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18629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18629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授课题目 |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 授课时间 |
| ||
学情分析 | 学生大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或读过有关通俗读物,对剧中或书中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很熟悉,学习热情高涨,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有很强的求知欲,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需要教师点拨帮助。 | ||||
教学目标 | 根据新课标要求并结合学情需要,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史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⑵通过学生讲述玄奘的事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对日本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西游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 ||||
教学重点 和难点 | 重点: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朝与天竺的交往
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 ||||
教学思路设计 | |||||
内容与方法选择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本单元相关知识,了解单元基本脉络,准备课前两分钟成语故事演讲。 课堂活动:导入—进入新课—问题引导—知识梳理—习题巩固 课后提升:布置相关作业,拓展知识 方法:问题导学法
| 工具使用或说明 使用:课件、历史地图册。
说明:结合历史地图册可以更直观展示路线。 | ||||
教学步骤 | |||||
步骤 | 内容 | 相关说明 | |||
环节一: |
课前两分钟,由学生上台演讲准备好的成语故事,并说出其中蕴含的道理。 | 学生上台演讲,其余学生为其表现打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 | |||
环节二: 导入 | 播放《西游记》的主题歌: 《西游记》是以玄奘西行天竺求学问取真经为背景而虚构的一部小说,故事中的唐僧原型就是历史上的玄奘,《西游记》中有关唐僧的描绘与玄奘一样吗? 你能举出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唐朝的中外文化交往。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此引入本课知识。 | |||
环节三: 进入 新课 | 玄奘西游
1.(多媒体出示问题:天竺是今天的哪个国家) 天竺是今天的哪个国家(印度) 2.结合“玄奘西行”图,说说西行的经过(请同学讲一个有关玄奘取经的小故事)。 3.(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玄奘离国已久,怀念祖国的心情越来越迫切。戒日主和各国国王、广大的僧俗人民再三挽留他。鸠摩罗国王甚至表示只要他肯留下来,要为他建立一百所专院。无奈玄奘归国心切,留学求经的目的既然已经达到,说什么也要回国了。643年春天,西游十七年的玄奘辞别了戒日王和天竺的朋友们,满载着印度人民的友谊、荣誉和六百五十七卷佛经,启程回国了。 3.(多媒体出示问题:玄奘取得了那些历史功绩) 老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回答玄奘的历史功绩 提示:(1)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2)根据他的口述,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4.比较一下书影视中有关唐僧的描绘与你所了解到的玄 奘有何异同?请大家讨论一下回答。 学生教师点拨:文学作品有虚构成分,与史实有差别。 遣唐使
1.(多媒体出示材料一图片: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 教师讲述: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 2.(多媒体出示问题:派遣唐使对于日本的影响) 结合教材,学生概括派遣唐使对于日本的影响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 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 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过渡:玄奘西行为取佛经,唐朝时还有一名高僧是东渡日本传播佛学,他就是著名的鉴真和尚。 鉴真东渡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唐招提寺图片)
2.教师简要介绍鉴真东渡的故事。 (多媒体展示鉴真东渡的故事) (鉴真(688—763),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为僧,法号鉴真。他对佛经深有研究,戒律部分尤其精熟。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扶桑,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3.提出问题:鉴真东渡对日本的有怎样的影响? 教师指出: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4.鉴真与玄奘的异同点是什么?学习了鉴真和玄奘的故事,我们应学习他们怎样的精神?(都生活在唐朝,都是僧人,都对唐与邻邦的友谊和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出生入死,历尽艰辛,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能力提升: 5.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有哪些? 唐朝国家安定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陆路和海路交通比过去发达,为中外相互往来创造了条件。
|
材料展示,加深印象
概括归纳,提高认识
设问过渡,创设情境。
材料解读,拓展知识。
梳理概括 | |||
环节四: 小结、 提升 |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历史知识?让学生自己归纳、回答。
师结语: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
升华提高习题巩固,内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 |||
板书(PPT)设计 | |||||
作业 布置 | 课后查缺补漏,完成本课练习题 | ||||
教学 反思 |
| ||||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课堂小结,课后作业,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部编版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