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分层训练AB卷(浙科版2019必修2)
第2章 染色体与遗传(A卷·知识通关练)-【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分层训练AB卷(浙科版2019必修2)
展开
这是一份第2章 染色体与遗传(A卷·知识通关练)-【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分层训练AB卷(浙科版2019必修2),文件包含第2章染色体与遗传A卷·知识通关练解析版docx、第2章染色体与遗传A卷·知识通关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第2章 染色体与遗传(A卷·知识通关练)
核心知识1.每种生物的染色体形态与数目相对恒定
1.进行有性生殖的各种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相对恒定的,决定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的生理作用是
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B.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D.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
【答案】C
【解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生殖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
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
故选C。
2.一对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与一对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共同点是( )
A.都同时存在于减数分裂I的细胞中
B.形状、大小都是相同的
C.所含的基因都是相同的
D.DNA分子数都是相同的
【答案】A
【解析】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所含的基因可能相同,也可能是等位基因;姐妹染色单体是间期复制形成的,其形态、大小和结构相同,所含的基因也相同。
A、减数分裂I的细胞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和同源染色体,A正确;
B、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结构一般相同,但是性染色体X和Y性状、大小不同,姐妹染色单体是间期复制形成的,其形态、大小和结构相同,B错误;
C、姐妹染色单体复制而来,其基因是相同的,同源染色体不一定相同,C错误;
D、一对同源染色体所含DNA可能是2个或4个,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所含DNA分子是2个,D错误。
故选A。
3.下列有关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姐妹染色单体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B.姐妹染色单体来自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C.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所含的遗传信息都相同
D.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
【答案】B
【解析】同源染色体是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够配对的染色体,这样的两条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这样的两条染色体互称为同源染色体。
A、姐妹染色单体随着丝粒的分裂而分开成为染色体,A错误;
B、姐妹染色单体的形成随着间期DNA的复制而产生,也叫染色体的复制,B正确;
C、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所含的遗传信息未必相同,因为同源染色体相同的位置上可以存在等位基因或相同的基因,C错误;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D错误。
故选B。
4.以下关于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染色质或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B.染色质由RNA和蛋白质紧密结合形成
C.细胞分裂时,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染色体
D.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答案】B
【解析】染色质:是指细胞核内易被醋酸洋红或龙胆紫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呈细长丝状且交织成网状,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缩短变粗成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
A、染色体只存在于细胞核中,而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所以染色质或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A正确;
B、染色质或染色体的主要成分都是DNA和蛋白质,B错误;
C、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可以在光学显微镜看到,C正确;
D、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状态,D正确。
故选B。
核心知识2.减数分裂产生只含有一半染色体的精细胞或卵细胞
5.有关某动物细胞的减数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中共有2条染色单体
B.减数分裂Ⅰ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C.减数分裂Ⅱ前期,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相等
D.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Ⅱ时期
【答案】B
【解析】减数分裂的过程:
(1)在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此时每条染色体形成了由一个着丝粒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但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不变,DNA含量倍增。
(2)减数分裂Ⅰ的主要特点是:在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交叉互换;在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在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在末期,移向细胞两极的同源染色体分别进入到两个子细胞中,导致所形成的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数目均减半。
(3)减数分裂Ⅱ过程与有丝分裂过程基本相同,但减数分裂Ⅰ与减数分裂Ⅱ之间通常没有间期或间期时间很短,染色体不再复制。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使得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但DNA分子数目不变。加倍的染色体伴随着减数分裂Ⅱ的结束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
A、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每个四分体含有2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故减数分裂过程中1个四分体中共有4条染色单体,A错误;
