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18584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18584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共5页。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⑵了解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和唐玄宗治国的基本史实,掌握“贞观之治”和 “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知道他们对唐朝的贡献;⑶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能力目标⑴ 通过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⑵对唐太宗和武则天作简单的评价,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历史核心素养⑴唯物史观:通过对唐太宗和武则天作简单的评价,初步学会历史唯物主义史观的运用。 ⑵时空观念:通过对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相似共同点的对比认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⑶史料实证:教师通过课前搜集的《贞观政要》和杜佑的《通典》等相关史料展示,引导学生对获取的相关史实进行辨析以达到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⑷历史解释: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了 “君民为什么是舟水关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内涵。⑸家国情怀:通过“唐人街”导入,培养民族自豪,从而立志奋发向上。通过对唐盛世局面的形成原因分析,引导学生体会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使学生从中感悟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人格品,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学重难点]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及具体表现。要突破重点,可采取合作探究法,让学生从展示的几则材料中讨论、分析、归纳得出“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离不开唐太宗和唐玄宗的治国措施从而形成盛世局面,让学生把握这一规律,从而实现重点突破。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的恰当评价。对唐玄宗、武则天的评价,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客观的辩证的分析方法。一方面肯定历史人物的功绩,同时更应该客观地分析其在历史上产生的消极作用,评价历史人物要侧重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作用。这些难点的解决,关键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以便于在以后学习中运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阅读指导、归纳法、对比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三部分内容以时间为序,围绕唐朝走向盛世的过程展开。贞观之治开创了盛世局面,武则天统治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则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学习这三部分内容,要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即位之后国内面临的复杂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各自采取的政策措施。[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天性好动爱表现,对本课要学习的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唐朝盛世局面形成的具体原因不太清楚,对唐太宗、唐玄宗历史人物的了解也不够深入具体,评价方法也不太会运用,教师通过提供具体的史实佐证,营造一定的历史环境,帮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中,去感知历史,理解历史。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 导入师:通过第1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隋朝是一个繁荣而短暂的王朝,下面请同学们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2.隋朝灭亡的时间是什么?3.隋朝灭亡之后是被哪个王朝所取代的?过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学习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生答:隋炀帝的暴政生答:618年生答:唐朝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温故而知新”展示:幻灯片 导入 新课师: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一起看这二幅图片:左边:英国的唐人街;右边:美国的唐人街……讲述:今天,有很多外国人把中国人叫作唐人,所谓的唐人街,就是中国人在外国的居住地。今天关于这样的唐人街,世界各地有好几十处,这说明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一个繁荣而强盛的王朝,而这个王朝的强盛和繁荣离不开我们今天学习的四个皇帝所作的贡献。(展示四个皇帝的图像) 学生:欣赏图片的同时,注意思考分析。 看图片展示: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女皇帝,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 图片展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唐人街”,证明唐朝在中国历史的强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奋发向上的学习精神。 注意识记:四个皇帝的名字与称呼 新课 学习 一知识 闯关 教学环节师:本节课,我们将分三个环节完成对本课内容的学习。一 知识闯关;二 合作探究;三 感悟升华;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导学案要求,快速阅读P6-9内容,并学会拿笔在教材相应的地方,完成对本课内容基础知识的梳理。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完成第一环节一 知识闯关:比一比,谁最厉害!(老师及时鼓励、表扬)师点评:刚才,在知识闯关环节中,有的同学完成的非常棒, 对知识点不太熟悉的同学,课后还需继续加油!教师活动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并能拿笔在教材相对应的内容中作出相应的标记。 学生:按座位顺序轮流回答,一个人一小问 学生活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 。为完成环节一:知识闯关,奠定基础。 简单知识点,学生能快速答出,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树立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信心。 