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A卷 单元考点)-【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试卷 4 次下载
-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B卷 综合测试)-【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试卷 3 次下载
- 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B卷 综合测试)-【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试卷 3 次下载
- 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A卷 单元考点)-【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试卷 4 次下载
- 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B卷 综合测试)-【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试卷 3 次下载
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A卷 单元考点)-【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A卷 单元考点)-【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_37632888,文件包含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A卷•单元考点-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同步单元卷人教版2019选必三解析版docx、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A卷•单元考点-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同步单元卷人教版2019选必三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同步单元卷(人教版2019选必三)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A卷•单元考点)
3.1 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国际地球年中国全委会总体部署,为提升公众对地球的认识程度,增强全社会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倡导可持续消费,选择绿色生活。据此回答下面1-2题。
1.绿色生活可以包括( )
①保护自然,万物共存②节约资源,重复利用
③绿色消费,环保选购④减少污染,垃圾分类⑤节水节能,减少消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环境保护要求每位中学生( )
①树立环保意识②讲究环境道德③捍卫自身的环境权益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1.D 2.C
【解析】1.绿色生活是一种没有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对环境友好、健康的生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绿色生活必须符合下面的三个条件。第一、消费者的生活环境和所消费的资料对健康有益或无害的;第二,消费者在工作生活中注意节约资源和能源;第三,消费者所使用的物品对环境应该是友好的。保护自然、节约资源、绿色消费、环保选购、垃圾分类、节水节能、减少消费均属于绿色生活的内容,①②③④⑤正确。故选D。
2.环境保护需要中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讲究环境道德,同时,捍卫自身的环境权益,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①②③④正确,故本题选C。
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3-4小题。
3.图中①②③④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原始森林破坏、荒漠化、水土流失、酸雨
B.酸雨、水土流失、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
C.荒漠化、酸雨、原始森林破坏、水土流失
D.水土流失、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酸雨
4.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污染物是( )
A.建筑工地的扬尘 B.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
C.汽车排放的废气 D.工业排放的废气
【答案】3.C 4.A
【分析】3.读图可知,①主要分布于中东、北非地区及亚欧大陆中部地区,中东、北非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亚欧大陆中部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较少,气候干旱,主要的环境问题是荒漠化;②主要分布于欧洲西部等工业发达地区,欧洲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大,二氧化硫等酸性废气的排放量较大,主要的环境问题是酸雨;③主要分布于非洲中部热带雨林气候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原始森林破坏;④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可知④反映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该地区的植被破坏比较严重,且降水比较集中,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则ABD项错误,C项正确。故选C。
4.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②环境问题是酸雨。酸雨指pH<5.6的雨水。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矿物燃料燃烧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建筑工地的扬尘不是酸雨的诱发因素,A项正确。而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废气以及工业排放的废气,都和酸雨的发生有较为密切的关系,BCD项错误。故选A。
不同环境安会问题发展演变过程不同。下图示意突发性环境问题演化。据此完成下面5-6小题。
5.不具备突发性特征的环境安全问题是( )
A.土壤污染导致的粮食中重金属超标 B.核泄漏
C.超高浓度的污染物排放 D.危险化学品泄漏
6.反复性出现的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 )
A.扩大了环境安全范围 B.提高环境安全临界点
C.更容易突破环境安全范围 D.缩短了消除环境安全问题时间
【答案】5.A 6.C
【解析】5.土壤中重金属来自工业生产、地质变动或重大工程建设,再通过农作物吸收、积累,才会导致粮食中重金属超过食用安全标准,是不断累积、逐步加剧的过程,不具备突发性,故A项符合题意。故选A。
6.据图可知,环境安全临界点以下为安全范围,一次次重复出现的突发性环境安全事件,将更容易突破环境安全临界点、延长消除环境安全问题的时间,故C项正确。故选C。
下图为北极熊撑伞遮阳漫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7-8小题。
7.图中漫画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严重 B.水资源的短缺 C.全球气候变暖 D.洪涝灾害频繁
8.造成该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A.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B.跨区域调配水源
C.食物来源极其缺乏 D.植被覆盖率提高
【答案】7.C 8.A
【分析】7.漫画中北极熊撑伞遮阳,并且底下的冰块都融化的只剩一点,反映了全球气候变暖,故选C。
8.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和毁坏森林,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全球气候变暖,故选A。
环境安全有双重属性:从自然角度看,环境安全意味着自然环境及其服务能力处于良好的状况或没有遭到难以恢复的破坏;从人类社会角度看,环境安全意味着环境问题的危害程度与解决环境问题付出的代价,不至于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据此完成下面9-11小题。
9.下列关于环境安全问题及环境安全风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影响国家安全的环境安全问题发生概率小
B.一国的环境安全问题只可能产生于本国
C.环境安全风险与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有关
D.环境安全风险与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抵抗能力有关
10.下列不属于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的是( )
A.通过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影响国家安全
B.成为能源安全问题的放大器影响国家安全
C.通过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影响国家安全
D.成为军事安全问题的触发器影响国家安全
11.应对环境安全问题、降低环境安全风险的途径不包括( )
A.降低人类社会对环境风险的承受水平
B.尽最大可能从源头上防控环境问题的发生
C.避免在高环境安全风险区从事生活和生产活动
D.增强人类对环境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与善后处理能力
【答案】9.B 10.B 11.A
