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课文内容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课文内容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有机质,矿物质,淋溶层,成土母质,最活跃,有机体,有利于,侵蚀强度,侵蚀作用,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课前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12月5日是“世界土壤日”,2020年主题为“保持土壤存活,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土壤是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全球绝大多粮食生产活动所依赖的自然环境的重要部分。 同时,土壤为人类提供生存空间和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对水资源的调解和供应、气候监测、生态多样性保护、碳封存和文化服务等至关重要。
设立“世界土壤日”的目的是什么?提示:加强对土壤的管理和保护;提高公众保护土壤的意识;应对土壤管理中日益严峻的挑战;提升土地健康的质量等。
【 基 础 清 单 】一、土壤及其物质组成1.土壤概念:位于地球陆地表层和浅水域底部,由________物质和无机物质组成,具有一定________,且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2.物质组成:矿物质、________、水分、空气和土壤生物等组成。
3.最适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的体积组成:土壤孔隙占50%,内含水分和空气,且水分和空气比例约为________;土壤固体占50%,其中________占45%,有机质占5%;土壤生物均生活在土壤孔隙之中。二、土壤剖面1.概念:从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切面。
【 名 师 助 学 】小科普: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土壤类型不同气候条件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故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土壤类型不同。如东北平原气候冷湿,有机质分解慢,形成了肥沃的黑土;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了贫瘠的红壤;内陆干旱地区,由于矿物质淋失速度慢,形成了钙质土。另外,土壤中所含的水分通过蒸发对空气湿度、温度产生影响,也可通过土壤上生长的植被影响气候。
想一想:是不是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肥力就越高?为什么? 【答案】不是。有机质含量多少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另外,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也是土壤肥力的影响因素。
小技巧:根据土壤质地判断沙土、壤土和黏土的方法:(1)根据手指研磨土壤的感觉近似地作出判断。(2)根据土壤的组成判断:砂粒占优势的为砂土;砂粒、粉粒、黏粒比例适中的为壤土;黏粒占优势的为黏土。
小科普:水稻土水稻土是指在长期淹水种稻的条件下,受到人为活动和自然成土因素的双重作用,而产生水耕熟化和氧化与还原交替,以及物质的淋溶、淀积,形成特有剖面特征的土壤。
1.自然土壤剖面从上到下的顺序正确的是( )A.凋落物层、腐殖质层和泥炭层、淀积层、淋溶层、母质层和母岩层B.凋落物层、腐殖质层和泥炭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C.腐殖质层和泥炭层、凋落物层、淋溶层、淀积层、母岩层和母质层D.腐殖质层和泥炭层、淋溶层、凋落物层、淀积层、母岩层和母质层
【答案】B【解析】自然土壤具有分层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凋落物层、腐殖质层和泥炭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
下图是“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第2~3题。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D.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征
3.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 )A.是岩石的作用B.是气候的作用C.是生物的作用D.是地形的作用【答案】2.B 3.C【解析】第2题,成土因素的作用各不相同,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矿物成分;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有机质来源,但不能影响矿物养分;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过程。第3题,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是生物循环的作用。
4.关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及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有机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B.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C.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D.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高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
【答案】C【解析】成土母质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低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
5.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B.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C.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D.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答案】C【解析】陡峭山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阳坡的蒸发量相对较大,水分状况比阴坡差;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课堂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 情 境 探 究 】材料一 土层分层示意图。
土壤物质组成及土壤剖面
材料二 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1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2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
(1)写出土壤剖面图中A、B、C、D、E所代表的土层。【答案】A—腐殖质层和泥炭层、B—淋溶层、C—淀积层、D—母质层、E—母岩层。(2)分析A层颜色较深的原因。【答案】大量有机质分解后积累形成颜色较深的腐殖质。
(3)分析B层颜色较浅的原因。【答案】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故颜色较浅。(4)说出材料二中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答案】丙与I。
【 整 合 提 升 】1.土壤质地
2.自然土壤剖面及各层特点(以森林土壤为例)
3.耕作土壤剖面及各层特点
【 学 以 致 用 】[考向:土壤剖面图的判读](2021年黑龙江双鸭月考)读土壤剖面的分层划分(右图所示),完成第1~2题。1.观察土壤剖面后,同学们发表了下列不同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A.甲同学:有机层厚度大,质地粗B.乙同学:腐殖质层颜色偏暗黑C.丙同学:淋溶层富含枯枝落叶D.丁同学:淀积层色泽呈灰黑色
2.当地森林土壤颜色偏红,说明该地气候( )A.温暖多雨B.炎热干燥 C.温和湿润D.寒冷干燥【答案】1.B 2.A
