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高浙江省2023届高三生物选考模拟预测卷含答案
浙江省2023届高三生物选考模拟预测卷含答案2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3届高三生物选考模拟预测卷含答案2,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考模拟测试卷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
得分)
1.某大坝建成后,由于水位的升高使库区内原有的特有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为保护这些特有的物种,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迁地保护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严格控制污染 D.就地保护
2.某遗传病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随着年龄增加快速上升,且不易与后天获得性疾病区分。下列属于该类遗传病的是( )
A.艾滋病 B.猫叫综合征
C.青少年型糖尿病 D.红绿色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3、4题。
科学家以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为材料,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的方法,探究胰蛋白酶的合成和分泌路径。研究发现,3 min时取出的腺泡细胞,被标记的蛋白质出现在附着核糖体的粗面内质网中,17 min时出现在高尔基体中,117 min时出现在靠近细胞膜的囊泡及细胞外。
3.下列四种物质中,合成与分泌路径与胰蛋白酶相同的是( )
A.呼吸酶 B.性激素
C.氨基酸 D.唾液淀粉酶
4.下列关于豚鼠胰腺腺泡细胞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膜的功能主要通过膜蛋白来实现
B.胰蛋白酶分泌过程中细胞膜的膜面积将增加
C.细胞膜中的胆固醇分子是脂溶性的,不含亲水基团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既与膜蛋白有关,也与磷脂双分子层有关
5.拟南芥可发生避荫反应,即拟南芥植株被其他植株遮蔽时,可通过光敏色素感受富含远红光的光,进而伸长节间和叶柄,捕获更多的光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避荫反应有利于类胡萝卜素吸收更多的远红光
B.发生避荫反应时,拟南芥的基因型发生了变化
C.避荫反应说明拟南芥可感受来源于无机环境的信息
D.发生避荫反应的拟南芥生长受到抑制
6.2019年,科学家从一位几乎失明的女性体内获取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将其诱导为iPS细胞(类似胚胎干细胞),然后继续培养iPS细胞获得角膜组织,移植到这位女性的左眼上,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到可阅读书籍的程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iPS细胞的全能性高于高度分化的体细胞
B.iPS细胞与高度分化的体细胞遗传信息不同
C.培养iPS细胞获得角膜组织经过了细胞分化过程
D.iPS细胞有望解决器官移植供体短缺等问题
兔的毛色黑色与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常染色体上的E、e基因控制。亲代动物A、B、P、Q均为纯合子且都是在-15 ℃条件下成长,两项交配方式如图所示。据图回答第7~8题。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兔C和兔D的基因型不同
B.若将兔D和兔S都放在-15 ℃下成长,则两者的表型一致
C.兔C与兔R交配得到的子代表型及比例为黑色∶白色=1∶1
D.要判断一只雄性白兔的基因型,可将其与多只雌性兔C交配,子代在-15 ℃下成长
8.下列关于毛色基因的表达,叙述正确的是( )
A.E基因的转录产物在细胞质进行加工处理
B.e基因表达时会涉及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C.毛色基因在各种细胞内都能表达
D.30 ℃可能会导致动物S的黑色基因发生组蛋白乙酰化修饰
9.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工程和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培养和早期胚胎培养的培养液中通常需要添加血清等物质
B.早期胚胎需移植到生理状态相同的同种雌性动物体内发育成个体
C.细胞核移植技术可用于优良种畜的培育
D.利用胚胎分割技术产生后代属于有性生殖
10.在适宜的温度等条件下,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中淀粉溶液、酵母菌等进行酒精发酵的研究,其中X溶液用于检测相关的发酵产物。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淀粉的水解产物在酵母菌的线粒体基质中分解
B.呼吸作用产生的ATP使发酵液的温度升高
C.连接气阀的管子既可作为进气管,也可作为排气管
D.若X溶液是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则可用于检测CO2
11.以未用15N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用15N标记的大肠杆菌(不含14N),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2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细菌体内的DNA病毒