【分析】9.影响国家安全的环境安全问题发生概率很小,A项说法正确。能够威胁一国的国家安全的环境问题,可能产生于本国,也可能来自其他国家,还可能是全球环境问题导致的,B项说法错误。环境安全风险与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有关,也与人类及自然环境本身对环境问题损害或威胁的敏感程度及抵抗能力有关,C、D项说法正确。故选择B项。
10.环境安全问题可能通过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损害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影响国家安全,A、C项说法正确;环境安全问题可能是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安全问题的触发器和放大器,影响国家安全,D项说法正确。能源安全属于资源安全,与环境安全关系不大,B项说法错误。故选B。
11.应对环境安全问题、降低环境安全风险的途径主要有提升人类社会对环境风险的承受水平,A项符合题意。尽最大可能从源头上防控环境问题的发生,B项不合题意。避免在高环境安全风险区从事生活和生产活动,C项不合题意。增强人类社会对环境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与善后处理能力;及时发现和治理环境问题,避免其恶化为环境安全问题;积极应对已发生的环境安全问题,降低其伤害程度等,D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项。
3.2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如图为某产业园产业链基本构架。据此完成下面12-13小题。
12.该园区从国外引入废弃物资源的主要原因是( )
A.提高企业收益 B.增加就业机会 C.促进国际合作 D.减轻环境污染
13.该产业园区主要目的是解决( )
A.产品利用前的环境污染 B.产品利用中的环境污染
C.产品运输中的环境污染 D.产品利用后的环境污染
【答案】12.A 13.D
【解析】12.该园区从国外输入废弃物资源,成本相对较低,经过现代拆解与再利用产业,再生产、创造,获得经济效益,所以主要考虑的是提高企业收益,A对;直接进口国外废弃产品,整个产品生产消费行为都在国外,国内产业链短,增加就业机会不多,B错;促进国际合作不是主要原因,C错,会加重环境污染,D错。故选A。
1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产业园区主要是对人们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再创造价值。所以主要目的是解决产品利用后的环境污染,而不是产品利用前、利用中、运输中的污染,D对,A、B、C错。故选D。
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坚决守护国家生态安全。据此完成下面14-15小题。
14.入境的大量“洋垃圾”( )
A.占用大量耕地堆放,提高土地利用率 B.在堆放和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次生污染
C.进行回收加工,大幅提高产品的质量 D.进行高价销售,获得巨额的经济收益
15.我国禁止固体废弃物跨境转移采取的有效措施( )
①建立和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
②加强全民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③提高废弃物处理技术,提高环境标准
④加强国际协作,降低废弃物处理标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4.B 15.A
【解析】14.入境的大量“洋垃圾”占用大量耕地堆放,会降低土地利用率,A错误;在堆放和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次生污染,如水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性污染等,B正确;部分“洋垃圾”可以进行回收加工,但与大幅提高产品的质量无关,C错误;“洋垃圾”处理复杂,不能进行高价销售,也不能获得巨额的经济收益,D错误。故选B。
15.建立和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是我国禁止固体废弃物跨境转移采取的最有效措施之一,①符合题意;加强全民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从根本上拒绝固体废弃物跨境转移,②符合题意;提高废弃物处理技术,提高环境标准,使得固体废弃物跨境转移的成本提高,有效限制固体废弃物跨境转移,③符合题意;如果降低废弃物处理标准,则会促进固体废弃物跨境转移,不利于我国禁止固体废弃物跨境转移,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下图为我国2000一2011年PM2.5污染物总体重心迁移轨迹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16-17小题。
16.我国2000一2011年间PM2.5污染物总体重心变化趋势是( )
A.先快后慢并持续向东移动 B.先快后慢并总体向东移动
C.先慢后快并持续向东移动 D.先慢后快并总体向东移动
17.2004年后PM2.5污染物总体重心移动趋缓,是因为东部地区( )
A.重化工业大力发展 B.能源消耗大幅减少
C.城市扩展速度减缓 D.产业环保门槛提高
【答案】16.B 17.D
【解析】16.根据图中不同年份重心移动的距离和方向可判断出,2000年-2004年,PM2.5污染物总体重心移动速度快,且持续向东移动;2004-2011年,PM2.5污染物总体重心移动速度慢,且移动方向东西摆动。因此,我国2000一2011年间PM2.5污染物总体重心变化趋势是:先快后慢并总体向东移动,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
1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PM2.5污染物总体重心向东快速移动,说明东部PM2.5污染物排放量快速增加。2004年后PM2.5污染物总体重心移动变慢,说明东部PM2.5污染物排放量大量减少。大力发展重化工业会使东部地区PM2.5污染物排放量快速增加,故A选项错误;能源消耗大幅减少及城市扩展速度减缓,与东部地区能源消费及城市发展不符,故BC选项错误;东部地区环保要求提高,排放量大的工业建设扩产减慢,会使PM2.5污染物排放量大量减少,故D选项正确。故选D。
“洋垃圾”泛指由国外进入中国的高污染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出口,既可减少本国的环境污染,节省大量垃圾处理费用,又可获得可观的贸易收入。受此驱动,发达国家不断寻求固体废弃物出口渠道,把固体废弃物转移到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据此完成下面18-19小题。
18.“洋垃圾”流入我国属于( )
A.废弃物跨国转移
B.含有毒物质的产品贸易
C.污染物跨国传输
D.含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
19.进口“洋垃圾”存在的环境安全隐患不包括( )
A.增加国内环境和健康风险 B.酸浸、水洗废弃物危害大气环境
C.运输和储存时期可能会霉变 D.焚烧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环境
【答案】18.A 19.B
【分析】18.由材料可知,“洋垃圾”泛指由国外进入中国的高污染固体废弃物,故“洋垃圾”流入我国属于废弃物跨国转移,A项正确;废弃物不属于产品贸易,BD项错误;污染物跨国传输一般指的是污染性气体或液体通过自然过程扩散,C项错误。故选A。
19.进口“洋垃圾”存在的环境安全隐患有增加国内环境和健康风险,A项正确,酸浸、水洗废弃物会危害水体、土壤环境,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B项错误,进口固体废物运输和储存时期可能会产生霉变及重金属泄漏,C项正确,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环境,D项正确。故选B。
太平洋马绍尔群岛因为贫穷而被迫定期接受美国的固体废弃物。据此回答下列20-22题:
20.污染物转移的实质是:
A.资源短缺
B.任意排放废弃物
C.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D.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
21.有关污染物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倾倒的污染物会给他国带来环境污染
B.获得巨额的经济赔偿促进该国的经济发展
C.马绍尔群岛地广人稀,少量的污染不会引起环境问题
D.不会带来危害,因马绍尔群岛属热带气候,环境自净能力强
22.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物,反映了环境问题中的矛盾是:
A.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
B.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
C.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
D.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答案】20.D 21.A 22.C
【分析】20.污染物转移是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材料反映的污染物转移主要是经济利益,美国的固体废弃物转移到贫穷的马绍尔群岛,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其实质是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D正确,与资源短缺、任意排放废弃物及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
21.污染物的转移利于迁出地改善环境条件,但对迁入地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污染物转移倾倒的污染物会给他国带来环境污染,A正确,CD错误;虽然获得巨额的经济赔偿,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为不可持续发展模式,短时期能促进经济增长,但不能促进其经济发展,B错误;故选A。
22.从发达国家把污染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只是把污染问题转嫁他人而已,对于全球而言没有效益可言——只能是局部与整体关系,C正确。不能反映出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ABD错误。故选C。
