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生物(江苏专用B卷)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生物(江苏专用B卷)-(全解全析).docx
    • 练习
      生物(江苏专用B卷)-(考试版)A4(范围:选择性必修3全本).docx
    • 练习
      生物(江苏专用B卷)-(参考答案).docx
    生物(江苏专用B卷)-(全解全析)第1页
    生物(江苏专用B卷)-(全解全析)第2页
    生物(江苏专用B卷)-(全解全析)第3页
    生物(江苏专用B卷)-(考试版)A4(范围:选择性必修3全本)第1页
    生物(江苏专用B卷)-(考试版)A4(范围:选择性必修3全本)第2页
    生物(江苏专用B卷)-(考试版)A4(范围:选择性必修3全本)第3页
    生物(江苏专用B卷)-(参考答案)第1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江苏专用B卷)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江苏专用B卷)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文件包含生物江苏专用B卷-全解全析docx、生物江苏专用B卷-考试版A4范围选择性必修3全本docx、生物江苏专用B卷-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3全本。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4题,每题2分,共计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泡菜的制作和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将蔬菜用开水和白酒浸泡 1min 以加快发酵速度
    B.在发酵过程中出现白膜可能是由于酵母菌大量增殖而引起的
    C.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用波长为 550nm 的光是因为亚硝酸盐对该波长的光有最大的吸收率
    D.若制作标准曲线时用的比色杯的光程比待测样品的比色杯光程大,则计算出的待测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偏低
    2.下列有关几种发酵食品的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发酵菌种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葡萄酒发酵时应将温度控制在18~30℃
    B.生产醋酸所用的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C.腐乳发酵时,毛霉中蛋白酶的合成只需要核糖体参与
    D.刚装坛密封好的泡菜,夏季的发酵时间比冬季的短
    3.酵母菌的品质影响葡萄酒的产量和质量,研究人员为分离出产酒精能力强的酵母菌菌株,进行了如图Ⅰ所示实验,甲、乙、丙、丁锥形瓶内分别加入100mL完全培养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传统葡萄酒发酵过程中,为避免污染发酵装置需严格灭菌
    B.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算出葡萄酒过滤液的活菌数为6.8×106个/L,此数值可能低于实际的活菌数
    C.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菌种接种过程中的试管口、瓶口等无需再灼烧灭菌
    D.由图Ⅱ可知,丙瓶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培养瓶密封不严,丁组酵母菌产酒精能力比乙强
    4.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其活性位点上含有两个镍离子,在大豆、刀豆种子中含量较高,土壤中的某些细菌也能够分泌脲酶。实验室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了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M,并分别研究了培养液中的Ni2+、Mn2+和尿素浓度对细菌M脲酶产量的影响(说明:研究某一项时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表明培养液中Ni2+和Mn2+对脲酶的影响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B.细菌M合成脲酶需要尿素诱导,尿素的最适诱导浓度在0.4%—0.8%之间
    C.培养液不含Ni2+、Mn2+细菌不产生脲酶, 细菌产生脲酶的最适离子浓度相同
    D.所有脲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在内质网上加工使其与镍结合才具有活性
    5.某杂种植株的获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叶片经消毒后需用流水多次冲洗,以避免消毒剂长时间作用而产生毒害作用
    B.图示①过程采用酶解法获取原生质体时,可用聚乙二醇调节渗透压
    C.图示②过程通过抽真空处理使酶溶液渗入细胞间隙,提高酶解效率
    D.经④过程获得的杂种细胞经鉴定和筛选后进行植物组培,即可获得目标杂种植株
    6.花椰菜(2n=18)种植时容易遭受病菌侵害形成病斑,紫罗兰(2n=14)具有一定的抗病性。科研人员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具有抗病性状的花椰菜新品种如图1所示。通过蛋白质电泳技术分析了亲本及待测植株中某些特异性蛋白,结果图2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培育杂种植株所用的技术体现了植物细胞全能性和细胞膜流动性原理
    B.图1过程①是在无菌水中进行,过程②是在固体培养基中进行
    C.图2中属于杂种植株的是4和5,1可能是花椰菜
    D.病菌悬浮液均匀喷施于杂种植株叶片上,一段时间后,测定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的百分比,可筛选抗病性强的杂种植株
    7.品种青花菜具有由核基因控制的多种优良性状,另一远缘植物乙的细胞质中存在抗除草剂基因,欲将乙细胞质中的抗性基因引入甲中。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A中取顶芽细胞进行体细胞杂交有利于获得脱毒苗
    B.过程B中常用PEG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C.过程C中只有融合细胞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可以正常生长
