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魏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展开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期中试卷
(满分:100 考试时间:75分钟)
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二第三四章---选择性必修三第一章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代苏敬的《新修本草》云:“凡作酒醴须曲,而蒲桃(即葡萄)、蜜等酒独不用曲”。葡萄不仅可以酿造果酒,还可以酿造果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蒲桃酒不用曲是因为在果皮上有野生酵母菌
B.装瓶前需要将发酵瓶、榨汁机、葡萄等先洗净并消毒
C.乙醇既是酒精发酵的产物,也是醋酸发酵的底物,还可以抑制杂菌繁殖
D.制酒过程中适宜的温度为 18 -30 ℃,制醋过程中适宜的温度为 30-35 ℃
2.泡菜(乳酸发酵过的蔬菜)是许多亚洲国家的传统食品,在发酵液中通常发现的微生物包括乳酸菌、酵母菌和丝状真菌。如图表示这3种不同微生物群中活细胞数和卷心菜乳酸发酵过程中pH的变化。发酵液中的溶解氧随时间下降,在第22天被完全耗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H从第1天到第3天的下降主要由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引起
B.酵母菌从第10天到第22天的生长与发酵液中的氧气有关
C.酵母菌在第26天后开始产生酒精
D.一些丝状真菌在低pH下表现出较高的耐受性
3.《齐民要术》记载了一种称为“动酒酢(“酢”同“醋”)法”的酿醋工艺:“大率酒一斗,用水三斗,合瓮盛,置日中曝之。七日后当臭,衣(指菌膜)生,勿得怪也,但停置,勿移动,挠搅之。数十日,醋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方法的原理是醋酸菌在缺少糖源时可将乙醇最终转化为乙酸
B.加水的目的是对酒进行稀释,避免酒精浓度过高杀死醋酸菌
C.“衣”位于变酸的酒表面,是由原酒中的酵母菌大量繁殖形成的
D.挠搅有利于酒精与醋酸菌充分接触,还可以增加溶液中的溶解氧
4.下列有关发酵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发酵工程采用连续培养的方法以最大限度地获得人类所需的产品
B.发酵所用的菌种多是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获得
C.发酵工程就是利用微生物的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生产人类所需的产品
D.发酵工程以其生产条件温和、原料来源丰富、产物专一、废弃物对环境污染小和容易处理等特点被广泛应用
5.科学家利用营养缺陷型菌株A、B,在缺乏A、B相应缺营养的培养基上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推测菌株A、B可能通过接触发生了基因重组
B.可以根据菌落的颜色、形状等区分细菌A、B
C.本实验可以证明菌株A、B释放的代谢产物形成了互补
D.所用培养某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
6.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欲获得能分解石油的微生物的菌落,所用培养基中需要添加琼脂
B.筛选产果胶酶的微生物的培养基要以果胶为唯一碳源
C.实验前对培养基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培养皿一般用干热灭菌法灭菌
D.要从细菌与真菌混杂的菌群中将细菌纯化,培养基除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特殊营养物质外,最好添加抗生素制成选择培养基
7.下列有关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取土壤用的小铁铲和盛土样的信封在使用前都需要灭菌
B.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2、103、104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
C.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利用了尿素分解成氨,从而使pH升高的原理
D.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对照,来验证选择培养基是否有选择性
8.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关于生活饮用水的细菌标准的具体规定如下:细菌总数1 mL中不超过100个,大肠杆菌数1 L水中不超过3个。为了检验某城市自来水是否达标,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相关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过程中应用到涂布器、移液管等操作工具
B.取样水龙头应用火焰灼烧,打开水龙头一段时间后再取样
C.检验自来水中大肠杆菌数是否达标,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分离并计数
D.若空白对照组上有6个菌落,则在实验组数据基础上减去6,以获得最准确数据
9.如图表示小方同学在实验室培养大肠杆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③步骤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操作
B.培养基中必须含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
C.③步骤接种环多方向划线是为了便于细菌计数
D.接种结束后,将④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10.某兴趣小组按如图方法对没有加工过的鲜奶进行细菌检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用涂布器蘸取稀释菌液涂布在固体培养基表面
B.该实验将鲜奶稀释了 104倍
C.若3个培养皿中菌落数目分别为 168、175、167,则鲜奶中细菌含量为1.7x107个/mL
D.对鲜奶中的细菌计数也可采用显微镜计数法,但统计的结果往往比图示方法高
11.啤酒的工业化生产中,大麦经发芽、焙烤、碾磨、糖化、蒸煮、发酵、消毒等工序后,最终过滤、调节、分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a-淀粉酶
B.焙烤是为了利用高温杀死大麦种子胚并进行灭菌
C.糖浆经蒸煮、冷却后需接种酵母菌进行发酵
D.发酵过程分为主发酵和后发酵两个阶段
12.单向性集团内捕食作用是指不同天敌共享同一猎物,而一种天敌捕食共同猎物的同时还捕食另一种天敌,被称为集团内捕食者,另一种天敌被称为集团内猎物。某生态系统中瓢虫与寄生蜂、蚜虫三者之间存在单向性集团内捕食作用,其中寄生蜂既是猎物又是捕食者,蚜虫吸取植物汁液为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瓢虫通过寄生蜂获得的能量要比蚜虫多
B.瓢虫与寄生蜂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C.题中所述食物网中,瓢虫占据第三、四营养级
D.瓢虫属于集团内捕食者,寄生蜂属于集团内猎物
13.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生产中的应用措施的是( )
A.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诱捕有害昆虫
B.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家禽产蛋量
C.利用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进行保花保果
D.利用人工合成的植物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前来,提高传粉率和结实率
14.下列有关图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若该图表示食物网,则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
B.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则应加上由丁到甲的箭头
C.若该图表示一个群落,则丁为分解者
D.若甲为生产者,则甲一定是自养型生物
15.某自然生态系统中由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捕食食物链甲→乙→丙→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不一定是自养型生物
B.若乙的同化量大于0.2倍甲的同化量,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般会受影响
C.甲种群的一个个体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在四种生物单一个体中最多
D.这四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构成一个自然生物群落