B.子代噬菌体的DNA只有少量不含15N标记
C.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全部被15N标记
D.该实验无法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12.为更有效地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我国政府大力实施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计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冠疫苗接种后,抗原会迅速在机体内环境中大量增殖
B.疫苗进入人体后,辅助性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使B淋巴细胞
致敏
C.多次注射新冠疫苗,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D.给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注射新冠疫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13.下列关于群落结构与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立体农业是一种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B.雌雄红眼绿鹃在树林内活动的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群落次生演替的过程
D.大气中CO2含量的昼夜变化不属于群落的时间结构
14.棘鱼起源于海洋,自末次冰期以来逐渐移居淡水湖和溪流,淡水中因缺乏某些离子使得棘鱼难以发育其多骨侧板(盔甲)。通过20 000年的演化,棘鱼盔甲逐渐消失,同时个体尺寸也变得更大。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棘鱼“盔甲”消失的原因之一是棘鱼体内抑制其外壳“盔甲”生长的基因表达增强。根据上述资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淡水环境使得棘鱼产生抑制其外壳“盔甲”生长的基因
B.淡水环境决定了棘鱼的进化方向
C.棘鱼“盔甲”的相关基因频率在20 000年的演化过程中发生定向改变
D.棘鱼放弃生长“盔甲”,有利于其提高个体存活率
15.某地区盛产大桃,但果园大量废弃枝条和落叶乱堆乱放占用土地,被焚烧后污染环境。为解决此问题,区政府建设了“生态桥”工程,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后施加到果园土壤中,减轻污染同时提高了桃的产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桥”工程的实施,促进了果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将有机肥施加到果园中,不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密度
C.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实现了果树对废弃物能量的循环利用
D.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稳定性通常高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
16.如图为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的2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的基因,图中仅示意部分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为初级卵母细胞,DNA含量是此动物体细胞的两倍
B.图乙中有4个染色体组,可推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
C.图甲细胞中若1号和4号染色体发生部分交换,则此变异为易位
D.图乙所示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进而导致该基因座位改变
17.如图表示某地a、b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两种群为竞争关系,第5年时b种群占优势
B.a、b两种群均为“S”形增长,增长速率受本身密度制约
C.a、b两种群为捕食关系,其中b为捕食者,a为被捕食者
D.a种群的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且自然增长率都小于b种群
18.《齐民要术》记载了一种称为“动酒酢(“酢”同“醋”)法”的酿醋工艺:“大率酒一斗,用水三斗,合瓮盛,置日中曝之。七日后当臭,衣(指菌膜)生,勿得怪也,但停置,勿移动,挠搅之。数十日,醋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方法的原理是醋酸菌在缺少糖源时可将酒精转化为醋酸
B.加水的目的是对酒进行稀释,避免酒精浓度过高杀死醋酸菌
C.“置日中曝之”可以降低发酵液温度有利于醋酸菌发酵
D.“挠搅”有利于酒精与醋酸菌充分接触,还可以增加溶液中的溶
解氧
19.科研人员研究油菜素内酯(BR)和生长素(IAA)对大麦胚芽鞘切段的影响,以及单独使用一定浓度的BR处理小麦胚芽鞘后,内源IAA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表。IAA 1 h+BR表示先用添加了适宜浓度的IAA的培养液处理1 h后,再转入添加了适宜浓度(本实验中所有BR浓度全是 1 mol·L-1)的BR的培养液中处理;IAA+BR表示同时用添加了IAA和BR的营养液处理;BR 1 h+IAA表示先用添加适宜浓度的BR的培养液处理1 h后,再转入添加了适宜浓度的IAA的培养液中处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处理