B、减数分裂Ⅰ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的染色体数目相同,且均等于该种生物体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目,B正确;
C、减数分裂Ⅱ前期,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故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1:2,C错误;
D、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时期, D错误。
故选B。
6.一个动物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四分体,则其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和DNA分子数分别是( )
A.4、8 B.2、8 C.8、16 D.8、8
【答案】D
【解析】一个动物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四分体,此时细胞共含有8条染色体,16个核DNA分子。
一个动物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四分体,含有8条染色体,16个核DNA分子。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得到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为4条,核DNA分子数为8个。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变成染色体,此时染色体数目为8条,核DNA分子数为8个,D正确。
故选D。
7.图为二倍体(2N=4)生物的一个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①~④表示染色单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含有4个四分体
B.经复制形成的两个子代DNA分子,可存在于①和③
C.该细胞分裂时,E与F或F'可自由组合移向同一极
D.该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只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
【答案】C
【解析】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间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MⅠ前(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MⅠ中:四分体排在赤道板上;MⅠ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MⅠ末:形成两个次级性母细胞。MⅡ分裂与有丝分裂基本相同,区别是无同源染色体。
A、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含有2个四分体,A错误;
B、经复制形成的两个子代DNA分子,可存在于一条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中,可存在于①和②或③和④,B错误;
C、该细胞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E与F或F'可自由组合移向同一极,C正确;
D、该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D错误。
故选C。
8.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能确认为同源染色体判断依据是( )
A.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B.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C.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的两条染色体
【答案】C
【解析】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A、同源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但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的染色体如果不能配对,则不是同源染色体,A错误。
B、形态和大小都相同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B错误;
C、在减数分裂中,能联会配对的两条染色体为一对同源染色体,C正确;
D、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是相同染色体但不是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9.如图为某生物精细胞形成过程中几个时期的细胞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图乙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
C.图丙细胞中有两个四分体
D.图丁细胞中含有数目减半的染色体
【答案】A
【解析】图甲是精原细胞,图乙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图丙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图丁细胞完成了减数分裂。
A、图甲细胞是精原细胞,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A错误;
B、图乙细胞染色体发生过复制,着丝粒没有分裂,故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B正确;
C、图丙细胞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两个四分体,C正确;
D、图丁细胞已经完成了减数分裂,细胞中含有数目减半的染色体,D正确。
故选A。
10.如图是某生物体(2n =4)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细胞有8条染色体
B.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④有基因 a
C.若图中的③表示X染色体,则②表示Y染色体
D.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中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为4条,而该生物体的细胞中2n=4,且进行正常的细胞分裂,所以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A、据图分析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二倍8条,A正确;
B、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染色体④是其同源染色体,所以其上有基因A或a,B错误;
C、若图中的③表示X染色体,则②染色体是其同源染色体,由于形态大小不同,所以②表示Y染色体,C正确;
D、图中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因此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中显示该细胞有4对同源染色体,且该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染色体数与原细胞相同,因此,产生的子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D正确。
故选B。
11.动物的卵细胞与精子在形成过程中的不同点是( )
①次级卵母细胞将进行普通的有丝分裂 ②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③一个卵原细胞经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 ④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①次级卵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都不能再进行普通的有丝分裂,①错误;
