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日本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日本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七年级《日本》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是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一章的第一节《日本》的第一课时,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国家地理,是学生在学习国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个国家,同学们学完亚洲后已有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以后还会学习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等.日本这一节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学习日本,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日本”一节不论在新教材还是老教材中,都是重点讲解的国家,且对后面的国家教学,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日本第一课时部分内容主要为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多火山、地震的成因及预防。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如何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已有了一定得基础,通过板块运动学说的学习也了解了一些地震发生的原因。但学生对灾害的影响和预防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些知识点也就成为本节课学生探究的重点。学习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一学生,经过前半学期的观察,感觉学生的基础较好,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完全有可能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另外,学生通过学习本册书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也积累了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和活动探究能力,让学生独立或在合作中进行读图、识图并分析相关问题 ,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以上都为本节课以探究活动为主来进行提供了必要的保证。教法分析本节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点多,适合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机会也很多,但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流水账似的全部详细过一遍,必须有所取舍,才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计划采用自主学习、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归纳法、交流合作等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好本课涉及的新内容。这样做,一方面通过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活动探究使学生的认识经历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有一个飞跃。作为刚刚步入初一的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地理学习上可能存在差异性,基础弱特别是读图、识图能力差的学生不一定能适应探究式的教学,设计畅所欲言、答疑解惑很必要,学业优良的学生会不满足于教材现有内容,会提出一些边缘性或更细的问题,教师不能限制其思考,在课堂上或课下进行指导,从而达到“因人施教”的目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能够根据地形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3、了解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学习日本避震知识。过程与方法: 1.重在认识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主要灾害及成因分析的方法。2.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及生活技能,使他们懂得地震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2.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3.培养学生关于探索地理事物因果关系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依据以上教材分析,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如下:教学重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城市的分布。2.日本的主要自然灾害:火山地震及原因。教学难点 1. 日本的主要自然灾害:火山地震及原因。2.分析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方法。【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导学法、活动探究法 、比较教学法、自主学习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共2课时)【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展示多媒体图片《海贼王》《七龙珠》《多拉A梦》《蜡笔小新》等动画作品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读图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1、 展示并齐读教学目标。2、 根据教学目标预习本节内容。3、 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日本在世界上的位置》和《日本国》图,了解日本的组成及地理位置。4、 找出日本周围的海域总结:日本是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岛国。它位于北温带,与中国一衣带水,而且位于东半球、北半球,日本东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朝鲜海峡与俄罗斯、朝鲜、韩国相望,西南与我国隔东海相望。1、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2、使学生联系学过的分析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应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半球位置等几方面来分析,从而达到知识的迁移运用。3、认识日本的最高峰。1、多媒体展示《富士山》及简介。2、学生分组活动讨论:日本有很多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活动期间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总结:1、地热资源丰富,(温泉、地热发电)。2、火山灰含有多种能促进植物生长的化学物质,提高土壤的肥力。3、矿产资源 。金刚石,黄玉,月石,紫水晶。4、旅游。5、地理科研基地。6、创造一些土地资源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探究讨论: 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什么?多媒体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总结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很活跃,是多火山、地震的根本原因。1、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的探索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3、继续加强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5、小组合作交流 应对地震,日本采取了那些措施?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什么呢?总结 :1、应对地震,日本采取了那些措施?(1)房屋设计有严格的抗震标准,采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2)开展全民防震教育。(3)使用先进的预警系统,在地震发生前10秒发出警报。(4)储备防震应急箱,准备好灾难时需要使用的物品。2、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什么呢?(1)提高建筑抗震标准。(2)提高全民的自救能力。(3)加强防震教育和演习。(4)政府建立自然灾害预警系统。6、课堂检测1.日本四大岛中,面积最大的是( )A 四国 B 本州 C 九州 D 北海道2.日本东京气候和我们南京气候差不多吗?3. 日本的地形特点是( )A 平原面积广,占国土面积的1/2以上B 各种地形均分布广C 海岸线平直,优良港湾不多D 山地丘陵占国土面积的3/4以上。 4.日本位于哪两个板块之间( )A 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B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C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D 印度洋板块和澳大利亚板块总结: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状况7、课堂小结(1)提问:本节课都学了哪些内容?(2)展示多媒体课件第一节 日本(第一课时)1.地理位置2. .海岸线曲折,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3.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4.多火山和地震5、应对地震日本采取的措施。1.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2.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及现象的能力,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3.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8、课后反思(1)随堂巩固练习(2)作业布置:结合“我国5.12汶川大地震”的影响,搜集有关防震减灾方面的知识。(3)反思通过随堂练习及作业,检查学生对新授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本节的课后反思提供依据。附:板书设计 第一节 日本(第1课时)1.地理位置2. 海岸线曲折,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3. 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4. 多火山和地震5. 应对地震日本采取的措施,我们应该学习什么?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总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日本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导入新课,新课讲解,实践应用,反馈练习,小结及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一节 日本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