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课件PPT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18573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四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课件PPT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18573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四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课件PPT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18573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四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课件PPT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185731/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四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课件PPT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185731/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四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课件PPT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185731/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四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课件PPT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185731/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四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课件PPT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185731/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还剩3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第四章 本章整合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四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四章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四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四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第四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第四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课件PPT,共40页。
第四章第2课时 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地 理高中同步学案优化设计GAO ZHONG TONG BU XUE AN YOU HAU SHE JI2023内容索引课前篇 自主预习课堂篇 主题探究课前篇 自主预习必备知识一、风沙地貌1.概念及分布: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沙地貌。我国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2.地貌类型(1)风蚀地貌(2)风积地貌——沙丘①常见类型:新月形沙丘。②根据其移动状况可分为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流动沙丘在沙漠边缘会埋没房屋、道路,侵吞农田、牧场。(3)特殊的风沙地貌:出现在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要点笔记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多荒漠、戈壁,风力作用强,因此多风沙地貌。二、海岸地貌1.概念: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海岸地貌。2.地貌类型思考感悟我国的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及杭州湾以南的浙、闽、台、粤、桂、琼等省级行政区,基岩海岸广为分布。基岩海岸最为壮观的景象是从海上奔腾而来的巨浪在悬崖峭壁上撞出冲天水柱,发出阵阵轰鸣。结合图及所学知识,总结基岩海岸的特点。提示 岸线曲折、岬湾相间,深入陆地的港湾众多,岸滩狭窄、水深大。 自主检测1.判断正误并纠错(1)海浪的侵蚀对海岸具有破坏作用。( )答案 √(2)盛行风由新月形沙丘缓坡吹向其陡坡。( )答案 √(3)砂质海岸主要由沙子和砾石组成,坡缓水清。( )答案 √(4)海蚀穴是指在海浪长期侵蚀下,岩石海岸崩塌,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 )答案 × 在海浪的长期侵蚀下,岩石海岸崩塌,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叫海蚀崖。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的土层之上的、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石,被当地人称为“蘑菇沙漠”。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3题。2.形成图示景观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风力侵蚀 B.流水堆积C.岩层挤压 D.火山喷发3.“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解析 第2题,图示景观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第3题,风力侵蚀地貌在干旱地区分布广泛。答案 2.A 3.D4.下图所示的中国台湾岛北部海岸野柳地质公园的蘑菇状地貌属于( )A.