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2章 第6节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第1页
    第2章 第6节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第2页
    第2章 第6节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同步达标检测题,共7页。
      A基础练·学业水平测试】时间15分钟 总分44(知识点1:土壤的组成。知识点2: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一、选择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知识点1]下图为土壤组成物质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1图中不能显示的土壤形成因素是(  )A成土母质 B时间C生物 D气候2土壤涉及的圈层有(  )A1 B2 C3 D4【答案】1.B 2.D[解析]1题,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包括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该图中不能显示的因素是地貌和时间。第2题,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故其涉及的圈层有4个。[知识点2]牙刷草是找铜矿的指示植物。牙刷草,开紫花,哪里有铜,哪里就有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的谚语。据此完成第34题。3牙刷草生长所需的铜元素主要来自(  )A生物 B气候C地形 D成土母质4有关土壤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B成土母质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C陡峭的山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D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风化物逐渐加厚【答案】3.D 4.C[解析]3题,成土母质是形成土壤的基本的原始物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除氮外)的最初来源。第4题,陡峭的山坡受重力影响,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故C项正确。土壤形成过程中,气候和生物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演变而不断变化,故A项错误。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故B项错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降低,风化物逐渐变薄,故D项错误。[知识点2]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第56题。5图中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要素是(  )A风化基岩 B气候C地形 D生物6图示区域(  )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 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 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地下径流量受当地气温影响大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5.D 6.A[解析]5题,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相关。第6题,植被覆盖率越高,水体下渗越多,地表径流越少,因此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正确;陡坡上由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土迁移较快,因此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正确;土壤中的矿物养分来自成土母质,错误;地下径流量受当地降水和植被的影响大,错误。[知识点2]土壤凋萎湿度是指土壤水分减少到使植物叶片开始呈现萎蔫状态时的土壤湿度,被认为是植物能够吸收的土壤水的最低值。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不同树种(苗木)凋萎湿度测量结果。读下图,完成第78题。7对土壤凋萎湿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气温高低 B土质颗粒C基岩性质 D降水多少8图中树种抗旱能力最强的是(  )A富士苹果 B山丁子C久保桃 D山桃【答案】7.C 8.D[解析]7题,根据材料,土壤凋萎湿度是一种特殊的土壤湿度,所以此题的实质是判断对土壤湿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气温高低影响土壤水分的蒸发,从而影响土壤湿度;土质颗粒影响土壤含蓄水源的能力,影响土壤湿度;基岩性质对土壤的属性没有影响,不会影响土壤的含水量;降水越多,土壤湿度越大。第8题,根据材料,土壤凋萎湿度越低,树种抗旱能力越强。读图可知,图中四种树种中山桃的土壤凋萎湿度最低,抗旱能力最强。二、非选择题(20)9[知识点1]读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20)(1)写出字母表示的土壤形成阶段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6)(2)成土过程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它出现在________(填字母)阶段(4)(3)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是____________它多集中在土壤的表层是土壤中最重要的成分直接影响________的形成和发展(4)(4)土壤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起主导作用的是________它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用主要表现为________的积累过程和________的富集过程两个方面(6)【答案】(1)成土母质 原始土壤 成熟土壤(2)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在母质上开始着生 B(3)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土壤肥力(4)生物 有机质 养分元素B培优练·核心素养提升】时间15分钟 总分49一、选择题(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知识点2](2021年浙江温州市期末)下图为我国浙南地区某地典型红壤剖面的土层垂直序列图。读图,完成第12题。1图中数码代表淀积层的是(  )A BC D2与东北地区黑土相比南方地区红壤有机层较薄的主要原因是(  )A风化较弱有机质来源少 B气温较高微生物活动强C植被稀疏枯枝落叶较少 D水分较多淋溶作用较弱【答案】1.C 2.B[解析]1题,据土壤剖面的垂直序列分布知识、结合图中可以看出,是有机质层,是腐殖质层,是淀积层,为母质层,C项正确。第2题,与东北地区相比,南方地区水热条件充足,生物活动强,生物新陈代谢速度较快,有机质分解快,因此南方地区红壤有机层较薄,B项正确。风化较弱不是主要原因,南方植被较多,水分较多,淋溶作用较强,ACD项错误。[地理实践力]入渗率指水分自地表渗入土壤中的强度,以每小时若干毫米表示。在某种情况下,降雨渗入土壤时的最大入渗率,叫入渗容量。读不同土壤中的水分入渗曲线图,完成第34题。3若图中曲线表示干湿状况不同的沙壤土和黏壤土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的入渗率变化情况则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湿黏壤土 B湿沙壤土C干沙壤土 D干黏壤土4关于入渗率和入渗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其他条件相同降水时间越长土壤的入渗率越大B若其他条件相同降水量越大土壤的入渗率越大C在降雨量满足时入渗容量出现在入渗初期D在降雨量满足时入渗容量出现在降雨后期【答案】3.B 4.C[解析]3题,四条曲线代表四种土壤,这四种土壤可以分为干和湿、黏和沙,就入渗率来讲应该是干>湿,沙>黏,所以为干沙壤土,为湿沙壤土,为干黏壤土,为湿黏壤土。