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 (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一节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教案
展开《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属于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的第三章《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的第二节的内容。第三章的重点是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这也是《生物课程标准》中的内容目标之一。在前一节介绍完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后,教材重点选取了与水分的吸收和运输有关的结构知识,此外还有形成层及筛管等内容。可见,植物通过根吸收水,根吸收的水分通过导管运送等内容实质上是为后面第三节的学习作知识储备的,也是学生应重点学习的内容。
根据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笔者将植物细胞吸水的道理纳入本节学习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做探究实验来加深对科学探究及其方法的认识,并利用所了解的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本节的主题是水分进入植物体的途径,因此,有关形成层及筛管的结构和生理特点不作详细讲解,让学生通过课后的课题研究来深入了解。
根据本节课在第三章中的地位,笔者认为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根与吸收水分相适应的特点”和“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同时,由于学生对根为什么能吸水,根的什么部位吸水以及根毛的存在都缺乏感性认识,在学习根为什么能吸水,根毛对吸水的意义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根与吸收水分相适应的特点”又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本节教材在《生物课程标准》相关内容目标中的地位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设计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说出植物细胞吸水的道理及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
2.说明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及观察、分析,提高分析能力及对照实验的设计能力。
2.运用本节有关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情感目标
1.加深对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统一规律的认识。
2.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具媒体的组合和资源的开发利用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疏导组织、根尖的结构等基础知识,但对根为什么能吸水、根的什么部位吸水、根毛的存在和根毛对根吸水的意义缺乏认识和理解,同时对根、茎、叶的导管也缺乏整体的认识。因此,笔者根据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准备长出根毛的萝卜幼根、叶脉染成微红的带着叶的木本植物的枝条、根吸水模式图、茎纵切片图、叶片的结构示意图、放大镜、枝剪等作为学生课堂观察的材料用具,目的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还能让学生加深植物整体性的认识。充分利用和开发学生资源,教学中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起点,并指导学生在课前开展“溶液浓度对植物细胞有什么影响?”的探究实验活动,为课堂教学提供观察材料,也为课堂知识的学习积累一定的体验和感性认识。另外,利用网络资源收集相关视频及图片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设计
目前单纯的一种教学法很难满足生物新课程的课堂教学需要,多种教学法的互相渗透与有机组合,对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很有帮助。本节课主要选择以下教学法:
1.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得出结论、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新课程强调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课堂教学中民主的学习氛围。笔者选择谈话法的目的是为了创设更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利用这种对话式的授课形式增加师生感情的交流,拉近师生的距离,密切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教师以谈话的方式不断设置新的问题情景,及时对学生的反馈做出合理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还能不断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更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2.探究性教学法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而探究性教学实质上是以探究为目的、促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活动。本节课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溶液的浓度对植物细胞有什么影响?”的课前小组探究实验,并经小组分析、讨论和交流,进而发现根细胞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吸收水分。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观察探究萝卜的幼根和木质部染红的枝条,探索根毛对吸水的意义及水分运输的途径,较好地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认真操作、观察、讨论、解决疑难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比较分析的能力,有助于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并能在小组协作中发展合作学习能力。
虽然学生已初步学会基本的观察法,对科学探究的方法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独立学习的能力比较差,科学探究能力也非常有限,尚不能自主探究。本节课教师进行有步骤的探究指导,保证学生顺利完成探究活动,在探索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笔者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的目的是利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各种教法学法互相渗透,也使课前、课中、课后的学生活动成为一个整体。此外通过多媒体课件还能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学生实践的基础上,将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水分进入根的抽象生理过程以及导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形象化、活动化,变难为易,有利于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另外多媒体课件通过展示根毛的有关补充资料拓宽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二)学法设计
根据初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能力水平和生物学科的要求,笔者在本节主要设计以下学法:
1.观察法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感性知识或经验是生物学学习的基础,生物学的学习过程更是学生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本节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有目的地观察萝卜的幼根、导管染红的枝条等直观材料以及茎的切纵切片图、叶片的结构示意图、根吸收水分的模式图,来感知根、茎的微观世界,形成足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理性认识的形成,从而对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有更全面、深刻地理解。
2.探究性学习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胆的假设,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实验,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通过实验的操作加深对对照实验设计原则的认识。在探究过程中,组内学生可以实现资源互补、互相启发,提高认识,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还可以激发团队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的能力。
3.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人的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是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采用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将学习向课堂以外的空间延伸,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对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特殊作用。“树木为什么会有年轮,它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树怕剥皮,不怕掏心?”这两个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学生课外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动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能发展合作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程序 | 知识内容 | 教学过程 | 设计意图 | ||||||||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
课前准备 | 1.教师准备:将带叶的植物枝条插在稀红墨水中,看到叶脉微红取出,冲洗备用,一个合作小组一枝。准备培养好的萝卜幼根、放大镜、枝剪等其它器材,每组一份。 2.指导学生进行课前的探究性实验: ①教师联系《细胞的生活》的有关知识,由溶解→溶液,再由甜、淡→浓度大、小。提问:溶液的浓度对植物细胞有什么影响? ②教师分别配制好质量分数20%、10%的盐水和糖水。 ③操作布置:例如将萝卜切成大小相等的三个立方体,在中央各挖一个大小相同的坑,分别倒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20%、10%的盐水以及清水,水面距边沿0.2毫米,再分别放入三个杯中。另外,在三个杯中到入等量的上述三种液体,将三个大小相等的萝卜条放入。(备注:可以用其他植物器官,一半小组用糖溶液) ④每隔两小时观察坑中的液面高度及萝卜条的软硬程度。上课时,将小组的实验装置带来备用。 | 课前探究可以不受课堂教学时间及条件的限制,学生能够选择多种实验的材料,实现组内资源互补,并有足够的时间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的认识,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同时为新课的学习积累经验。 | |||||||||
新 课 导 入 | 由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引入水分题。 | 示多媒体图片,提问:从生物学角度分析“拔苗助长”。 提示本节的主题与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想想水分进入植物体的途径是什么? | 进入话题,思考回答问题。
明确目标,展开想象,提出假设: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 | 由熟悉的话题和学生已有的经验进入主题,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 |||||||
传 授 新 课
传 授 新 课
| 根吸收水的道理 | 植 物 细 胞 吸 水 的 道 理 (15') | 多媒体视频:根是植物体吸水的器官。 根为什么能够吸水?同学们做的“溶液浓度对植物细胞有什么影响?”探究实验可以帮助我们解答这个问题。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实验过程和结论以及给出的问题(让采用不同实验材料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1.观察到哪些现象? 2.有什么启发? 3.还有什么疑惑? 让学生互相解答疑惑。 评价或让学生小组互评。 提示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之一液泡中的细胞液成分。 评价。 多媒体课件小结植物细胞吸水的道理。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由于溶液浓度的变化引起的细胞吸水和失水现象?
