓苦不堪言,排除A项;汉代文景时期是经济恢复期,排除B项;唐贞观年间,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但未到空前繁荣的程度,排除C项。9)第一小问情况,据材料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可知当时社会稳定,人口增增长,百姓家有余粮;据材料地广野半,民勤本业,一岁或稔(注: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可知江南地区农业得到发展;据材料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项,膏腴上地,亩直一金可知对土地进行了开发,成为良田;据材料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可知江南地区的商业发展,并推动了城市的发展;据材料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可知江南地区在全国得到经济影响力增强。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安定的环境;北方民众为躲避战乱而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推动了经济开发;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采取各种措施推动经济的发展;就地理位置而言,南方纬度低,降水量和热量更充足,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更为优越;最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财富的创造者,是他们的辛勤劳动才有江南经济的大开发。二、民族交融(26分)大部分少数民族历史人物都是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坚定维护者,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和巩固做出贡献。以下是小赵同学依据教材整理的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历史人物。A元昊 B.拓跋宏 C.铁木真 D.努尔哈赤E松赞干布 F.俺答汗 G.皇太极 H.五世班禅I.耶律阿保机 J.完颜阿骨打1)请按照他们在历史上活跃的时代先后排序______IAJCF_________(填写字母,5分)2)请将下列民族与上述有关人物相对应(填写字母,6分)藏族(  ) 鲜卑族(  ) 党项族(  )女真族(  ) 蒙古族(  ) 契丹族(  )3)请将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与上述相关统治者相对应(填写字母,6分)西夏(  ) 北魏(  ) 契丹(  )吐蕃(  ) 金朝(  ) 蒙古帝国(  )4)请将下列历史叙述与上述有关的人物相对应(填写字母,6分)改女真族名为满洲,称皇帝,并改国号为大清。(  )沿袭唐宋制度,同时还保持本部族的猛安谋克制。(  )接受明朝册封,与明朝订立和议,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  )原为边疆藩镇,脱离中原王朝称帝,定都于西北黄河流域。(  )顺应了北方民族交流交往交融趋势,为实现全国统一打下了基础。(  )促进了欧亚大陆间的相互影响,对之后的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5)历史上的少数民族人物中,也有给国家带来深重灾难的。请列举一例,并说明影响(3分)。【答案】1BE/DGH。(5分)2EH B A DGJ CF I。(6分)3A B I E J C。(6分)4G J F A B C。(6分)5)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不仅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唐朝由盛而衰。(其它言之有据也可,3分)【解析】1B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进行改革,推动民族交融;E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D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称汗,国号大金;G:皇太极为努尔哈赤之子,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大清;H:西藏佛教格鲁派领袖五世班禅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被赐予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故空格依次填BE/DGH2藏族:E:松赞干布为吐蕃赞普,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H:五世班禅为西藏佛教格鲁派领袖; 鲜卑族:B: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鲜卑族;党项族:A130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女真族:D:努尔哈赤为女真建州部首领,1616年称汗,国号大金;G:皇太极为努尔哈赤之子,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大清;J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次年称帝,建立金朝;蒙古族:C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成吉思汗F1571年,蒙古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契丹族:I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3西夏:A130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北魏:B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大力推动民族交融;契丹:I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 吐蕃:E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金朝:J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次年称帝,建立金朝; 蒙古帝国:C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成吉思汗4G:皇太极在位时,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并于1636年称皇帝,改国号为大清 J:金朝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还保持了一套本部族的管理系统,叫猛安谋克制,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F1571年,蒙古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 A:西夏的建立者党项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藩镇,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即西北黄河流域;B: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交流交往交融趋势,为实现全国统一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C:铁木真及其继承人领导下的蒙古帝国发动的对外征服战争,促进了欧亚大陆间的相互影响,对之后的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5)结合所学可知,755年,粟特族人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这场叛乱历时八年,不仅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唐朝由盛而衰(唐军将领拥兵自重,中央集权被削弱,边防空虚,吐蕃趁机占领河西陇右地区)。三、众说汉武帝(24分)汉武帝是雄才大略的皇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有争议的皇帝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史记·平准书》1)材料一描述的景象史称什么?是怎样出现的?(6分)材料二武帝即位,明和亲约束,厚遇关市,饶给之。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史记·匈奴列传》材料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汉书》2)材料二和材料三,记述汉武帝哪些方面的事迹?(4分)材料四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无几矣。——《资治通鉴》3)材料四从哪些方面批评了汉武帝?(4分)材料五(汉武帝诏)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汉书·西域传》4)作为史料,材料五能对上述哪则史料观点提供证据支持?说明理由。(5分)5)基于上述材料,你怎样理解对汉武帝评价的争议?(5分)【答案】1)文景之治;汉初统治者汲取秦朝迅速灭亡的教训,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历经多代人恢复和发展的结果。(6分)2)材料二记载汉武帝前期以和平方式,与匈奴保持和睦关系;材料三记载汉武帝独尊儒术,发展西汉文化教育。(4分)3)个人品行、治国方式、边疆战事、民生处境。(任二,4分)4)材料四(2分);材料五是汉武帝反思自身过错后的诏书,能够成为材料四后世史学家展开批判的依据,在赋役沉重、民众困苦、边疆战事频繁方面能够互相对应。(3分)5)上述不同的史料记述的内容不同,对汉武帝的行为褒贬也不一,也是因作者的身份、视角和观念的差异。(2分)对汉武帝时代持积极评价态度是有道理的,当时国家强盛,汉武帝在位时的文治武功,进一步巩固了多民族统一封建国家。