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辽阳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辽宁省辽阳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共24分)
1. 琳琳在调查湖水中生物种类时,发现了一种植物并将其归为藻类。最可能的理由是( )
A. 生活在水中 B. 无根、茎、叶分化 C. 具有假根 D. 具有叶绿体
2. 海洋为我们提供了鲜美的海产品,如对虾、带鱼、扇贝等,它们分别属于( )
A. 节肢动物、鱼类、腔肠动物 B. 节肢动物、鱼类、软体动物
C. 鱼类、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D. 腔肠动物、鱼类、软体动物
3. 我国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下列我国的一级保护植物中属于裸子植物的是( )
A. 桫椤 B. 金花茶 C. 珙桐 D. 水杉
4. 原始大气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的能量来源于( )
A. 无机物分解时释放的能量 B. 有机物分解时释放的能量
C. 物质合成时释放的能量 D. 紫外线、雷电、火山爆发时释放的能量
5. 小明同学在学完无脊椎动物之后进行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一错误的选项是( )
A. 珊瑚虫和涡虫都是有口无肛门,是腔肠动物
B. 软体动物大部分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土
C. 绦虫、水蛭都对人和动物有危害,但不是同一类群的生物
D. 节肢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可食用、药用、仿生、传粉,也使动、植物害病等
6. 下面有关对动物类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鱼类体表两侧的侧线,感知水流方向
B. 两栖类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大多成体在陆地上,只用肺呼吸
C. 蛇、龟等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动物,卵生,变温
D. 哺乳类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7. 下列哪种反射不是人生来就有的是( )
A. 青梅入口,分泌唾液 B. 强光刺眼,立即闭目
C. 针刺手指,立即缩手 D. 红灯停,绿灯行
8. 下列关于古猿进化成人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由于环境的变迁,生活在树上的古猿被迫下地
B. 被迫下地的古猿,其身体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
C. 古猿在下到地面生活之前,就有了本质的区别
D. 环境的变迁影响了我们的祖先古猿的进化方向
9. 如图所示,某一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化石。这些地层中的化石按从简单到复杂排列的应该是( )
A. 丙、甲、乙
B. 丙、乙、甲
C. 甲、乙、丙
D. 乙、甲、丙
10. 动物具有学习行为,其意义是( )
A. 便于找到食物 B. 便于找到配偶
C. 能够逃避敌害 D. 能够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11.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
B. 图中最高等的动物是猫头鹰
C. 不同食物链中,猫头鹰的营养级不同
D. 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污染,则图中蛇体内汞的含量最高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国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保护生态平衡,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做法是( )
A. 围湖造田,竭泽而渔 B. 植树造林,绿化河山
C. 发展工业,环保达标 D. 低碳生活,油车改电
二、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30分)
13. 如图为生物进化大致历程的进化树。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进化树根部的“?”是指生物的共同祖先,该生物是 ______ 。
(2)图中进化树的甲、乙两大主干在生物分类上体现最高的单位是 ______ 。
(3)主干甲中,从鱼类开始向上是一大类,向下是另一类,分为两大类群的依据是 ______ 。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古代的 ______ 进化而来的。
(4)主干乙中,叶又小又薄,对有毒气体敏感,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指示植物的是植物类群 ______ (选填“A”或“B”)。
(5)图中B所代表的植物是 ______ ,在生殖方式上,与裸子植物相同,是用 ______ 。
(6)由图可知,生物不断地进化遵循的发展规律是:从 ______ 、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14. 如图为凤凰山风景区部分生态系统示意图,A、B、C、D是其中的组成成分。请据图分析并作答:
(1)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______ (填字母);所需的有机物的最终来源是 ______ (填字母)。
(2)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只有竞争关系的是 ______ (填生物)。
(3)C中的生物在此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 ______ ,与真菌相比,细菌在结构上最大的不同是 ______ ,与细菌和真菌才相比,病毒在结构上最大的不同是 ______ 。
(4)某些因素能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在一般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生态系统能恢复到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______ 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地球一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______ ,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态系统人人有责。
15. 如图是几种动物的行为。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1)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图中与“竹节虫伪装”的行为相同的是 ______ (填标号)。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标号②的行为是由羚羊体内的 ______ 所决定的。
(3)大雁飞行时,在头雁的指挥下有条不紊、秩序井然,这表明大雁有 ______ 行为。
(4)图中③黄鹂筑巢,在行为类型分类中属于 ______ 。
16.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如图是几种动物与人体运动有关的形态结构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动物的运动有许多不同形式。如:鱼类可依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3] ______ 的协调作用游泳;昆虫大多依靠翅飞行,依靠足爬行,有的还能跳跃。
(2)鸟类的前肢特化为[5] ______ ,可自由飞行,后肢适于行走、奔跑或攀缘。
(3)如图人类在神经系统调节下,依靠骨、骨骼肌和[8] ______ 的协调配合完成屈肘动作。
(4)动物在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细胞的 ______ 这一生理活动所释放出来的。
17. 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如下表实验来探究生物保护色的作用。
组别
甲组
乙组
实验材料
菜青虫100只
?