设计意图 新课 学习 二 合作 探究 教学环节接下来,我们一起完成第二环节二 合作探究:盛世之因 而探究一个王朝繁荣强盛,离不开帝王所作的贡献。首先我们来看,唐朝的开国皇帝是谁?他何时称帝?都城哪里?那么,继唐高祖李渊之后,登上帝位的是谁?李世民又是怎样登上帝位的呢?(播放视频)师: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帝位。那么,登上帝位的唐太宗李世民在历史上为唐王朝的强盛做出了哪些贡献呢?(课件展示材料)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百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材料二 唐太宗谓大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不失时为本(即不失农时)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唐太宗在位20多年,任用了敢于直言的魏征,他前后进谏200多次。魏征死后,太宗痛失可以知得失的“镜子”。 材料四 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资治通鉴.唐纪》 师:除了材料中所谈到的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和措施,那么在教材中还谈到唐太宗的哪些治国措施? (展示多媒体课件、图片)三省六部制思维导图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步辇图》师:接下来,我们再来探究一位女皇帝 武则天展示多媒体课件:武则天的“无字碑”与郭沫若对武则天的评价。师:关于解释“无字碑”解释一种说:是武则天罪大恶极,无法用文字形容所以无字;教师活动 生答:李渊,618年,长安 生答:李世民生答:玄武门之变生:观看视频学生:结合史料论证分析,唐太宗在位时盛世局面形成原因及表现和影响。学生合作探究:1.材料一中唐太宗为何把君民关系比作舟和水?2.材料二、三中从哪些方面体现出太宗吸取了隋亡教训?3.材料四和教材中体现了哪些治国成效? 探究:1.思想上:吸取隋亡教训,认识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2.经济上:减轻劳动人民劳役负担,发展农业生产;3.用人上: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从善如流;生答:4.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减轻刑罚,考核官吏等; 5.文教上:大力发展科举制,增进士科为最重要考试科目; 6.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学生活动 理解:李渊的立唐,平定全国,为唐王朝的强盛提供了政治条件。 通过视频,放松心情,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 学生认真阅读材料,拿出笔和纸,可以前后桌或同桌互相讨论。 通过对“君民关系”的解释,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核心素养;通过史料实例感受唐太宗的虚怀纳谏,培养历史实例论证核心素养,即学会“论从史出”方法。 设计意图 新课 学习 二 合作 探究 一种说:是武则天功劳过大无法用文字形容所以无字;一种说: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学生合作探究:武则天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总结归纳:说明女皇武则天在位期间为唐朝的繁荣强盛也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最后,我们再来探究一位皇帝唐玄宗展示:经典诵读:杜甫《忆昔》师:这首经典诗歌颂的是哪个盛世局面?师:前面,关于唐玄宗的治国措施等基础知识我们已经梳理过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究:唐玄宗时期出现了哪些繁荣景象?合作探究材料一:至(开元)13年封泰山,米斗至13文,青齐谷斗至5文。面32文,绢一匹210文,自后天下无贵物,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今湖北江陵﹑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可见当时粮食布帛产量丰富,物价低廉,商业繁茂,道路畅通,行旅安全。二十年,全国有民户七百八十六万一千二百三十六(最多时逾千万),人口达45431265户,比之唐初户口增加一倍半以上。-杜佑《通典》材料二:唐玄宗时期全国耕地面积6.6亿亩。唐朝的版图,比之于汉代,有新的拓展;根据现有史料推算,当时全国实际耕地面积约850万顷,折合今亩达6.6亿亩(当下的中国为18亿亩),人均占有达9亩多。远远超过中国今日的平均数(1.4亩)。 师:学生根据材料和所学探讨 唐玄宗时期为什么能出现如此繁荣现象?展示:教材中P9相关史事和图片 重用贤人重用姚崇、宋璟等贤臣 厉行改革政治 整顿吏治裁撤冗员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文教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学生:识记武则天相关的基础知识点和治国措施。1.政治:打击敌对官僚势力;2.经济: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3.文教: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生答:开元盛世 生合作探究:繁荣现象:物美价廉;商业繁盛;人口增长;耕地面积扩大,社会安定等。 学生通过展示材料教材相关内容图片展示 一是提升学生信息归纳与协作能力,; 二是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拉近历史与现实的时空距离。 培养学生信息归纳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 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共一起介绍了四个皇帝,现在我们一起小结一下吧。 利用课件展示结合板书进行内容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三 感悟 升华师:引导学生思考1.动脑筋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师:引导学生对历史得出感悟:1.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2.谦虚使人进步,要学会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师点拔: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1.扣帽(地位);2.功绩;3.总结。合作探究并作回答:秦隋灭亡共同点;汉唐兴盛共同点。合作探究:学会对唐太宗的评价 时空观念:通过对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相似共同点的对比认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注意引导学生: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史观的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课堂巩固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学生根据课件题目快速回答。针对性选择题与材料题,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作业布置 课后完成 “优化设计”相对应内容 板书 设计 一、唐朝的建立:时间、人物、都城 治国措施二、贞观之治 影 响 治国措施三、女皇武则天 影 响 治国措施四、开元盛世 影 响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导入新课,进入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授,师生总结,评测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