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A卷•单元考点)-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单元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试卷 8 次下载
-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B卷•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单元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试卷 7 次下载
- 第六章 自然灾害(A卷•单元考点)-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单元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试卷 9 次下载
- 第六章 自然灾害(B卷•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单元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试卷 8 次下载
- 第四章 地貌(B卷•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单元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试卷 8 次下载
第四章 地貌(A卷•单元考点)-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单元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展开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单元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地貌(A卷•单元考点)
4.1 常见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风力地貌、流水地貌、海岸地貌)
恐龙探海景观位于大连市金石滩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内,周边的海岸线具有独特的地貌、奇绝的礁石形态(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恐龙探海景观在形成过程中,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海水侵蚀 C.流水堆积 D.海水堆积
2.恐龙探海景观进一步演化可能演变为( )
A.海蚀平台 B.海蚀穴 C.海蚀柱 D.海蚀崖
【答案】1.B 2.C
【分析】1.恐龙探海景观位于海边,受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拱桥景观,B正确。海蚀拱桥是基岩海岸常见的海蚀地貌形态,与风力侵蚀、流水堆积、海水堆积无关,A、C、D错误。故选B。
2.未来受海浪侵蚀进一步加剧,海蚀拱桥顶部发生崩塌,残存的桥墩成为残留于海中的柱状岩体,从而形成海蚀柱,C正确;海蚀拱桥进一步演化不会形成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崖,A、B、D错误。故选C。
下图(线为等高线,单位:m)表示一种由风力堆积形成的地表形态。读图,回答下题。
3.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4.该类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答案】3.B 4.C
【解析】3.图中地貌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新月形沙丘。对于风积地貌来讲,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处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处坡度较缓。由此判断,图示地区的风应从左侧向右吹,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可判断风向为西北风。故选B。
4.图中地貌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新月形沙丘,该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大陆内部,各大洋水汽均很难到达,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东北地区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一小部分属于湿润地区;东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属于湿润地区。故选C。
下图为某一平直河段的剖面,面朝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读图回完成下面小题。
5.此河流位于( )
A.南半球 B.北半球 C.赤道上 D.回归线上
6.若此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受侵蚀的是( )
A.南岸 B.北岸 C.东岸 D.西岸
【答案】5.B 6.B
【分析】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在赤道不偏向。题意表明,该河段为平直河段,则河道形态主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读图可知,该河段顺着河水流向的右岸附近河道较深,受侵蚀作用较强,左岸附近河道较浅,沉积作用较强,表明河水向右偏,根据水平运动物体偏向规律判断,此段河流可能位于北半球,B符合题意,排除AC;图中没有信息可判断此河流位于回归线上,排除D。故选B。
