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5章 第2节土 壤第1页
    第5章 第2节土 壤第2页
    第5章 第2节土 壤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一课一练,共7页。
      A基础练·学业水平测试】时间15分钟 总分44(知识点1:观察土壤;知识点2: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知识点3:土壤的功能和养护)一、选择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知识点12]土壤是自然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是植物扎根立足的场所,我国东北地区是黑土地,华北地区是黄土地,成都平原是紫色土,江南丘陵分布着红壤。据此完成第13题。1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B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等可以反映环境要素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C水稻土是人工改良后的耕作土D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就是土壤2下列土壤颜色与其形成因素的匹配正确的是(  )A黑土草类植物的大量生长 B黄土湿热的气候条件C紫色土风蚀作用 D红壤岩石性质和特征3成都平原的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说明(  )A植物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B矿物质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C生物对土壤的形成影响巨大D空气的氧化作用是土壤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答案】1.D 2.A 3.B [解析]1题,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第2题,黑土的形成与草类植物的大量生长有关,而黄土与干旱气候有关,紫色土与岩石性质和特征有关,红壤与湿热的气候有关。第3题,磷、钾等养分属于矿物质,矿物质是土壤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而植物是土壤中有机质的主要来源。[知识点2](2021年浙江温州市期末)下图为我国浙南地区某地典型红壤剖面的土层垂直序列图。据此完成第45题。4图中数码代表淀积层的是(  )A   B  C   D5与东北地区的黑土相比南方地区的红壤有机层较薄的主要原因是(  )A风化较弱有机质来源少 B气温较高微生物活动强C植被稀疏枯枝落叶较少 D水分较多淋溶作用较弱【答案】4.C 5.B [解析]4题,据土壤剖面的垂直序列分布知识并结合图中可以看出,是有机质层,是腐殖质层,是淀积层,为母质层,C项正确。第5题,与东北地区相比,南方地区水热条件充足,生物活动强,生物新陈代谢速度较快,有机质分解快,因此南方地区红壤有机层较薄,B项正确。风化较弱不是主要原因,南方植被较多,水分较多,淋溶作用较强,ACD项错误。6[知识点3]下列地理环境要素中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的是(  )A生物   B土壤  C地形   D气候【答案】B [解析]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其所在的环境之间有着活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知识点3]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的埃尔埃希多地区曾是土壤贫瘠、人烟稀少的荒芜之地(如图所示)。当地农业科技人员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的改良,令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很好地改善了作物生长的水肥条件。当地农民大力发展温室农业,使埃尔埃希多由荒凉之地变成欧洲的菜篮子,但水资源短缺问题也逐渐显现。据此完成第78题。7与该地改良后的土壤结构相符合的是(  )A表层为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黏土B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沙土C表层为有机肥中间层为黏土下层为沙土D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沙土下层为有机肥8每年夏季七八月份当地农民用塑料薄膜将温室土壤全部覆盖膜下灌水闷棚撤膜后才开始种植蔬菜这种做法的目的最可能是(  )A提高土壤肥力 B对土壤进行消毒C提高土壤含水量 D提高土壤含氧量【答案】7.A 8.B [解析]7题,由材料可知,当地农业科技人员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的改良,令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上层土壤为沙性土壤,有利于水分的下渗,中层土壤为作物根系所在土层,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水肥,应为有机肥,下层为底层,为了防止水肥下渗,应为黏土层。第8题,该地位于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夏季气温高,用塑料薄膜覆盖土壤,然后灌水,使得膜内温度很高,有利于杀死细菌,起到对土壤进行消毒的作用。不能提高土壤肥力、含水量和含氧量。二、非选择题(20)9[知识点13]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1)填写图中数码①②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表示绿色植物的__________作用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____________(4)(2)气候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很高主要原因是什么(8)(3)简述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8)【答案】(1)光合 矿物质(2)气温 降水 原因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有机质积累较多(3)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B培优练·核心素养提升】时间:15分钟 总分:47一、选择题(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地理实践力]读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第12题。1关于图中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腐殖质层 B为淋溶层C母质层 D淀积层2关于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B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C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D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答案】1.D 2.B [解析]1题,结合自然土壤剖面图可知,为有机层,为腐殖质层,为淋溶层,为淀积层,为母质层,为母岩层。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层为腐殖质层,其特点是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综合思维](2021年湖北黄冈市模拟)土壤有机碳浓度是指单位质量土壤中有机质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土壤温度和水分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与分解。