3.3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区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黑龙江省政府将扎龙自然保护区作为全省重要的保护对象。根据材料,完成下面23-24小题。
23.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③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④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4.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 )
A.涵养水源 B.调蓄洪水 C.美化环境 D.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23.A 24.D
【解析】23.水的滞留形成湿地,主要是因为当地水的支出较少,水的支出途径主要有:入渗,蒸发和径流,气温低使蒸发量少,地势低平影响水的径流,冻土使水不易下渗。扎龙湿地位于东北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容易形成湿地,①正确;扎龙湿地位于45°N以北,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表水丰富,易于地表积水形成湿地,②正确;扎龙湿地纬度高,地下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容易形成湿地,③正确;如果地下水位低,则地表水容易下渗,地表不易积水,不易形成湿地,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4.材料信息表明,扎龙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由此可推知,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D符合题意;扎龙湿地也具有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的功能,但根据题意判断,这些不是重点保护扎龙湿地的主要目的,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自然保护区按功能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我国第三大岛,为亚太候鸟南北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我国东部沿海的重要水禽越冬地,已成为周边地区生态旅游目的地。下图为崇明岛生态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25-26小题。
25.下列关于崇明岛自然保护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核心区是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进行绝对保护
B.缓冲区只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C.核心区可以开展旅游活动
D.实验区位于缓冲区外边,可以进入从事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等活动
26.在鸟类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时,需要注意( )
A.严禁游客进入实验区 B.合理控制核心区的游客数量
C.保护鸟类栖息地 D.适当增加缓冲区的基础设施
【答案】25.C 26.C
【解析】2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相关规定可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是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C选项符合题意;核心区外围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缓冲区外围划为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6.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游客可进入实验区,故A选项错误;核心区严禁游客进入,故B选项错误;鸟类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时,应当保护鸟类栖息地,故C选项正确;缓冲区只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需重点保护,增加基础设施会破坏生态环境,故D选项错误。故选C。
2021年10月12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我国宣布正式成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和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共涉及10个省份,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下图为中国第一批国家公园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27-29小题。
27.大熊猫国家公园地跨( )
A.陕、甘、宁 B.川、陕、甘 C.青、川、甘 D.川、陕、渝
28.成立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 )
A.旅游教育 B.资源开发 C.科学研究 D.生态保护
29.从体验角度推测寒假期间最不适宜游览( )
A.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B.大熊猫国家公园
C.三江源国家公园 D.武夷山国家公园
【答案】27.B 28.D 29.C
【解析】27.读图可知,大熊猫国家公园位于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交界处。故选B。
28.国家公园是国家为了保护一个或多个典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生态旅游、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提供场所,而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管理和利用的自然区域,因此成立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D正确;旅游教育、资源开发、科学研究不是其首要功能,ABC错误。故选D。
29.读图分析,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纬度都比较低,寒假期间都比较温暖,适宜游览,ABD不符合题意;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冬季寒冷,植被稀疏,野生动物活动少,不适宜游览,C符合题意。故选C。
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数量大增。下图为我国各省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30-31小题。
30.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主要是使当地( )
A.水土流失多发 B.河流水量锐减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洪涝灾害多发
31.云南是外来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的省份之一,也是我国的“植物王国”。下列自然带不易在云南发现的是( )
A.高寒荒漠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热带季雨林带
【答案】30.C 31.C
【分析】30.外来入侵植物挤压当地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其主要危害主要是使当地生物多样性减少,C项正确;外来入侵植物可能使当地植被覆盖率提高(但植被种类减少),水土流失并不会多发,A项错误;植被涵养水源的作用使得河流的径流量趋于平稳,其径流量既不会锐减,洪涝灾害也不会多发,B、D项错误。故选C。
3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为地中海气候影响下形成的自然带,在云南没有分布,C项符合题意要求。云南地处云贵高原以及横断山区地区,有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存在热带季雨林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横断山区存在高寒荒漠带,故A、B、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左图)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右图),完成下面32-33小题。
32.据图可以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 D.水污染
33.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
①开发小水电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
③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32.B 33.C
【分析】32..结合图表信息分析,该地位于南方地区,降水量大;多低山丘陵,坡度大于15°以上的土地面积比例大,地势起伏较大;居民能源消费以薪柴比重最高,达到42%,存在过度砍伐植被现象,所以当地水土流失较严重,B正确。故选B。
33.该地降水多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开发小水电可以缓解能源问题,减少植被砍伐,①正确; 封山育林禁止采伐虽然可以起到保护植被的作用,但禁止采伐不利于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采取定期采伐,采育结合的方式开发森林资源,对一些其它能源条件差的地区可以开发薪炭林,解决居民的生活能源,不能搞一刀切,②错误;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杆等生物能虽然可以减少林木砍伐,但矿物燃料成本较高并且大气污染较重,③错误;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可以减少能源浪费,缓解能源不足,减少环境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④正确。综上分析,①④正确,故选C。