生活环境
与菜青虫体色一致的青菜叶上
与菜青虫体色不一致的黄色菜叶上
实验处理
放入1只家鸽
放入1只家鸽
实验结果
一分钟后,吃剩88条
一分钟后,吃剩75条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乙组的实验材料应该是 ______。
(2)同学们发现实验设计中有一点并不完善,请对其进行修改 ______。
(3)上述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实验中设置甲组的目的是 ______。
(4)根据达尔文进化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 ______的结果。
(5)根据实验可以说明,乙组导致菜青虫原来的保护色失去保护作用,以致生存的机会大大 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8. 阅读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地球上生物繁多,植物大约有50多万种,动物大约有150多万种。它们的生活环境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生活在陆地、有的生活在海洋、有的生活在空中⋯⋯
资料二:人类目前所认识和利用的生物资源只是种类繁多的生物大家庭中的一小部分,大量野生生物的价值还有待开发。
资料三:一项研究显示了哺乳类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如下表所示。
原因
偷猎
栖息地丧失
外来物种的影响
其他原因
鸟类
20%
60%
12%
8%
哺乳类
31%
32%
17%
20%
(1)资料一能够说明,______三个方面共同组成了生物多样性。
(2)由资料二可知,生物多样性具有 ______价值;森林被称为大自然的“调节器”,这是因为森林有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和调节气候的作用,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 ______价值。
(3)分析资料三,哺乳类和鸟类濒危或受到胁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______,其主要场所是建立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阴湿处,A错误;
B、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的,无根、茎、叶的分化,B正确;
C、有假根是苔藓植物的特征,C错误;
D、具有叶绿体,是所有绿色植物的共同特点,D错误。
D、故选:B。
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的,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藻类植物的特征。
2.【答案】B
【解析】解: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虾属于节肢动物;
鱼类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带鱼属于鱼类;
扇贝的身体柔软,用鳃呼吸,体外外套膜,具有坚硬的贝壳,属于软体动物。
故选:B。
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并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情况等,解答即可。
明确各种动物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明确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常见植物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解答】
A、桫椤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A不符合题意。
B、金花茶种子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B不符合题意;
C、珙桐种子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C不符合题意;
D、水杉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着,属于裸子植物,D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D
【解析】解:地球从形成到现在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早期的地球是炽热的球体,地球上的一切元素都呈气体状态,那时谈不到生命的发生。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才逐渐为生命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氨、氢、甲烷、水蒸气。
水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当时由于大气中没有氧气,因而高空中也没有臭氧层阻挡,不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所以紫外线能直射到地球表面,在紫外线、天空放电、火山爆发所放出的能量、宇宙间的宇宙射线,以及陨星穿过大气层时所引起的冲击波等这些能量作用下空气中的无机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转化形成了一些有机小分子物质物,于是随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汇集入原始海洋。所以在原始大气中,使原始大气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的能源应该是紫外线、雷电、火山爆发时释放的能量。
故选:D。
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
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原始地球条件和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论”.
