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5.2《答司马谏议书》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5.2《答司马谏议书》课件第1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5.2《答司马谏议书》课件第2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5.2《答司马谏议书》课件第3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5.2《答司马谏议书》课件第4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5.2《答司马谏议书》课件第5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5.2《答司马谏议书》课件第6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5.2《答司马谏议书》课件第7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5.2《答司马谏议书》课件第8页
    还剩3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八单元15(谏太宗十思疏 * 答司马谏议书)15.2* 答司马谏议书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八单元15(谏太宗十思疏 * 答司马谏议书)15.2* 答司马谏议书备课课件ppt,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诵读课文注意字词,整体感知,内容小结,写作特点,一词多义,翻译下列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了解王安石与司马光的相关常识,把握写作背景。2.积累文言现象,翻译全文。3.把握王安石在书信中表达的观点态度,学习说理艺术。4.学习作者不畏责难、矢志变法的决心,体会对国家大事的担当精神。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作书信、文件讲,说明写给谁。如司马迁《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 另一种是作书写、记载讲,如“明初四杰”之一高启的《书博鸡者事》,就是记斗鸡赌输赢的人的故事。
    宋:谏院-鼓院,以左、右谏议大夫为之长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作品有《临川先生文集》。
    “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王安石“变法精神”
    “变革天下之弊法”——王安石《言事书》
    为人刚正,意志坚强“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推行变法运动的。
    贱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丰年不饱食,水旱尚何有?虽无剽盗起,万一且不久。特愁吏之为,十室灾八九。 ——王安石《感事》
    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力图通过整军理财以求富国强兵。保守派代表人物当时任右谏议大夫的司马光多次致书王安石,要求罢黜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读了司马光的第一封信,颇不高兴,出于礼节,只回了一封短信,没有就司马光的意见作实质性答复。司马光心有不甘,又写了第二封信,进一步阐明变法(青苗法)的不当之处,其意仍在说教。王安石接信后,又回了封信,就司马光第一封信作了较为具体的答复,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答司马谏议书》。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chǔ)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guō),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chóng)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lǔ)莽,故今具道所以,冀(jì)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pì)邪说,难(nàn)壬(rén)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xù)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liàng)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xū)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dù),度(duó)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wù),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第一段:交代写信的缘由。第二段:针对司马光信中所指责的实 施新法的弊端,逐一驳斥。   第三段:分析反对派对新法声势汹汹、怨恨、诽谤的原因,并表示对失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墨守成规等保守思想的不满。   第四段:书信常规的结束语。     
    第1段:写信缘由——为什么写这封信?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某:古人在书信上用“某”来代替自己的名。见恕:谅解我。“见”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如“慈父见背”“见谅”。 王安石敬曰: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常常意见不合,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多有不同的缘故啊。虽然想要(向您)勉强解释,最终必定不能被您理解,所以只是很简略地给您写了回信,不一一为自己辩解。又想到承蒙君实待我优厚,书信往来不应该简慢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或许能原谅我吧。
    想一想,王安石在书信第一句表达了几层意思?
    三层意思: 第一层“昨日蒙教”是礼貌性套语。 第二层提到与司马光“游处相好之日久”,感情色彩很浓,使司马光听了心里感到舒服。 第三层急速转到“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 这三层意思集中在一句话里显出高度的概括力,亮出了分歧的焦点所在。不伤感情,态度坦率。
    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王安石与司马光共事多年,私交不错,只是政见每每不合。“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 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第2段:驳斥谬论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尤其注重于名义和实际是否相符。如果名义和实际的关系明确了,那么天下的根本道理也就清楚了。现在您指教我的,认为我侵夺官吏职权,生事扰民,与民争利,拒绝接受不同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非议。
    司马光如何指责王安石?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wéi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wéi生事;为wèi天下理财,不为wéi征利;辟邪说,难壬nàn rén人,不为wéi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我却认为接受皇帝命令,商议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订,把它交给负有专责的官吏去执行,这不算是侵夺官吏职权;施行先王的政治主张,以此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生事扰民;替国家治理整顿财务,这不是与民争利;批驳不正确的言论,排斥巧辩的佞人,这不是拒绝他人的规劝。至于天下对我的怨恨非议这么多,那是我本来预先料到会这样的。
    思考:第二段中作者批驳了司马光什么观点?作者是如何针对司马光的观点一一进行批驳的?
