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卷(上海专用)黄金卷07(原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卷(上海专用)黄金卷07(原卷版).docx
    • 解析
      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卷(上海专用)黄金卷07 Word版含解析.docx
    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卷(上海专用)黄金卷07(原卷版)第1页
    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卷(上海专用)黄金卷07(原卷版)第2页
    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卷(上海专用)黄金卷07(原卷版)第3页
    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卷(上海专用)黄金卷07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卷(上海专用)黄金卷07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卷(上海专用)黄金卷07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卷(上海专用)黄金卷07(原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卷(上海专用)黄金卷07(原卷+解析版),文件包含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卷上海专用黄金卷07Word版含解析docx、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卷上海专用黄金卷07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卷(上海专用)
    黄金卷07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韩愈《师说》)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天生我材必有用,__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4)老子和荀子均以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而荀子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学》)
    【答案】 (1).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 长太息以掩涕兮 (3). 千金散尽还复来 (4).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和情境默写两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盟”“阙”“跬”“致”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不要丢掉“也”字。

    2.按要求选择。(6分)
    (1)下列不适合在毕业季作同学临别赠言的一项是( )(2分)
    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C.正值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下列不适合挂在中学教室里的励志条幅是( )(2分)
    A.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B.如切如蹉,如琢如磨
    C.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D.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3)下列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校报希望发表小明的文章,编辑写信说:“敬祈惠允。”
    B.小明送小强一幅画,小强说:“我定当惠存。”
    C.某综合医院开业广告:“本院开业,诚邀惠顾。”
    D.小明收到赠书,扉页上题写:“惠赠样书,请君雅正。”
    【答案】 (1). C (2). A (3). A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需要注意说话的场合,还需要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题干要求选择“不适合在毕业季作同学临别赠言”的一项,本题中,
    A项,“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意思是:不要担心往后不会遇到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是分别时对朋友的劝勉,适合在毕业季作同学临别赠言;
    B项,“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意思是: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是向同学表明自己的志向,适合在毕业季作同学临别赠言;
    C项,“正值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意思是: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朋友。描写的朋友相逢时的情景,不符合毕业季同学临别情景;
    D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虽然远在天边,也像近邻一样亲近。是朋友分别时的劝勉、安慰,适合在毕业季作同学临别赠言;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需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合对象,还需要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题干要求选择“励志条幅”,本题中,
    A项,“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意思是: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与同学们年龄不符;