②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只形成一个卵细胞,而一个精原细胞最终形成4个精子,②正确;
③一个卵原细胞经染色体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一个精原细胞经染色体复制后也形成一个初级精母细胞,③错误;
④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而精子的形成需要经过变形阶段,④正确;综上②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核心知识3.受精作用使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得到回复
12.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B.受精卵中染色体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
C.受精卵中的DNA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D.受精卵的形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答案】C
【解析】受精作用的过程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A、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A正确;
B、受精结果是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所以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且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B正确;
C、受精卵中的核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中的DNA主要来自母方,C错误;
D、精子和卵子的细胞膜融合成为受精卵,该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C。
13.精卵识别后,精子头部的顶体膜与精子细胞膜融合,释放顶体内的酶使卵子外层形成孔洞,以利于精卵融合形成受精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精子头部储存的酶是在精子的溶酶体中合成的
B.精子游向卵子所需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C.顶体膜和精子细胞膜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D.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
【答案】B
【解析】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A、精子头部储存的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在精子的核糖体中合成的,A错误;
B、精子游向卵子所需的能量来自细胞呼吸,是由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提供的,B正确;
C、顶体膜和精子细胞膜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错误;
D、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全来自母方,D错误。
故选B。
14.下图是某同学总结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联系图,有些联系是错误的,其中全为错误联系的选项是( )
A.①⑤⑧ B.③④⑥ C.②⑦⑧ D.⑤⑧
【答案】D
【解析】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①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①正确;
②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②③正确;
④在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合在一起,使同源染色体汇合,④正确;
⑤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等位基因分离,⑤错误;
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⑥正确;
⑦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⑦正确;
⑧受精作用过程中,不同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组合,但不再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⑧错误。
故选D。
核心知识4.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15.大量事实表明,孟德尔发现的基因遗传行为与染色体的行为是平行的。据此做出如下推测,哪一项是没有说服力( )
A.细胞分裂过程基因与染色体都能通过复制保持连续性
B.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
C.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许多个基因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非等位基因重组
【答案】C
【解析】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2)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的一条。(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
A、在细胞分裂中,基因和染色体都能进行复制,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说明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A不符合题意;
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说明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B不符合题意;
C、通过基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不能得出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许多个基因,C符合题意;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说明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20世纪初科学家提出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学说是由摩尔根提出并证明
B.该学说的依据是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一致性
C.该学说的主要内容是染色体可能是基因的载体
D.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能圆满地解释孟德尔遗传定律
【答案】A
【解析】“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提出的依据是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
3、基因、染色体来源相同,均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4、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相同。
A、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是由萨顿提出,由摩尔根证明,A错误;
B、该学说的依据是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一致性,例如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B正确;
