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核舟记》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展开《核舟记》知识点一、积累与运用1.理解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为宫室: 做,这里指雕刻 ②罔不因势象形 罔不:无不\全都; 因:顺着、就着; 象:模拟 ③尝贻余核舟一 尝,曾经; 贻,赠④盖大苏泛赤壁云 泛,泛舟,乘船在水上游览⑤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约:大约; 有奇:有余,多一点儿⑥高可二黍许 可:大约; 许:表示约数 ⑦中轩敞者为舱 轩:高⑧雕栏相望 望:对着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徐:慢慢地; 兴:起⑩石青糁之 糁:用颜料等涂上⑪中峨冠而多髯者 峨冠:高高的帽子⑫如有所语: 语:说话 ⑬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⑭绝类弥勒珠 绝类:极像 类:像 ⑮矫首昂视 矫:举⑯神情与苏、黄不属 不属:不相类似⑰诎右臂支船 诎:弯曲⑱可历历数也 历历:分明的样子⑲椎髻仰面 椎髻:形状像椎的发髻⑳左手倚一衡木 衡:同横㉑右手攀右趾 攀:扳着㉒若啸呼状 啸呼:大声呼叫㉓若听茶声然 若……然:好像……的样子㉔其船背稍夷 夷:平㉕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甫: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㉖钩画了了: 了了:清楚明白 ㉗其色丹 丹:朱红㉘通计一舟 通计:总计㉙曾不盈寸 曾:竟然; 盈:满盖简桃核修狭者 简:挑选 修狭:长而窄 2.通假字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横着的。)奇:3.一字多义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异、罕见、)(技艺)奇妙,奇特。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余数)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表存在的动词,与“无”相对)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通“又”,加上,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做,这里是雕刻的意思。)中轩敞者为舱 (是)为人五:(刻有)可:高可二黍许 (大约)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端:东坡右手执卷端 (名词,“画卷的一端(右端)”)其人视端容寂 (形容词,“端正、正”)木:能以径寸之木 (圆木)以至鸟兽、木石 (树木 )者:中轩敞者为舱 (......的部分)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叫作)文曰:天启壬戌秋日 (是)扇: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扇,量词)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扇子)启: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打开)天启壬戌秋日 (明熹宗朱由校年号)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连词,并且)启窗而观(连词,然后)以:能以径寸之木 (用)以至鸟兽、木石 (甚至)语:如有所语(说话)此中人语云(告诉)盖:盖大苏泛赤壁云(大概)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云:盖大苏泛赤壁云(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此中人语云(说) 古今异义1、卧右膝:卧,古义: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今义:躺下,躺着的样子2、其两膝相比者:比,古义:靠近。今义:两个事物进行比较。3、高可二黍许:可,古义:大约。今义:可以。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古义:通“拣”,挑拣。今义:简单,容易。人物:古义:人和物今义:被描写或有突出贡献的人6、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古义:尚,还。今义:曾经高可二黍许:许,古义:左右今义:答应或表示猜测约八分有奇:奇,古义:零数今义:不成双的(跟“偶”相对) 词类活用(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竹叶做的船篷)(2)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糁:名词用做动词,涂染)(3)居右者椎髻仰面 (椎髻: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倒装句尝贻余核舟一,原句应为:尝贻余一核舟。又用篆章一,原句应为:又用一篆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句应为:盖简修狭桃核为之。细若蚊足,原句应为:若蚊足细。其两膝相比者,原句应为:其相比者两膝。(倒装句表强调) 省略句(1)则题名其上,省略于,原句应为:则题名于其上。(2)各隐卷底衣褶中,省略于,原句应为:各隐于卷底衣褶中 定语后置原句:核舟一 正确语序:一核舟原句:篆章一 正确语序:一篆章原句:为人五 正确语序:为五人原句:为窗八 正确语序:为八窗 省略句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句首省略主语:佛印)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各隐卷底衣褶中 居右者椎髻仰面 居左者执蒲葵扇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以上五句中,“居”、“隐”、“题名”后面均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在”) 5.翻译下列句子。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能够在直径一寸的木头上,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 ②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③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乘船在赤壁之下游览的情景。 ④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小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一点儿,高度约二分上下。 ⑤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⑥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 ⑦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⑧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 ⑨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类似。 ⑩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烧茶的声音。 ⑪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 ⑫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大概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 ⑬嘻,技亦灵怪矣哉! 啊,技艺也真神奇啊! 6.原文填空(1) 《核舟记》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盖大苏泛赤壁云 。 (2) 《核舟记》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 (3) 《核舟记》中,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苏东坡的动作“ 左手抚鲁直背 ”和黄鲁直的神态“ 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看出来。(4) 《核舟记》中,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技亦灵怪矣哉 。 课文理解问题1.核舟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①原材料微小,所刻内容丰富; ②刻物细致精巧,刻人形神兼备,将静态人物动态化;③布局合理,讲究对称,色彩协调;④紧扣主题“大苏泛赤壁”,构思巧妙。作者写文章时的“奇巧”体现在哪里?①细致入微的观察;②合理丰富的想象(联想),准确生动的描写;③巧妙清晰的顺序;④较强的领悟能力,能领悟到艺术家的艺术构思。作者为什么要从船的中部写起?①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②核舟所表现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而中间部分雕刻有苏轼的诗句,从这里说起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引发读者的想象苏轼泛舟赤壁的优美环境;③为人物刻画营造优美背景。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①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②暗示核舟主题,更突出表现了雕刻者构思的精巧;③营造一种宁静、淡远的氛围,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的景色;④为核舟增添文学色彩。5.研读末段,作者为什么要统计“核舟”上的物品、文字的数目?①写出核舟容量大、所刻景物多, 再用“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与之对比,体现核舟的精妙, 突出雕刻家技艺高超。②自然引出下句的赞叹语句, 与第一自然段相照应,突出中心。 6.王叔远是如何表现“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的?答:①刻成船型;②舟尾横卧一楫;③对联暗示;④苏轼位于三人中间,五人都神情悠闲(突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