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化学(上海卷)(全解全析)
展开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化学·全解全析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题,共20分)
1~14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共14分;15~17题,每题有1~2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6分。有2个正确选项的,选对1个得1分,多选或错选得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B | A | B | B | D | B | A | A | D | A | B | D | D | B | C | AC | AD |
1.取少量酸雨,12 小时内每隔一小时测一次该酸雨的 pH,发现数值不断变小,说明该酸雨酸性
A.不断减弱 B.不断增强
C.变为中性 D.变为碱性
【答案】B
【解析】pH>7显碱性,pH=7显中性,pH<7显酸性;pH值越大碱性越强,pH值越小酸性越强。pH数值不断变小,说明该酸雨酸性逐渐增强。
故选B。
2.不含原子团的物质是
A. KCl B. NaOH C. NH4Cl D. BaSO4
【答案】A
【解析】
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这样的原子集团叫做原子团,又叫根。
A、KCl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含原子团,故A正确;
B、NaOH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其中氢氧根离子(OH-)是原子团;故B错误;
C、NH4Cl由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其中铵根离子(NH4+)是原子团;故C错误;
D、BaSO4由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其中硫酸根离子(SO42-)是原子团;故D错误;
故选A。
3.下列物质属于氮肥的是( )
A.K2SO4 B.NH4NO3 C.MgCl2 D.Ca3(PO4)2
【答案】B
【解析】A、K2SO4中只含有营养元素钾元素,属于钾肥,故A错;
B、NH4NO3中只含有营养元素氮元素,属于氮肥,故B正确;
C、MgCl2不属于肥料,故C错;
D、Ca3(PO4)2中只含有营养元素磷元素,属于磷肥,故D错。
故选B。
4.家用燃气灶从煤气改用天然气时,要增大风门以提高空气的进入量,其目的是
A.减少CO2生成量 B.使天然气充分燃烧
C.减少O2消耗量 D.带走燃烧产生的热量
【答案】B
【解析】
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燃烧的方程式是:;天然气燃烧的方程式是:。
根据分析,燃烧相同体积的管道煤气和天然气时,天然气消耗的氧气多;燃烧管道煤气的灶具改燃天然气,灶具的改进方法是增大进风口,使燃料充分燃烧;
故选B。
5.长期饮用硬水会引起体内结石,下列有关硬水和软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过滤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B.使用硬水烧水易产生水垢
C.用肥皂水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 D.生活中常用蒸馏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答案】D
【解析】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故选:D。
6.辉铜矿是炼制铜的原料,各地的辉铜矿样品含铜量各不相同。由此推测,辉铜矿属于
A. 化合物 B. 混合物 C. 氧化物 D. 单质
【答案】B
【解析】
辉铜矿是炼铜的原料,各地的辉铜矿样品含铜量各不相同,说明辉铜矿的组成不固定,而纯净物的组成是固定不变的,由此可推断辉铜矿是混合物。
故选:B。
7.关于碳酸钾叙述正确的是
A.物理性质:易溶于水 B.物质类别:酸式盐
C.焰色反应:黄色火焰 D.物质用途:复合肥料
【答案】A
【解析】A、钾盐易溶于水,碳酸钾易溶于水,属于物理性质,故A正确;
B、碳酸钾中不含氢元素,不属于酸式盐,故B错;
C、钾元素焰色反应是紫色,故C错;
D、碳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D错。
故选A。
8.将水加到盛有少量下列物质的试管中,形成悬浊液的是
A.泥土 B.食盐 C.麻油 D.味精
【答案】A
【解析】
A、泥土不溶于水,形成悬浊液,此选项符合题意;
B、食盐能溶于水形成溶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麻油不溶于水,形成的是乳浊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味精能溶于水形成溶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有三重含义的符号是
A. H2O B. 2H C. O2 D. Cu
【答案】D
【解析】
A、表示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一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仅表示两个氢原子,不符合题意。
C、表示氧气,氧气由氧元素组成,一个氧分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表示铜,铜元素,表示一个铜原子,符合题意。
故选D。
10.有关氧气和臭氧认识错误的是( )
A.O2和O3的物理性质相同
B.O2和O3的用途不同
C.O2和O3互相转化是化学变化
D.O2和O3互称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答案】A
【解析】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臭氧是由鱼腥味的气体,物理性质不同,选项说法错误;
B.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氧气和臭氧的性质不同,因而用途不同,选项说法正确;
C.氧气和臭氧相互转化是生成了新物质,发生的是化学变化,选项说法正确;
D.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氧气和臭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选项说法正确。
11. 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2克氢气和8克氧气反应生成10克水
B. 1摩尔硫和1摩尔氧气反应生成1摩尔二氧化硫
C. 50克酒精和50克水混合得到100克酒精溶液
D. 某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可燃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答案】B
【解析】
A、根据2H2+O22H2O,氢气与氧气反应的质量比为1:8,因此2克氢气和8克氧气反应生成9克水,故A错误;
B、根据S+O2SO2,1摩尔硫和1摩尔氧气反应生成1摩尔二氧化硫,故正确;
C、水和酒精混合是物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错误;
D、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可燃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错误。
故选B。
12.根据反应:,判断错误的是
A.产物类别:盐和氧化物 B.生成的溶液颜色:蓝色
C.环境问题:会形成酸雨 D.铜元素存在形态:化合态→游离态
【答案】D
【解析】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产物为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二氧化硫是由S、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生成的溶液是蓝色的,不符合题意;
C、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形成酸雨,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铜元素存在形态:游离态→化合态,符合题意。
故选D。
13.关于电解水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从现象上判断:负极产生的是氧气
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答案】D
【解析】A、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故A错误;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中不含有氢气和氧气,故C错误;
D、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D正确。故选D。
14.物质的鉴别方案错误的是
A.水和酒精:闻气味 B.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无色酚酞
C.CO和: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 D.氯化钠固体和碳酸钙粉末:加水
【答案】B
【解析】A、闻气味,有特殊香味的是酒精,无气味的是水,故A选项正确;