胚芽鞘切段净伸长量/cm
空白对照
0.71
IAA
1.04
BR
1.12
先IAA 1 h
再加BR
1.15
IAA和BR
同时处理
1.6
先BR 1 h
再加IAA
1.53
注:IAA、BR处理胚芽鞘切段总时间48 h。
A.BR处理超过36 h后开始抑制IAA的合成
B.BR可能通过促进IAA的合成来促进胚芽鞘的伸长
C.IAA可通过促进细胞生长进而促进胚芽鞘切段伸长
D.BR和IAA的协同作用主要体现在两者同时处理组及先用BR再用IAA的处理组
20.图1是某家庭苯丙酮尿症(PKU)的遗传系谱图。检测人员用特定限制酶酶切Ⅲ1、Ⅲ2、Ⅲ3的PKU基因,产生了大小不同的几种片段。已知被检测的PKU基因为142 bp(bp表示碱基对),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图1可以推断该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PKU的致病基因比正常基因多1个如图2所示的特定酶的酶切位点
C.Ⅲ4的PKU基因用该特定酶切割的结果与Ⅲ3完全相同
D.图1中Ⅲ2与一个该致病基因携带者婚配,子代患该病的概率为0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21.(10分)20世纪40年代,卡尔文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和双向纸层析法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通过测定几分钟内不同时间依次出现的放射性标记物,弄清了碳反应的相关过程,获得了196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为 。
(2)图中水槽中水的作用是 ,
乙醇快速煮沸的目的是 。
(3)层析法的原理是
。
据图分析采用双向纸层析法的优点是 。
(4)通入14CO2后,第一个出现放射性的物质是 ,对实验结果分析时,卡尔文发现,短时间内放射性14C不仅在糖类中积累,在氨基酸和脂类中也同样积累,说明 。
22.(10分)生态学家在某草原对一条由植物、田鼠和鼬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结果如下表[单位:J/(m2·a)]。回答下列问题。
食物链环节
同化量
净生产量
呼吸消耗量
①
76×105
6×105
70×105
②
58.3×106
49.5×106
8.8×106
③
55.6×103
X
54.3×103
(1)该生态系统中,生态学家未研究的生物成分是 。表中X表示的数值是 。
(2)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出现该情况的原因可能为
。
(3)由于气候变迁,该地区长期干旱,极端缺水,该群落演替的顶极状态是 。
(4)为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鼠害的发生情况,通常采用 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调查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为防止田鼠种群密度进一步扩大,除用不育剂等环保型鼠药治理外,还可采用的方法有 。
23.(12分)对二甲苯(PX)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产业的芳香烃类物质,具有刺激性,会对眼睛、生长发育等产生不利影响。某实验以非洲爪蟾的蝌蚪为研究对象,发现PX会影响蝌蚪对光点的视觉逃避行为,时间越长,抑制越明显。葡萄糖醛酸内酯(简称GA)具有解毒作用,可以缓解该现象。欲验证以上结论,请结合实验材料,设计实验。
实验材料:生长状况良好且相同的爪蟾蝌蚪若干只、体外胚胎培养液、PX母液、GA、培养皿、视觉逃避检测装置。
要求与说明:不考虑GA加入后体积的变化,GA本身对蝌蚪无影响。视觉逃避行为以视觉逃避指数为指标(每分钟视觉逃避的次数),具体计算不要求。实验周期为一周。
(1)实验思路:
①用 将PX母液稀释成2 mmol/mL的PX稀释液,备用。
②取培养皿若干只,随机均分成3组,编号A、B、C。
③A组加入适量的体外胚胎培养液和适宜数目的爪蟾蝌蚪,B组加入
和等数量蝌蚪,C组在B组基础上添加适量的GA药物。
④置于相同且适宜环境下培养,每天同一时间用视觉逃避检测装置观察视觉逃避行为,计算 的平均值,并记录。
⑤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讨论。
(2)预测实验结果并绘制成曲线图。
(3)实验分析:
①蝌蚪遇强光发生的视觉逃避行为属于 反射。
②PX对蝌蚪视觉的影响可能是阻碍了
(答出2点即可),导致突触后膜无法去极化,进而无法形成动作电位。
③PX处理后,蝌蚪还会出现水肿、体长下降等现象,原因可能是PX导致 ,
从而使得组织水肿,稳态失调。
24.(15分)梨是我国原产果树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梨清脆爽口,在市场上的需求较大,具有极强的经济价值、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但梨采摘后在常温下容易腐烂,严重影响生产发展。某实验小组欲培养脱毒梨树及梨树的主要致腐菌进行分离鉴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脱毒梨树培育。
①培育脱毒梨时,外植体宜选用 (填“茎尖”或“叶片”),接种前对外植体用酒精消毒后,还需要用 溶液处理10 min。
②将消毒的外植体首先接种在发芽培养基上获得 后,将其转移至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最后进行炼苗后移栽。植物组织培养常用到愈伤组织培养基、发芽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在设计这三种培养基时最主要的区别是 。
(2)梨致腐微生物菌株分离与纯化。
分离主要致腐菌可采用 或平板划线法;实验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主要致腐菌并培养后,其中某个平板的第一划线区域长满了菌落,而其他区域均无菌落,原因可能是 (答出2点)。