    B项,“如切如蹉,如琢如磨”意思是:共同研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符合教室内互相学习的语境;
    C项,“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意思是:用绳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水珠滴落,天长日久也可以把石头滴穿。比喻指只要坚持不懈,力量虽小也能守成艰难的事情。符合教室内努力、坚持学习的语境;
    D项,“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意思是: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激励人们踏实付出积极行动。符合教室内努力、坚持学习的语境。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平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正确使用谦敬词语。“家大舍小令外人”;正确使用书面语、口语;避免合同语言的歧义、歧解;一些词语(包括成语),它用于某一方是固定的,不能改变;注意对象、场合。本题中,
    B项,“惠存”是敬辞,感谢别人保存自己的物品,不能用于自己保存别人的物品;
    C项,“诚邀惠顾”是欢迎别人光临,这是医院开业,不能欢迎别人光临;
    D项,“惠赠”是敬辞,多用于书信或交际场合,即别人赠送给自己东西时,一般要说“谢谢惠赠,不用于自己赠送别人物品。
    故选A。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各题。(15分)
    Spritz速读技术的悖论
    ①2014年11月6日,哈珀·柯林斯出版公司把一本新书的全文放上了一块广告牌,长方形文本框上,每次“播放”一个单词,速度很快——每分钟350个词。如果路人有闲情在广告牌跟前读下去,他最少用五个多小时就可以读完这本384页的书。
    ②提供这种文字播放技术的Spritz,是美国波士顿的一家新兴公司。2014年初,它因推出同名的速读技术,获得354万美元种子投资,也成为媒体的关注对象。Spritz的想法是,这种逐个快速播放单词的技术,可以令用户在阅读时更加专注和高效。比如说使用Spritz可以一天读完《阿特拉斯耸耸肩》——这本1957年出版的名著很厚,人们说它放在铁轨上能让火车脱轨。
    ③Spritz文本框每次最多显示13个字母,在特定位置,单词中的一个字母总是红色。这个位置被称为“最佳认知点”,用于定位词语,有助于“缩短单词由眼睛传递到大脑的时间”。在为《连线》杂志撰写的文章中,保罗·高蒂亚诺说,他能以每分钟600个单词的速度较为顺利地阅读文本,不确定是否可以读完整本书,但确实可以节省处理工作文本的时间。在人类约5700年的阅读历史中,阅读速度并非一直都那么重要。不过,互联网时代,文本的载体由纸张扩展到屏幕,生产越来越快,形式越来越多样,阅读速度变得更加重要。
    ④不过,,电影导演伍迪·艾伦曾调侃,他参加了速读课程,可以用20分钟读完《战争与和平》,然后知道“它是讲俄国的”。学者们也普遍不认可速读机构与Spritz所宣称的高理解率。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心理学家迈克尔·马森曾在1987年设计实验,令一组人以每分钟240个词匀速阅读,另一组以每分钟600词略读,第三组以伍德速读法、每分钟读700词。在理解文意时,后两组人表现都更糟糕,涉及细节与技术信息时尤甚。大多数研究结果都类似。至于Spritz,马森认为,人们领会语言的方式各具特质,那种速度一经设定即毫无变化的方式,可能会令使用者厌倦。
    ⑤悉尼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萨丽·安德鲁斯认为,要理解词语含义,上下文非常重要,因此而耗费的时间是有必要的。Spritz实际上在强迫人们依照听演讲的形式去处理书面语言,一个单词出现,就没有机会回头检查它的讹误。她认为,Spritz可能更合适呈现不超过140个词的推文,并应用在小屏幕设备上——读者本来也没机会扫视文本。Spritz更能发挥优势的情况似乎限于:大多数信息只需了解而非理解。使用Spritz这个本意为“喷”的单词,实际上也是在表达“易懂信息快速、直接的喷发”。
    ⑥2014年的电影《超体》中,因为意外,女主角露西的大脑潜能得到激发,最终能够控制自己100%的脑力。只用到脑力的28%时,她就可以快速、并行地处理信息,一边跟人谈话,一边用超常速度操作电脑,阅读、理解并完全记住在屏幕上飞快打开的网页。她用一个小时学会了汉语。在认知科学专家、科学作家阳志平看来,《超体》中所谓大脑只利用了10%的理论,只是“神经迷思”。他相信,人类在短期内可能无法突破阅读速度的限制。“可以将人类大脑想象为一个简化的输入输出装置。制约这个装置输入输出速率的是工作记忆,它是人类所有能力,包括阅读速度、记忆、注意、执行功能的瓶颈。”这个瓶颈受制于人类进化早期出现的前额皮层,因为它的存在,片面追求速读方法意义不大。他说,研究大脑的科学家之间有个玩笑:“如果神灯只能增进你的一种能力,那么就请魔鬼将你的工作记忆能力提高一倍。”与法国的书虫们相仿,阳志平也对速读乃至Spritz技术不以为意。他认为在具体读物上的阅读速度,更多源自练习与背景知识。但Spritz的开发者明白,快和多,是人们永远的欲望。
    3. 根据文本中第②③段的内容,给Spritz技术下定义。(3分)
    4. 根据第④段文意,在段首空缺处填上合适内容,不超过10个字。(2分)
    5. 请你推测第⑤段划线句要表达的真实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 速读技术可以让用户在阅读时更加专注和高效。
    B. 阅读形式的多样化使阅读的速度变得更加重要。
    C. 职场人士相比于一般阅读者更适合速读技术。
    D. 只要激发大脑潜能的10%就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7. 本文最后一段提到电影《超体》和认知科学专家、科学作家阳志平,请分析这两个材料与全文中心的关系。(6分)
    【答案】3. Spritz技术是由美国波士顿一家公司推出的利用视网膜中央最佳认知点来定位词语,并缩短单词与大脑的联系时间,从而快速提高阅读效率的文字播放技术。
    4. 读得越快,懂得越少。
    5. 快速接收了解信息却没有时间真正理解思考信息的含义 6. B
    7. 文本中心呈现了“速读”技术追求阅读速度与阅读理解效度之间的悖论。结尾一段电影《超体》一例呈现人们对大脑潜能开发提升阅读速度效率的可能性,是虚拟的未来幻想;阳志平的引言从大脑工作机制角度指出人类在短期内可能无法突破阅读速度的限制,是对电影幻想的反驳。这两个素材互为对照,解释了阅读速度与理解效度形成悖论的原因,是围绕中心对上文列举的相关现象的补充论证。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给文中重要概念下定义的能力。
