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学案
展开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导学案设计
温昌良
学习目标
1.品味《观沧海》《次北固山下》这两首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两首古诗。
自主学习
二.基础积累
1.查阅资料,积累相关文学常识,独立完成以下内容。
(1)《观沧海》的作者是 ,字 , 末年 家、 家、诗人。他的诗以 见称。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 ,是 代诗人。
(3)律诗的四联分别叫 、 、 、 。
2.朗读古诗,然后在文中找到下列词语并划出来,借助注解和字典,注音并将意思写在书上。
碣石( ) 澹澹( ) 萧瑟( ) 竦峙( )
3.解下下列词语的意思。
(1)若: (2)幸甚至哉:
(3)次: (4)残夜:
(5)耸峙: (6)乡书:
4.根据意思填充诗句。
(1)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2)江山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
(3)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
5.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诗句。
(1) ,行舟绿水前。
(2) ,风正一帆悬。
(3)水何澹澹, 。
(4)秋风萧瑟, 。
(5)《次北固山下》中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进取、积级各上的精神鼓舞的句子是: , 。
(6)《观沧海》中以虚景表现诗人主观感受的句子 , ; , 。
(7)《观沧海》中最能体现作者十大的胸怀的诗句是:
(8)《次北固山下》中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课内探究
一.背景导入
汉南帝建安十年(205),曹操平定冀州,袁绍的儿子袁尚、袁熙投奔乌恒(东胡族的一支),次年乌酌量人攻破幽州,俘虏汉民十余万。为消除边患,进而统一北方,曹操于建安十二年五月率师北伐。在八月的决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大败敌军。凯旋途中,他跃马挥鞭,登上了秦皇、汉武曾登临的碣石山,心情激荡,浮想联翩。《观沧海》便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抒发。
《次北固山下》: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秀或在外任官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古诗中一个重要的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诗人曾往来于吴、楚之间,不昨归家,故有此作。
二、自主探究与展示
1.《观沧海》是写景抒情诗,描绘了一幅 景象,抒发了 的抱负。
2.《观沧海》一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3《观沧海》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4.《次北固山下》一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5、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三、诵读与默写
达标检测
一、填空:
1、从诗的体裁看,《观沧海》是一首 体 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 写景诗。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最后两句与诗的正文内容的关系是 。本诗以 字统领全篇,先写 景,然后写 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 。
2.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明 月 别 枝 惊 鹊,清 风 半 夜 鸣 蝉。
七 八 个 星 天 外,两 三 点 雨 山 前。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次北固山下(次: )
客路青山外(客路: )
乡书何处达(乡书: )
海日生残夜(残夜: )
4.下面不是对偶的一句是( )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音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句诗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B.第二句话的意思是:旧年的春景生机盎然,令人难以忘怀。
C.“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时序匆匆交替,怎不叫身在异乡的诗人更生思乡之情?
D.诗人将“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6《观沧海》一诗中的想象之句是:
7、《次北固山下》表达出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8、展开想像,将《次北固山下》改写成一篇散文。
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导学案: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导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三两联的上下句必须对仗,展示目标,盘点收获,当堂评测,温馨寄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学案,共4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资料链接,学习过程,整体感知,问题探究,语言品味,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