(3)各致腐菌回接梨实验。
实验小组先用酒精擦拭梨表面,其目的是 。再将不同的致腐菌依次制成菌液,将其分别回接到生长状况及大小均相同的新鲜无腐烂梨上,同时以 为对照组,晾干后置于室温条件下储藏,每隔3 d进行观察和记录,最终选取致腐能力最强的致腐菌,并培养成菌落。
(4)致腐菌鉴定。
实验小组对筛选得到的致腐菌从菌落特征如 (答出2点)等方面进行初步鉴定,再利用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的分析方法进行鉴定后,发现主要致腐菌中的一类是扩展青霉。
(5)生产实践中的快速检验。
在生产实践中,可通过PCR反应快速检测梨中的扩展青霉以达到防治梨腐烂的目的。在检测过程中,要根据扩展青霉特殊基因两端的碱基序列设计引物,如图为扩展青霉特殊基因的结构示意图,与之对应的引物结合的部位是 (用图中数字作答)。若已知该基因的引物Ⅰ,能否依据其碱基序列设计出另一种引物Ⅱ? ,理由是 。
25.(13分)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正常株)的二倍体植物,t基因纯合导致雄性不育而表现为雌株。将抗玉米螟基因导入雌株品系M,获得甲、乙两株抗玉米螟植株。有抗螟基因用A+表示,无抗螟基因用A-表示。取甲、乙与非转基因的正常株品系N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一:N×甲→F1中抗螟正常株∶非抗螟正常株=1∶1;取F1中抗螟正常株自交,F2中抗螟正常株∶抗螟雌株∶非抗螟正常株=2∶1∶1。
实验二:N×乙→F1中抗螟正常株∶非抗螟正常株=1∶1;取F1中抗螟正常株与非抗螟正常株相互杂交,F2中抗螟正常株∶抗螟雌株∶非抗螟正常株∶非抗螟雌株=3∶1∶3∶1。
回答下列问题。
(1)N与甲杂交,作为母本的是 ,该杂交实验的操作流程是 。
(2)转入甲中的A基因与t基因 (填“是”或“不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实验一F1中抗螟正常株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是
。
(3)取实验二F2中抗螟正常株随机传粉,F3的表型及比例是
。
(4)取实验二F2中抗螟雌株与杂合非抗螟正常株杂交,写出该过程的遗传图解。
选考模拟测试卷2
一、选择题
1.A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进行保护,最有效的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但该大坝建成后,库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原有的特有物种已不适宜在当地生存,故应该采取的措施为迁地保护。
2.C 艾滋病是传染病,不是遗传病;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遗传病,胎儿期即患病,发病率不随年龄上升;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人群中发病率较高,随着年龄增加快速上升,且不易与后天获得性疾病区分;红绿色盲是单基因遗传病,发病率不随年龄上升。
3.D 呼吸酶属于胞内蛋白,与胰蛋白酶的分泌路径不同;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类,其合成与分泌路径与胰蛋白酶(分泌蛋白)不同,氨基酸是小分子物质,其进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转运,与胰蛋白酶的分泌方式——胞吐不同;唾液淀粉酶和胰蛋白酶的化学本质相同,都是分泌蛋白,二者合成和分泌路径相同。
4.C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载者,细胞膜的功能主要通过膜蛋白来实现,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胰蛋白酶最终是由高尔基体以囊泡的形式转运至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后分泌出细胞,可见,该过程中细胞膜的膜面积将有所增加;细胞膜中的胆固醇分子是脂溶性的,其分子结构中有亲水基团和亲脂基团;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其中的蛋白质和磷脂双分子层均有关。
5.C 避荫反应有利于光敏色素吸收更多的远红光,但类胡萝卜素等光合色素一般不能吸收远红光进行光合作用;发生避荫反应时,拟南芥的基因型不会发生变化;避荫反应说明拟南芥可感受来源于无机环境的信息(不可见的远红光);发生避荫反应的拟南芥能更好地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故不会抑制其生长。
6.B iPS细胞类似于胚胎干细胞,可见其全能性高于高度分化的体细胞;获取iPS细胞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不改变,因此iPS细胞与高度分化的体细胞遗传信息相同;培养iPS细胞获得角膜组织经过了细胞分化过程;iPS细胞类似胚胎干细胞,可分化形成多种组织器官,因此有望解决器官移植供体短缺等问题。
7.D 由题意可知,兔的黑色对白色为显性,兔C和兔D的基因型相同,都是ee;若将兔D(ee)和兔S(Ee)都放在-15 ℃下成长,则两者的表型不同,前者是白色,后者是黑色;兔C(ee)与兔R(Ee)交配得到子代,若子代在-15 ℃环境中成长,则Ee表现为黑色,ee表现为白色,比例是1∶1,若子代在 30 ℃ 环境中成长,则ee和Ee均表现为白色;由题图可知,在 30 ℃ 环境中成长,都会成为白兔,故要判断一只雄性白兔的基因组成,最佳方案是选择将其与雌性兔C(ee)交配,让子代在-15 ℃环境下成长。
8.B E基因的转录产物是RNA,RNA在细胞核内进行加工处理;e基因转录时会解旋和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合成RNA,因此会涉及氢键的断裂和形成;毛色基因只能在毛发细胞内表达;30 ℃可能会导致动物含有S的黑色基因的染色体发生组蛋白乙酰化修饰。