    该定义中,“Spritz技术”为“被定义概念(种概念)”;
    根据第2段“提供这种文字播放技术的Spritz,是美国波士顿的一家新兴公司”,不难发现“文字播放技术”是“Spritz技术”的属概念;
    由第3段“Spritz文本框每次最多显示13个字母,在特定位置,单词中的一个字母总是红色。这个位置被称为‘最佳认知点’,用于定位词语,有助于‘缩短单词由眼睛传递到大脑的时间’”可以提取出它的修饰限制成分“最佳认知点”“缩短单词由眼睛传递到大脑的时间”;
    下定义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的(修饰限制成分)……(属概念)”;
    这样“Spritz技术(种概念)”是“文字播放技术(属概念)”成为整合后全句的框架,其它修饰限制成分“利用视网膜中央最佳认知点”“缩短单词与大脑的联系时间”“快速提高阅读效率”放在中间,最后再稍微整合后即可得到答案。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第4段“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心理学家迈克尔•马森曾在1987年设计实验,令一组人以每分钟240个词匀速阅读,另一组以每分钟600词略读,第三组以伍德速读法、每分钟读700词。在理解文意时,后两组人表现都更糟糕,涉及细节与技术信息时尤甚”可以看出三种阅读方式中,读得快的表现都更糟糕,得到读得越快,理解越糟糕,懂得越少。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第5段“要理解词语含义,上下文非常重要,因此而耗费的时间是有必要的”,“一个单词出现,就没有机会回头检查它的讹误。她认为,Spritz可能更合适呈现不超过140个词的推文,并应用在小屏幕设备上——读者本来也没机会扫视文本。Spritz更能发挥优势的情况似乎限于:大多数信息只需了解而非理解。”两处信息可以看出Spritz在处理只需了解而非理解的信息时更有优势,得到“依照听演讲的形式去处理书面语言”只是快速接收了解信息,却没有时间真正理解思考信息的含义。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速读技术可以让用户在阅读时更加专注和高效”错误,由第二段“Spritz的想法是,这种逐个快速播放单词的技术,可以令用户在阅读时更加专注和高效”可以得知这只是想法,而不是事实。
    B.“阅读形式的多样化使阅读的速度变得更加重要”正确,由第三段“互联网时代,文本的载体由纸张扩展到屏幕,生产越来越快,形式越来越多样,阅读速度变得更加重要”可得知为正确。
    C.“职场人士相比于一般阅读者更适合速读技术”属于无中生有,文章中并无此信息。
    D.“只要激发大脑潜能的10%就可以提高阅读速度”错误,从第6段“在认知科学专家、科学作家阳志平看来,《超体》中所谓大脑只利用了10%的理论,只是‘神经迷思’。他相信,人类在短期内可能无法突破阅读速度的限制。”可知这只是科幻作品的幻想,并非真实。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本文中心为“‘速读’技术追求阅读速度与阅读理解效度之间的悖论。”
    本文最后一段提到电影《超体》“她就可以快速、并行地处理信息,一边跟人谈话,一边用超常速度操作电脑,阅读、理解并完全记住在屏幕上飞快打开的网页。她用一个小时学会了汉语”写出了当人类大脑开发到一定程度时,阅读速度也会变快,可以快速地处理信息,学习知识,但是这只是科幻电影里的幻想,这种想法也许并不会实现。
    “在认知科学专家、科学作家阳志平看来,《超体》中所谓大脑只利用了10%的理论,只是‘神经迷思’。他相信,人类在短期内可能无法突破阅读速度的限制。”可以看出他认为大脑只利用了10%的理论,只是‘神经迷思’,他并不认同电影中的幻想;“制约这个装置输入输出速率的是工作记忆,它是人类所有能力……的瓶颈。”“这个瓶颈受制于人类进化早期出现的前额皮层,因为它的存在,片面追求速读方法意义不大”可以看出他认为人类大脑的工作机制,会制约人类的阅读速度,也就是说人类在短期内可能无法突破阅读速度的限制。
    电影《超体》和认知科学专家、科学作家阳志平的这两个素材互为对照,电影《超体》中幻想着阅读速度可以再提高,人类的大脑可以进一步开发,也可以理解信息;而阳志平则认为大脑开发存在瓶颈,进一步解释了阅读速度与理解效度形成悖论的原因,两则材料作为全文中心的资料,使中心表达得更为生动。

    (二)阅读下文,完成各题。(16分)
    老来割麦
    蒲楠
    ①栀子花的香在村子里荡来荡去,猛烈得很,哦,是割麦时间了。确实是这样,麦子黄了,麦子熟了,一棵棵沉醉的麦穗,饱饱地低着头,麦粒的香味也从穗的缝隙里渗出,悄悄地香。这香和栀子的香不同,婉约而不张狂,提示着人们该磨镰了,该下地了。
    ②顺爷起得很早,他要乘着星露割麦,麦在一夜的露水里柔和,麦秸柔和,穗也柔和,不会碰一下就爆裂了。顺爷磨了一夜镰,实际上是用锉刀锉的,弯月样的锯镰刀,长了碎碎的牙齿,要一个个锉,否则镰刀锋利不起来,割起麦子费力不说,还拖泥带水。顺爷边磨镰边听收音机,习惯了,收音机播天气预报,明天天气睛好,适合开镰。
    ③一夜的星露果然是好,麦子们都还在露水里睡觉呢。顺爷自小就听老人说,露水是星星上落下的,所以就叫星露。星露好,新鲜,庄稼们爱这口。
    ④今年的麦长得好,风调雨顺,长得厚实。顺爷找了个田嘴下地,顺手挽了把麦子,刚要发力,却听到相邻的麦地有“唰唰”的镰刀摩擦麦秸的声音。
    ⑤还有比顺爷更早的人呢。顺爷知道是谁,他喊了声:六哥,割麦呀,还活着!
    ⑥六哥从麦地里抬起头,不阴不阳地回了句:承情,还活着,睡地上垫席子哦。
    ⑦顺爷七十二岁了,六哥比顺爷大上两岁,都是村中老人了。
    ⑧干巴巴的对话结束了,顺爷和六哥都一心向麦,使着劲割起麦子来,一地的麦,要割上大半天时间的。
    ⑨顺爷和六哥的麦地都不大,亩把田的样子,真是田地多了,还真种不动。
    ⑩人不服老不行。年轻时顺爷种地可是一把好手,三五亩一天就能割个干净,镰刀挥起,一道优美的弧线划去,麦就倒了一片。现在差多了,几行麦子割下来,腰像要断了样,弯不下直不起。
    ⑪顺爷割了一气,汗流进眼里、嘴里,嗓子直冒烟,缓缓地挺起腰,对着邻地说:六哥歇会儿吧,也没多少活儿。六哥回应:歇啥,不怕慢,就怕站,慢慢干。六哥不抬头,但“唰唰”的声音明显慢了下来。顺爷还听到六哥在嘟囔:不知明天的太阳可照我。不多的对话在麦穗间传来传去,幽幽的,似乎是这块地上唯一的声音。
    ⑫麦实在是长得好,可割麦的人呢?只管种不管收,可不是庄稼人的作派。
    ⑬还真是的,村里青壮年都跑城里去了,田又怕空着,疏疏地撒上种子,一副靠天收的模样,天和地都发了力,收获就在眼前,可怎么就忘了收割呢?
    ⑭顺爷想不明白,电话没少打,通知城里的人回来割麦。城里的人感谢归感谢,可就是人不回来。去年的麦,就有不少烂在田里,好了麻雀和喜鹊们。
    ⑮六哥自言自语:他们都不回,还说,一亩田的收成,不如城里干两天的。唉,田不收,吃啥呀。
    ⑯顺爷明白,六哥也一定打了无数电话,捂着嘴没笑出声来。
    ⑰顺爷问六哥:怎么不进城去?在家当孤鬼。六哥反问:你呢,家的灯盏亮些?