风蚀地貌 B.流水地貌C.海蚀地貌 D.岩溶地貌解析 中国台湾岛北部海岸野柳地质公园位于沿海地区,其蘑菇状地貌属于海蚀地貌,是由海浪侵蚀形成的。答案 C课堂篇 主题探究问题探究探究一 风沙地貌敦煌隶属于甘肃省酒泉市,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一提起敦煌,大家就会想起敦煌莫高窟,想起鸣沙山和月牙泉。月牙泉位于敦煌高地南部,为古河道的一部分,其形成与存在和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有关。 鸣沙山与月牙泉 结合材料探究:(1)鸣沙山属于什么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么?(2)一支科考队在敦煌西北部发现了一处“魔鬼城”,试说明这里可能有哪些地貌形态,属于哪种地貌类型,并探究该地被称为“魔鬼城”的原因。提示 (1)沙丘。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为风力堆积作用。(2)可能有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等地貌,均属风蚀地貌。由于该地风蚀地貌形态多种多样,在夜晚刮大风时有各种尖厉的风声,故称“魔鬼城”。关键能力1.主要风蚀地貌形成过程及地貌特点 2.新月形沙丘的形成与发展 3.水岸沙丘形成条件(1)沙丘形成的动力条件——盛行风,特别是在泥沙出露水面、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强劲的地区。(2)沙丘形成的物质来源——泥沙,河流泥沙含量大,且当地水流速度慢,泥沙在河床堆积。(3)沙丘形成的水文条件——河流水位降低,泥沙裸露且干燥。方法技巧 根据风力沉积物判断盛行风向(1)根据沙丘判断风向。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如下图。(2)根据沉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沉积物颗粒由大到小的方向即为风向,如下图。 典例剖析典例1雅丹地貌,现泛指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甲为平顶山状雅丹地貌,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风力堆积作用 B.风力侵蚀残留C.地壳运动使地表抬升 D.流水堆积作用(2)图乙为鲸背状雅丹地貌,多出现在常年大风的地方,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是( )A.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B.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C.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D.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素养立意试题考查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解析 第(1)题,雅丹地貌先经历流水堆积作用,形成平坦的地貌,后因气候越来越干旱,干涸的湖底因干旱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越来越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形成了这种顶部平坦的平顶山状雅丹地貌,故选D。第(2)题,鲸背状雅丹地貌多出现在常年大风的地方,由于大风的长期侵蚀,迎风坡的岩石侵蚀比较严重,逐渐形成了陡坡;另一侧由于位于背风坡,侵蚀较弱,坡度相对和缓,故选B。答案 (1)D (2)B对应训练读两种地貌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1所示地貌为( )A.喀斯特地貌 B.河流地貌C.海岸地貌 D.风蚀地貌2.图2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C.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解析 第1题,图1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地貌。第2题,图2为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形成的。答案 1.D 2.C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区域,“雅丹”在维吾尔语中有“陡壁的小丘”之意。这里的小丘按一定方向有规律排列。读图,完成3~4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 3.形成雅丹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A.物理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风力搬运作用D.风力堆积作用4.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 )A.东西向B.南北向C.西北—东南向D.东北—西南向解析 第3题,雅丹地貌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第4题,雅丹地貌中,隆起的是垄脊,呈长条形,排列方向与主风向一致。据图可知,该地区为我国的西北地区,风口位于乌尔禾魔鬼城西北方向,可判断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西北—东南向。答案 3.B 4.C问题探究探究二 海岸地貌“哗!哗!……”海浪拍打着礁石,溅起了几尺高的洁白晶莹的水花,海浪涌到岸边,轻轻地抚摩着细软的沙滩,又恋恋不舍地退回,一次又一次永远不息地抚摩着,在沙滩上划出一条条的银边……结合材料探究:(1)海边的礁石往往形态各异,试判断其主要成因。(2)滨海的沙滩是如何形成的?提示 (1)海浪的侵蚀作用。(2)海浪的堆积作用。关键能力1.海岸地貌的成因及主要类型 2.海蚀地貌的形成过程 典例剖析典例2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著名景点“蓝窗”就分布在马耳他的戈佐岛的西北角,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坍塌。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蓝窗”景观属于( )A.河流地貌 B.风沙地貌C.海蚀地貌 D.山岳地貌(2)“蓝窗”坍塌后,残留在海水中的M部分形成的地貌为( )A.海蚀崖 B.海蚀柱C.海蚀平台 D.海蚀洞素养立意试题考查海岸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解析 第(1)题,“蓝窗”景观位于海岸地带,受海浪的不断侵蚀形成,属于海蚀地貌。第(2)题,“蓝窗”坍塌后,残留在海中的M部分不再与陆地上的基岩相连,成为海蚀柱。