C、该学说提出了基因和染色体是平行的关系,即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正确;
D、该学说认为基因在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圆满地解释孟德尔遗传定律,D正确。
故选A。
17.下列是关于萨顿的理论和摩尔根实验的相关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萨顿推测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果蝇的眼色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摩尔根的研究运用了假说—演绎的方法
D.摩尔根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答案】A
【解析】萨顿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之后摩尔根等人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A、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但没有推测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错误;
B、果蝇的眼色遗传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正确;
C、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正确;
D、摩尔根研究果蝇的白眼的遗传实验,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A。
核心知识5.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及分析摩尔根的果蝇眼色遗传
18.下列关于“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探究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来自同一亲本的不同染色体
B.需将颜色不同大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中部用一根铁丝扎起来
C.要充分演示减数分裂过程,最少需要不同颜色橡皮泥制作的染色体各两条
D.模拟过程中应该让长度不同,颜色相同的两条染色体配对,使着丝粒靠近
【答案】C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A、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的染色体分别代表来自父方、母方的染色体,A错误;
B、用铁丝把颜色和长短相同的两条橡皮泥扎起来代表一条含有两个染色单体的染色体,B错误;
C、演示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最少需要不同颜色橡皮泥制作的染色体各2条,代表两对同源染色体,C正确;
D、模拟过程中应该让长度相同,颜色不同的两条染色体配对,使着丝粒靠近,表示同源染色体联会,D错误。
故选C。
19.摩尔根用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为亲本进行了系列的杂交实验,证明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图是该杂交实验的部分过程,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A.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图中过程为演绎推理
B.实验结果表明控制眼色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C.中的红眼果蝇自由交配,子代中红眼果蝇比例
D.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杂交,其实验结果可验证摩尔根的假说
【答案】D
【解析】萨顿通过将染色体与基因的行为类比,推理出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用果蝇做实验材料证明了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果蝇的白眼的基因遗传属于伴X隐性遗传。
A、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属于演绎推理过程,图中为杂交实验,发现问题过程,不是演绎推理,A错误;
B、F2中性状分离比为3:1,说明眼色基因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错误;
C、果蝇的白眼的基因遗传属于伴X隐性遗传,白眼为隐性性状,假设相关基因为b,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F1的基因型为XBXb、XBY,故F2中红眼雌果蝇有两种基因型,即1/2XBXB和1/2XBXb,红眼雄果蝇只有一种基因型XBY,红眼果蝇自由交配,后代中白眼果蝇的概率为1/2×1/4=1/8,故子代中红眼果蝇比例 为1-1/8=7/8,C错误;
D、若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白眼雌果蝇(XbXb)和红眼雄果蝇(XBY)杂交即测交,则子代雄果蝇均为白眼,雌果蝇均为红眼,子代性状与性别有关,其实验结果可验证摩尔根的假说,D正确。
故选D。
核心知识6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20.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总是成对存在的
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结合机会相等
C.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孟德尔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自由组合。
A、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总是成对存在,这是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之一,A正确;
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具有不同基因的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是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条件之一,B正确;
C、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C正确;
D、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错误。
故选D。
21.有关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离定律是指在形成配子时,决定不同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B.自由组合定律的现代解释是减数分裂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C.纯合子自交产生F1所表现出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D.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答案】D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A、分离定律是指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A错误;
B、自由组合定律的现代解释是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错误;
C、纯合子可能是显性纯合子,也可能是隐性纯合子,因此纯合子自交产生的子代表现的性状可能是显性性状,也可能是隐性性状,C错误;
D、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产生的两种比值相等的雌配子和两种比值相等的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导致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D正确。