(2分)但批判汉武帝也有理由与依据,他在位时任由开边欲望无穷蔓延,逐渐超越国力民力极限,给人民生活带来负面影响。(2分)但汉武帝早年也曾推行和平政策,晚年承认了自己错误。所以对他的认识与评价应是发展的、全面的、辩证的。(1分)【解析】1)第一小问景象,据材料一汉兴七十余年之间……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阡陌之间成群结合所学可知,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汉初统治者汲取秦朝迅速灭亡的教训,遵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历经多代人恢复和发展的结果。2)据材料二武帝即位,明和亲约束……往来长城下可知,汉武帝通过和亲、互通关市贸易等和平方式,发展与匈奴的关系,即材料二记载汉武帝前期以和平方式,与匈奴保持和睦关系;据材料三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兴太学……号令文章……而有三代之风结合所学得出材料三记载汉武帝独尊儒术,发展西汉文化教育。3)据材料四孝武穷奢极欲得出个人品行;据材料四繁刑重敛……巡游无度得出治国方式;据材料四外事四夷得出边疆战事;据材料四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得出民生处境。4)第一小问哪则史料观点,材料五能对材料四提供证据支持。第二小问理由,据材料五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乃者贰师败……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结合所学得出材料五是汉武帝反思自身过错后的诏书,能够成为材料四后世史学家展开批判的依据,在赋役沉重、民众困苦、边疆战事频繁方面能够互相对应。5)材料二、三从积极方面肯定了汉武帝,材料四从消极方面批评了汉武帝,结合所学得出上述不同的史料记述的内容不同,对汉武帝的行为褒贬也不一,也是因作者的身份、视角和观念的差异。积极上:据材料二武帝即位,明和亲约束……往来长城下、材料三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兴太学……号令文章……而有三代之风结合所学得出对汉武帝时代持积极评价态度是有道理的,当时国家强盛,汉武帝在位时的文治武功,进一步巩固了多民族统一封建国家。消极上:据材料四孝武穷奢极欲……其所以异于秦始皇无几矣结合所学得出但批判汉武帝也有理由与依据,他在位时任由开边欲望无穷蔓延,逐渐超越国力民力极限,给人民生活带来负面影响;据材料五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乃者贰师败……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结合所学得出汉武帝早年也曾推行和平政策,晚年承认了自己错误。总之,所以对他的认识与评价应是发展的、全面的、辩证的。四、天下一统(26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代时期,理想中的天下是一个以华夏为中心的政治共同体。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迈向大一统。——摘编自闾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1)材料中的三代是指____________;春秋时期的华夏大地是以____(地区)为核心区的。(4分)2)孔子追求的天下共主时代存在于什么历史时期?他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此目标?(4分)材料二迨始皇吞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遗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3始皇吞六国,统一宇内发生在(  )(2分)A公元前3世纪早期 B.公元前3世纪晚期C公元前2世纪早期 D.公元前2世纪晚期4)秦始皇在全中国革除的古人之遗法,主要包括(  )(双选,4分)A贵族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三公九卿制5)秦始皇创设了哪些后世之治术?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什么积极性?(6分)材料三清代的雍正皇帝曾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摘编自刘晓东《华夷一家与新大一统6塞外是指什么地区?我朝与秦朝比较,在疆域上有什么显著不同?(6分)【答案】1)夏、商、周,中原。(4分)2)西周;提倡,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4分)3B2分)4AC4分)5)创设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两级行政机构,统一文字、车轨、度量衡等。(任二,4分)其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袭了2000多年,影响深远,有利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言之成理,2分)6)长城以北的地区;秦朝疆域仅限于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具体描述也可),而清朝的疆域更为辽阔,东北、北方、西北、西南、台湾列岛和南海诸岛都纳入了中国版图。(6分)【解析】1)据材料一三代时期,理想中的天下是一个以华夏为中心的政治共同体结合所学可知,三代是指夏、商、周;据材料一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华夏,即春秋时期的华夏大地是以中原(地区)为核心区的。2)第一小问时期,结合所学可知,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即天下共主时代存在于西周。第二小问怎样实现,据材料一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迈向大一统结合所学可知,孔子提倡,意为关爱他人,进而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孔子对现实不满,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3)据材料二始皇吞六国,统一宇内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公元前221年即公元前3世纪晚期(公元前的纪年是倒着数),选择B项符合题意。4)据材料二古人之遗法,无不革除可知,秦朝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将战国时已经形成的郡县制在全国推广,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即秦始皇废除贵族世袭制和分封制,故选AC项;禅让制指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排除B项;三公九卿制是秦始皇创设的制度,而不是革除的,排除D项。5)第一小问创设,据材料二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在中央创设了皇帝制度(皇帝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三公九卿制(组成中央政府);在地方设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加强了中央集权;此外,秦朝还大规模推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文字、车轨、度量衡等。第二小问积极性,结合所学可从对后世影响、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及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入手,即其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袭了2000多年,影响深远,有利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6)第一小问塞外,据材料三塞外之一统,始于元结合所学得出塞外是指长城以北的地区(今内蒙古中部和西部一带)。第二小问不同,据材料三秦朝形势图”“清朝形势图可知,秦朝疆域仅限于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具体描述也可),而清朝的疆域更为辽阔,东北、北方、西北、西南、台湾列岛和南海诸岛都纳入了中国版图。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历史02卷(江苏专用)(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全部内容)(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历史02卷(江苏专用)(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全部内容)(全解全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西方学者论述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历史02卷(统编版)(考试版)【测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下全册】: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历史02卷(统编版)(考试版)【测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下全册】,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历史01卷(统编版)(考试版)【测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下全册】: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历史01卷(统编版)(考试版)【测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下全册】,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