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三节 印度 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18890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印度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第三节 南亚与印度(复习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南亚的位置和地形特点。
(2)理解南亚季风气候形成原因。
(3)南亚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
(4)了解南亚的人口问题。
(5)印度工业的发展及分布。
(6)印度的农业地域类型和“绿色革命”。
(7)印度主要的自然灾害。
2.过程与方法
(1)教师讲解、例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2)通过问答的形式,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培养应用技能。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正确的地理观,锻炼应用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南亚季风气候形成原因,印度工业的发展及分布,印度的农业地域类型和“绿色革命”。
【教学难点】地形、气候对农业灾害产生的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相关图文资料
【课时安排】2节课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 | 1300多年前唐代高僧玄奘从长安(今西安)西行,往南到达佛教发源地天竺,带回佛教经600多部。古代的天竺就在现在的南亚地区。 教师活动:分析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思路 |
引导学生思考 | 创设情景 激趣引入
|
自学学习 | 第一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材p29关于位置、范围的知识,完成学案相应问题,适时给予指导 第二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材p30关于地形、气候、河流的知识,完成学案相应问题,适时给予指导 |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p29、30关于位置、范围、自然环境的知识,完成学案相应问题、记录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惑点,小组讨论共同解决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学习反馈 | 倾听学生的自学成果反馈,多媒体展示 | 展示自学成果
| 反馈自学效果 |
探究深化 | 投影南亚位置图、范围图、地形图、气候图、河流图等引出探究点,适时引导学生完成探究内容 探究点:1、南亚地形形成的原因 2、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3-5月高的原因 3、地形、气候对恒河三角洲水文水系的影响 |
根据探究要求讨论并在教师引导下完成 |
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分析问题 |
讲解 | 投影地图及相关图片,深入分析 | 认真听讲并思考 |
|
练习 | 投影反馈练习,观察学生掌握情况并给予评价 | 完成反馈练习 | 反馈学习效果 |
总结归纳 |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进行小结 | 反馈学习收获 | 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
【复习要点】(1)位置范围
海陆位置: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的地区
位置 经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10°N~30°N之间
板块位置: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内陆国:尼泊尔、不丹(均与中国相邻)
国家 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巴与我国相邻)
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2)自然条件 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
地形 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
热带季风:全年高温,6~9月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
气候 热带沙漠:西北部降水稀水,加上原始森林遭破坏形成
印度河:源出西藏,注入阿拉伯海,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灌溉水源
河流河流 恒河:大部分在印度境内,下游流经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
【板书设计】 海陆
位置与范围 经纬
海陆
北
地形 (三大地形区) 中
自然环境 气候 南
河流
【课后记】本节课采用多媒体图文结合教学,生动形象,学生积极性高,效果好。
人教版 (新课标)第三节 印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第三节 印度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新课,教授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三节 印度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三节 印度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水旱灾害频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印度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印度教案及反思,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