    王安石连用四个“不为”,这四个不容置疑的判断句,显示了王安石作为政治家、改革家的风度,以及他变法的决心。
    开头先确立反驳的原则:“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之争;然后抓住对方的论点(以致天下怨谤也),树起反驳的标靶;再逐一反驳司马光加给自己的罪名,要言不烦,理直气壮,反驳有力。
    第3段:分析原因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wèi而不汹汹然?//
    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不是一两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把不忧虑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美德,皇上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不去考虑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来帮助皇上来对抗他们,那么这些人又为什么不大吵大闹呢?
    为什么要变法? 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
    盘庚之迁,胥xū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wèi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盘庚迁都,怨恨他的是老百姓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而已;盘庚不因为有人抱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考虑到这样做适宜就采取行动,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做的正确且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地方的缘故啊。如果君实您责备我在位时间很久,没能帮助皇上干一番大事业,使老百姓受益,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如果您说我现在应该不做任何事,守着以前的成法就行了,那么这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 无缘与您见面,内心实在仰慕到极点。
    阅读第三段,概括:王安石为什么要进行这场变法?
    (1)人——“习于苟且” (2)士大夫——“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 (3)皇帝——“上乃欲变此”
    这几句说明了自己要变法的原因,在针砭时弊的同时,委婉指出司马光的指责欠缺了对社会实际的考量。
    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司马光和王安石的见解有什么不同?
    实施变法时,出现了怎样的情形?
    (1)司马光认为是王安石在变法中,“侵官、生事、征利、拒谏”造成的。 (2)王安石认为“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1)天下——“怨谤”; (2)众——“汹汹然”。
    王安石举“盘庚迁都”的例子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上曾有过的如何对待怨谤的事实为表率,意在说明“怨诽之多”并不是评定是非的唯一标准;只要确认自己做得对,就不会因为别人的毁谤而放弃推行新法;既委婉地反驳了怨诽之多的责备,同时也表明了自己会力排众议,坚持变法,表达了自己坚持变法的决心。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第三段最后,作者写两句假设句的目的是什么?
    两句内容上退中有进,前句看似在退,王安石说自己“错”在“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实际上是认为自己改革还不够坚决,不够迅速,不够彻底,这也使后句的驳斥更显柔中有刚。
    第三段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 (1)第一层指出当前现状,并强调皇上要改变此情况,而自己不顾众人反对,要“助上以抗之”,然后用一句反问句,增加结论的不容置疑性。 (2)第二层用盘庚迁都的事实,来论明自己推行新法的正确性,增强说服力。 (3)第三层由两个假设句构成,内容上退中有进,前句的退,使后句的驳斥更显柔中有刚。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但是力量足够用来达到目的地(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第4段:书信常规结尾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无由:没有缘由。不任:不胜。区区:拳拳,专诚、恳挚的意思。
     翻译:无缘与您见面,内心实在仰慕到极点。
    通读全文,你认为本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王安非凡的政治胆略?