9.D 细胞培养和早期胚胎培养的培养液中,除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物外,还需添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以及血清等物质;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需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是将优良性状个体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发育成个体,可以实现优良种畜的大量繁殖;胚胎分割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 2等份、4等份或8等份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胚或多胚的技术,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胚胎分割可以看作动物无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
10.D 淀粉是大分子物质,只有被水解成小分子的葡萄糖才能被吸收,葡萄糖在酵母菌的细胞溶胶中分解;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一部分形成ATP,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使发酵液的温度升高;连接气阀的管子插入溶液中,因此只能作为进气管,不能作为排气管;若X溶液是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则可用于检测CO2,CO2能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11.B T2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细菌(大肠杆菌)体内的DNA病毒;由于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因此子代噬菌体的DNA都含15N标记;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且蛋白质外壳的组成元素含有N,因此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全部被15N标记;该实验只能说明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不能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12.C 疫苗是由减毒或灭活的病毒制成的,病毒无法在内环境繁殖;辅助性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等淋巴因子,以促进致敏的B淋巴细胞分裂、分化;多次注射新冠疫苗,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注射新冠疫苗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有效预防手段,不是治疗手段。
13.B 立体农业是一种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雌雄红眼绿鹃属于同一物种,其在树林内活动的高度不同属于种群的空间分布,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中的“古道”和“荒城”还保留原有的土壤条件,体现了群落次生演替的过程;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改变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大气中CO2含量的昼夜变化不属于群落的时间结构。
14.A 淡水环境使得棘鱼体内抑制其外壳“盔甲”生长的基因表达增强;淡水中因缺乏某些离子使得棘鱼难以发育其多骨侧板(盔甲),即淡水环境决定了棘鱼的进化方向;棘鱼“盔甲”的相关基因频率在20 000年的演化过程中发生定向改变,是棘鱼“盔甲”进化的标志;缺乏某些离子使得棘鱼难以发育其多骨侧板(盔甲),棘鱼放弃生长“盔甲”,有利于其提高淡水个体的存活率。
15.A 根据题意“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后施加到果园土壤中”,说明“生态桥”工程促进了果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减轻污染;将有机肥施加到果园中,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密度增加;废弃物中能量不能循环利用;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低,自我调节能力弱,稳定性通常低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
16.C 图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此时,核DNA含量是此动物体细胞的两倍;图乙中有4个染色体组,其中着丝粒分裂后产生的两条染色体上分别含有基因A和a,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可推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图甲所示细胞若发生1号与4号染色体片段的交换,由于1号与4号染色体属于非同源染色体,所以此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图乙所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但不会导致该基因座位改变。