6.若该河流流向为自东向西,则南岸为左岸,北岸为右岸,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河流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水向右岸(北岸)偏转,右岸(北岸)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明显,B符合题意;左岸(南岸)河流流速慢,以沉积为主,侵蚀作用不明显,排除A;河流自东向西流动,没有东西岸,排除CD。故选B。
埃特雷塔是法国的一个小镇,以其海岸著称于世,常被称为“象鼻海岸”。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形成“象鼻海岸”主要是因为( )
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沉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
8.“象鼻海岸”在我国最可能出现在( )
A.长江三角洲 B.福建沿海(多岩石)
C.海河入海口 D.江苏沿海(多滩涂)
【答案】7.D 8.B
【解析】7.结合图可知,”象鼻海岸“深入海洋,其形成主要是由于海浪的侵蚀作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本题考查特定地貌的分布地区。长江三角洲、海河入海口主要受流水沉积作用影响,AC错误;福建沿海多岩石,受海浪侵蚀作用,可能会出现类似“象鼻海岸”的地貌,B正确;江苏沿海多为淤泥质海岸,滩涂广布,以沉积作用为主,D错误。故选B。
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28km。猴子沟风景区内部资源是一个有机组合整体,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等(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10.图示地区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堆积
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
【答案】9.D 10.D
【解析】9.图文材料表明,图示地区有大量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溶洞等,这些景观属于喀斯特地貌景观,材料信息表明,该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不远,因此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云贵高度,我国云贵高原地区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多,D符合题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较少,且这些地形区的位置与该地位置信息不符,排除ABC。故选D。
10.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的地貌类型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地区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进行长期的溶蚀(侵蚀)的结果,所以该处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与风力侵蚀、流水堆积、冰川侵蚀直接关联度不大,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下面左图示意某地区河流的某河段及河流横剖面,右图示意该地区某聚落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示河流( )
A.流经地势低平区 B.位于北半球
C.冬季冰期较短 D.常年水位高
12.山区聚落一般沿河分布,据材料推断图示地区聚落最理想的选择地是( )
A.阶地1 B.阶地2
C.阶地3 D.基岩处
【答案】11.D 12.B
【解析】11.由材料及图片可知,河流流经的地区海拔在840米以上,起伏较大,不是地势低平地区,A错误。河流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故而河流向顺着河流方向右偏,右侧冲刷严重,所以河岸多在左侧;河流在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转,河流顺着河流方向左偏,左侧冲刷严重,所以河岸多在右侧,故而图示河流位于南半球,B错误。该区域地处雨林地区,无结冰期,常年高温多雨,河流水位高,C错误,D正确。故选D。
12.阶地1地势过高,距离河流较远,取水不便,A错误。阶地2,地势适中,位于河流上方,洪水期不被河流淹没,取水方便,为理想选择,B正确。阶地3靠近河道,洪水期存在被淹没风险,C错误;基岩地区是陆地表层中的坚硬岩层,土层薄,不适宜房屋建造和取材,不适合农作物种植,D错误。故选B。
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地区考古挖掘出的古聚落遗址,遗址中有许多黄土烧制的陶器。仰韶文化晚期,我国亚热带-暖温带界线南移。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双重影响下,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为避免坍塌,窑洞宽度须小于窑顶黄土厚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是由于( )
