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学案及答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关于诗人和背景,导入,拓展诵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观沧海》导学案 执笔 杨玉英 授课时间:2013.10.23 《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学习目标:诵读诗歌,感受诗人的慷慨情怀。2.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理解诗人在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目标1 、2学习方法:1.背景助读法 2. 关键词句法 3.勾画批注法 课前导学 一. 字词读准下列字词,写出黑体字的读音,并把读音带入课文,正确诵读诗歌, 碣石( )(碣石山原位于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一说在今河北省昌黎县西北),汉时还在陆上,面对着渤海,六朝时由于地质变动,沉于海中。) 澹澹( ) 耸峙( ) 萧瑟 ( ) 诵读《龟虽寿》 二 关于诗人和背景 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的一次重要战争。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开头为“艳”辞,即序诗,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依次为《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龟虽寿》。从音乐曲调上说,五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从歌词内容上看,四篇则可以独立成篇。 曹操文采武略俱全。身居战乱之际的他,行军打仗“因事设奇,谲(júe)敌制胜,变化如神”,他曾写了一部十多万字的“兵书”。曹操的自身武艺也很高强,尤其擅长打猎,曾经一天射得63只野鸡。此外,曹操的文学造诣也很深,“御军三十馀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曹操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莫过于《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采用五言形式。关于乐府诗: 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 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三 你最喜欢诗中那句?尝试欣赏。(可从词语 修辞 情感等方面赏析) 我欣赏: 课中导学:一 导入:北伐乌桓:北征乌桓 曹操一生中最大的挑战 虚国而征 曹操决定赌一把 东临碣石 曹操留下千古名篇 二 诵读:准确 流畅 地背诵 三 赏读 1. 感受诗人所描绘的自然风光。 初步了解诗歌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的运用。2 . 领会诗情诗歌描写 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 。3. 读出感情 诵出味道 四 拓展诵读 1.《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世说新语》简析: 课后导学:思考下列问题: 1.此诗是曹操打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残余势力后所作,我们能从诗歌中感受到怎样的感情基调?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尤其是“观”字统领全篇,诗人观到了哪些景物? 3“水何澹澹,山岛耸峙”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本诗在写作手法上有怎样的特点? 此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课时,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观沧海导学案及答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观沧海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结合书下注释,用现代文翻译这首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