根如何能够吸收大量的水分?指导小组完成课本的“观察与思考”找答案。 根毛有多少? 根毛可能有什么作用?点评。
| 听、看。
小组汇报实验过程和结论。
回答教师给出的观察问题。 组间交流、评价。
回答植物细胞液的成分与吸水、失水的关系,明确植物细胞吸水的条件。
看,想。说出根吸水的条件。 应用知识,列举生活实例。(如蔬菜浸水后硬挺起来。糖拌西红柿或凉拌黄瓜时会渗出水等。) 听。 观察萝卜幼根及根毛。 小组协作观察、计数,讨论根毛的作用,并由小组代表表达交流。 听、看。 |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教师及时的肯定可增加学生的小组凝聚力。陈述自己的实验及现象的观察是利用学生资源,有利于学生自己从对细胞吸水和失水条件的分析中得出结论。 多媒体课件将比较抽象的过程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帮助学生认识植物细胞吸水的条件。同时联系生活让学生学以致用,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
观察和计数根毛,使学生对根毛的数量之大有直观的认识,从而在根毛与根大量吸水之间建立联系,而补充资料则加深大量根毛能够增加根吸水量的认识,进一步分析得出根毛的数量与根吸水功能的关系,明确根吸水的结构特点。 | ||||||
|
| 大量根毛有利于根吸水(10') | 多媒体展示其他植物根毛的资料。 归纳大量根毛对根吸水有什么意义?评价。 和学生一起说出根吸水的主要部位在根尖的成熟区。并小结根毛的数量与根吸水功能是相适应的。 |
回答问题,大量根毛可以增加根吸水面积,从而促进根大量吸水。 听、看、说,体会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规律。 |
| ||||||
| 水分 在植 物体 内的 运输 途径 (10') | 根吸收的水分是怎样送到其他器官? 指导以小组为单位对照观察课本插图和老师发的木本植物枝条,看看哪一组能发现答案? 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 及时对小组回答进行合理评价。 在植物体内的哪些器官有导管?为什么? 及时评价。 示根、茎、叶的导管示意图,花和果实中也有导管。 视频示导管的整体性。 和学生一起总结导管的分布与其功能相适应。 总结基本规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 听、讨论。
看课本插图、用枝剪剪断枝条观察,讨论。
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回答问题,说出本组的想法:在植物体各器官均有分布,这样可以将水分送到各器官。 小结导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听、看、说。 | 以小组为单位提问和评价单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 根、茎、叶的导管示意图,让学生直观地确认导管存在于植物各器官,多媒体视频更强化了导管分布的整体性。
掌握生物学基本规律有利于学生提高生物学素养。
| |||||||
| 其他 与运 输有 关的 结构 (3') | 植物体内还有哪些其它的物质需要运输? 无机盐随水分运输。 有机物的运输结构是筛管。 木本植物的导管和筛管是靠形成层形成的。 布置课外探究课题: 1.年轮是怎么形成的?年轮有什么作用? 2.找出“树怕伤皮,不怕空心”的证据
| 听、想,回答。
听、看。
看、议。 | 用两个会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将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外探究活动中发展合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归纳及表达的能力,有利于形成终身学习能力。 | |||||||
巩固 (3') | 重申本节主题。
请学生代表描述土壤中的水分到达植物体内其它器官的途径。
多媒体展示总结。 | 听、思考。
各组代表回答问题。 水由土壤溶液→根毛→层层细胞→导管→茎、叶、花、果实。
| 对重点知识进行强化,加深学生的记忆,也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联系除叶以外的其他器官,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植物的整体性。 | ||||||||
应用 (2') | 多媒体示练习并要求学生回答,先让学生评价,后用多媒体课件示答案及视频。 | 看、回答、评价、交流。 | 三个练习分别是对导管的作用、根毛的作用及植物细胞吸水、失水条件等知识的应用。练习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 ||||||||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a href="/sw/tb_c537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教案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真菌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真菌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习目标,说教学方法和手段,说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鲁科版 (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一节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优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鲁科版 (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一节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优质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