3.4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国际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归属问题是国际气候谈判的核心议题之一。下图为某年部分国家进出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的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34-35小题。
34.图表明( )
A.墨西哥进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小于出口
B.德国进出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大致相等
C.韩国进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大于出口
D.部分国家通过含铁商品贸易向中国转移了碳排放
35.下列措施中,可有效降低中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的是( )
A.缩减钢铁行业就业人员 B.压减淘汰落后钢铁产能
C.使用钢铁的替代产品 D.减少进口含铁商品
【答案】34.D 35.B
【解析】34.从图中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进口和出口的数量对比来看,墨西哥进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大于出口,A错;德国进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小于出口,B错;韩国进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小于出口,C错;国家之间通过含铁商品贸易转移碳排放量,中国是工业国,本国生产产品向世界销售,部分国家通过含这种方式向中国转移了碳排放,D对。故选D。
35.随着工业的自动化,钢铁行业就业人员会减少,和产生碳排放量不成直接的比例关系,A错;落后钢铁产能是行业产生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淘汰落后布局先进可以在不影响产量的情况下降低行业碳排放,B对;钢铁作为工业的主要原料,替代数量有限,短时间内不能明显减少和降低排放,C错;进口含铁商品可减少本国碳排放,减少进口会增加碳排放量,D错。故选B。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大会在南非德班召开。《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存续问题,会议于当地时间11日凌晨在南非德班闭幕,大会通过决议,2013年开始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据此完成下面36-38小题。
36.下列哪个国家最急切盼望《京都议定书》第二期承诺能早日执行?( )
A.俄罗斯 B.美国 C.德国 D.马尔代夫
37.发达国家率先承担先减多减的义务,说明( )
A.地球上二氧化碳的增多都是由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造成的
B.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低,不承担减排限排的义务
C.国际环保中,不论国家大小,承担的责任都是相同的
D.国际环保中,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38.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
【答案】36.D 37.D 38.A
【解析】36.马尔代夫属于地势低平的岛国,全球气候变化对其国家安全影响很大,D正确。俄罗斯、德国以及美国国土面积较大,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直接危害要比马尔代夫小,ABC错误。故选D。
37.从工业革命到现在,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多于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应该承担更多责任,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D正确、C错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排放二氧化碳,均会导致地球上二氧化碳的增多,A错误。发展中国家也应承担减排限排的义务,B错误。故选D。
38.节能减排有广义和狭义定义之分,广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排放;狭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公众可参与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充分利用太阳能,使用太阳能产品,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A正确;公民层面无法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B错误;多种水稻(水稻种植会生成甲烷,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不利于抑制全球变暖,CD错误。故选A。
2008年3月,联合国副秘书长提出来“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概念之后,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的目标。据此完成下面39-40小题。
39.对实行“碳中性国家”有利的措施是( )
A.积极开发洁净的新能源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大力开发矿物能源 D.扩大耕地面积
40.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 )
A.加剧了自然灾害 B.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持续上升
C.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 D.雪盖和冰川面积减少
【答案】39.A 40.C
【解析】39.积极开发洁净的新能源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对实行“碳中性国家”有利,A正确;大力开发矿物能源会加大二氧化碳排放,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C错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扩大耕地面积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作用不大,B、D错误。故选A。
40.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会使得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减少,全球变暖趋势减缓,使得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不再持续上升,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雪盖和冰川面积不再减少,减弱了自然灾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甲烷的人为排放源主要包括煤炭开采、石油和天然气泄漏、水稻种植、反刍动物消化、动物粪便、燃料燃烧、垃圾填埋、污水处理等。其中农业是甲烷的主要来源,而在甲烷的农业排放量中,32%来自反刍动物消化的排放,8%来自水稻种植。在2021年苏格兰格拉斯哥气候大会上,中美两国达成强化气候行动联合宣言,特别提及要加大行动控制和减少甲烷排放。据此完成下面41-42小题。
41.大气中的甲烷主要来源于( )
A.作物生长时的排放 B.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转化
C.秸秆燃烧 D.粪便和植物体腐烂
42.从理论上讲,减少甲烷排放的最有效措施是( )
A.提倡素食,减少畜牧养殖 B.进行垃圾深度填埋
C.提倡面食,减少水稻种植 D.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答案】41.D 42.A
【解析】41.由材料“其中农业是甲烷的主要来源,而在甲烷的农业排放量中,32%来自反刍动物消化的排放”和结合所学可知甲烷多由于腐烂而产生的一种气体,例如沼气的主要成分就是甲烷,因此结合选项可知大气中的甲烷主要来源于粪便和植物体腐烂,D正确;通过材料可知,作物(水稻)生长时的排放小于动物反刍消化,A错误;大气二氧化碳的转化数量较少,B错误;秸秆燃烧主要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故选D。
42.由材料“农业是甲烷的主要来源,而在甲烷的农业排放量中,32%来自反刍动物消化的排放”可知从理论上讲,减少甲烷排放的最有效措施是从反刍动物入手,结合选项可知提倡素食,减少畜牧养殖符合题意,A正确;垃圾填埋、水稻种植和化石燃料的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甲烷相对于反刍动物消化的排放要少得多,排除BCD;故选A。
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主要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43-44小题。
4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
①燃烧化石燃料②火山爆发③绿色植物被大量破坏④太阳活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44.大面积砍伐森林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有( )
①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下降②造成臭氧空洞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④许多物种灭绝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43.A 44.D
