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二节 自然环境 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18043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二节 自然环境 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18043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展开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复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2.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3.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简单分析其相互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2.以解读亚洲地形图、剖面图为例,学会读图方法,并能正确分析归纳亚洲及其它地区的地形特点。
教学难点
使学生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及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课堂流程
一. 课堂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今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亚洲、欧洲、非洲的多个国家领导齐聚北京,商讨国家发展大计。教师解释一带和一路的含义,
学生:边思考边回答,一带和一路经过了亚洲的哪些地理分区?
二. 复习过程
(一)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
1.学生自主复习,完成学案上第一块和第二块内容
2.对照东西半球图
老师问:在图上找赤道和20°W、160°E,然后判断亚洲位于哪个半球?
学生回答: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3.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课件播放《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图》。
老师问:在图上找出北美洲、大洋洲、非洲、欧洲,找出亚洲濒临的海洋,并说出它们分别在亚洲的什么方位。
学生回答:亚洲北是北冰洋,东侧是太平洋,南面是印度洋。
4.老师问:亚洲所跨经纬度范围,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从图上可以看出,亚洲北部约达北纬81°,南部达南纬11°,经度位置约在东经26°至西经170°之间,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老师分析:通过亚洲位置学习,要了解一个大洲的位置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学生:总结得出说明一个大洲的位置要说明它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老师板书)
小组合作:观察《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图》,归纳总结北美洲的位置特点。
学生积极讨论,老师巡视解决学生小组讨论中遇到的问题。
小组总结北美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再次熟悉判断一个大洲位置的思路。
(二)世界第一大洲
展示亚洲分区图片,提问亚洲有几个分区?中国在哪个分区?这个分区还有哪些国家?
过渡: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坏境除地理位置外,还要认识它的地形、河流及气候等方面。作为世界第一大的亚洲,它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呢?
(三)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1.学生自主复习完成学案第三块内容
2.出示课件《亚洲地形图》:
1).看分层设色地形图,注意海拔5000米以上,3000~5000米,以及200米以下分别用什么颜色表示,然后找出这几种颜色分别在图中的哪些区域。
2).从图中颜色可以得出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
3).引导学生找出亚洲的平原、高原和山脉。
从位置上看高原大多分布在哪里?平原分布在哪里?能看出什么规律?
亚洲的高原大多分布在中部。平原大多分布在四周沿海。中部颜色较深,四周沿海地带颜色较浅。
地势特点:起伏大,中部高耸,四周低。
老师问:通过以上学习,了解一个地方的地形特点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学生讨论后回答:地形类型,地形区,地势等方面总结得出。
(老师板书)
继续出示《亚洲地形图》:
1)、在图中找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看看它们发源的地方以及注入的海洋。
2)、并简单分析河流与地形的关系。
学生找图:鄂毕河、叶尼塞河向北流入北冰洋;
长江、黄河向东流入太平洋;
印度河、恒河向南流入印度洋。
学生归纳:亚洲的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四周的海洋。
师生探讨地形与河流的关系。
(老师板书)
掌握分析一个大洲地形和河流的特点的思路,并能简单分析地形与河流的关系。
展示空白亚洲地形图,小组合作找出所有数字对应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学生共同总结得出正确结论。
过渡:以上我们学习了亚洲的自然环境一个方面地形和河流,下面我们来学习自然环境的另一方面气候。
(四)复杂的气候
出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学生快速找出亚洲的气候类型有哪些?进行抢答。
教师问: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亚洲气候类型多样。
教师问:亚洲的气候类型众多,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亚洲东部和南部的气候是什么?(与其他大洲相比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亚洲东部和南部的气候是季风气候。
师生总结:亚洲的气候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教师问: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是什么?
学生回答: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老师板书)
教师问:通过学习亚洲的气候,要了解一个大洲的气候特征应该从哪方面进行分析?
学生小组讨论,展示结果:找气候类型与全球气候对比,看类型是复杂还是较单一。找出分布范围最广的。看是否有特殊的(就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然后得出它们的特征。
小组合作完成亚洲和北美洲自然环境的比较
比较项目 | 亚洲 | 北美洲 |
地势特点(东西方向) | 中部高,东西低 | 东西高,中部低 |
地形特点 | 起伏大,多样 | 多样 |
河流的流向 | 由中部向四周流 | 由东西部向中部流 |
河流分布特点 | 呈放射状分布 | 呈扇形分布 |
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 | 温带大陆性气候 | 温带大陆性气候 |
气候类型特点 | 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 多样 |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共7页。
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初中地理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