    D.杂种植株的抗除草剂基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8.如图,核苷酸合成有两个途径,物质A可以阻断其中的全合成途径。正常细胞内含有补救合成途径所必需的转化酶和激酶。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选用的骨髓瘤细胞缺乏转化酶。现用加入H、A、T三种物质的“HAT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的B淋巴细胞虽然可进行补救合成途径,但由于高度分化,不能在HAT培养基上增殖
    B.骨髓瘤细胞及其相互融合细胞在HAT培养基上无法进行上述途径,因而不能增殖
    C.杂交瘤细胞在HAT培养基上可同时进行上述两个途径,因此能大量增殖
    D.HAT培养基上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不一定都能产生所需的抗体
    9.犬细小病毒(CPV)单克隆抗体(Cpv McAb)可抑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侵染及病毒的复制,进而杀灭幼犬体内病毒。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Cpv McAb的制备过程中用到了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B.给幼犬注射CPV后,CPV抗体检测呈阳性,说明发生了体液免疫反应
    C.经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即可直接生产Cpv McAb
    D.对杂交细胞培养时,需要无菌无毒环境,且温度、气体环境等要适宜
    10.在体细胞克隆猴培育过程中,为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人员将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4d的mRNA注入了重构胚,同时用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TSA)处理,使胚胎的发育率和妊娠率提高,具体培育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去核时使用的梯度离心、紫外光照射和化学物质处理等方法都没有穿透卵母细胞透明带或质膜
    B.胚胎移植前应对代孕母猴服用孕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C.组蛋白甲基化和乙酰化的表观遗传修饰都不利于重构胚的分裂和发育
    D.为得到遗传背景相同的克隆猴,可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份或4份后再进行胚胎移植
    11.下图为不同限制性核酸内切膀识别的序列及切割位置(箭头所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4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均不能够识别和切割RNA分子内的核苷酸序列
    B.若DNA上的碱基随机排列,Nt I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位点出现频率较其他三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高
    C.酶切时使用两种限制酶同时处理是为了防止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外源DNA片段自身环化
    D.用酶Bgl II切出的目的基因与酶BamH I切割的质粒重组后,则不能再被这两种酶切开
    12.经研究发现,PVY-CP基因位于某种环状DNA分子中。将PVY-CP基因导入马铃薯,使之表达即可获得抗PVY病毒的马铃薯。下图表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相关酶切位点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推测Klenw酶的功能与DNA聚合酶类似
    B.由步骤③获取的目的基因有1个黏性末端
    C.步骤④应选用的限制酶是BamHⅠ和SmaⅠ
    D.NPTⅡ基因可能是用于筛选的标记基因
    13.玉米中赖氨酸含量比较低的原因是赖氨酸合成过程中的两种关键酶——天冬氨酸激酶和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的活性,受细胞内氨基酸浓度的影响较大。赖氨酸达到一定浓度时会抑制这两种酶的活性。为了提高玉米中的赖氨酸含量,兴趣小组提出的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用紫外线处理玉米愈伤组织,筛选有利突变体
    B.将富含赖氨酸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导入玉米细胞
    C.通过基因定点突变技术修饰天冬氨酸激酶和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基因的个别碱基
    D.利用蛋白质工程直接改造天冬氨酸激酶和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的空间结构
    14.下列有关克隆人和设计试管婴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克隆人和试管婴儿均是有性生殖的产物
    B.治疗性克隆可为一些患者提供器官,用于器官移植
    C.设计试管婴儿可有目的地生出所需的孩子,应大力推广
    D.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的结果本质是相同的,都会面临伦理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5.地球上的植物每年产生的纤维素超过70亿吨,其中40%~60%能被土壤中产生纤维素酶的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刚果红染液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水解后的纤维二糖、葡萄糖等发生这种反应。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而当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分解后,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这些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应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
    B.对纤维素分解菌计数时应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
    C.采用平板划线法统计平板上菌落数,统计值比活菌实际数低
    D.通过比较得知,菌落②中的菌株分解纤维素能力最强
    16.在进行拟矮牵牛和矮牵牛的种间原生质体融合时,利用亲本材料对药物抗性的差异来选 择杂种细胞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只有杂种细胞能在含放线菌素 D 的 MS 培养基上正常生长