17.A 由两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可知,两者关系为竞争,第5年时两种群数量的比约为0.7,b种群占优势;a种群数量最终降为0,不是“S”形曲线;两者关系为竞争,不是捕食关系,因为捕食关系通常不会导致被捕食者全部灭亡;无法从图示曲线判断两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自然增长率。
18.C 当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酒精会抑制醋酸菌的生长,加水的目的是对酒进行稀释,避免酒精浓度过高杀死醋酸菌;制作果醋利用的是醋酸菌,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而制作果酒利用的是酵母菌,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18~25 ℃,故“置日中曝之”可以升高发酵液温度,有利于醋酸菌发酵;醋酸菌是好氧菌,“挠搅”有利于酒精与醋酸菌充分接触,让醋酸菌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同时还可以增加溶液中的溶解氧,让醋酸菌更好地进行需氧呼吸。
19.A 据题图分析可知,BR处理超过36 h后促进IAA合成的作用开始减弱,但仍是促进;图中曲线表明,BR可能通过促进IAA的合成来促进胚芽鞘的伸长;结合表中数据可知,IAA可通过促进细胞生长进而促进胚芽鞘切段伸长;由表中数据可知,BR和IAA的协同作用体现在两者同时处理组或先BR 1 h再加IAA的处理组。
20.A 据题图分析,图1中Ⅱ1和Ⅱ2正常,而他们的儿子Ⅲ1患病,说明苯丙酮尿症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Ⅰ1患病,而其儿子Ⅱ2正常,说明该致病基因不可能在X染色体上,因此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题意分析,已知被检测的Ⅲ1的PKU基因(aa)为142 bp,限制酶切割后产生50bp和42 bp两种长度的片段,142-50-42=50(bp),说明50 bp的片段有2个,即切割后产生了三个片段,因此Ⅲ1的每个PKU基因中均具有2个该特定限制酶的酶切位点,而正常基因A可产生100 bp和42 bp两种长度的片段,有 1个酶切位点,故PKU的致病基因比正常基因多1个如图2所示的特定酶的酶切位点;据图可知,Ⅱ3患病,基因型为aa,故Ⅲ3和Ⅲ4基因型相同,均为Aa,两者酶切的结果完全相同;据图可知,Ⅲ2 的基因型为AA,与一个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Aa婚配,子代患该病aa的概率为0。
二、非选择题
21.解析:(1)分析题图可知,在照光的几分钟内,每隔几秒取出一部分培养液样品进行层析,来测定几分钟内不同时间依次出现的放射性标记物,确定碳反应的相关过程,故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时间。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时间,因变量为反应产物类型,温度为无关变量,故图中水槽中水的作用是吸收热量,避免扁圆形烧瓶中温度发生变化对实验造成影响;乙醇快速煮沸可以杀死小球藻,终止反应,同时由于有机物易溶于乙醇,故可用乙醇溶解并提取有机物。
(3)层析法的原理是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大的物质,在滤纸上随层析液扩散速度越快,反之越慢,因此可以将不同物质分离开。据图分析可知,在层析液甲中,形成四个层析点,而再次放入层析液乙中后,同一层析点上又分出了不同的物质,可知采用双向纸层析法可以将第一次层析重叠或距离较近的物质通过第二次层析彻底分离。
(4)通入14CO2后,第一个出现放射性的物质是三碳化合物,对实验结果分析时,卡尔文发现,短时间内放射性14C不仅在糖类中积累,在氨基酸和脂类中也同样积累,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糖类外,还有氨基酸和脂类。
答案:(1)时间
(2)吸收热量,避免扁圆形烧瓶中温度发生变化对实验造成影响 杀死小球藻,终止反应;溶解提取有机物
(3)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大的物质,在滤纸上随层析液扩散速度就越快,反之越慢 将第一次层析重叠或距离较近的物质通过第二次层析彻底分离
(4)三碳化合物 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糖类外,还有氨基酸和脂类
22.解析:(1)该生态系统中,生态学家研究了生产者和消费者,未研究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各营养级的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故表中X=55.6×103-54.3×103=
1.3×103。
(2)由表中数据可知,②是植物,①是田鼠,③是鼬,故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为鼬的同化量/田鼠的同化量=55.6×103÷(76×105)×100%≈0.73%,该比例远小于10%,出现该情况的原因可能为在该生态系统中,田鼠还被其他生物捕食。
(3)由于气候变迁,该地区长期干旱,极端缺水,该群落不能演替为森林,演替的顶极状态是荒漠。
(4)田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为防止田鼠种群密度进一步扩大,除用不育剂等环保型鼠药治理外,还可采用生物防治。
答案:(1)分解者 1.3×103
(2)0.73% 在该生态系统中,田鼠还被其他生物捕食
(3)荒漠
(4)标志重捕 生物防治
23.解析:(1)根据实验目的和给出的部分实验步骤,结合实验设计原则,完善实验步骤。
(2)根据对A、B、C三组的处理,判断A组为对照组,B、C两组为实验组,由于A组没有加入PX溶液,其视觉逃避指数随时间推移不会发生变化,而C组在B组基础上添加适量的GA药物,可以缓解PX蝌蚪对光点的视觉逃避行为,因此其视觉逃避指数比B组高但比A组低。具体图示见答案。