16.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有关成分及其关系,图2为其中 a、b、c三种生物的数量变化关系图,其中有一种为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有两条捕食链,狐与鸟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
B.图1中狐为第三、四营养级,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
C.图2中 a、b、c三者之间的营养结构是a→b→c
D.图2中 a、b、c三者一定不能构成生物群落
17.“小养殖、小种植、小加工、小工匠”四小农场是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如图所示为一个小型人工生态农场的模式图以及该小型人工生态农场中农作物和鸡的部分能量值(单位:104 kJ),请根据图和表格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项目 | 净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 | 呼吸消耗量 | 流向分解者 | 未利用 |
农作物 | 110 | 75 | 21 | 58 |
鸡 | 7 | 10 | 1 | 3 |
A.该小型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成分及它们之间形成的营养结构
B.该小型生态系统通过食物网流向人的能量值为1.7×105 kJ
C.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9.2%
D.与常规农业种植模式相比,人工生态农场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18.2017年,我国农业部启动了绿色发展行动,其中要求提高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秸秆焚烧会污染环境,但将秸秆加工成有机肥后施加到土壤中,既能减轻环境污染又能提高农作物产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机肥通过分解者的分解能为农作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B.农作物秸秆还田有利于增加土壤的碳储量,减缓了温室效应的加剧
C.农田秸秆焚烧释放CO2,这一过程属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D.氮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不断循环,但还需要往农田中不断地施加氮肥
19.将粪便等作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以实现“无废弃物农业”、植树造林、污水净化等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B.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无废弃物农业”可提高生物群落内部的能量传递效率
D.污水净化能减少有害物质进入土壤,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20.某地建立了如下图所示的“稻菇轮作”栽培模式,对其应用的生态工程原理分析错误的是( )
A.利用秸秆发酵作为赤松茸栽培基料,遵循了循环原理
B.菌糠作为有机肥还田促进水稻生长,遵循了自生原理
C.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水稻、赤松茸,遵循了协调原理
D.“稻菇轮作”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产业发展,遵循了整体原理
二、多选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符合要求,全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错选0分。)
21.下列是关于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发酵工程利用了微生物如繁殖快、适应性强、吸收多、转化快等特定功能
B.发酵工程中使用的发酵罐需要在发酵罐夹层通入冷却水进行冷却
C.无氧发酵制作酸奶时,可先通氧气促进乳酸菌增殖,后密闭发酵
D.发酵工程可用于食品加工,如可从培养的微生物细胞中分离出单细胞蛋白
22.土壤被称为“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科学工作者要从土壤中分离或鉴定需要的微生物,需要配制选择培养基,再通过接种、培养、纯化、筛选等技术获得微生物。下列关于培养基对微生物的分离或鉴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土壤中分离出酵母菌和霉菌,需要配制含青霉素的培养基,在灭菌后将培养基调至酸性
B.从土壤中分离出纤维素的分解菌,需要配制含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且加刚果红
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可分离出分解尿素的分解菌
D.从土壤中分离固氮微生物需要配制不含氮源的培养基,且培养条件要适宜
23.某学者利用“影印培养法”研究大肠杆菌抗链霉素性状产生的原因,先将原始菌种接种到1号培养基上,培养出菌落后,将灭菌绒布在1号上印模,绒布沾上菌落并进行转印,使绒布上的菌落按照原位接种到2号和3号培养基上。待3号上长出菌落后,在2号上找到对应的菌落,然后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4号培养液中,培养后再接种到5号培养基上,并重复以上操作。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抗链霉素的突变是发生在与链霉素接触之前
B.1号和5号采用平板划线法将菌种接种在相应选择培养基上
C.4号和8号培养液中,大肠杆菌抗链霉素菌株的比例逐渐增大
D.该实验缺乏对照实验,无法确定抗链霉素性状属于可遗传变异
24.请解读下列诗词中蕴含的生态学原理,其中错误的是( )
A.“螟蛉有子,蜾赢负之”,实际上体现了两个种群间的捕食关系
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反映出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草原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稳定性
D.“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
25.某同学画了3幅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3幅图中生产者都是A,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图1中C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图2中A、B、C、D构成群落,碳在其中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
D.若使图1、图2、图3表示完整的碳循环,需补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CO2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
26.(10分)课本基础知识填空。
(1)选择培养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测培养物中是否有杂菌污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 。
27.(9分)工业上所说的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通过分解与合成代谢将某些原料物质转化为特定产品的过程。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酱油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某企业通过发酵制作酱油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米曲霉发酵过程中,加入大豆、小麦和麦麸可以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大豆中的______________可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氮源,小麦中的淀粉可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________ 。
(2)米曲霉发酵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使米曲霉充分生长繁殖,大量分泌制作酱油过程所需的酶类,这些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能分别将发酵池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易于吸收、风味独特的成分,如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的肽和______________。米曲霉发酵过程需要提供营养物质、通入空气并搅拌,由此可以判断米曲霉属于______________(填“自养厌氧”“异养厌氧”或“异养好氧”)微生物。