    (1)“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改革前就已经将这种情况洞明于心,却敢于挑战,体现非凡的胆略。(2)“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直斥当时苟且偷安,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的现象,不回避,不妥协,不遮掩,体现一种直言不讳的勇气。(3)明知寡不敌众,却“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4)在论辩中面对司马光这样的政敌,使用“何为而不汹汹然?”之类的强烈反诘语气。
    全文立论的论点是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的指责,指出“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从而说明变法是正确的,司马光的攻击名实不符,全是谬论。文章逐条驳斥司马光的谬论,从而批驳了保守派不恤国事、墨守成规的弊端,表现出作者坚持改革、绝不为流言俗语所动的决心以及坚持变法的坚决态度。
    课堂总结文章结构
    论证过程(书信体驳论文)
    名实不符儒家的观点要名实相符,论题的观点就被驳倒了。
    1.行文简洁,结构严谨作为书信体议论文首要特点是行文简洁,结构严谨,没有枝蔓,全文除开头和结尾段用几句酬答的礼貌语言以外,紧紧扣住保守派的几个主要论点进行驳斥,只驳论点不涉及其他事情,结构非常严谨,驳斥时针对其要害,言简意明,使文章短小精悍。
    2.论证方法多样本文的论证方式是驳论,批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第一是直接反驳,如“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第二是借助论据,如“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这里就举出了有利的根据,说明不是自己独断专行,而是受命于皇帝,是朝廷议过的法度,是合理合法的。第三是举出史实进行反驳,如盘庚迁都的典故表示自己不会因流言蜚语改变立场,委婉地反驳了对方的责难,又表达了自己变法的坚定决心。整个反驳是明确而有力的。
    3.气势磅礴,寓刚于柔全文之所以有压倒论敌的浩然正气是因为:第一、立足于理,理足则气盛。第二,擅于排比,连用排比驳斥对方,势如破竹,无可阻挡。第三,擅用反语,如“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铿锵有力。虽然全文傲岸之气,愤然涌出,强调坚持改革的决心不可逆转,但语气相当委婉、柔中有刚。这固然是由于书信体格式的需要,也出于朋友之间情意,但更是源于王安石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坦荡胸怀和高度自信。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以致天下怨谤以授之于有司 以兴利除弊以膏泽斯民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表结果关系,因而,因此】
    不为侵官 未能助上大有为为天下理财 同俗自媚于众为善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守前所为而已
    为 wèi 作介词。替,给;表目的;表原因;对,向 wéi ①作动词。做;当作;变成;是;治理,处理② 作介词。被,表示被动。 ③作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如:何辞为?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某则以谓 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而议事每不合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苏洵《六国论》 侍奉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
    【动词,考虑,揣度】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故今具道所以
    古汉语中 “见” 的常见用法1.和“看”有关 2.同“现”3.表示被动,可译成“被”。和“于”连用也表示被动,组成“见……于”格式。 例:终必不蒙见察 是以见放。(《渔父》)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4.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如何,可译成“我”。 例:慈父见背。(《陈情表》) “见谅” 冀君实或见恕也。(希望您或许能够原谅我吧)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现在君实您用来指教我的)
    通假字: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通“辩”,辩解】
    1.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古义:私下,谦词;今义:偷窃】2.不复一一自辨【古义:再,又;今义:往复,重复】3.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古义:小,谦辞,情意诚挚;今义:今常用作数量极少】4.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古义:只是;今义:特别,特殊】5.于反复不宜卤莽【古义:书信往来;今义:多次重复】6.重念蒙君实视遇厚【古义:又想到;今义:想念,思念】
    1.以膏泽斯民【名作动,施加恩惠】2.同俗自媚于众为善【形容词作动词,谄媚,讨好】3.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名作动,做,从事,办理】4.以兴利除弊【形容词作名词;有利的事业;有害的事情】
    1、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2、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译文:又想到承蒙君实待我优厚,书信往来不应该简慢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或许能原谅我吧。
    译文: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尤其注重于名义和实际是否相符。如果名义和实际的关系明确了,那么天下的根本道理也就清楚了。
    3、所操之术多异故也。4、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5、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译文:至于天下对我的怨恨非议这么多,那是我本来预先料到会这样的。
    译文:批驳不正确的言论,排斥巧辩的佞人,这不是拒绝他人的规劝。
    译文:所持的政治主张有很大的不同的缘故。
    6、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
    译文:我却认为接受皇帝命令,商议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订,把它交给负有专责的官吏去执行,这不算是侵夺官吏职权;
    1.下列各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某启:昨日蒙教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B.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C.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邹忌修八尺有余D.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2.下列各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B.“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这一句概括了司马光来信中指责王安石变法的话。C.“人习于苟且毋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够为善”这一一表明王安石对当时士大夫苟且偷安、墨守成规、随和世俗的不满。D.“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表明王安石因工作很忙而不能与司马光见面的歉意。
    3.下列各句不属于王安石变法的一项是:A、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B、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C、辟邪说,难壬人 D、为天下理财

    相关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八单元15(谏太宗十思疏 * 答司马谏议书)15.2* 答司马谏议书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八单元15(谏太宗十思疏 * 答司马谏议书)15.2* 答司马谏议书示范课ppt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司马谏议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5.2* 答司马谏议书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5.2* 答司马谏议书示范课ppt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作者介绍,写作背景,富国强兵育才,根本目的,核心内容,富国强兵,主要措施,王安石变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5.2* 答司马谏议书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5.2* 答司马谏议书课文配套课件ppt,共1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