【解析】43.读图可知,燃烧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①正确;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如果破坏植被,会减少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③正确;火山爆发会释放二氧化碳,但不是增加的主要原因,②错误;太阳活动不会产生二氧化碳,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4.森林具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大面积砍伐森林会导致这些功能下降,从而出现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物种灭绝等问题,③④正确;砍伐森林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①错误;臭氧层空洞与氟氯烃等物质相关,②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同步单元卷(人教版2019选必三)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A卷•单元考点)
3.1 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国际地球年中国全委会总体部署,为提升公众对地球的认识程度,增强全社会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倡导可持续消费,选择绿色生活。据此回答下面1-2题。
1.绿色生活可以包括( )
①保护自然,万物共存②节约资源,重复利用
③绿色消费,环保选购④减少污染,垃圾分类⑤节水节能,减少消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环境保护要求每位中学生( )
①树立环保意识②讲究环境道德③捍卫自身的环境权益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1.D 2.C
【解析】1.绿色生活是一种没有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对环境友好、健康的生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绿色生活必须符合下面的三个条件。第一、消费者的生活环境和所消费的资料对健康有益或无害的;第二,消费者在工作生活中注意节约资源和能源;第三,消费者所使用的物品对环境应该是友好的。保护自然、节约资源、绿色消费、环保选购、垃圾分类、节水节能、减少消费均属于绿色生活的内容,①②③④⑤正确。故选D。
2.环境保护需要中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讲究环境道德,同时,捍卫自身的环境权益,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①②③④正确,故本题选C。
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3-4小题。
3.图中①②③④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原始森林破坏、荒漠化、水土流失、酸雨
B.酸雨、水土流失、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
C.荒漠化、酸雨、原始森林破坏、水土流失
D.水土流失、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酸雨
4.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污染物是( )
A.建筑工地的扬尘 B.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
C.汽车排放的废气 D.工业排放的废气
【答案】3.C 4.A
【分析】3.读图可知,①主要分布于中东、北非地区及亚欧大陆中部地区,中东、北非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亚欧大陆中部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较少,气候干旱,主要的环境问题是荒漠化;②主要分布于欧洲西部等工业发达地区,欧洲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大,二氧化硫等酸性废气的排放量较大,主要的环境问题是酸雨;③主要分布于非洲中部热带雨林气候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原始森林破坏;④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可知④反映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该地区的植被破坏比较严重,且降水比较集中,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则ABD项错误,C项正确。故选C。
4.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②环境问题是酸雨。酸雨指pH<5.6的雨水。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矿物燃料燃烧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建筑工地的扬尘不是酸雨的诱发因素,A项正确。而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废气以及工业排放的废气,都和酸雨的发生有较为密切的关系,BCD项错误。故选A。
不同环境安会问题发展演变过程不同。下图示意突发性环境问题演化。据此完成下面5-6小题。
5.不具备突发性特征的环境安全问题是( )
A.土壤污染导致的粮食中重金属超标 B.核泄漏
C.超高浓度的污染物排放 D.危险化学品泄漏
6.反复性出现的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 )
A.扩大了环境安全范围 B.提高环境安全临界点
C.更容易突破环境安全范围 D.缩短了消除环境安全问题时间
【答案】5.A 6.C
【解析】5.土壤中重金属来自工业生产、地质变动或重大工程建设,再通过农作物吸收、积累,才会导致粮食中重金属超过食用安全标准,是不断累积、逐步加剧的过程,不具备突发性,故A项符合题意。故选A。
6.据图可知,环境安全临界点以下为安全范围,一次次重复出现的突发性环境安全事件,将更容易突破环境安全临界点、延长消除环境安全问题的时间,故C项正确。故选C。
下图为北极熊撑伞遮阳漫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7-8小题。
7.图中漫画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严重 B.水资源的短缺 C.全球气候变暖 D.洪涝灾害频繁
8.造成该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A.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B.跨区域调配水源
C.食物来源极其缺乏 D.植被覆盖率提高
【答案】7.C 8.A
【分析】7.漫画中北极熊撑伞遮阳,并且底下的冰块都融化的只剩一点,反映了全球气候变暖,故选C。
8.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和毁坏森林,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全球气候变暖,故选A。
环境安全有双重属性:从自然角度看,环境安全意味着自然环境及其服务能力处于良好的状况或没有遭到难以恢复的破坏;从人类社会角度看,环境安全意味着环境问题的危害程度与解决环境问题付出的代价,不至于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据此完成下面9-11小题。
9.下列关于环境安全问题及环境安全风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影响国家安全的环境安全问题发生概率小
B.一国的环境安全问题只可能产生于本国
C.环境安全风险与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有关
D.环境安全风险与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抵抗能力有关
10.下列不属于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的是( )
A.通过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影响国家安全
B.成为能源安全问题的放大器影响国家安全
C.通过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影响国家安全
D.成为军事安全问题的触发器影响国家安全
11.应对环境安全问题、降低环境安全风险的途径不包括( )
A.降低人类社会对环境风险的承受水平
B.尽最大可能从源头上防控环境问题的发生
C.避免在高环境安全风险区从事生活和生产活动
D.增强人类对环境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与善后处理能力
【答案】9.B 10.B 11.A
【分析】9.影响国家安全的环境安全问题发生概率很小,A项说法正确。能够威胁一国的国家安全的环境问题,可能产生于本国,也可能来自其他国家,还可能是全球环境问题导致的,B项说法错误。环境安全风险与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有关,也与人类及自然环境本身对环境问题损害或威胁的敏感程度及抵抗能力有关,C、D项说法正确。故选择B项。
10.环境安全问题可能通过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损害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影响国家安全,A、C项说法正确;环境安全问题可能是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安全问题的触发器和放大器,影响国家安全,D项说法正确。能源安全属于资源安全,与环境安全关系不大,B项说法错误。故选B。
11.应对环境安全问题、降低环境安全风险的途径主要有提升人类社会对环境风险的承受水平,A项符合题意。尽最大可能从源头上防控环境问题的发生,B项不合题意。避免在高环境安全风险区从事生活和生产活动,C项不合题意。增强人类社会对环境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与善后处理能力;及时发现和治理环境问题,避免其恶化为环境安全问题;积极应对已发生的环境安全问题,降低其伤害程度等,D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项。
