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18629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18629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18629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共7页。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学习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所以本课是本单元的核心,是繁荣与开放的具体体现。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遣唐使是这一时期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则是中外交流的典型实例,既显示了中国对外友好的态度,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在中外交流过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对日本、印度等亚洲国家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中国古代史充满着好奇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知和认知能力,能比较感性地对待一些事情,理性分析和认识能力还比较差。他们具备初步收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处理的能力,但准确性比较低,分析层次相对比较粗浅。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可能还会停留在教材中所阐述的深度和层面上,对于文化交流的广义的历史意义及其对世界的发展促进作用的认识不够深刻。由于学生对中国古代史颇感兴趣,同时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比较低,为了加深对本课的理解,在课堂中,我尝试借助多渠道资料展示的方式及探究式问题教学方法引领学生积极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立强盛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识读《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获取有效历史消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情感目标: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远播中华文化的品质,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中日文化交流,玄奘西行。 教学难点: 中日文化交流的影响,玄奘西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将《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等图片制作成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玄奘西游天竺、鉴真六次东渡、遣唐使等资料。 创新整合点历史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学科,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本节课从学生喜爱的文学作品出发,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重组,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历史和地理、语文学科有机地进行整合。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使用电子白板软件功能精心设计,使原本简单的图片、文字,变成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以任务为驱动,结合电子白板软件强大的交互功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鼓励学生通过操作软件来反馈所学知识,为学生们营造开放、宽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从而达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教学环节活动设计活动目标媒体使用及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功能)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引出玄奘 1、播放视频:《西游记》片尾曲。提问:你知道唐僧和本节课内容的关系吗?(玄奘) 2、展示玄奘图片问:你知道玄奘最突出的事迹是什么吗?(玄奘西行)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了解玄奘西行的事迹。 通过白板播放的视频歌曲,以学生喜爱的动画片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顺利将引出本课重点人物:玄奘。1、使用电子白板的视频插入功能播放《西游记》片尾曲,在学生喜爱的氛围中导入新课,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为教学重点的引入打下基础。2、创设魔术表演的情境,使用“聚光灯”形成光圈凸显玄奘;再使用“特效交互”功能,引出玄奘及活动内容。 板块一: 玄奘西行 1、课件展示玄奘照片和以下问题,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师配以相关视频及图片资料等。 活动一:寻玄奘西行之“因”(学生讲解) 活动二:知玄奘西行之“难”(可在地图上圈出起止点) 活动三:探玄奘西行之“果”(展示《大唐西域记》图片及影响。) 活动四:悟玄奘西行之“神” (学生结合视频和教材自主解决以上问题) 2、通过对玄奘西行史实的学习,重点突出玄奘精神。 本环节是教学的重点,通过对玄奘西行前因后果的梳理,让学生了解玄奘西行、《大唐西域记》等基本史实;同时大量图片和视频的应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阅读教材自主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历史学习思维能力;学生感悟玄奘精神,进行德育渗透。 1、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为了使学生保持良好的课堂注意力,我使用了白板的特效关联,动态地展示“玄奘西行”,让学生对玄奘产生兴趣。 2、使用“荧光笔”红色圈出长安、那烂陀寺,讲清玄奘西行始末。3、使用刮奖及“放大镜”功能展示玄奘西行史实,充满趣味性,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4、使用图片拖拽及特效关联功能展示《大唐西域记》,形象生动,符合七年级学生思维特点。 5、使用“幕布”来逐步呈现玄奘精神,充分展示白板功能。 板块二: 遣唐使 1、播放视频《唐朝对外交往》, 问:唐朝与哪些国家往来? 引入:中日交往——遣唐使。 2、展示遣唐使相关图片,了解遣唐使来华情况。 3、引申: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通过白板播放的短视频,让学生在感受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同时,捕捉相关知识点。通过遣唐使频繁来华,感受中日友谊源远流长。 1、使用图片遮挡功能学习与唐朝交往的国家。2、通过图片拖拽等功能了解相关史实。3、通过交互对比功能加深学习印象。 板块三: 鉴真东渡 过渡:中国乃礼仪之邦,向来讲究礼尚往来。哪位唐朝人去了日本? 引出:鉴真。 1、播放视频,了解鉴真东渡的史实。 2、请学生画出鉴真东渡的路线。 3、讨论:鉴真东渡对日本的影响。 4、强调:唐招提寺和鉴真坐像。 突出:鉴真精神。 4、追问:中日频繁交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展示表格,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说明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 本环节是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学生通过利用电子白板的特效交互、“荧光笔”、“词条拖拽”等功能,使简单的图片具备了动态的效果,有效的变换了教学活动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使用图片拖拽功能引出鉴真。使用电子白板的视频插入功能播放《鉴真东渡》视频,在学生喜爱的氛围中感受史实。2、使用“荧光笔”描画鉴真东渡路线,了解中日两国的地理位置。3、通过关联功能感受鉴真精神。4、使用图片拖拽及遮挡功能展示中日交往的影响。 板块四: 拓展延伸 1、通过表格比较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异同。 2、探究: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双向交流,兼容并蓄) 3、唐朝中外交流活跃的原因有哪些? (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海陆交通发达;较为开放的政策;杰出人物的重大贡献。) 4、对比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开放宽容,民族兴;闭关锁国,民族衰。) 5、合作探究: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准备如何做一名友好往来的使者? 6、课后作业:请为当今的“一带一路”建设献计献策!要求:查阅资料,了解“一带一路”构想,假设这一构想延伸到自己的家乡,你如何将家乡建设得更好,如何做好家乡与外界的文化交流?请积极提出自己的建议。 7、播放短视频《美好中国》,感受中国之美。在歌声中结束新课。 本环节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利用电子白板的“图片拖拽”、“词条隐藏”、“激光笔”等功能,通过地图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使用不同的方法引申新知,并通过白板软件操作让史为今用,既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创新能力。 1、使用遮挡功能比较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异同。2、使用翻转功能,探究唐朝中外交流频繁的原因和特点。 3、使用“特效关联”展示古今地图,让学生走近历史,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4、利用“媒体插入”功能,展示“美丽中国”,增加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史为今用。 板书设计: 4.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玄奘西行 学习佛经 天竺 遣唐使 双向交流,兼容并蓄 鉴真东渡 传授佛法 日本课后反思: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是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包括遣唐使、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等内容。从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和七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本节课充分利用了现代多媒体科技手段辅助教学,应用丰富的课件资源和图片、视频资源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采用问题探究式学习法,强调课堂学习的设疑和生成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了以学生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为内涵的学习体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给学生充分的发散思维空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为原则,大胆尝试不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课堂小结,课后作业,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部编版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