A.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减产 B.人口增长迅速,耕地不足
C.蓄水技术提高,供水充足 D.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
14.龙山文化时期,该地区坡地的窑洞平面形态最可能是上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13.D 14.C
【解析】13.仰韶文化早中期聚落遗址中有大型木骨泥墙建筑,消耗了大量的木材,说明森林砍伐量大;遗址中有许多黄土烧制的陶器,黄土的土质疏松,烧制陶器也需要砍伐森林,获取燃料。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双重影响下,人类过度砍伐,植被遭到破坏,环境发生变化,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淤积,河床抬升,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D正确;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原始社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技术水平低,人类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人口增长缓慢,BC错误;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的土质疏松,土壤肥力较低,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减产不是其向高处迁移的最主要原因,A错误,故选D。
14.由图可知,该窑洞位于坡面位置,门上洞顶的土层厚度较小,越往里,窑顶的土层越厚,而挖掘窑洞为了避免坍塌,宽度应窄于洞顶覆盖土层,窑洞的宽度应随着窑顶的黄土厚度增加而增加,A错误,C正确;迅速拓宽不符合坡面黄土厚度变化趋势,B错误;窑洞门口到窑洞里应是从窄到宽,D项与C项对比,D门口处宽度较宽,更易坍塌,D错误,故选C。
黄河入海口西北侧某海域(下左图)以淤泥质海岸为主。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和自然条件的共同影响下,该海域冲淤变化(冲蚀和淤积相结合的变化)显著。某科研团队对该海域冲淤变化情况进行了相关研究。下右图为1976~2014年研究区域内5m和10m等深线包络面积(等深线与海岸线间的面积)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研究区域内5m等深线距海岸的平均距离最近的年份是( )
A.1976年 B.1986年 C.1996年 D.2014年
16.1976~2014年,研究区近岸海域( )
A.持续淤积 B.持续侵蚀 C.先淤积后侵蚀 D.先侵蚀后淤积
17.据图推测2002~2014年期间(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答案】15.A 16.C 17.B
【解析】15.图中5m等深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1976年的5m等深线包络面积最小,即等深线与海岸线间的面积最小,说明5m等深线距海岸的平均距离最近,A正确;1986年、1996年、2014年5m等深线包络面积都较大,说明距离海岸较远,BCD错误。故选A。
16.据图可知,1976-2014年,研究区近岸海域5m等深线与海岸线间的包络面积呈现由小到大再变小的变化趋势,说明5m等深线距海岸的平均距离经历了由近到远再到近的过程,据此可推测研究区近岸海域先淤积变浅、后侵蚀变深,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7.2002-2014年,研究区近岸海域5m等深线与海岸线间的面积呈现由大到小的变化特点,说明该海域5m等深线距海岸的平均距离减小,泥沙淤积减少,侵蚀加剧,进而可推测黄河口入海泥沙量减少。若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搬运泥沙较多,入海口泥沙堆积,A错误;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泥沙淤积减少,侵蚀加剧,B正确;流域森林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加剧,大量泥沙淤积,C错误;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用水减少,入海的黄河水增多,携沙能力强,黄河口入海泥沙量应增加,D错误。故选B。
下图是绕旋在内蒙古草原中的一条“蛇曲”,给我们展示了河流弯曲的温婉之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形成图中流水地貌的主要因素是( )
A.流水沉积 B.溯源侵蚀 C.侧向侵蚀 D.下切侵蚀
19.该“蛇曲”中由甲至乙的地形剖面图(纵坐标表示海拔,单位:m,阴影区为泥沙沉积物)最可能是下列的( )
A. B.
C. D.
【答案】18.C 19.B
【解析】18.河流流经平坦的地区,凹岸不断受到侧向侵蚀,形成蛇曲。所以C正确。蛇曲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不是堆积作用,故A错。溯源侵蚀主要发生在河流源头,下切侵蚀主要发生在河流落差大的上游段,故BD错。本题选C。
19.图中甲在河流的凹岸,以流水侵蚀为主,河岸岸陡水深;乙在河流的凸岸,以流水堆积为主,河岸水浅,即CD错误;内蒙古高原平均海拔1000~1200米,地势起伏和缓,A错误B正确。本题选B。
4.2 地貌的观察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貌的观察与判断、地貌观察的内容)