    B.同一株植物的不同细胞经离体培养获得的再生苗基因型可能不相同
    C.②中的融合过程一定要在无菌水中进行,防止杂菌污染
    D.通过③得到的愈伤组织等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装后可得到人工种子
    17.CTLA-4和PD-1均是T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能抑制T细胞激活,或使T细胞进入凋亡程序,从而使机体肿瘤细胞免受T淋巴细胞攻击。抗CTLA-4或抗PD-1单克隆抗体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如图所示,科研人员现将两种单克隆抗体在体外解偶联后重新偶联成抗CTLA-4和抗PD-1的双克隆抗体,显示具有更好的疗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一分子双抗能结合两个CTLA-4分子和两个PD-1分子
    B.双克隆抗体与肿瘤细胞的结合具有更强的特异性,从而减少副作用
    C.同时用CTLA-4和PD-1免疫后提取B淋巴细胞,可融合成同时分泌两种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D.使用双克隆抗体治疗肿瘤原理是让机体产生更强的细胞免疫反应
    18.小鼠胚胎干细胞经定向诱导可获得多种功能细胞,制备流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为获得更多的囊胚,采用激素注射促进雄鼠产生更多的精子
    B.细胞a和细胞b内含有的核基因不同,所以全能性高低不同
    C.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出的各种细胞都需在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D.用胰蛋白酶将细胞a的膜蛋白消化后可获得分散的胚胎干细胞
    19.图甲为培育转基因生物时选用的载体,图乙是含有目的基因的一段DNA序列,图中标注了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通过PCR技术提取该目的基因,应该选用引物a和引物c
    B.构建表达载体时应选用BamHⅠ和HindⅢ这两种限制酶
    C.图乙中一个DNA分子在PCR仪中经过四轮复制得到所需目的基因的分子数为8个
    D.只利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就可以直接筛选出成功导入表达载体的受体细胞
    第 = 2 \* ROMAN II卷
    三、填空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57分。
    20.土壤中的有些细菌可以利用石油中的多环芳烃,据此研究人员通过实验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了能降解石油的细菌菌株M和N,实验所用的培养基成分如下表所示:
    (1)实验时,培养基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灭菌。培养基中提供碳源的是______________,培养基Ⅰ和培养基Ⅱ均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
    (2)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菌株M计数时,每毫升菌液中细菌细胞数为2×107个,每个平板上涂布0.1mL,且每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约200个,则至少应将菌株M的菌液稀释____________倍。
    (3)为进一步探究并比较M和N两个菌株在不同条件下降解石油的能力,科研人员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M、N两个菌株分别接种在两液体培养基Ⅰ中,得到M、N菌液。
    步骤二:另取培养基Ⅰ、Ⅱ,添加琼脂分别制成平板Ⅰ、Ⅱ,在平板Ⅰ上制作两个直径相等的孔标号ⅠA、ⅠB,平板Ⅱ重复以上的操作,两个孔分别标号ⅡA、ⅡB。
    步骤三:将等量等浓度的M菌液和N菌液分别接种到平板Ⅰ的ⅠA和ⅠB,平板Ⅱ也进行同样的操作。
    步骤四: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记录平板Ⅰ、Ⅱ的透明圈大小如下表所示:
    注:“+”表示有透明圈,“+”越多表示透明圈越大,“-”表示无透明圈。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平板上透明圈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③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21.紫杉醇是红豆杉产生的一种重要抗癌物质,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紫杉醇的基本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外植体经_____过程形成愈伤组织。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对愈伤组织进行处理的目的是_____。该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属于_____(a、器官发生途径 b、体细胞胚发生途径 c、都不是)。
    (2)将诱导出的愈伤组织接种至装有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瓶中振荡培养,影响细胞的生长速度和紫杉醇含量的因素有_____等(答出两点)。
    (3)如要将外源基因导入红豆杉细胞进行遗传改造,图1表示构建重组DNA的过程示意图,载体质粒P0具有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酶1和酶3分别是_____;
    ②为筛选出含重组质粒P3的菌落,采用含有不同抗生素的平板进行筛选,得到甲、乙、丙三类菌落,三类菌落形态相同,生长情况如图2所示,应选择的菌落类型是_____类,未转入质粒的菌落类型是_____类;(填字母类型)
    ③为鉴定筛选出的菌落中是否含有正确插入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拟设计引物进行PCR鉴定。甲、乙、丙3条引物(图中→表示复制方向)在正确重组质粒中的相应位置如图3所示,PCR鉴定时应选择的一对引物是_____,某学生尝试用图中另外一对引物从某一菌落的质粒中扩增出了400bp片段,原因是_____。
    22.下图1为某品牌抗原检测试纸条结构图,检验原理如下:检测试纸条偶合物垫上覆盖有胶体金粒子标记的抗N蛋白单克隆抗体(简称金标抗体,聚集时形成一条红线),其数目远远多于被检测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数量。检测时结合了新冠抗原的金标抗体和未结合抗原的金标抗体在虹吸力的作用下依次经过检测区(T线)和质控区(C线),其中检测区硝酸纤维膜上包被有抗N蛋白单克隆抗体,质控区包被有二抗(能与抗N蛋白单克隆抗体结合的抗体)。