    ⑱这话是不用回答的,舍不得离开家,舍不得脚下的地,种了一辈子的地,地熟了,离不开人呢。
    ⑲顺爷和六哥都有不少承包地,儿孙们作主,大多流转给别人种,留下的地,是顺爷和六哥硬坚持的,这地是他们立根的地方。
    ⑳留下的地,顺爷不让别人插手,六哥也是,当孩子服侍,麦自然长得好,长得厚。
    ㉑小两岁还是不一样,顺爷超前割完了,六哥的地还剩下一垄。顺爷从麦棵间插了过去,对头地割将起来。六哥没说什么,乡里乡亲相互帮衬,再正常不过了。六哥突然笑出了声:顺子还记得不,过去为一拃宽的地,还打过架呢!顺爷答腔:记得,现在我把这地都给你,你可种得动?又是无话,只听到“唰唰”的声音紧一下慢一下。
    ㉒两块地割完了。割完的两块地陷在大片的麦地中央,像是两只眼睛,沉浸地看着天空。六哥和顺爷坐在田埂上,各自想着心思。想什么呢?俩人对望一眼,如是同时冒出了一句:走吧,该回了。
    ㉓气歇顺了,顺爷问六哥:明年还种吗?六哥斩钉截铁:种,没种够!你呢?顺爷也毫不含糊:种,走不动,爬也爬来。
    ㉔顺爷叹了口气:舍不得呀!六哥叹口气:舍不得哦!
    ㉕六哥突然很神秘地对顺爷说:告诉你,我大孙子要回村子了,说是再创业,种田呢!
    ㉖顺爷说:真的呀!真好。
    ㉗六哥说:真的,儿子敢不同意,打断他的狗腿。嗯,真好!
    ㉘割完的麦地,麦茬留得整齐,小风吹过,一浪浪地腾着涟漪,而留在麦茬间的花生,正嫩嫩吐绿,这是顺爷和六哥套种的。
    8. 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4分)
    9. 结合材料,请评析小说中塑造的顺爷和六哥这类人物形象。(4分)
    10. 有人评价这篇小说“在温暖与希望中又隐约闪现伤逝情绪”,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4分)
    11.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名实的分离”一章中写道:
    名实之间的距离跟着社会变迁速率而增加。在一个完全固定的社会结构里不会发生这距离的,但是事实上完全固定的社会并不存在。在变得很慢的社会中发生了长老权力,这种统治不能容忍反对,社会如果加速的变动时,注释式歪曲原意的办法也就免不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结果,位与权,名与实,言与行,话与事,理论与现实,全趋向于分离了。
    请利用本材料中相关论述分析上面这个故事。(不超过100字)。(4分)
    【答案】8. (1)通过视觉和嗅觉的描写,刻画了麦子成熟时刻的丰收画卷;(2)运用拟人修辞,传达出农人丰收在望的喜悦和对庄稼的深厚感情。
    9. 顺爷和六哥是老一辈农民的代表。
    ①他们年事已高乘着星露割麦,麦子“长得厚实”和“麦茬留得整齐”,表现出勤劳质朴、善于耕种、辛勤劳作的农民形象。②他们留乡精心耕种,不愿离开土地远行,表现出珍视土地、守护土地的农民形象。③农村青壮年都外出务工赚钱,只剩下顺爷、六哥留守乡村,表现出年老孤独的形象。
    10. 温暖希望:①小说中顺爷和六哥眷恋故土,珍视土地、勤劳质朴、乐于助人,具有值得传承发扬的可贵品质;②小说中写道“大孙子回村子创业”,象征着青壮年对祖辈事业、农业的回归与继承,代表着农村新生的希望与光明的未来;③小说结尾作者寄寓景物以象征意义,预示着农村改革、农业发展必将如嫩芽吐绿,充满勃勃生机。
    伤逝情绪:①小说中农村青壮年都外出务工赚钱,只剩下年老孤独的顺爷、六哥留守乡村;②进城务工、乡村土地流转,使得人地关系不再像以前那么紧密,变得疏远;③流露出对社会转型时期传统乡土文明不可避免地远逝的不舍与伤感。
    11. 顺爷与六哥是老一辈农民的代表,他们以食为天,一辈子依恋土地,离不开土地,体现了农民与土地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是一种传统的乡土文明;而中国乡土社会进入社会转型期,进城务工、乡村土地流转等社会变迁,人与土地的关系不再像以前那么紧密,变得疏远了。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沉醉”“饱饱地”“低着头”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的描写麦子熟了的状态;
    “一棵棵沉醉的麦穗,饱饱地低着头”从视觉的角度描写麦子成熟的形态,“麦粒的香味也从穗的缝隙里渗出,悄悄地香”从嗅觉的角度描写成熟麦子的香气,视觉和嗅觉相结合,描画了庄稼成熟时的丰收画卷,传达出农民对丰收的喜悦之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如“顺爷找了个田嘴下地,顺手挽了把麦子,刚要发力,却听到相邻的麦地有‘唰唰’的镰刀摩擦麦秸的声音”“使着劲割起麦子来”,这是写顺爷和六哥乘着星露割麦子的动作,因为此时割麦“麦秸柔和,穗也柔和,不会碰一下就爆裂了”,这是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二人对土地的热爱和辛勤劳作的特点。
    如“小东西们,田不收,吃啥呀”“怎么不进城去”“舍不得呀”“告诉你,我大孙子要回村子了,说是再创业,种田呢”“真的呀!真好”“真的,儿子敢不同意,打断他的狗腿。嗯,真好”,这是写二人的对话,通过语言描写可以看出二人对土地的眷恋,因眷恋而不舍故土,不愿进城,也可以看出二人不顾年长而执着种地的特点。
    写二人种的麦子是“长得厚实”,他们割过麦子留下的麦茬是“整齐”的,这是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二人善于耕种的特点。
    “现在差多了,几行麦子割下来,腰像要断了样,弯不下直不起”“不多的对话在麦穗间传来传去,幽幽的,似乎是这块地上唯一的声音”“么不进城去?在家当孤鬼”体现出两位老人留守田地的孤独。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到文中找到能体现“温暖希望”和“伤逝情绪”的内容,并分点进行分析。
    “温暖希望”是文中展现出的明朗的一面:
    如文中塑造了两个农民的形象,顺爷和六哥一个七十二岁,一个七十四岁, “顺爷起得很早,他要乘着星露割麦”“还有比顺爷更早的人呢”,他们勤劳,大早上就起床割麦;“留下的地,是顺爷和六哥硬坚持的,这地是他们立根的地方”“这话是不用回答的,舍不得离开家,舍不得脚下的地,种了一辈子的地,地熟了,离不开人呢”,他们热爱家乡和土地,在村里青壮年都出城务工时,还能坚守土地,坚持种田;“六哥的地还剩下一垄。顺爷从麦棵间插了过去,对头地割将起来。六哥没说什么,乡里乡亲相互帮衬,再正常不过了”,他们热情淳朴,互相帮衬,乐于助人。如文章最后“六哥突然很神秘地对顺爷说:告诉你,我大孙子要回村子了,说是再创业,种田呢”,六哥大孙子要回村创业意味着新生代年轻人又重新重视乡村土地,愿意回到乡村,耕作土地,暗示着将有下一代新人继承顺爷和六哥的衣钵,农村土地不会荒芜,农村发展将会有光明的未来。如小说的结尾用麦茬地的优美景象来揭示劳动创造了美、劳动者赋予了大自然诗情画意,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作者寄寓景物以象征意义,预示着农业发展必将如“麦茬间嫩嫩吐绿的花生”,充满生机。这些都给人温暖和希望。