故选D。
22.下列关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同基因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而分离
B.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C.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ABCD、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3.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解释,叙述错误的是( )
A.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B.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会随机组合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答案】B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A、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A正确;
B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错误、D正确;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正确。
故选B。
核心知识7生物的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
24.如图是正常女性染色体组型图中C组染色体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男性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分在不同的组
B.男性的6号染色体的大小、形状与女性不同
C.图中的染色体图像通常取自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
D.染色体组型有种的特异性,可以用于判断生物的亲缘关系
【答案】B
【解析】1、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控制该生物性状的全套基因。
2、染色体组型:指一个生物体内所有染色体的大小、形状和数量信息。这种组型技术可用来寻找染色体歧变同特定疾病的关系,比如:染色体数目的异常增加、形状发生异常变化等。染色体组型一般是以处于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来表示。
3、分析题图:题图是正常女性C组染色体图,分析可知该组染色体包括第6~12对染色体和第23对性染色体(XX)。
A、X染色体和Y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所以分在不同的组,A正确;
B、男性的6号染色体是常染色体,其形状大小与女性相同,B错误;
C、由于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所以在研究染色体组成时需要对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进行显微摄影,然后根据染色体的大小、形状和着丝粒的位置等特征,通过剪切,将它们配对、分组和排队,最后形成染色体组型的图象,C正确;
D、不同的生物染色体组型不同,因此可用来判断生物的亲缘关系,D正确。
故选B。
25.将生物的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全部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特征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像称为染色体组型。下列关于染色体、染色体组、染色体组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的一个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
B.染色体组型图中的染色体数目和DNA 分子数目不相同
C.对于同一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特征、染色体组数、染色体组型都是相同的
D.染色体组型有种的特异性,因此可用来判断生物的亲缘关系,也可以用于镰刀型贫血症等遗传病的诊断
【答案】B
【解析】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A、一般将二倍体生物的一个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并非生物的一个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都能称为一个染色体组,如四倍体的一个配子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A错误;
B、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DNA,而染色体组型是将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全部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特征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像,因此染色体组型图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其核DNA 分子数目的1/2,B正确;
C、对于同一生物,不同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数可能不同,如二倍体生物的细胞不分裂时含有两个染色体组,而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C错误;
D、染色体组型有种的特异性,因此可用来判断生物的亲缘关系,可以用来观察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基因突变形成的,D错误。
故选B。
26.如图为某女性的染色体组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女性体细胞中最多有47条染色体
B.该图可用于诊断是否患有红绿色盲
C.该女性为先天愚型,适龄生育可以降低该遗传病的发生率
D.对该女性体内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的染色体进行显微摄影即可得此图
【答案】C
【解析】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由于染色体异常所引起。包括常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
A、据图,染色体组型共有47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时加倍为94条染色体,A错误;
B、红绿色盲不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无法诊断,B错误;
C、该女性有3条21号染色体为先天愚型,适龄生育可以降低该遗传病的发生率,C正确;
D、该图是染色体组型图,对该女性体内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的染色体进行显微摄影不能得到此图,D错误。
故选C。
27.下列关于人类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X和Y染色体的大小、形态均不同,不属于同源染色体
B.男性体内的Y染色体只能来自其父亲
C.女性体内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其母亲
D.若某细胞中含有两条X染色体,则该细胞来源于女性
【答案】B
【解析】人类的性别决定是XY型,男性的染色体是XY,女性的染色体是XX,X染色体与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但是两条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不同,Y染色体要比X染色体小。
A、X和Y染色体的大小、形态均不同,但是X与Y是同源染色体,A错误;
B、男性体内的Y染色体只能来自其父亲,女性的体内不含Y染色体,B正确;