B、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所以不能用酚酞溶液鉴别二者,可以取样后,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逸出的方法来鉴别,故B选项错误;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使石蕊溶液变色,二氧化碳能与石蕊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所以可用石蕊溶液来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故C选项正确;
D、氯化钠固体能溶解在水中,溶于水为无色溶液,碳酸钙不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水来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钙,故D选项正确;
故选B。
15~17题,每题有1~2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6分。有2个正确选项的,选对1个得1分,多选或错选得0分。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任何物质中都约含6.02×1023个分子
B.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就是碱性氧化物
C.盐中一定有非金属元素
D.化合反应中元素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
【答案】C
【解析】A、有些物质是由原子和离子构成的,故不是1mol任何物质中都约含6.02×1023个分子,不符合题意;
B、能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氢氧化钠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不符合题意;
C、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故一定有非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D、化合反应是由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化合反应中,元素不一定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如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元素都是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甲烷和水蒸气制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CO+3H2,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碳元素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B.参加反应的CH4和H2O的质量比为1:1
C.若生成3mol H2则有1mol CH4参加反应
D.反应物的摩尔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的摩尔质量之和
【答案】AC
【解析】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所以反应过程中碳元素的总质量保持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为CH4+H2OCO+3H2可知,参加反应的CH4和H2O的质量比为
(12+1×4):(1×2+16)=8:9.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为CH4+H2OCO+3H2可知,反应中H2和CH4的粒子个数比为3:1
,所以若生成3mol H2,则有1mol CH4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摩尔质量只是单位物
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 AC。
17.向盛有一定量大理石粉末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稀盐酸体积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假设二氧化碳全部逸出,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稀盐酸的体积为V1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为amol
B.实验过程中,烧杯内物质的质量,先变小再变大
C.稀盐酸的体积为V3时,烧杯中的溶液只含有一种溶质
D.大理石中碳酸钙为bmol
【答案】AD
【解析】A、稀盐酸体积为V1时,生成二氧化碳的量为amol,由方程式可知氯化钙和二氧化碳的物质量之比为1:1,则产生氯化钙的量也为amol,正确;
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73份质量氯化氢参加反应,可以生成44份质量二氧化碳,则溶液质量增加,当碳酸钙反应完后,加入的盐酸也使溶液质量增大,B说法错误;
C、稀盐酸的体积为V3时,盐酸过量,则溶液中的溶质有反应生产的氯化钙和剩下的氯化氢,C错;
D、反应最终产生bmol的二氧化碳,由方程式可知碳酸钙和二氧化碳的物质量之比为1:1,则碳酸钙的量也为bmol。
故选AD。
第Ⅱ卷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题,共30分)
18.(7分)2020年6月23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①铝合金和钛合金被广泛用于航天工业。
I.工业制钛的一个反应为:,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TiO2中Ti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II.室温下,铝能和稀盐酸反应,而钛不能,可判断钛的金属活动性比铝_________(填“强”或“弱”),写出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②火箭使用的一种燃料是偏二甲肼(C2H8N2),C2H8N2属于___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在C2H8N2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1mol C2H8N2中约含有_________个C原子。
【答案】SO3 +4 弱 有机物 1:4 1.204×1024
【解析】①I.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数量不变的原则,反应物中含Ti、F、H、S、O的个数分别是1、4、4、2、8,生成物中含Ti、F、H、S、O的个数分别是1、4、4、0、2,可知,X为SO3;Ti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所以Ti的化合价为+4价;
II.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室温下,铝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而钛不能,所以可以判断出钛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由于C2H8N2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在C2H8N2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8=1:4;一个偏二甲肼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所以1molC2H8N2中含有2×6.02×1023个碳原子,即1.204×1024个。
19.(8分)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①用“”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图示能表示水分子的是________(选填编号)。
a b c
②通过氢气燃烧验证水的元素组成,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省略夹持仪器)。
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________。观察到烧杯内壁有小液滴,设计实验证明小液滴是水。________
③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Ⅰ.t1℃时,乙的溶解度是________g/100g水。
Ⅱ.t2℃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此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溶液。
Ⅲ.t3℃时,在各为xg的上述三种物质中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只有一种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分)
【答案】a 2H2+O22H2O 检验水是否除尽 将小液滴加到无水硫酸铜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是水 70 乙 10≤x<100
【解析】①一个水分子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故选:a。