    “伤逝情绪”是小说中流露出的令人伤感的一面。如“村里青壮年都到城里去了”,剩下的都是像顺爷、六哥这样的老人,他们独自守着乡村,种着土地,即使到了收获的季节,这些青壮年都不愿意回来收割。如青壮年认为“一亩田的收成,不如城里干两天的”“儿孙们作主,大多数地流转给别人种”“流转出的地……那些种地的人不下功夫,花拳绣腿”,青壮年进城,土地流转,种地的人不精心,而文本二中提到人和土地的关系应是密不可分的,而现实却是变得疏远了。由这些可以看出人与土地的关系不在紧密,传统的乡土文明在当下社会的转型时期不可避免地消逝,这些令人伤感和不舍。这些都是“伤逝情绪”的流露。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小说中“只管种不管收,可不是庄稼人的作派”“田又怕空着,疏疏地撒上种子,一副靠天收的模样,天和地都发了力,收获就在眼前,可怎么就忘了收割呢?”“田不收,吃啥呀”“舍不得离开家,舍不得脚下的地,种了一辈子的地,地熟了,离不开人呢”顺爷与六哥是老一辈农民的代表,他们以食为天,一辈子依恋土地,离不开,体现了农民与土地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是一种传统的乡土文明;
    而“他们都不回,还说,一亩田的收成,不如城里干两天的”“顺爷和六哥都有不少承包地,儿孙们作主,大多流转给别人种”体现了进城务工、乡村土地流转的社会变迁,社会转型时期,人地关系不再像以前那么紧密,变得疏远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8分)
    旅夜书怀①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本诗大概是杜甫携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时所作。
    12. 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____________诗。(1分)
    13.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这首诗前半部分写“旅夜”所见,后半部分写“旅夜”所感。
    B. 这首诗和《蜀相》一样“起承转合”,结构严整,法度森然。
    C. 这首诗一二句写近景,工笔细描;三四句写远景,粗笔勾勒。
    D. 这首诗五六句转入议论,实际上是反话,是作者的愤激之语。
    14. 联系全诗,赏析画线句。(5分)
    【答案】12. 五言律诗(近体诗/格律诗) 13. C
    14. 画线句运用比喻,将漂泊无依的自己比作茫茫天地间的一只沙鸥,就像一二句描绘的风中细草、暗夜孤舟一样,在“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宏阔背景衬托下,显得越发渺小,形象地写出了不被重用(弃绝官场)、老病无依的诗人四处漂泊的孤独和痛苦。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体裁的掌握能力。
    古代诗歌体裁分类,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为八句,因字数的不同,包括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绝句共四句,包括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本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其中第一、二、四、六、八句押韵。在大的方面,属于格律诗,细分属于近体诗中的五言律诗。也可称为格律诗。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工笔细描”“粗笔勾勒”分析错误。一二句的意思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三四句的意思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这四句诗并没有运用工笔和粗笔的手法,而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营造凄冷的氛围,表达作者内心的孤独忧伤。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飘飘何所似”是说自己这种漂泊无依的生活像什么呢?这里面从手法上来看,运用了设问的手法,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加深了情感,更加表达了作者漂泊无依、怀才不遇的无奈和苦闷之情。“天地一沙鸥”中,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以沙鸥自比,天地间独自飞翔的沙鸥,从而写出了漂泊的孤苦无依。这句诗中把自己比作沙鸥,并且是“天地间”的一只沙鸥,运用了衬托的手法,通过天地的广阔更加突出了沙鸥的孤弱。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写出了诗人的孤弱,突出了漂泊无依之苦。

    (四)阅读下文,完成各题。(17分)
    ①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
    ②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修洁,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不得久居位。
    ③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④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
    ⑤淮南王谋反,惮黯,曰:“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删改)
    15.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 (2)群臣或数黯( )
    16.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 A.比较 B.连接 C.近来 D.等到
    (2)伏矫制之罪( ) A.假托 B.纠正 C.抬起 D.勇武
    17. 用“/”为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2分)
    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
    18. 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19. 分析第③段“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的原因。(2分)
    20. 第④⑤段都写到丞相弘,比较其异同。(3分)
    【答案】15. ①. 通“赈”,救济 ②. 责备 16. ①. B ②. A
    17. 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
    18. 天子设置公卿百官这些辅佐之臣,难道是让他们一味讨好奉承,陷君主于不仁义(的境地)吗?何况我已身居九卿之位(这个位置),纵然吝惜性命,要是辜负辱没了朝廷,可怎么办?