5.【答案】A
【解析】解:A、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涡虫属于扁形动物,二者都是有口无肛门的动物,A错误。
B、软体动物除少数种类生活在湿润的陆地环境中外,其它软体动物都生活在水中,B正确。
C、绦虫属于扁形动物、水蛭属于环节动物,都对人有危害,C正确。
D、节肢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可食用、药用、仿生、传粉,也使动、植物害病等,如虾、蟹可以食用,蚊、蜱、螨叮咬人,并传播疾病,D正确。
故选:A。
(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生活在水中,身体辐射对称,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2)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体外有外套膜,运动器官是足,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
(3)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5)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解题关键是掌握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6.【答案】B
【解析】解:A.鱼类通过侧线可以感知水压大小、水流方向、水流速度、水中物体的位置和其他各种变化。所以鲫鱼即使是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游泳,也不会迷失方向,起主要作用的器官是侧线,A正确。
B.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B错误。
C.蛇、龟属于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属于变温动物,C正确。
D.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D正确。
故选:B。
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等。
解答此题要掌握鱼类、两栖动物、鱼类、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的特征。
7.【答案】D
【解析】解: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如青梅入口,分泌唾液、强光刺眼,立即闭目、针刺手指,立即缩手,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红灯停,绿灯行,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
故选D。
非条件与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条件反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8.【答案】C
【解析】解:A、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等环境的原因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由臂行慢慢向直立行走发展,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正确;
B、下到地面上生活的森林古猿,其身体由臂行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正确;
C、森林古猿之间在下地之前,都以树栖生活为主,本质区别不大,错误;
D、在整个进化过程中,是环境对森林古猿进行了选择,决定了森林古猿的进化方向,正确。
故选:C。
人类起源森林古猿,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最关键的是直立行走。
了解人类的起源,明确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是由于森林大量消失等环境条件的改变。
9.【答案】A
【解析】解: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
图中,丙所处的地层最古老,乙所处的地层距今最近,甲位于二者之间,因此,这些地层中的化石按从简单到复杂排列的应该是丙、甲、乙。
故选:A。
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茎的化石,动物的牙齿、骨骼、贝壳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则是生物体的印痕所形成的,如树叶的印痕化石,因此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化石的分布规律。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和生物的进化相一致即平行关系。
10.【答案】D
【解析】解: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性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学习能力。学习是指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的影响,发生行为的改变或形成新行为的过程。动物学习能力的大小与其进化的程度呈正相关,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后天性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故选:D。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学习行为的意义。解答时可以从动物的学习行为的特征、意义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学习行为的意义。
1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组成、生物富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等基础知识。明确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组成、生物富集原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特点等基础知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解答】
A.图中食物链有:草→鼠→蛇→猫头鹰,草→鼠→猫头鹰,草→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鸟→猫头鹰,因此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而不是5条,错误;
B.猫头鹰是鸟类,蛇是爬行类,食草昆虫是节肢动物,鼠是哺乳动物,因此图中最高等的动物是鼠,错误;
C.在食物链“草→鼠→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鸟→猫头鹰”中猫头鹰属于第四营养级,三级消费者;在“草→鼠→猫头鹰,草→鸟→猫头鹰”中猫头鹰属于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所以说,不同食物链中,猫头鹰的营养级不同,正确;
D.有毒物质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猫头鹰,因此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污染,则图中猫头鹰体内汞的含量最高,错误。
故选C。
12.【答案】A
【解析】解:A.“围湖造田,竭泽而渔”违背可持续发展战略,A符合题意。
B.“植树造林,绿化河山”有利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B不符合题意。
C.环境污染与人类的经济活动是分不开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不能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因此,不能因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就限制工业发展,也不能对工业发展中的污染问题视而不见;更不能把污染问题寄希望于未来的科学进步,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采用一定的环保措施,以避免和解决发展中的环境污染问题,C不符合题意。
D.油车改电,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两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其中绝大部分是不利的。
掌握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原始生命 界 体内是否有脊柱 爬行类 A 被子植物 种子繁殖 单细胞到多细胞
【解析】解:(1)进化树的根部“?”是指原始生命,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2)由进化树知,该进化树的甲主干代表动物界,乙主干代表植物界,故甲、乙两大主干在生物分类上体现最高的单位是动物界和植物界。
(3)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包括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根据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的鱼类→古代的两栖类→古代的爬行类→古代的鸟类和古代的哺乳类。所以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是古代爬行类。
(4)主干乙中,叶又小又薄,对有毒气体敏感,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指示植物的是植物类群A(苔藓植物)。
(5)图中B在植物界的最顶端,是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生殖方式上,与裸子植物相同,是用种子繁殖。