(3)在发酵池发酵阶段添加的乳酸菌属于____________(填 “真核生物”或“原核生物”);添加的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阶段抑制杂菌污染和繁殖是保证酱油质量的重要因素,据图分析该阶段中可以抑制杂菌生长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28.(9分)由于前些年牛奶制品被爆出安全隐患,很多民众认为生牛奶更安全。但有专家指出,没有经过加工的生牛奶中含有大肠杆菌、弧形杆菌、布鲁氏菌等近百种致病菌。为了证实该情况,某实验室按如图方法对生牛奶进行细菌检测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该无菌培养基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灭菌→倒平板。通常,制备培养基时要根据所培养细菌的不同来调节培养基的pH,调节pH应该在________(填步骤名称)之前。
(2)图中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步骤②不能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原因是 。图示操作后,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作为对照的_________________同时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6小时,取出后统计各平板的菌落数。
(3)通过观察菌落的特征,可知生牛奶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菌落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位工作人员分别进行菌落检测,取样后的操作均正确且完全一致,但菌落数目却有较大区别,你认为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位工作人员分别对同一样品进行检测,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
甲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22、163和186,取平均值157;
乙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5、110和186,取平均值107.
你认为这两位工作人员的结果中,可信度低的是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9.(13分)炭疽是一种有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也是我国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人通常是通过接触患炭疽的动物或动物制品被感染,皮肤炭疽病在人类炭疽病中最为常见,这类患者的皮肤渗出物中含有炭疽芽孢杆菌。皮肤炭疽病疑似患者就医时,医生先要取患者的皮肤渗出物稀释后涂布到固体培养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获得的平板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多选)。
(2)挑取上述培养基上的菌落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注:实验组中的噬菌体能特异性地侵染炭疽芽孢杆菌)。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 。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表明该疑似患者被炭疽芽孢杆菌感染。
③实验过程中需将锥形瓶固定在摇床上,在 35℃下振荡培养 24h,直至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其振荡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液体培养基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炭疽芽孢杆菌进行计数时,选用10-4、10-5、10-6三个稀释度的菌液,各取0.2 mL涂布,每个稀释度作三次重复,经 24h恒温培养后结果如表。
由表可知,最适合计数的稀释度为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4分)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与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请回答:
(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____,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
(2)图1中A表示________,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1所示,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植被受损, 。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至少为________ 。
(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________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________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参考答案:
1-5: BCCBC 6--10: DBDCA 11-15: BACAB 16--20: DCABB
21--25: CD BCD AC BC BD
26.(10分,每空2分)
(1)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2)同时培养灭菌后的未接种的培养基,观察是否有菌落产生
(3)既可以减少培养基中的水分过快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4)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5)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7.(9分,每空1分)
(1)蛋白质 碳源
(2)蛋白酶 脂肪酶 氨基酸 异养好氧
(3)原核生物 酒精和二氧化碳 酒精(或乳酸或食盐)
28.(9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灭菌
(2) 梯度稀释菌液 平板划线不能计数微生物 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
(3) 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等 取样时间不一致(微生物数目不同)
(4) 乙同学
乙同学的结果中,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两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2分)
29.(13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 ABC (1分)
(2)①检验皮肤炭疽病疑似患者的皮肤渗出物中是否含有炭疽芽孢杆菌
②与实验组等量的生理盐水(1分) 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低 ③增加培养液中的氧气含量,使细菌与营养物质充分接触 炭疽芽孢杆菌大量繁殖
(3)10⁻⁵(1分) 稀释度为 ⁻⁵时菌落数在30~300之间
30.(14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 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输入的有机物中化学能 12.7%
(2) 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 有机物中化学能
(3)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 5
(4) C (1分) E (1分)
屯昌县屯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屯昌县屯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魏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魏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共5页。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五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魏县五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