答案 (1)C (2)B对应训练读图,完成1~2题。1.关于图中陡崖的成因正确的是( )A.火山喷发形成 B.断块下陷形成C.外力侵蚀形成 D.板块碰撞形成2.形成甲处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堆积 B.海浪侵蚀C.风力侵蚀 D.海浪堆积解析 第1题,图中陡崖位于海岸地带,受海浪击打,久经侵蚀而成,因此该地貌为外力侵蚀地貌。第2题,读图可知,甲处地貌为海滩,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海浪堆积。答案 1.C 2.D读下面的两幅自然景观图,完成3~4题。3.形成甲图所示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地壳运动 B.冰川侵蚀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4.乙图所示为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该景观( )A.形成受海浪侵蚀的影响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解析 第3题,甲图所示景观是典型的风蚀蘑菇,在我国多见于西北内陆地区,风蚀蘑菇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第4题,由乙图可以看出其位于海岸地带且表面圆滑,可知该景观受海浪影响较大,是海浪长期侵蚀形成的。答案 3.C 4.A素养培优(人地协调观)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要外力作用。(1)图中字母a、b、c、d分别表示什么外力作用?(2)在c过程中,最有可能发生的生态破坏问题是什么?提示 (1)a表示风力侵蚀,b表示风力搬运,c表示流水搬运,d表示流水堆积。(2)水土流失严重。
第四章第2课时 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地 理高中同步学案优化设计GAO ZHONG TONG BU XUE AN YOU HAU SHE JI2023内容索引课前篇 自主预习课堂篇 主题探究课前篇 自主预习必备知识一、风沙地貌1.概念及分布: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沙地貌。我国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2.地貌类型(1)风蚀地貌(2)风积地貌——沙丘①常见类型:新月形沙丘。②根据其移动状况可分为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流动沙丘在沙漠边缘会埋没房屋、道路,侵吞农田、牧场。(3)特殊的风沙地貌:出现在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要点笔记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多荒漠、戈壁,风力作用强,因此多风沙地貌。二、海岸地貌1.概念: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海岸地貌。2.地貌类型思考感悟我国的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及杭州湾以南的浙、闽、台、粤、桂、琼等省级行政区,基岩海岸广为分布。基岩海岸最为壮观的景象是从海上奔腾而来的巨浪在悬崖峭壁上撞出冲天水柱,发出阵阵轰鸣。结合图及所学知识,总结基岩海岸的特点。提示 岸线曲折、岬湾相间,深入陆地的港湾众多,岸滩狭窄、水深大。 自主检测1.判断正误并纠错(1)海浪的侵蚀对海岸具有破坏作用。( )答案 √(2)盛行风由新月形沙丘缓坡吹向其陡坡。( )答案 √(3)砂质海岸主要由沙子和砾石组成,坡缓水清。( )答案 √(4)海蚀穴是指在海浪长期侵蚀下,岩石海岸崩塌,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 )答案 × 在海浪的长期侵蚀下,岩石海岸崩塌,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叫海蚀崖。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的土层之上的、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石,被当地人称为“蘑菇沙漠”。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3题。2.形成图示景观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风力侵蚀 B.流水堆积C.岩层挤压 D.火山喷发3.“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解析 第2题,图示景观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第3题,风力侵蚀地貌在干旱地区分布广泛。答案 2.A 3.D4.下图所示的中国台湾岛北部海岸野柳地质公园的蘑菇状地貌属于( )A.风蚀地貌 B.流水地貌C.海蚀地貌 D.岩溶地貌解析 中国台湾岛北部海岸野柳地质公园位于沿海地区,其蘑菇状地貌属于海蚀地貌,是由海浪侵蚀形成的。答案 C课堂篇 主题探究问题探究探究一 风沙地貌敦煌隶属于甘肃省酒泉市,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一提起敦煌,大家就会想起敦煌莫高窟,想起鸣沙山和月牙泉。月牙泉位于敦煌高地南部,为古河道的一部分,其形成与存在和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有关。 鸣沙山与月牙泉 结合材料探究:(1)鸣沙山属于什么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么?(2)一支科考队在敦煌西北部发现了一处“魔鬼城”,试说明这里可能有哪些地貌形态,属于哪种地貌类型,并探究该地被称为“魔鬼城”的原因。提示 (1)沙丘。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为风力堆积作用。(2)可能有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等地貌,均属风蚀地貌。由于该地风蚀地貌形态多种多样,在夜晚刮大风时有各种尖厉的风声,故称“魔鬼城”。关键能力1.主要风蚀地貌形成过程及地貌特点 2.新月形沙丘的形成与发展 3.水岸沙丘形成条件(1)沙丘形成的动力条件——盛行风,特别是在泥沙出露水面、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强劲的地区。(2)沙丘形成的物质来源——泥沙,河流泥沙含量大,且当地水流速度慢,泥沙在河床堆积。(3)沙丘形成的水文条件——河流水位降低,泥沙裸露且干燥。方法技巧 根据风力沉积物判断盛行风向(1)根据沙丘判断风向。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如下图。