(6)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因此证明生物的进化遵循着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规律。
故答案为:
(1)原始生命;
(2)界;
(3)体内是否有脊柱;爬行类;
(4)A;
(5)被子植物;种子繁殖;
(6)单细胞到多细胞。
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
解答此题要掌握生物的分类知识。
14.【答案】D A 松毛虫和松鼠 分解者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无细胞结构 自动调节(自我调节) 生物圈
【解析】解:(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D;所需的有机物的最终来源是A。
(2)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不包括图中的C和D;只有竞争关系的是松毛虫和松鼠,它们有共同的食物,属于竞争关系。
(3)C中的生物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与真菌相比、细菌在结构上最大的不同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与细菌和真菌相比,病毒在结构上最大的不同是无细胞结构。
(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生物圈就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态系统人人有责。
故答案为:
(1)D;A。
(2)松毛虫和松鼠。
(3)分解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无细胞结构。
(4)自动调节(自我调节)。
(5)生物圈。
(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解题关键。
15.【答案】① 遗传物质 社会 生殖行为
【解析】解:(1)防御行为是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集体防御等。由图可知“竹节虫伪装”的行为和“黄鼬放出臭气”都是防御行为,因此只有①符合题意。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②羚羊吃草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是羚羊生来就有的,是动物的本能,所以是由羚羊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3)动物社会行为的明显特征:形成一定组织、组织内有明确分工。大雁飞行时,在头雁的指挥下有条不紊、秩序井然,这表明大雁有社会行为(社群行为)。
(4)黄鹂筑巢与繁殖后代有关,属于生殖行为。
故答案为:
(1)①;
(2)遗传物质;
(3)社会;
(4)生殖行为。
(1)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可以分为防御行为、觅食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社会行为等。
(2)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社会行为是群体中不同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
(3)动物社会行为的明显特征:形成一定组织、组织内有明确分工。
解题关键是掌握动物的行为的类型、社会行为的特点。
16.【答案】鳍 翼 关节 呼吸作用
【解析】解:(1)鱼类可依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3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如背鳍有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可以决定运动方向,又能同尾部一起产生前进的推动力;臀鳍有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胸鳍起平衡和转换方向的作用;然而鱼体向前游动时的动力主要是来自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
(2)鸟类的前肢进化成了5翼,可自由飞行,后肢适于行走、奔跑或攀援等,全身都是为飞行设计的。
(3)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骨连结(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4)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和分解是一个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释放能量的过程。所以动物在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细胞的呼吸作用这一生理活动所释放出来的。
故答案为:(1)鳍
(2)翼
(3)关节
(4)呼吸作用
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总起来说都与其结构特点相适应,运动方式有游泳、飞行、行走等。动物的运动一般具有积极的意义,如利于捕捉食物、躲避敌害等。图中1口,2鳃,3鳍,4翅,5翼,6胸肌,7肱二头肌,8关节。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17.【答案】应与甲组一致,即为“菜青虫100只” 多放几只家鸽,比如6只,否则偶然性大 环境的颜色 对照 自然选择 降低
【解析】解:(1)该实验探究的是环境对菜青虫的影响。实验中设置的甲、乙两组(形成对照)除了环境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所以乙组的菜青虫数量应该和甲组一样,应该也是100只。
(2)实验中甲、乙两组都各放一只家鸽用来捕食菜青虫,由于一只家鸽的捕食量有限,不能很好的说明问题,所以应该多放几只家鸽,比如6只,否则偶然性大。
(3)该实验的变量是“环境的颜色”。乙组菜青虫作为实验组,与环境不相适应,容易被家鸽吃掉,甲组作为对照组,与环境相适应,容易生存。
(4)根据达尔文理论,认为生物的适应性是动物在自然界长期演化中形成的,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5)如果与青菜叶一致的那组菜青虫所处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菜青虫也可能被吃光,这说明环境的改变导致菜青虫原来的保护色失去保护作用,容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生存的机会大大降低了,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环境的改变。
故答案为:(1)应与甲组一致,即为“菜青虫100只”。
(2)多放几只家鸽,比如6只,否则偶然性大。
(3)环境的颜色;对照。
(4)自然选择。
(5)降低。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
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可结合者一些具体的实例来理解掌握。
18.【答案】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潜在 间接 栖息地丧失 就地保护 自然保护区
【解析】解:(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由材料一能够说明,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共同组成了生物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潜在价值,今天还未被利用的哪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栽培植物的野生亲缘种究竟能提供多少对农林业发展有用的遗传材料,是不可估量的。由材料二可知,生物多样性具有潜在价值。森林被称为大自然的“调节器”,这是因为森林有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和调节气候的作用,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3)由上表材料三可知,栖息地丧失分别占哺乳类和鸟类丧失原因的32%和60%,故哺乳类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丧失。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其场所是自然保护区。
故答案为:(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潜在;间接。
(3)栖息地丧失;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
(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识表和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理解保护生物栖息环境的意义。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辽阳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辽阳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辽阳市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辽阳市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阜新四中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阜新四中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 鱼类家族要举行运动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