3.2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如图为某产业园产业链基本构架。据此完成下面12-13小题。
12.该园区从国外引入废弃物资源的主要原因是( )
A.提高企业收益 B.增加就业机会 C.促进国际合作 D.减轻环境污染
13.该产业园区主要目的是解决( )
A.产品利用前的环境污染 B.产品利用中的环境污染
C.产品运输中的环境污染 D.产品利用后的环境污染
【答案】12.A 13.D
【解析】12.该园区从国外输入废弃物资源,成本相对较低,经过现代拆解与再利用产业,再生产、创造,获得经济效益,所以主要考虑的是提高企业收益,A对;直接进口国外废弃产品,整个产品生产消费行为都在国外,国内产业链短,增加就业机会不多,B错;促进国际合作不是主要原因,C错,会加重环境污染,D错。故选A。
1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产业园区主要是对人们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再创造价值。所以主要目的是解决产品利用后的环境污染,而不是产品利用前、利用中、运输中的污染,D对,A、B、C错。故选D。
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坚决守护国家生态安全。据此完成下面14-15小题。
14.入境的大量“洋垃圾”( )
A.占用大量耕地堆放,提高土地利用率 B.在堆放和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次生污染
C.进行回收加工,大幅提高产品的质量 D.进行高价销售,获得巨额的经济收益
15.我国禁止固体废弃物跨境转移采取的有效措施( )
①建立和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
②加强全民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③提高废弃物处理技术,提高环境标准
④加强国际协作,降低废弃物处理标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4.B 15.A
【解析】14.入境的大量“洋垃圾”占用大量耕地堆放,会降低土地利用率,A错误;在堆放和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次生污染,如水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性污染等,B正确;部分“洋垃圾”可以进行回收加工,但与大幅提高产品的质量无关,C错误;“洋垃圾”处理复杂,不能进行高价销售,也不能获得巨额的经济收益,D错误。故选B。
15.建立和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是我国禁止固体废弃物跨境转移采取的最有效措施之一,①符合题意;加强全民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从根本上拒绝固体废弃物跨境转移,②符合题意;提高废弃物处理技术,提高环境标准,使得固体废弃物跨境转移的成本提高,有效限制固体废弃物跨境转移,③符合题意;如果降低废弃物处理标准,则会促进固体废弃物跨境转移,不利于我国禁止固体废弃物跨境转移,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下图为我国2000一2011年PM2.5污染物总体重心迁移轨迹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16-17小题。
16.我国2000一2011年间PM2.5污染物总体重心变化趋势是( )
A.先快后慢并持续向东移动 B.先快后慢并总体向东移动
C.先慢后快并持续向东移动 D.先慢后快并总体向东移动
17.2004年后PM2.5污染物总体重心移动趋缓,是因为东部地区( )
A.重化工业大力发展 B.能源消耗大幅减少
C.城市扩展速度减缓 D.产业环保门槛提高
【答案】16.B 17.D
【解析】16.根据图中不同年份重心移动的距离和方向可判断出,2000年-2004年,PM2.5污染物总体重心移动速度快,且持续向东移动;2004-2011年,PM2.5污染物总体重心移动速度慢,且移动方向东西摆动。因此,我国2000一2011年间PM2.5污染物总体重心变化趋势是:先快后慢并总体向东移动,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
1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PM2.5污染物总体重心向东快速移动,说明东部PM2.5污染物排放量快速增加。2004年后PM2.5污染物总体重心移动变慢,说明东部PM2.5污染物排放量大量减少。大力发展重化工业会使东部地区PM2.5污染物排放量快速增加,故A选项错误;能源消耗大幅减少及城市扩展速度减缓,与东部地区能源消费及城市发展不符,故BC选项错误;东部地区环保要求提高,排放量大的工业建设扩产减慢,会使PM2.5污染物排放量大量减少,故D选项正确。故选D。
“洋垃圾”泛指由国外进入中国的高污染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出口,既可减少本国的环境污染,节省大量垃圾处理费用,又可获得可观的贸易收入。受此驱动,发达国家不断寻求固体废弃物出口渠道,把固体废弃物转移到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据此完成下面18-19小题。
18.“洋垃圾”流入我国属于( )
A.废弃物跨国转移
B.含有毒物质的产品贸易
C.污染物跨国传输
D.含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
19.进口“洋垃圾”存在的环境安全隐患不包括( )
A.增加国内环境和健康风险 B.酸浸、水洗废弃物危害大气环境
C.运输和储存时期可能会霉变 D.焚烧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环境
【答案】18.A 19.B
【分析】18.由材料可知,“洋垃圾”泛指由国外进入中国的高污染固体废弃物,故“洋垃圾”流入我国属于废弃物跨国转移,A项正确;废弃物不属于产品贸易,BD项错误;污染物跨国传输一般指的是污染性气体或液体通过自然过程扩散,C项错误。故选A。
19.进口“洋垃圾”存在的环境安全隐患有增加国内环境和健康风险,A项正确,酸浸、水洗废弃物会危害水体、土壤环境,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B项错误,进口固体废物运输和储存时期可能会产生霉变及重金属泄漏,C项正确,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环境,D项正确。故选B。
太平洋马绍尔群岛因为贫穷而被迫定期接受美国的固体废弃物。据此回答下列20-22题:
20.污染物转移的实质是:
A.资源短缺
B.任意排放废弃物
C.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D.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
21.有关污染物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倾倒的污染物会给他国带来环境污染
B.获得巨额的经济赔偿促进该国的经济发展
C.马绍尔群岛地广人稀,少量的污染不会引起环境问题
D.不会带来危害,因马绍尔群岛属热带气候,环境自净能力强
22.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物,反映了环境问题中的矛盾是:
A.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
B.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
C.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
D.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答案】20.D 21.A 22.C
【分析】20.污染物转移是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材料反映的污染物转移主要是经济利益,美国的固体废弃物转移到贫穷的马绍尔群岛,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其实质是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D正确,与资源短缺、任意排放废弃物及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
21.污染物的转移利于迁出地改善环境条件,但对迁入地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污染物转移倾倒的污染物会给他国带来环境污染,A正确,CD错误;虽然获得巨额的经济赔偿,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为不可持续发展模式,短时期能促进经济增长,但不能促进其经济发展,B错误;故选A。
22.从发达国家把污染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只是把污染问题转嫁他人而已,对于全球而言没有效益可言——只能是局部与整体关系,C正确。不能反映出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ABD错误。故选C。
3.3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区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黑龙江省政府将扎龙自然保护区作为全省重要的保护对象。根据材料,完成下面23-24小题。
23.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③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④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4.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 )
A.涵养水源 B.调蓄洪水 C.美化环境 D.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23.A 24.D