[解析]第1题,腐殖质层是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或黑色。森林植被下,有机质主要以地表枯枝落叶的形式进入土壤,明显集中在土壤表层,有机层厚度不大。淋溶层是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不会含有枯枝落叶。淀积层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土层,因不含腐殖质,颜色不会呈灰黑色。第2题,土壤发红是因为土壤中矿物质的淋溶作用强烈,氧化铁等含量较高。温暖多雨的气候下,土壤淋溶作用强。
【 情 境 探 究 】材料一 下图是“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示意图”。材料二 地理野外调查小组对秦岭山区土壤特性进行实地考察后得出以下结论。
①在不同的高度进行取样发现:土壤有机质含量、总孔隙度和持水量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而pH值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②在南坡和北坡分别取样,发现南坡的土壤层次多、分层明显。 (1)植物对土壤的形成有什么作用?【答案】植物有选择地吸收成土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给土壤,使土壤有机质不断积累和养分元素不断富集。
(2)动物对土壤的形成有什么作用?【答案】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残体能提供有机质,动物扰动土体可改变土壤结构和孔隙度。(3)微生物对土壤的形成有什么作用?【答案】分解转化有机残体、合成腐殖质,促进成土过程。
(4)分析材料二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原因。【答案】①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气候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地带分化。②南坡是阳坡,北坡是阴坡。阳坡由于接受太阳辐射能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但水分状况比阴坡差,植被的覆盖度一般是阳坡低于阴坡,从而导致土壤中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差异。
【 整 合 提 升 】1.自然地理要素与土壤的关系
2.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1)成土母质与土壤。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对土壤质地和化学元素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2)生物与土壤。生物是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图解如下。
(4)地形与土壤。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5)时间与土壤。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6)人类活动与土壤。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而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人类通过合理的耕作经营,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等。违反自然成土规律会造成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消极影响。
【 学 以 致 用 】[考向:土壤形成的因素分析]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的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填写图中数码①、②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①表示绿色植物的________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________。
(2)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来实现的。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很高,其主要原因是什么?(3)简述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答案】(1)光合 矿物质(2)降水 气温 原因: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使有机质积累起来。(3)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的性质,包括土壤的养分与酸碱度等;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和分解者,是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拓展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 教 材 疑 难 助 解 】教材P68 探索1.河北雾灵山的土壤剖面整体为棕色,上深下浅;江西南昌的土壤剖面整体为红色,比较均匀。2.河北雾灵山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江西南昌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生物条件,不同的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了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形态(颜色)特征的差异。
教材P70 思考其中,人类活动的影响作用和影响程度在加大。
教材P72 思考1.黑土形成受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时间等因素的影响。2.自然因素:风蚀和水蚀。人为因素: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如垄作种植,秸秆不能还田等。教材P74 作业题1.山麓土层深厚, 土壤肥沃。山顶地形起伏大,受外力侵蚀作用影响大,土壤肥力不易保存;山麓地形起伏小,外力侵蚀作用弱,堆积作用强。
2.(1)受施肥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表层(耕作层)养分多,有利于水稻生长,水稻根系密,为土壤提供了有机质来源,导致水稻土有机质含量高。(2)受人类耕作活动的影响,犁底层不断压实,可减弱淋溶作用,有利于保水保肥。3.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强,造成土壤养分流失严重;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
【 课 外 实 践 探 究 】探究实验——土壤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土壤组成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一步理解土壤中不同成分含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实验用品]适量的肥沃土壤、细砂石和碎石块、四个花盆、长势相近的四株同种植物、1个水盆、1个花洒、足够量水。
[实验步骤]第一步:取四份土壤,在①、②、③三个花盆中放入较肥沃的土壤。第二步:花盆④放入细砂石和碎石块,把长势相近的同种植物移栽盆中。第三步:将花盆①放在盛满水的水盆中,水面与土面相平。第四步:同时每天给花盆①、②、④土壤浇相同的水,花盆③土壤不浇水。
[实验现象及结论]【答案】②盆植株的生长状况好于①、③、④,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有机物和矿物成分,只有土壤中的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比例适当,土壤才会更加肥沃,更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授课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成土母质,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土壤的形成,时间与土壤,6人类活动,课堂探究,土壤颗粒,水热条件不同,成土母质颗粒大小不同,读图完成1~2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教学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土壤及其物质组成,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质疑反思,还有哪些疑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优质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