第4题,刚开始下雨时,土壤相对较干,雨水下渗得更快,入渗率更高。入渗容量为某种情况下降水渗入土壤时的最大入渗率,如图可知,其出现在入渗初期,故C项正确。[地理实践力](2019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期末)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与气候密切相关。读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温度变化图,完成第5题。 5东北平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低山丘陵区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B地形平坦土层深厚C植被生长量大于南方低山丘陵区D成土母质矿物养分多【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气温密切相关。相比于南方的山区而言,东北平原纬度较高,气温相对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A项正确;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残体,其含量的高低主要看这些残体积累量的大小,与成土母质关系不大;地形平坦不是主要影响因素;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热条件更好,植物生长量更大。[人地协调观]水稻土是水田中肥沃的土壤。下图是某山区梯田示意图。据此完成第67题。6影响水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C生物 D人类活动7随着海拔升高梯田中水稻土(  )A厚度增加 B养分减少C物质迁移加快 D化学过程强度变弱【答案】6.D 7.D[解析]6题,从图中看地形崎岖,坡度较大,靠自然力量很难形成水稻土,人类修造梯田是关键,所以影响水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人类活动。第7题,随着海拔升高,侵蚀作用增强,梯田中水稻土厚度变薄;土壤中养分主要来自水稻秸秆和人工施肥,海拔影响小;修造梯田,地面都是相对平坦,迁移速度差不多;海拔高,气温低,化学过程强度变弱。[综合思维](2021年湖北黄冈模拟)土壤有机碳浓度是指单位质量土壤中有机质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土壤温度和水分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与分解。坡向、坡位是影响坡面土壤有机碳差异的主要地形因素。下图示意祁连山脉中段森林草原带(海拔3 000米附近)不同坡向土壤有机碳浓度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据此完成第89题。8关于祁连山脉南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随土层深度变化的特点分析正确的是(  )A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B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幅度比南坡大C随土壤深度增加北坡有机碳浓度差值增大D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幅度比南坡小9同一土层深度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比北坡小的原因是南坡(  )A热量条件好植被茂盛B降水丰富有机碳流失多C蒸发强土壤水分少植被少D气温高有机质积累多【答案】8.B 9.C[解析]8题,读图可知,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幅度比南坡大,B项正确,D项错误;有机碳浓度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A项错误;随土壤深度增加,南、北坡有机碳浓度差值减小,C项错误。第9题,祁连山脉北坡为阴坡,太阳辐射较弱,土壤温度较低,水分蒸发少,土壤水分含量较高,植被覆盖高,产生的有机质多,且北坡气温低,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较少,土壤有机碳积累较多,所以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高于南坡,C项正确。祁连山脉中段南、北坡降水量差异不大,因南坡热量条件好,蒸发强,土壤水分条件差,植被覆盖度较北坡低,AB项错误;气温高,微生物分解快,有机质积累少,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22)10[综合思维]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材料 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37°37N,101°19E,海拔3 250米,下称海北站)地处祁连山东段北支南麓,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一年仅有冷暖两季,冷季漫长而寒冷,年平均气温-1.7 ,年降水量小于600毫米,暖季草类植被茂盛。土壤二氧化碳的释放是大气温室气体的重要地表生态源之一,是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物质分解作用的结果。图1为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二氧化碳释放速率的日变化图,图2为海北站牧草不同物候期(5—6月为牧草返青期、7—8月为草盛期、9月为草枯黄期)高山灌丛草甸土二氧化碳释放速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土壤中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的日变化图。(1)分析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土壤肥沃的自然原因(6)(2)说明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二氧化碳释放速率的日变化特征及原理(10)(3)结合图2推测过度放牧对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二氧化碳释放速率的影响(6)【答案】(1)该地暖季草类茂盛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多海拔高食草动物较少对草原破坏小冷季漫长气温低土壤微生物活动较弱有机质分解缓慢降水较少淋溶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与保存(三点即可)(2)特征二氧化碳释放速率从600开始逐渐增加1400后逐渐下降最大值出现在1400最低值出现在600原理日出后随太阳辐射增加表层地温升高地面辐射增强气温逐渐升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二氧化碳释放速率增大太阳辐射减弱后地温气温均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减弱二氧化碳释放速率逐渐降低(3)过度放牧造成草地退化地表植物生物量和地下根系生物量减少(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也下降导致土壤中二氧化碳释放速率降低(三点即可)  

    相关试卷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课后复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练习题,共10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精品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精品巩固练习,文件包含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6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练习原卷版docx、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6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