读“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图中X、Y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L为河流,对角线为经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若X数值为500米,沿图中经线的地形剖面图是( )
A. B.
C. D.
2.图中河流的流向可能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西南向东北 D.自西北向东南
【答案】1.C 2.C
【解析】1.材料信息表明,L为河流,由于山谷是河流的发育地,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所以图中的等高线数值X大于Y,则图中a处海拔高于b处,因此图B和图D不符合剖面形态,排除BD;如果X为500米,等高距为100米,则Y为400米,图中闭合X等高线为500米,该等高线外侧小于500米,内侧则大于500米,因此A的海拔高度为500~600米,即沿图中经线的地形剖面在A处应为突出的山岭,与图A不符,与图C相符,因此C符合题意,排除A。故选C。
2.在等高线图中,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所以L河流向为图中自左向右。结合图中经线走向和指向标判断,流向是自西南流向东北,因此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如图为泰山谷地(位于石壁谷中的十八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叙述,反映泰山宏观地貌格局的是( )
A.泰山耸立在华北平原之上 B.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
C.泰山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 D.泰山有“天下第一山”之称
4.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地貌观察顺序,泰山谷地属于( )
①大的地貌观察②次一级地貌观察③面状地貌④线状地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3.D 4.D
【解析】3.泰山处于山东丘陵区,并不耸立在华北平原之上,A不符合题意;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仅表示其位置特征,不能反映泰山宏观地貌格局,B不符合题意;泰山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仅表现泰山的局部地形特征,不能反映泰山宏观地貌格局,C不符合题意;泰山有“天下第一山”之称,从宏观范围上体现泰山的地貌特征及与周边地貌的关系,反映了泰山宏观地貌格局,D符合题意。故选D。
4.按照从宏观到微观察来看,泰山谷地只是泰山整体地貌的构成部分,属于次一级地貌观察,①错误,②正确;按照从面到点的地貌观察来看,泰山谷地从形态上呈线状,属于线状地貌,不属于面状地貌,③错误,④正确。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该区域拟建一条海拔400米桥隧结合的平直公路,并在附近建一座可欣赏到“长河落日圆”美景的观景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拟建公路中隧道路段长度约为( )
A.10千米 B.15千米
C.20千米 D.25千米
6.观景台应选址在(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答案】5.B 6.C
【解析】5.等高线向低处弯曲表示山脊,山脊处需建隧道;根据材料可知公路海拔400米,因此隧道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的左下角的比例尺可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千米,经测量图中的拟建公路隧道的图上长度约为3厘米,可知拟建公路中隧道路段长度约为15千米,B正确、ACD错。故选B。
6.太阳东升西落,欣赏“长河落日圆”美景西侧不能有山地或山脊阻挡;等高线向低处弯曲表示山脊;根据图中左上角的指北针可画出东西南北方向,如图所示:从图中看,①②④处都位于山脊的东侧,向西受山脊阻挡,视野不好,ABD错;③处位于山脊西侧,向西边看日落没有视觉障碍,观景台应选址在③处,C正确。故选C。
近年来,户外攀岩运动蓬勃兴起,下图为华北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进行研学活动后,绘制的周边一处攀岩基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M处为攀岩基地,运动员从崖底攀到陡崖顶部,攀登的最大高度可能为( )
A.50米 B.100米 C.150米 D.200米
8.符合①②两地之间地势起伏状况的剖面图是( )
A. B.
C. D.
【答案】7.C 8.A
【解析】7.根据等高线上的数值,可判断等高距为50米,M处陡崖处为3条等高线相交,因此陡崖的相对高度为(3-1)×50≤H<(3+1)×50,即高差100≤H<200米,B、C都有可能,但是题中问攀登的最大高度可能为多少,C的高度比B大,符合题意,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8.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之间的最低地是河流处,海拔为100~150米,B错误;①地海拔在350~400m, ②地海拔在300~350m,C错误;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河流左岸坡度先陡后缓,海拔高度不断降低至河湖处,后从河流向右为坡度较陡的一个斜坡,A正确,D错误。故选A。