【解析】23.水的滞留形成湿地,主要是因为当地水的支出较少,水的支出途径主要有:入渗,蒸发和径流,气温低使蒸发量少,地势低平影响水的径流,冻土使水不易下渗。扎龙湿地位于东北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容易形成湿地,①正确;扎龙湿地位于45°N以北,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表水丰富,易于地表积水形成湿地,②正确;扎龙湿地纬度高,地下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容易形成湿地,③正确;如果地下水位低,则地表水容易下渗,地表不易积水,不易形成湿地,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4.材料信息表明,扎龙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由此可推知,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D符合题意;扎龙湿地也具有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的功能,但根据题意判断,这些不是重点保护扎龙湿地的主要目的,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自然保护区按功能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我国第三大岛,为亚太候鸟南北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我国东部沿海的重要水禽越冬地,已成为周边地区生态旅游目的地。下图为崇明岛生态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25-26小题。
25.下列关于崇明岛自然保护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核心区是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进行绝对保护
B.缓冲区只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C.核心区可以开展旅游活动
D.实验区位于缓冲区外边,可以进入从事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等活动
26.在鸟类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时,需要注意( )
A.严禁游客进入实验区 B.合理控制核心区的游客数量
C.保护鸟类栖息地 D.适当增加缓冲区的基础设施
【答案】25.C 26.C
【解析】2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相关规定可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是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C选项符合题意;核心区外围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缓冲区外围划为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6.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游客可进入实验区,故A选项错误;核心区严禁游客进入,故B选项错误;鸟类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时,应当保护鸟类栖息地,故C选项正确;缓冲区只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需重点保护,增加基础设施会破坏生态环境,故D选项错误。故选C。
2021年10月12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我国宣布正式成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和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共涉及10个省份,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下图为中国第一批国家公园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27-29小题。
27.大熊猫国家公园地跨( )
A.陕、甘、宁 B.川、陕、甘 C.青、川、甘 D.川、陕、渝
28.成立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 )
A.旅游教育 B.资源开发 C.科学研究 D.生态保护
29.从体验角度推测寒假期间最不适宜游览( )
A.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B.大熊猫国家公园
C.三江源国家公园 D.武夷山国家公园
【答案】27.B 28.D 29.C
【解析】27.读图可知,大熊猫国家公园位于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交界处。故选B。
28.国家公园是国家为了保护一个或多个典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生态旅游、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提供场所,而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管理和利用的自然区域,因此成立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D正确;旅游教育、资源开发、科学研究不是其首要功能,ABC错误。故选D。
29.读图分析,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纬度都比较低,寒假期间都比较温暖,适宜游览,ABD不符合题意;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冬季寒冷,植被稀疏,野生动物活动少,不适宜游览,C符合题意。故选C。
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数量大增。下图为我国各省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30-31小题。
30.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主要是使当地( )
A.水土流失多发 B.河流水量锐减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洪涝灾害多发
31.云南是外来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的省份之一,也是我国的“植物王国”。下列自然带不易在云南发现的是( )
A.高寒荒漠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热带季雨林带
【答案】30.C 31.C
【分析】30.外来入侵植物挤压当地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其主要危害主要是使当地生物多样性减少,C项正确;外来入侵植物可能使当地植被覆盖率提高(但植被种类减少),水土流失并不会多发,A项错误;植被涵养水源的作用使得河流的径流量趋于平稳,其径流量既不会锐减,洪涝灾害也不会多发,B、D项错误。故选C。
3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为地中海气候影响下形成的自然带,在云南没有分布,C项符合题意要求。云南地处云贵高原以及横断山区地区,有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存在热带季雨林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横断山区存在高寒荒漠带,故A、B、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左图)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右图),完成下面32-33小题。
32.据图可以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 D.水污染
33.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
①开发小水电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
③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32.B 33.C
【分析】32..结合图表信息分析,该地位于南方地区,降水量大;多低山丘陵,坡度大于15°以上的土地面积比例大,地势起伏较大;居民能源消费以薪柴比重最高,达到42%,存在过度砍伐植被现象,所以当地水土流失较严重,B正确。故选B。
33.该地降水多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开发小水电可以缓解能源问题,减少植被砍伐,①正确; 封山育林禁止采伐虽然可以起到保护植被的作用,但禁止采伐不利于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采取定期采伐,采育结合的方式开发森林资源,对一些其它能源条件差的地区可以开发薪炭林,解决居民的生活能源,不能搞一刀切,②错误;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杆等生物能虽然可以减少林木砍伐,但矿物燃料成本较高并且大气污染较重,③错误;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可以减少能源浪费,缓解能源不足,减少环境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④正确。综上分析,①④正确,故选C。
3.4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国际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归属问题是国际气候谈判的核心议题之一。下图为某年部分国家进出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的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34-35小题。
34.图表明( )
A.墨西哥进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小于出口
B.德国进出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大致相等
C.韩国进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大于出口