    19. 汲黯当众批评他内心欲望很多,只是想在表面施行仁义,不是真正仿效唐尧虞舜。
    20. 同:④⑤段写丞相弘,都是为了与汲黯形成对比,突出(从侧面反衬)汲黯。
    异:第④段通过皇上私下接见丞相弘和汲黯时的不同表现(以“上或时不冠而见丞相弘”与“上不冠不见汲黯”对比),突出汲黯的直言敢谏和皇上对他的礼敬。第⑤段通过淮南王对丞相弘和汲黯的不同评价(淮南王认为丞相弘“若惑以非,如发蒙振落耳”,而汲黯“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突出汲黯的“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以及淮南王对汲黯的忌惮。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振”通“赈”,救济。句意:用陛下的符节命令发放河南官仓积粮以救济贫民。
    (2)“数”,责备、责怪。句意:群臣中有人责怪汲黯。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1)“比”,毗连、连接。句意:房屋毗连而蔓延燃烧起来,不值得陛下忧虑。
    故选B。
    (2)“矫”,假托、假传。句意:领受假托天子命令的惩罚。
    故选A。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与自己心性相投的,他就亲近友善;与自己合不来的,他就不耐烦相见。士人也因此不愿依附他。
    “善待之”是动宾结构,是汲黯对心性相投的人的做法,表述完整,其后需断开;“不能忍见”是汲黯对合不来的人的做法,表述完整,需要断开;“士亦以此不附焉”是完整的主谓句,是汲黯这样做之后的结果,需要单独成句。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宁”,难道;“从”,屈从;“纵”,纵然、即使;“爱”,吝惜。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根据原文“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可知汲黯当众批评皇帝内心欲望很多,只是想在表面施行仁义,不是真正仿效唐尧虞舜,因此皇帝发怒。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第④段中“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意思是丞相公孙弘在汉武帝空闲时谒见,汉武帝有时不戴帽子。如果汲黯谒见时,汉武帝没戴上帽子就不接见。
    第⑤段中“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意思是汲黯喜好直言劝谏,坚守节操,舍生取义,很难用不正当的理由迷惑引诱他。至于说丞相公孙弘,对付他如同打开盖子振落几片树叶一样容易。
    可见,相同之处都是用丞相弘与汲黯形成对比,从侧面反衬汲黯。不同之处是第④段通过皇上私下接见丞相弘和汲黯时的不同表现,突出汲黯的直言敢谏和皇上对他的礼敬。第⑤段通过淮南王对丞相弘和汲黯的不同评价,突出汲黯的舍生取义、直言进谏、节操高尚以及淮南王对汲黯的忌惮。
    参考译文: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汲黯凭借父亲的官职,孝景帝时当了太子洗马,因为人严正而被人敬畏。孝景帝去世,太子登基,汲黯担任谒者。河内郡失火,火势蔓延烧毁了一千多家民房,武帝派汲黯前去视察。返回之后,报告说:“平民百姓不慎失火,房屋毗连而蔓延燃烧起来,不值得陛下忧虑。我经过河南郡见河南郡的贫民遭受洪水干旱灾害磨难的有一万多家,有的甚至于到了父子相食的悲惨境地,我谨借出使的机会,用陛下的符节命令发放河南官仓积粮以救济贫民。我请求归还符节,甘愿领受假托天子命令的惩罚。”武帝很赏识他,就赦免了他的罪。
    汲黯与人相处很傲慢,不讲究礼数,当面顶撞人,容不得别人的过错。与自己心性相投的,他就亲近友善;与自己合不来的,他就不耐烦相见。士人也因此不愿依附他。但是汲黯好学,又好仗义行侠,注重志气节操。他平日居家,品行美好纯正,入朝,喜欢直言劝谏,屡次触犯皇上的面子,不能长久的处于自己的官位。
    当时,窦太后的弟弟武安侯田蚡做了宰相。年俸中二千石的高官来谒见时都行跪拜之礼,田蚡竟然不予还礼。而汲黯求见田蚡时从不下拜,经常向他拱手作揖完事。这时皇上正在招揽文学之士和崇奉儒学的儒生,说我想要如何如何,汲黯便答道:“陛下心里欲望很多,只在表面上施行仁义,怎么能真正仿效唐尧虞舜的政绩呢!”皇上沉默不语,心中恼怒,脸一变就罢朝了。公卿大臣都为汲黯惊恐担心。皇上退朝后,对身边的近臣说:“太过分了,汲黯太愚直!”群臣中有人责怪汲黯,汲黯说:“天子设置公卿百官这些辅佐之臣,难道是让他们一味屈从取容,阿谀奉迎,将君主陷于违背正道的.窘境吗?何况我已身居九卿之位,纵然爱惜自己的生命,但要是损害了朝廷大事,那可怎么办!”