(3)①蝌蚪遇强光发生的视觉逃避行为是一出生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
②PX对蝌蚪视觉的影响可能是阻碍了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无法扩散到突触后膜或神经递质无法释放或突触后膜受体无法与递质结合,导致突触后膜无法去极化,进而无法形成动作电位。
③PX处理后,蝌蚪还会出现水肿、体长下降等现象。分析原因可能是PX导致血浆蛋白等含量下降,使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从而产生组织水肿,稳态失调。
答案:(1)①体外胚胎培养液 ③等体积或等量PX稀释液 ④视觉逃避指数
(2)如下图
(3)①非条件
②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无法扩散到突触后膜;神经递质无法释放;突触后膜受体无法与递质结合
③血浆蛋白等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24.解析:(1)①由于茎尖含病毒很少或不含病毒,因此培育脱毒梨时,外植体宜选用茎尖。接种前对外植体酒精消毒后,还需要10%次氯酸钠消毒处理 10 min 溶液或0.1%的氯化汞溶液消毒5~7 min。②进行植物组培时,外植体首先接种在发芽培养基中获得丛状苗,然后选择优良丛状苗转移至生根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炼苗后进行移栽。在设计愈伤组织培养基、发芽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时,最主要的区别是植物激素比例。
(2)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由题干可知,分离主要致腐菌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主要致腐菌并培养后,其中某个平板的第一划线区域长满了菌落,而其他区域均无菌落,原因可能是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导致菌种死亡,也可能是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接种环上没有菌种。
(3)消毒指的是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一部分微生物,故用酒精依次擦拭梨表面,目的是消毒;将致腐菌制成菌液,将其回接到新鲜无腐烂梨上,同时以将等量无菌水回接到新鲜无腐烂梨上为对照组,晾干后置于室温条件下储藏,每隔3 d进行观察和记录,最终选取致腐能力最强的致腐菌。
(4)菌落特征包括菌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等,常作为区分菌落种类的依据;故对筛选得到的致腐菌的菌落初步从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等方面进行形态学鉴定。
(5)DNA复制过程中,子链的延伸都是从5′端到3′端,题图中与之对应的引物结合的部位是1和4,已知该基因的引物Ⅰ,不能依据其碱基序列设计出另一种引物Ⅱ,因为两段引物的碱基序列没有相关性,既不相同也不互补。
答案:(1)①茎尖 10%次氯酸钠
②丛状苗 植物激素比例
(2)稀释涂布平板法 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
(3)消毒 将等量无菌水回接到新鲜无腐烂梨上
(4)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
(5)1、4 不能 两段引物的碱基序列没有相关性,既不相同也不
互补
25.解析:(1)N与甲杂交,由于甲为雌株,因此其作母本;该杂交实验过程中,植株甲在开花前套袋,以防止外来花粉干扰,开花后在人工传粉之后再套袋同样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2)从实验一的结果看,用F1中抗螟正常株自交,结果中抗螟∶非抗螟=3∶1,正常株∶雌株=3∶1,但是两对性状却不是自由组合,因此是由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F1的基因型为A+A-Tt,两对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属于连锁关系,因此其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两种,分别为A-T、A+t。
(3)实验二中,F2抗螟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TT、A+A-Tt,比例为1∶2,随机交配时,可用配子计算法,产生配子T∶t=2∶1,A+∶A-=1∶1,因此子代中TT∶Tt∶tt=4∶4∶1,A+A+∶A+A-∶A-A-=1∶2∶1,两种性状用乘法原理计算为(正常株∶雌株=8∶1)×(抗螟∶非抗螟=3∶1)=抗螟正常株∶抗螟雌株∶非抗螟正常株∶非抗螟雌株=24∶3∶8∶1。
(4)实验二中F2的抗螟雌株的基因型为 A+A-tt,杂合非抗螟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Tt,二者杂交的结果见答案。
答案:(1)甲 套袋,授粉,套袋
(2)是 A-T、A+t
(3)抗螟正常株∶抗螟雌株∶非抗螟正常株∶非抗螟雌株=24∶3∶
8∶1
(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3届高三生物选考模拟预测卷含答案8,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3届高三生物选考模拟预测卷含答案7,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3届高三生物选考模拟预测卷含答案6,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第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