D.部分国家通过含铁商品贸易向中国转移了碳排放
35.下列措施中,可有效降低中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的是( )
A.缩减钢铁行业就业人员 B.压减淘汰落后钢铁产能
C.使用钢铁的替代产品 D.减少进口含铁商品
【答案】34.D 35.B
【解析】34.从图中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进口和出口的数量对比来看,墨西哥进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大于出口,A错;德国进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小于出口,B错;韩国进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小于出口,C错;国家之间通过含铁商品贸易转移碳排放量,中国是工业国,本国生产产品向世界销售,部分国家通过含这种方式向中国转移了碳排放,D对。故选D。
35.随着工业的自动化,钢铁行业就业人员会减少,和产生碳排放量不成直接的比例关系,A错;落后钢铁产能是行业产生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淘汰落后布局先进可以在不影响产量的情况下降低行业碳排放,B对;钢铁作为工业的主要原料,替代数量有限,短时间内不能明显减少和降低排放,C错;进口含铁商品可减少本国碳排放,减少进口会增加碳排放量,D错。故选B。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大会在南非德班召开。《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存续问题,会议于当地时间11日凌晨在南非德班闭幕,大会通过决议,2013年开始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据此完成下面36-38小题。
36.下列哪个国家最急切盼望《京都议定书》第二期承诺能早日执行?( )
A.俄罗斯 B.美国 C.德国 D.马尔代夫
37.发达国家率先承担先减多减的义务,说明( )
A.地球上二氧化碳的增多都是由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造成的
B.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低,不承担减排限排的义务
C.国际环保中,不论国家大小,承担的责任都是相同的
D.国际环保中,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38.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
【答案】36.D 37.D 38.A
【解析】36.马尔代夫属于地势低平的岛国,全球气候变化对其国家安全影响很大,D正确。俄罗斯、德国以及美国国土面积较大,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直接危害要比马尔代夫小,ABC错误。故选D。
37.从工业革命到现在,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多于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应该承担更多责任,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D正确、C错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排放二氧化碳,均会导致地球上二氧化碳的增多,A错误。发展中国家也应承担减排限排的义务,B错误。故选D。
38.节能减排有广义和狭义定义之分,广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排放;狭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公众可参与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充分利用太阳能,使用太阳能产品,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A正确;公民层面无法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B错误;多种水稻(水稻种植会生成甲烷,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不利于抑制全球变暖,CD错误。故选A。
2008年3月,联合国副秘书长提出来“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概念之后,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的目标。据此完成下面39-40小题。
39.对实行“碳中性国家”有利的措施是( )
A.积极开发洁净的新能源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大力开发矿物能源 D.扩大耕地面积
40.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 )
A.加剧了自然灾害 B.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持续上升
C.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 D.雪盖和冰川面积减少
【答案】39.A 40.C
【解析】39.积极开发洁净的新能源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对实行“碳中性国家”有利,A正确;大力开发矿物能源会加大二氧化碳排放,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C错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扩大耕地面积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作用不大,B、D错误。故选A。
40.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会使得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减少,全球变暖趋势减缓,使得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不再持续上升,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雪盖和冰川面积不再减少,减弱了自然灾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甲烷的人为排放源主要包括煤炭开采、石油和天然气泄漏、水稻种植、反刍动物消化、动物粪便、燃料燃烧、垃圾填埋、污水处理等。其中农业是甲烷的主要来源,而在甲烷的农业排放量中,32%来自反刍动物消化的排放,8%来自水稻种植。在2021年苏格兰格拉斯哥气候大会上,中美两国达成强化气候行动联合宣言,特别提及要加大行动控制和减少甲烷排放。据此完成下面41-42小题。
41.大气中的甲烷主要来源于( )
A.作物生长时的排放 B.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转化
C.秸秆燃烧 D.粪便和植物体腐烂
42.从理论上讲,减少甲烷排放的最有效措施是( )
A.提倡素食,减少畜牧养殖 B.进行垃圾深度填埋
C.提倡面食,减少水稻种植 D.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答案】41.D 42.A
【解析】41.由材料“其中农业是甲烷的主要来源,而在甲烷的农业排放量中,32%来自反刍动物消化的排放”和结合所学可知甲烷多由于腐烂而产生的一种气体,例如沼气的主要成分就是甲烷,因此结合选项可知大气中的甲烷主要来源于粪便和植物体腐烂,D正确;通过材料可知,作物(水稻)生长时的排放小于动物反刍消化,A错误;大气二氧化碳的转化数量较少,B错误;秸秆燃烧主要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故选D。
42.由材料“农业是甲烷的主要来源,而在甲烷的农业排放量中,32%来自反刍动物消化的排放”可知从理论上讲,减少甲烷排放的最有效措施是从反刍动物入手,结合选项可知提倡素食,减少畜牧养殖符合题意,A正确;垃圾填埋、水稻种植和化石燃料的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甲烷相对于反刍动物消化的排放要少得多,排除BCD;故选A。
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主要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43-44小题。
4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
①燃烧化石燃料②火山爆发③绿色植物被大量破坏④太阳活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44.大面积砍伐森林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有( )
①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下降②造成臭氧空洞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④许多物种灭绝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43.A 44.D
【解析】43.读图可知,燃烧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①正确;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如果破坏植被,会减少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③正确;火山爆发会释放二氧化碳,但不是增加的主要原因,②错误;太阳活动不会产生二氧化碳,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4.森林具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大面积砍伐森林会导致这些功能下降,从而出现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物种灭绝等问题,③④正确;砍伐森林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①错误;臭氧层空洞与氟氯烃等物质相关,②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