(2)根据沉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沉积物颗粒由大到小的方向即为风向,如下图。 典例剖析典例1雅丹地貌,现泛指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甲为平顶山状雅丹地貌,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风力堆积作用 B.风力侵蚀残留C.地壳运动使地表抬升 D.流水堆积作用(2)图乙为鲸背状雅丹地貌,多出现在常年大风的地方,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是( )A.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B.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C.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D.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素养立意试题考查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解析 第(1)题,雅丹地貌先经历流水堆积作用,形成平坦的地貌,后因气候越来越干旱,干涸的湖底因干旱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越来越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形成了这种顶部平坦的平顶山状雅丹地貌,故选D。第(2)题,鲸背状雅丹地貌多出现在常年大风的地方,由于大风的长期侵蚀,迎风坡的岩石侵蚀比较严重,逐渐形成了陡坡;另一侧由于位于背风坡,侵蚀较弱,坡度相对和缓,故选B。答案 (1)D (2)B对应训练读两种地貌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1所示地貌为( )A.喀斯特地貌 B.河流地貌C.海岸地貌 D.风蚀地貌2.图2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C.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解析 第1题,图1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地貌。第2题,图2为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形成的。答案 1.D 2.C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区域,“雅丹”在维吾尔语中有“陡壁的小丘”之意。这里的小丘按一定方向有规律排列。读图,完成3~4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 3.形成雅丹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A.物理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风力搬运作用D.风力堆积作用4.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 )A.东西向B.南北向C.西北—东南向D.东北—西南向解析 第3题,雅丹地貌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第4题,雅丹地貌中,隆起的是垄脊,呈长条形,排列方向与主风向一致。据图可知,该地区为我国的西北地区,风口位于乌尔禾魔鬼城西北方向,可判断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西北—东南向。答案 3.B 4.C问题探究探究二 海岸地貌“哗!哗!……”海浪拍打着礁石,溅起了几尺高的洁白晶莹的水花,海浪涌到岸边,轻轻地抚摩着细软的沙滩,又恋恋不舍地退回,一次又一次永远不息地抚摩着,在沙滩上划出一条条的银边……结合材料探究:(1)海边的礁石往往形态各异,试判断其主要成因。(2)滨海的沙滩是如何形成的?提示 (1)海浪的侵蚀作用。(2)海浪的堆积作用。关键能力1.海岸地貌的成因及主要类型 2.海蚀地貌的形成过程 典例剖析典例2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著名景点“蓝窗”就分布在马耳他的戈佐岛的西北角,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坍塌。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蓝窗”景观属于( )A.河流地貌 B.风沙地貌C.海蚀地貌 D.山岳地貌(2)“蓝窗”坍塌后,残留在海水中的M部分形成的地貌为( )A.海蚀崖 B.海蚀柱C.海蚀平台 D.海蚀洞素养立意试题考查海岸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解析 第(1)题,“蓝窗”景观位于海岸地带,受海浪的不断侵蚀形成,属于海蚀地貌。第(2)题,“蓝窗”坍塌后,残留在海中的M部分不再与陆地上的基岩相连,成为海蚀柱。答案 (1)C (2)B对应训练读图,完成1~2题。1.关于图中陡崖的成因正确的是( )A.火山喷发形成 B.断块下陷形成C.外力侵蚀形成 D.板块碰撞形成2.形成甲处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堆积 B.海浪侵蚀C.风力侵蚀 D.海浪堆积解析 第1题,图中陡崖位于海岸地带,受海浪击打,久经侵蚀而成,因此该地貌为外力侵蚀地貌。第2题,读图可知,甲处地貌为海滩,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海浪堆积。答案 1.C 2.D读下面的两幅自然景观图,完成3~4题。3.形成甲图所示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地壳运动 B.冰川侵蚀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4.乙图所示为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该景观( )A.形成受海浪侵蚀的影响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解析 第3题,甲图所示景观是典型的风蚀蘑菇,在我国多见于西北内陆地区,风蚀蘑菇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第4题,由乙图可以看出其位于海岸地带且表面圆滑,可知该景观受海浪影响较大,是海浪长期侵蚀形成的。答案 3.C 4.A素养培优(人地协调观)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要外力作用。(1)图中字母a、b、c、d分别表示什么外力作用?(2)在c过程中,最有可能发生的生态破坏问题是什么?提示 (1)a表示风力侵蚀,b表示风力搬运,c表示流水搬运,d表示流水堆积。(2)水土流失严重。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