C、女性的体内有两条X染色体,一条来自母方,另一条来自父方,C错误;
D、含有两条X染色体的细胞可能是女性体细胞,也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有两条X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核心知识8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伴随性染色体而遗传
28.果蝇 Y染色体上的 S 基因是决定个体发育为雄性的关键基因,但其在X 染色体上含 M 基因时才能表达,否则果蝇将发育为雌性。研究人员培育了一只 S基因转移到了常染色体上的雄蝇甲,一只含有突变基因m的雌蝇乙,如图所示。将该雄蝇甲与雌蝇乙杂交得到F1,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F1中雌蝇∶雄蝇=3∶1
B.F1中的雄蝇都不含有Y染色体
C.F1随机交配,F2中雌蝇∶雄蝇=4∶1
D.雌蝇乙与正常雄蝇杂交,子代均为雌蝇
【答案】C
【解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图示的雄蝇甲与雌蝇乙杂交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A、结合图示可知,F1中雌蝇∶雄蝇=3∶1,A正确;
B、结合遗传图解可知,F1中的雄蝇细胞中不含Y染色体,B正确;
C、对F1随机交配产生子代的情况分步分析如下:第一步:F1雄蝇(SOXMXm)产生配子情况为SXM∶OXm∶OXM∶SXm=1∶1∶1∶ 1,F1雌蝇(OOXmY、OOXMXm和SOXmY)产生配子情况为OXm∶OY∶OXM∶ SXm∶SY=5∶3∶2∶1∶1;第二步: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基因XM和S同时存在时才表现为雄性,则表现为雄性的比例为1/4+1/4×2/12+1/4×2/12=1/3,其他为雌性,因此,F2中雌蝇∶雄蝇=2∶1,C错误;
D、雌蝇乙(XmXm)与正常雄蝇(XMYS)杂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为XMXm、XmYS,均为雌蝇,D正确。
故选C。
29.某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研究团队采用基因工程将一个能使受精卵卵壳呈现黑色且蚕丝柔软的基因导入一批雌蚕中,若考虑变异只发生在细胞核且子代只有不同颜色卵壳个体杂交的前提下,让这些雌蚕与群体中的雄蚕杂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该基因仅导入在常染色体上,子代的基因型才与亲本一致
B.若F2的表型比例为1:1:1:1,则导入的基因可能位于Z染色体上
C.若F3中产黑色卵个体占3/4,则导入的基因位于W染色体上
D.当导入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时,F3中黑卵雌蚕的比例是1/4
【答案】B
【解析】根据题目信息可知,该基因插入到细胞核中,故该基因插入的位置可能发生的情况是:①常染色体上、②Z染色体上、③W染色体上。设该基因为A,则上述情况对应的雌蚕基因型分别是①A0、②ZAW、③ZWA,雄蚕基因型则为①00、②ZZ、③ZZ。
A、该基因插入到细胞核中,①若在常染色体上,则变异雌蚕的基因型是A0,②若在Z染色体上,变异对应的雌蚕基因型是ZAW,③若在W染色体上对应的基因型是ZWA,雄蚕基因型则为①00、②ZZ、③ZZ。当雌蚕的基因型是A0时,F1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0:00=1:1,不同颜色卵杂交,不管哪一代的基因型均与亲本一致,当雌蚕的基因型是ZWA,F1的基因型及比例是ZZ:ZWA=1:1,不同颜色卵个体杂交,不管哪一代的基因型也与亲本一致,A错误;
B、若导入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则雌蚕的基因型是ZAW,雄蚕的基因型是ZZ,F1的基因型是ZAZ和ZW,不同颜色个体杂交F2的基因型及比例是ZAZ:ZZ:ZAW:ZW=1:1:1:1,表型比例也是1:1:1:1,B正确;
C、若导入的基因位于W染色体上,则雌蚕的基因型是ZWA,雄蚕的基因型是ZZ,F1的基因型及比例是ZZ:ZWA=1:1,不同颜色卵个体杂交,F2、F3的基因型及比例均为ZZ:ZWA=1:1,其中F3中产黑色卵的个体占1/2,C错误;
D、当导入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时,雌蚕的基因型是ZAW,雄蚕的基因型是ZZ,F1的基因型及比例是ZAZ:ZW,不同颜色卵个体杂交,F2的基因型及比例是ZZ:ZAZ:ZW:ZAW,F2不同颜色卵个体杂交的情况有两种:①ZZ×ZAW和②ZAZ×ZW,前者子代(F3)基因型及比例为ZAZ:ZW,其中黑卵雌蚕的比例是0,后者子代(F3)的基因型及比例是ZZ:ZAZ:ZW:ZAW,其中黑卵雌蚕的比例是1/4,D错误。
故选B。
30.下列关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般来说,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女性患者会多于男性患者
B.理论上,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表现为色觉正常
C.红绿色盲男性患者和色觉正常的女性婚配,其女儿一定不患该病
D.伴性遗传的特点之一是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答案】D
【解析】伴性遗传定义:决定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特点: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男性患者的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也只能传给女儿;隔代遗传。
A、一般来说,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女性患者会少于男性患者,A错误;
B、理论上,红绿色盲女性患者(XaXa)的父亲(XaY)表现为患该病,B错误;
C、红绿色盲男性患者(XaY)和色觉正常的女性(XAXA或XAXa)婚配,其女儿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既可能患该病,也可能不患该病,C错误;
D、伴性遗传指决定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D正确。
故选D。
31.血友病是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下列对该遗传病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若父亲患病,女儿一定不患此病
B.若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此病
C.若祖父患病,孙子一定患此病
D.若祖母患病,孙子一定患此病
【答案】B
【解析】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1)隔代交叉遗传,即“女病父子病,男正母女正”;(2)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A、在伴X隐性遗传病中,女性需要含有两个致病基因才表现患病,因此父亲有病,女儿不一定有病,A错误;
B、由于儿子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因此在伴X隐性遗传病中,母亲有病,儿子一定有病,B正确;
C、祖父有病,但是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传给儿子和孙子的是Y染色体,孙子不一定患病(要看孙子的X染色体),C错误;
D、祖母有病,儿子肯定有病,孙子不一定有病(要看孙子的X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32.如图是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患者,白色代表正常人),下列关于该病遗传方式判断错误的是( )
A.若该病为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
B.若该病为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仅位于X染色体上
C.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
D.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仅位于X染色体上