②氢气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2H2+O22H2O,为了检验水的组成,我们首先要去除氢气中水蒸气,无水硫酸铜吸水变蓝作用是检验水是否除尽,观察到烧杯内壁有小液滴,设计实验证明小液滴是水,将小液滴加到无水硫酸铜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是水,故填:2H2+O22H2O;检验水是否除尽;将小液滴加到无水硫酸铜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是水。
③Ⅰ.由图可知,t1℃时,乙的溶解度是70g,故填:70。
Ⅱ.t2℃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甲乙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由图可知升温之前溶解度乙大于甲,故升温之后溶质质量分数乙大于甲,丙溶解减小还是饱和溶液,且升温之后丙的溶解度小于升温之前甲的溶解度,故丙溶质质量分数小于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乙,故填:乙。
Ⅲ.t3℃时,在各为xg的上述三种物质中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只有一种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则溶解度最小的形成饱和溶液,溶解度大的都不是饱和溶液,100>x≥10,故填:10≤x<100。
20.(9分)实验室中,常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某些气体。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既可用于制取氧气,又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③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3.2g氧气,求分解的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4分)_______________。
④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⑤利用混有CO2的CO气体还原CuO,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
Ⅰ.用CO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Ⅱ.用下列实验装置(可重复选用),按气体流向从左到右,装置的连接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_。
【答案】锥形瓶 B 设产生3.2g氧气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则:
则分解的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是:。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b处,火焰熄灭,说明已收集满
乙→甲→丙→甲→丁
【解析】①根据图示信息,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②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故可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
③见答案。
④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从c导管进入,故检验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把燃烧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故填:把燃烧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⑤Ⅰ.在加热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Ⅱ. 首先应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避免造成对反应后生成气体中二氧化碳检验的影响,因此混合气体先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乙装置;通过装置乙的混合气体再通过甲装置的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然后通入装置丙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最后再通过甲装置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进而确定一氧化碳的存在,因反应后的气体中还含有未完全反应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 ,用气囊收集,防止污染空气,故按气体流向从左到右,装置的连接顺序依次为:乙→甲→丙→甲→丁。
21.(6分)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实验探究了酸、碱、盐、金属的部分性质。
①探究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开始后将注射器内的液体缓慢地全部注入烧瓶内。
I.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II.c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是___________(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III.能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②探究NaOH和CO2的反应。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先后将两种溶液快速推入,瓶内压强变化如下图所示:
I.ab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II.cd段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③比较Zn、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倾斜锥形瓶使小试管内的稀硫酸全部流入瓶中与固体接触发生反应,瓶内氢气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相同条件下,H2的浓度越大,所含H2的物质的量也越大)。
分析图像,既可说明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Zn>Fe,又可说明两种金属的摩尔质量为Zn>Fe,理由是___________。
【答案】 纯净物 溶液从红色变为无色 产生气泡 ①相同反应时间内,产生的氢气的量Zn>Fe,化学反应速率Zn>Fe,可推断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为Zn>Fe;②最终生成H2物质的量Zn<Fe,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金属的物质的量n(Zn)<n(Fe),由于m(Fe)=m(Zn),所以M(Zn)>M(Fe)。
【解析】①Ⅰ、在烧杯中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Ⅱ、由图像可知c点所示溶液盐酸过量,溶液中溶质为氯化氢和氯化钠,加热蒸发过程中氯化氢逸出,最终得到氯化钠,因此c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是纯净物;
Ⅲ、反应前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呈红色,随着反应的进行,碱性逐渐减弱,恰好反应时溶液呈中性,溶液有红色变为无色,因此能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②Ⅰ、ab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Ⅱ、cd段是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二氧化碳,因此产生气泡;
③分析图像,既可说明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Zn>Fe,又可说明两种金属的摩尔质量为Zn>Fe,理由是相同时间内,产生氢气的质量Zn>Fe,化学反应速率Zn>Fe,可推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n>Fe;由图看出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Zn<Fe,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金属的物质的量n(Zn)<n(Fe),由于m(Zn)=m(Fe),根据M=,所以M(Zn)>M(Fe)。
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2(上海卷)-化学(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2(上海卷)-化学(全解全析),共14页。
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上海卷)-化学(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上海卷)-化学(全解全析),共13页。
化学(上海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化学(上海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