威海市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暑假到华北某地进行研学活动。下图示意该地等高线分布(单位:米),a、b、c代表湖泊不同季节的湖岸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差可能为( )
A.250米 B.350米 C.400米 D.300米
10.研学小组在甲地可观察到( )
A.太阳从东南升起 B.丙地河畔游客戏水 C.湖岸线接近a D.丁处河水向西流
【答案】9.D 10.B
【解析】9.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为50m,甲地高度范围:750-800m,乙地的高度范围:450-500m,相对高差范围:250m-350m,250m、350m位于范围边界,不能取到,AB错误;400m超过范围,C错误;300m在范围中,D正确。
10.暑假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出方向为东北方向,A错误;站在甲地能够看到丙地的游客戏水,视线不受遮挡,B正确;甲地与湖泊a边界相连,视线经过乙地所在的地区,乙地对湖泊起到遮挡作用,站在甲地无法判断湖岸线接近a,C错误;河水从山谷流出,流向湖泊,方向为向南流,D错误,所以选择B。
下图示意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分布,图中水库水面海拔为165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古牌坊与甲山峰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1050米 B.985米 C.915米 D.790米
12.图中村落因多古祠堂、古民居、古牌坊等而著名,驴友小王想拍摄村落全貌,在①②③④处不应选择的拍摄点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11.C 12.C
【解析】11.由材料可知,图中水库水面海拔165米,根据图示等高线可知古牌坊海拔为165~200米之间,山峰海拔为1000~1100米之间,两者相对高度约为800-935米之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在①②③④处选择的拍摄点应可以看到古桥、古民居、古牌坊等景观。①地位于村外山脊处,地势相对较高,可以看清村落全貌,①地可以选择做为拍摄点;②地地处山谷,且东侧有山脊处高地阻挡,无法看到古桥,②地点不适宜选择做为拍摄点;③地前方有山阻挡无法看到村落,③地不适宜选择做为拍摄点。④地地处山脊,且海拔较高,视野开阔,可以看到村落全貌,④地可以选择做为拍摄点,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山区出露的岩层会受地形的影响呈现不同的形态。某研学小组在山区考察时,研学带队老师绘制了4处研学点实景图(如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在其中一个研学点,学生利用当地等高线地形图绘制了所观测到的两种岩层出露情况(如下图)。学生在绘制以下等高线岩层示意图时,该研学小组位于的研学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4.研学小组经实地调查总结出四条岩层分布规律,正确的是( )
A.水平岩层在沟谷处呈“V”字,“V”字尖端指向上游方向
B.倾斜岩层的出露部分弯曲程度一般大于等高线的弯曲程度
C.岩层出露部分沿山脊向高处呈“n”型,地质构造为背斜
D.老的岩层在海拔较低处,年轻的岩层出露于山顶、山脊处
【答案】13.D 14.A
【解析】13.由绘制的等高线岩层示意图可知,该图的南部有一个明显的山谷,可发育河流。结合该地岩层在山谷处凸向高处弯曲的状况,对照甲乙丙丁四地图形,只有丁图与绘制的等高线岩层示意图相符,D正确。甲图两个岩层的位置和弯曲状况均与绘制的等高线岩层示意图不符,A错误。乙图岩层在山谷处的凸向和弯曲状况与绘制的等高线岩层示意图不符,B错误。丙图两个岩层的位置和弯曲状况均与绘制的等高线岩层示意图不符,C错误。故选D。
14.结合丁图可知,水平岩层在沟谷处呈“V”字,“V”字尖端指向上游方向,A正确。结合甲乙丙丁四图,甲、丙倾斜岩层的出露部分弯曲程度小于等高线的弯曲程度,乙、丁倾斜岩层的出露部分弯曲程度大于等高线的弯曲程度,无法得出倾斜岩层的出露部分弯曲程度一般大于等高线的弯曲程度,B错误。岩层出露部分沿山谷向高处呈“n”型,C错误。山顶处流水对地表的冲刷作用强烈,表层年轻的岩层被侵蚀带到海拔较低处堆积,故年轻的岩层在海拔较低处,老的岩层出露于山顶、山脊处,D错误。故选A。
很多户外探险爱好者连基本的地图判读都不懂就进山,是户外探险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下图中箭头表示地表径流的方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S点在T点西南方向 B.在P点可以看到T点
C.T处是集水线,不宜宿营 D.在S处探险需注意洪水
16.正确表示经过PQ的地形剖面图和经过S点的等高线图的是( )
A.B.C. D.
【答案】15.C 16.A
【分析】15.读图可知,根据“上北下南”的方向判断方法,S位于T的东北方向,A错误;图中地表径流汇集为山谷,地表径流分流处为山脊,P、T之间有山脊相隔,所以不能互相看见,B错误;T处为山谷,T处是集水线,容易产生洪水,C正确;S为山脊,为分水岭,不会有洪水,D错误。故选C。
16.读图可知,从P到Q依次经过山坡、山脊(S)、山坡、山谷、山坡、山脊、山坡,据此可以判断剖面图为两处山脊,中间一处山谷;CD错误;在等高线图中,山脊处的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谷处的等高线凸向高处,A正确,B错误。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