【答案】B
【解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AB、相关基因用A/a表示,若该病为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则Ⅰ-1号基因型为Aa,Ⅰ-2基因型为aa,Ⅱ-3号基因型为Aa,A正确,B错误;
CD、相关基因用A/a表示,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则Ⅰ-1号基因型为aa,Ⅰ-2基因型为Aa,Ⅱ-3号基因型为aa;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也可能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Ⅰ-1号基因型为XaY,Ⅰ-2基因型为XAXa,Ⅱ-3号基因型为XaXa,CD正确。
故选B。
33.某猫的染色体组成如下图所示,其毛色受常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该色素的显色情况与B或b基因有关。其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组合
A_Bb
A_bb
A_BB或aa_ _
毛色
黄色
黑色
白色
(1)该猫体细胞电染色体数和性染色体数最多依次为____________,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的X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___。
(2)让纯合白色猫和纯合黑色猫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毛色全是黄色的,请写出可能的杂交组合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小组选用基因型为AaBb的雄猫进行杂交实验。
①实验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三种类型(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尝试绘制第二、三种类型。_____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让该雄猫与多只基因型为aabb的雌猫进行杂交。
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代的颜色和比例。
③实验可能的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及相应的结论:
若子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则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甲图所示。
若子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则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乙图所示。
若子代颜色为黑色:白色=1:1,则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丙图所示。
(4)若上述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甲类型且存在基因型为aaBB雄性个体致死现象,则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猫相互杂交后代中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若后代中黑色猫相互杂交,后代雌性中白色猫占_______。
【答案】(1) 764 0或1或2
(2)AABB×AAbb或 aaBB×AAbb
(3) 黄色:黑色:白色=1:1:2 黄色:白色=1:1
(4) 9 1/9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猫的毛色中,黄色为 A_Bb,黑色为A_bb,白色为A_BB或aa_ _。
【详解】(1)猫的体细胞中有19对同源染色体,38条染色体,2条性染色体(X、Y),在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和性染色体数最多,染色体数最多为38×2=76条,性染色体数最多为2×2=4条。雄性为XY,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发生了染色体的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次级精母细胞中只有一条X或Y染色体,当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此时细胞中有两条X染色体或两条Y染色体,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的X染色体数目为0或1或2。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猫的毛色中,黄色为 A_Bb,黑色为A_bb,白色为A_BB或aa_ _,让纯合白色猫(AABB、aaBB、aabb)和纯合黑色猫(AAbb)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毛色全是黄色(A_Bb)的,杂交组合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
(3)根据以下分析可知,
②实验步骤:为了判断两对基因(A和a,B和b)的关系是哪一种情况,可设计让该雄猫(AaBb)与多只基因型为aabb的雌猫进行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颜色和比例。如果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如甲所示,那么AaBb与aab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即表现型为AaBb(黄色)、aaBb(白色)、Aabb(黑色)、aabb(白色),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黑色∶白色=1∶1∶2。
如果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b位于一条染色体,aB位于另一条染色体,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与aab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即表现型为Aabb(黑色)、aaBb(白色),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白色=1∶1,符合丙图所示,故丙图的示意图为: 。
如果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B位于一条染色体,ab位于另一条染色体,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与aab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即表现型为AaBb(黄色):aabb(白色)=1:1,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白色=1∶1,符合乙丙图所示,乙图的示意图为 。
(4)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猫相互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3×3=9种,后代的黑色猫基因型为2/3Aabb、1/3AAbb,产生配子种类及比例为2/3Ab、1/3ab,后代雌性的概率为1/2, 雌性白色猫(aabb)占1/3×1/3×1/2=1/18,后代雌性中白色猫占1/18÷1/2=1/9。如果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乙所示,AB位于一条染色体,ab位于另一条染色体,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猫相互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即表现型为AABB(白色)、AaBb(黄色)、aabb(白色)=1∶2∶1。其遗传图解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