    丞相公孙弘在汉武帝空闲时谒见,汉武帝有时不戴帽子。如果汲黯谒见时,汉武帝没戴上帽子就不接见。汉武帝曾经正坐在陈列兵器的帐中,汲黯前来奏事,汉武帝当时没戴帽子,远远望见汲黯,急忙躲入后帐,派人传话,批准汲黯所奏之事。汲黯受到的尊重和礼敬就是这样的。
    淮南王谋反,畏惧汲黯,说:“汲黯喜好直言劝谏,坚守节操,舍生取义,很难用不正当的理由迷惑引诱他。至于说丞相公孙弘,对付他如同打开盖子、振落几片树叶一样容易。”

    (五)阅读下文,完成各题。(14分)
    吴季子札①论
    唐 独孤及
    ①季子三以国让,而《春秋》褒之。余征其前闻于旧史氏。窃谓废先君之命,非孝也;附子臧②之义,非公也;执礼全节,使国篡君弑,非仁也;出能观变,入不讨乱,非智也。左丘明、太史公书而无讥,余有惑焉。
    ②夫国之大经,实在择嗣。王者慎德之不建,故以贤则废年,以义则废卜,以君命则废礼。是以太伯③之奔句吴也,盖避季历。季历以先王所属,故篡服嗣位而不私。太伯知公器有归,亦断发文身而无怨。及武王继统,受命作周,不以配天之业让伯邑考,官天下也。彼诸樊无季历之贤,王僚无武王之圣,而季子为太伯之让,是徇名也,岂曰至德?且使争端兴于上替,祸机起于内室,逐错命于子光,覆师于夫差,陵夷不返,二代而吴灭。
    ③□季子之闳达博物,慕义无穷,向使当寿梦之眷命,接馀昧之绝统,必能光启周道,以霸荆蛮。则大业用康,多难不作。阖闾安得谋于窟室?专诸何所施其匕首?
    ④呜呼!全身不顾其业,专让不夺其志,所去者忠,所存者节。善自牧矣,谓先君何?与其观变周乐,虑危戚钟④,曷若以萧墙为心,社稷是恤?复命哭墓,哀死事生,孰与先衅而动,治其未乱?弃室以表义,挂剑以明信,孰与奉君父之命,慰神祗之心?则独守纯白,不干义嗣,是洁己而遗国也。吴之覆亡,君实阶祸。且曰非我生乱,其孰生之哉!其孰生之哉!
    【注】①吴季子札: 即季札,春秋时吴王寿梦之幼子。寿梦有四子: 诸樊、馀祭、馀昧、季札。以季札贤,寿梦欲立季札为太子,季札让;;寿梦死,诸樊欲让位于季札,季札又辞;诸樊将王位传弟不传子,欲依次传于季札,至馀昧死,季札又避去。后馀昧子僚继位,诸樊子光使刺客专诸刺杀王僚而自立。公子光即阖闾。②子臧: 春秋时曹国贵族,在曹国内乱中被拥立为王而不就。③太伯: 吴国始祖,周太王长子,见太王欲立幼子季历为嗣,与弟仲雍一起避走江南,被当地人立为君长,自号句吴。④观变周乐,虑危戚钟:指季札出访时听到演奏周王室音乐而察知各国兴衰,听到钟声而提醒孙文子处境危险。
    21. 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 故 B. 使 C. 以 D. 则
    22. 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择嗣,应该坚守年龄、占卜、礼制的标准。B. 择嗣,应该挑选贤能、仁义、听君命的人。
    C. 君王若担心嗣君之德,自身先要遵从礼法。D. 要立有德之人为嗣,就不可教条遵循成法。
    23. 以下属于“吴之覆亡,君实阶祸”的理由的一项是( ) (2分)
    A. 观变周乐,虑危戚钟 B. 先衅而动,治其未乱
    C. 挂剑以明信 D. 独守纯白,不干义嗣
    24. 分析第②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4分)
    25. 季札让国通常被视作贤举,本文却对季札重新定性,是否有说服力? 请从论证思路的角度加以评析。(5分)
    【答案】21. C 22. D 23. D
    24. 答案示例:该段用了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的手法。举太伯让季历、武王不让邑考都取得了好的结果的实例,有力证明了“让国”与否本身并不是贤或不贤的标准,为公而选择让或不让,才是贤的标准。以此与季札的行为及后果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季札让国是“徇名”,不是为公。
    25. 答案示例:本文推理细密,语言富有气势,有说服力。从论证思路看:开篇从“非孝”、“非公”、“非仁”、“非智”等角度否定了季札让国是贤举的判断;接着从正面分析论证了季札让国的实质是“徇名”而非为天下;然后假设了季札不让国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将季札所做的和该做而末做的逐一列举,进一步批判了季札让国的行为是“洁己而遺国”,他对吴国的灭亡负有责任。说理环环相扣、细致周密,有说服力。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季子之闳达博物,慕义无穷”这两句讲的是季子自身的条件,整个句子的意思是“凭借这样的条件,如果继承王位……”,因此选用介词“以”最为合理,解释为“凭借”。
    故选C。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王者慎德之不建,故以贤则废年,以义则废卜,以君命则废礼”一句的意思是:做君王的人担心不能立有德的人为嗣君,所以按照贤能的标准择嗣而不管年龄,按照大义的标准立副就不去占卜,按照君王的命令择嗣就不管礼制。由此可见,此句的中心意思是:要立有德之人为嗣,就不可教条遵循成法。
    故选D。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本文第四段中“则独守纯白,不干义嗣,是洁己而遗国也。吴之覆亡,君实阶祸”一句的意思是:就此而言,自己要保持纯洁,不追求合理的王位继承,这是干净了自己而抛弃了国家啊!吴国的灭亡,季札实在是祸患的根子。由此可知,属于“吴之覆亡,君实阶祸”的理由是“独守纯白,不干义嗣”。
    故选D。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论证方法的能力。
    本文第二段先提出“夫国之大经,实在择嗣。王者慎德之不建,故以贤则废年,以义则废卜,以君命则废礼”的观点,然后写到“是以太伯……季历……及武王……”此处,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手法,举太伯让季历、武王不让邑考都取得了好的结果的实例,有力证明了“让国”与否本身并不是贤或不贤的标准,为公而选择让或不让,才是贤的标准。