    (1)新型冠状病毒(SARS-CV-2)通过S蛋白与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结合入侵人体细胞,其主要入侵肺部细胞的原因可能为______。SARS-CV-2是正链单股RNA病毒,病毒侵入细胞后首先以RNA为模板合成病毒RNA聚合酶进行RNA的复制过程,该过程还需宿主细胞提供______。
    (2)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的免疫学原理是______,金标抗体与样品中的抗原结合后仍然可以与T区的抗N蛋白单克隆抗体结合说明______。
    (3)根据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的工作原理,图2的检测结果中阳性的是______,无效的是______。在对某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进行核酸检测时呈阴性,第二天进行抗原检测呈阳性,再进行核酸复核呈阳性。检测试剂合格、操作方法无误,第一次核酸检测呈阴性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4)安巴韦单抗注射液(BRII-196)及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BRII-198)是我国全自主研发的单抗,联合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效果显著。制备新冠单克隆抗体过程中,提取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经HAT培养基筛选获得______细胞;由于同一种抗原可能激活______细胞,还需继续筛选才能获得目的细胞株。新冠单抗能准确结合新冠病毒,是因为单克隆抗体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23.研究人员利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大丽轮枝菌,培育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转基因菌株。主要过程如下(图中a链和b链分别是相应基因转录的模板链)。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扩增基因。扩增的原理是___________;图中b链的碱基序列黏性末端()为___________。
    (2)第②步: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②需要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_,此时目的基因插入到___________启动子之后,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步:目的基因导入大丽轮枝菌。该过程需要先将目的基因导人农杆菌,而后将转化后的农杆菌放置于含有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上,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农杆菌。将导入重组质粒的农杆菌加入大丽轮枝菌的孢子细胞悬液中,在适宜条件下完成转染后利用滤膜过滤得到孢子细胞,再在真菌培养基上培养获得菌落,最终通过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筛选出绿色荧光蛋白旺盛表达的大丽轮枝菌。
    24.世界首个核移植“三亲婴儿”在美国诞生。其培养过程如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卵母细胞的获取过程中,需要对女性进行______处理,该处理的方法是给女性注射______激素,该处理可能会带来的危害有:①_______;②_______。
    (2)细胞A的培养过程③所需气体主要有O2和CO2,CO2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
    (3)卵子与精子在发生上的重要区别是_______;对采集到的精子要先经过_____处理,才能用于体外受精;过程④受精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
    (4)为了提高已有胚胎的利用率,可采用_________技术。若选用囊胚期的胚胎,操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______。
    (5)设计试管婴儿技术与解决不孕问题而进行的试管婴儿技术的主要区别是前者需要在植入前对胚胎进行________。
    (6)婴儿的遗传物质来自于_________。离子浓度(%)
    0
    0.0005
    0.001
    0.005
    0.01
    0.05
    脲酶产量(u/mL)
    Ni2+
    0.02
    0.056
    0.067
    0.28
    0.36
    0.08
    Mn2+
    0.031
    0.21
    0.28
    0.31
    0.37
    0.085
    尿素浓度(%)
    0
    0.2
    0.4
    0.6
    0.8
    1.0
    脲酶产量(u/mL)
    0
    1.15
    1.60
    1.73
    1.45
    0.28
    BamHⅠ
    HindⅢ
    BglⅡ
    SmaⅠ
    成分
    培养基1
    K2HPO4、MgSO4、NH4NO3、石油
    培养基Ⅱ
    K2HPO4、MgSO4、石油
    菌株
    平板Ⅰ
    平板Ⅱ
    ⅠA
    IB
    ⅡA
    ⅡB
    透明圈大小
    +++
    ++
    ++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生物01卷(江苏专用)(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生物01卷(江苏专用)(全解全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生物01卷(江苏专用)(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生物01卷(江苏专用)(参考答案),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AATT—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浙科版2019B卷)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浙江专用):

    这是一份生物(浙科版2019B卷)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浙江专用),文件包含生物浙科版2019B卷全解全析范围必修1和必修2第123章docx、生物浙科版2019B卷考试版A4范围必修1必修2第12章和第3章docx、生物浙科版2019B卷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