坡向、坡位是影响坡面土壤有机碳差异的主要地形因素。下图示意祁连山脉中段森林草原带(海拔3 000米附近)不同坡向土壤有机碳浓度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据此完成第34题。3关于祁连山脉南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随土层深度变化的特点分析正确的是(  )A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B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幅度比南坡大C随土壤深度增加南北坡有机碳浓度差值增大D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幅度比南坡小4同一土层深度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比北坡小的原因是南坡(  )A热量条件好植被茂盛 B降水丰富有机碳流失多C蒸发强土壤水分少植被少 D气温高有机质积累多【答案】3.B 4.C [解析]8题,读图可知,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幅度比南坡大,B项正确,D项错误;有机碳浓度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A项错误;随土壤深度增加,南、北坡有机碳浓度差值减小,C项错误。第9题,祁连山脉北坡为阴坡,太阳辐射较弱,土壤温度较低,水分蒸发少,土壤水分含量较高,植被覆盖高,产生的有机质多,且北坡气温低,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较少,土壤有机碳积累较多,所以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高于南坡,C项正确。祁连山脉中段南、北坡降水量差异不大,因南坡热量条件好,蒸发强,土壤水分条件差,植被覆盖度较北坡低,AB项错误;气温高,微生物分解快,有机质积累少,D项错误。[综合思维]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5图中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生物大气地形地质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6图示区域(  )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答案】5.C 6.A [解析]5题,各种成土因素中,母质(与地质密切相关)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图中分别代表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第6题,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关系密切。山坡上因地形坡度大,土壤易被侵蚀搬运,土壤厚度较薄;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成土母质,植被是提供有机质的;草地由于根系密集,利于有机质富集,有机质含量较森林土壤高。[区域认知、人地协调]土壤容重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据此完成第79题。7土壤容重越大(  )A有机质含量越低 B土壤孔隙度越高C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轻 D越利于作物生长8下列四种土壤中土壤容重最小的是(  )A东南丘陵的红壤 B松嫩平原的黑土C四川盆地的紫色土 D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9下列措施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是(  )A引水灌溉 B秸秆还田C深耕土地 D红壤掺沙【答案】7.A 8.B 9.A [解析]7题,根据材料可知,土壤容重越大,有机质含量越低,土壤孔隙度越低,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重,越不利于作物生长。第8题,根据材料信息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可知,土壤越肥沃,土壤容重越小。东北平原的黑土最肥沃。第9题,秸秆还田、深耕土地、红壤掺沙都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而引水灌溉使得土壤物质紧实,可能会提高土壤容重。二、非选择题(20)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材料 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37°37N,101°19E,海拔3 250米,下称海北站)地处祁连山东段北支南麓,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一年仅有冷暖两季,冷季漫长而寒冷,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小于600毫米,暖季草类植被茂盛。土壤二氧化碳的释放是大气温室气体的重要地表生态源之一,是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物质分解作用的结果。图1为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二氧化碳释放速率的日变化图,图2为海北站牧草不同物候期(5—6月为牧草返青期,7—8月为草盛期,9月为草枯黄期)高山灌丛草甸土二氧化碳释放速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土壤中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的日变化图。(1)分析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土壤肥沃的自然原因(6)(2)说明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二氧化碳释放速率的日变化特征及原理(8)(3)结合图2推测过度放牧对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二氧化碳释放速率的影响(6)【答案】(1)该地暖季草类茂盛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多海拔高食草动物较少对草原破坏小冷季漫长气温低土壤微生物活动较弱有机质分解缓慢降水较少淋溶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与保存(三点即可)(2)特征二氧化碳释放速率从6:00开始逐渐增加14:00后逐渐下降最大值出现在14:00最低值出现在6:00原理日出后随太阳辐射增加表层地温升高地面辐射增强气温逐渐升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二氧化碳释放速率增大太阳辐射减弱后地温气温均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减弱二氧化碳释放速率逐渐降低(3)过度放牧造成草地退化地表植物生物量和地下根系生物量减少(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也下降导致土壤中二氧化碳释放速率降低(三点即可) 

    相关试卷

    地理湘教版 (2019)第三节 人口容量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地理湘教版 (2019)第三节 人口容量课后作业题,共8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国际合作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国际合作课时练习,共6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国际合作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国际合作课时训练,共6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