    接下来作者写道“而季子为太伯之让,是徇名也,岂曰至德”,意思是:但季礼却干出了太伯让国那样的事,这是徒幕虚名,怎么可以与太伯的至德相比呢?此处季札的行为及后果与之前写到的太伯让季历、武王不让邑考的故事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季札让国是“徇名”,不是为公,此处又运用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论证思路并作相关评价的能力。
    从论证思路来看,开篇从“非孝”“非公”“非仁”“非智”等角度否定了季札让国是贤举的判断,如文中所写“窃谓废先君之命,非孝也;附子臧之义,非公也;执礼全节,使国篡君弑,非仁也;出能观变,入不讨乱,非智也”;接着从正面分析论证了季札让国的实质是“徇名”而非为天下,如文中写道“而季子为太伯之让,是徇名也,岂曰至德”;然后假设了季札不让国的结果,即“阖闾安得谋于窟室?专诸何所施其匕首”;在此基础上,将季札所做的和该做而末做的逐一列举,如文中写道“与其……吴之覆亡,君实阶祸”,进一步批判了季札让国的行为是“洁己而遺国”,他对吴国的灭亡负有责任。
    由此可见,本文在说理时,环环相扣、细致周密,有理有据,如文中列举了太伯让季历、武王不让邑考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语言上,“与其观变周乐,虑危戚钟,曷若以萧墙为心,社稷是恤?复命哭墓,哀死事生,孰与先衅而动,治其未乱?弃室以表义,挂剑以明信,孰与奉君父之命,慰神祗之心”等句中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文章富有气势,更有说服力。
    参考译文:
    季礼三次退让继承吴国王位,《春秋》这部经典上对此大为褒奖。我从过去的史书中验证了一下以前听到的这种说法,私下认为,不听先王的命令,不能叫作孝:与子臧让位的义举相比附,不能叫作出以公心:坚持长子继承的礼制,保全自己的节操,使得国家被篡夺,君王被杀死,不能叫作仁;出使外国能观察形势的变化,在自己国内却不去讨伐叛乱,不能叫作智。左丘明的《左传》和司马迁的《史记》记述季礼的事,却不加讥刺,我感到迷惑不解。
    国家最重要的纲常,就在于选择君王的继承人。做君王的人担心不能立有德的人为嗣君,所以按照贤能的标准择嗣而不管年龄,按照大义的标准立副就不去占卜,按照君王的命令择嗣就不管礼制。因此吴太伯出走到句吴,是为了避开弟弟季历,让他继承王位。季历校照周太王的嘱托做,所以他继承王位并不是为自己打算。太伯知道王位有了归属,就剪短头发,在身上刺了花纹,毫无怨言。到了周武王继承王位,承受天命,建立了周朝。他本不是长子,但不把建立周朝的事业让给长兄伯邑考,这是以周朝天下的利益为重。那个诸樊,没有季历的贤能,那个王僚,没有武王的圣明,但季礼却干出了太伯让国那样的事,这是徒幕虚名,怎么可以与太伯的至德相比呢?况且使得国内的争端发生在王位更替的时候,祸乱兴起在王族内部,于是公子光劫夺了王位,到了儿子夫差,就被越王勾践打败。国势表落,不能恢复,父子只传了两代,吴国就灭亡了。
    以季札这样见解通达,知识渊博、不懈地追求道义的人。如果先前承担了寿梦的遗命。继承了馀昧死后的王位,一定能够发扬光大周朝宗系的统治,称霸江南。那么,吴国也就能够因而强盛,许多祸乱也就不会发生了。这样的话,固闾怎么能在地下室里密谋夺位呢?专诸的匕首又怎么能够发挥作用呢?
    唉!保全自己的声名而不顾吴国的大业,坚决推让而不改变素志。所丢掉的是忠,所保存的是节,季札倒是很会养护自己,但对死去的君王怎样交待呢?与其从周朝的音乐中观察各诸侯国的兴表变化,从成地的钟声中觉察到孙文子处境危险,何不多关心一下自己内部的祸患,多忧虑一点自己国家的安危呢?与其到王僚墓上去哭祭回报,哀悼已死的王僚,侍奉活着的公子光,何不在争端发生前就采取行动,在祸乱未发生前就进行防治呢?与其抛弃家宣来表示自己的节义,把宝剑挂在徐君墓前来表示为人守信用,何不遵奉君父寿梦的遗命继承王位,来安慰他的在天之灵呢?就此而言,自己要保持纯洁,不追求合理的王位继承,这是干净了自己而抛弃了国家啊!吴国的灭亡,季札实在是祸患的根子。他还说:“不是我引起的祸乱。”到底是谁引起的呢!到底是谁引起的啊!


    三、写作(70分)
    26.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科学的价值在于确认事实;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请与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字。
    略。

    相关试卷

    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卷(上海专用)黄金卷08(原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卷(上海专用)黄金卷08(原卷+解析版),文件包含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卷上海专用黄金卷08Word版含解析docx、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卷上海专用黄金卷08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卷(上海专用)黄金卷06(原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卷(上海专用)黄金卷06(原卷+解析版),文件包含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卷上海专用黄金卷06Word版含解析docx、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卷上海专用黄金卷06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卷(上海专用)黄金卷05(原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卷(上海专用)黄金卷05(原卷+解析版),文件包含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卷上海专用黄金卷05Word版含解析docx、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卷上海专用黄金卷05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