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五章 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课件PPT第1页
    第五章 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课件PPT第2页
    第五章 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课件PPT第3页
    第五章 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课件PPT第4页
    第五章 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课件PPT第5页
    第五章 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课件PPT第6页
    第五章 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课件PPT第7页
    第五章 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课件PPT第8页
    还剩5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课文配套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课文配套ppt课件,共5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调整行为,问题探究,指点迷津,典题演练,思路点拨,素养培优,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1.人类社会不同时期的人地关系思想
    微思考工业革命带来了哪些“人地关系”的改变?提示 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导致资源枯竭;向环境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导致环境污染加剧;不合理的活动导致生态恶化。环境污染和破坏对人类影响越来越大,人地矛盾变得尖锐。
    2.可持续发展(1)定义: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3.人类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
    (1)生态文明①特点: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文明状态。②观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关系:明确发展与保护是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和协调共生的关系。
    人类活动离不开社会,因此要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
    判断正误并纠错(1)人地关系大致经历了从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的演变,目前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  )答案 √(2)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的萌芽出现在工业文明时期。(  )答案 × 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的萌芽出现在农业文明时期。
    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转变观念(1)人类需要转变的观念消费观、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和伦理道德观等。(2)意义观念的转变将是根本的、深刻的,会带动整个人类文明的转变。
    3.发展绿色科技:科技是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4.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从传统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新模式的转变,建立真正的全球伙伴关系。要点笔记绿水青山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获得金山银山必须要有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判断正误并纠错(1)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答案 √(2)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通过高质量的绿色发展,实现现代化。(  )答案 √
    探究一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博物馆中陈列着一块太阳历石,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块圆形巨石直径为3.6米、重25吨,表面用繁复的文字符号和图画形象地雕刻着太阳历,太阳历石中间的人像是给生命以力量的太阳神。它充分反映了古印加文明对太阳神的崇拜。
    结合材料探究:(1)古印加文明时期为什么会崇拜太阳神?(2)古印加文明时期的人地关系如何?提示 (1)古印加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太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生产,人类对其既崇拜又敬畏。(2)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典题1下图是东汉时期“狩猎生产图”,图中上半部是弋射图,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狩猎生产图”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  )A.采集与渔猎B.耕作与灌溉C.采矿与冶炼D.建坝与筑路(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D.寻求人地协调
    答案 (1)B (2)C解析 第(1)题,我国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因此主要是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第(2)题,在这一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生产活动改造自然。
    探究二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2021年1月18日,国新办就2020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人员表示,我国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5 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绝对贫困现象历史性消除。2020年贫困人口较多的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宁夏、新疆七个省(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均高于全国农村居民增速0.2~1.7个百分点,1 385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不愁吃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得到了保障。
    结合材料探究:(1)在脱贫的道路上,贫困地区的农业应如何发展?(2)许多农村贫困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独特的旅游资源,当地应如何开发利用,才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示 (1)应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科学利用土地,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应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制定合理的旅游开发规划,发展特色旅游,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如下所示。
    典题2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渔业资源丰富,太湖定期禁渔。读太湖流域及附近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太湖定期禁渔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2)太湖定期禁渔,可以(  )A.控制污水入湖,改善湖水质量B.保证渔业资源持续利用C.调节太湖的流量,从而减少旱涝灾害D.让农民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种植业生产素养立意本组题通过太湖禁渔这一背景材料考查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原理,培养了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答案 (1)B (2)B解析 第(1)题,太湖定期禁渔是为了给鱼类提供休养生息的机会,从而保证渔业资源能被长期、稳定地利用,这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第(2)题,太湖定期禁渔,可使渔业资源得以恢复,从而保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探究三 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青田县,地处浙江省东南部,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青田县拥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农民在山脚下用泥土堆起田埂,引溪水灌溉稻田,田鱼啄食杂草与小虫,在稻田里自然生长。下图为青田县稻田养鱼示意图。
    结合材料探究:(1)稻鱼共生的生产方式体现了生态持续发展的理念,说明其具体表现。(2)稻鱼共生系统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农业技术,可能对当地产生哪些积极影响?提示 (1)水稻田为田鱼提供生存环境、食物;田鱼为水稻除草、吞食害虫、耕田松土;稻鱼共生减少化肥、农药和饲料的投入;等等。(2)提高稻鱼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利于文化传承,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等等。
    1.传统观念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区别
    2.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三种行为
    方法技巧实施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
    典题3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A.肥料B.原料C.能源D.产品(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答案 (1)B (2)C解析 第(1)题,该流程图示意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处理的是厨余垃圾,因此厨余垃圾是原料。第(2)题,从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看,厨余垃圾是原料,利用厨余垃圾进行发电、生产工业油脂,并产生部分废渣和杂物。废渣是生产沼气后产生的;工业油脂是提取生物油脂的产品;在提取生物油脂过程中产生有机渣,生产沼气,在生产沼气过程中产生废渣;有机渣是在提取生物油脂过程中产生的。
    素养目标——人地协调观
    环境问题之所以造成人地关系的紧张,归结起来,有两个层面上的原因:一个是思想观念层面上的,另一个是社会行为层面上的。人类必须首先转变一系列违背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包括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伦理道德观和消费观等。这种观念的转变将是根本的、深刻的,它会带动整个人类文明的转变。(1)有的同学认为:赠送贺卡、使用一次性木筷或纸巾等不是什么大事,我不用别人照样用,厂家照样生产,我们对此无能为力,所以该用还要用。你如何看待这样的想法?
    (2)为了满足个别人的消费需求,各种野生动植物成为各大商家和消费者的新宠,你认为这样合适吗?为什么?(3)看下面漫画《五代人的营生》,该图说明了什么?
    答案 (1)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应从我做起,免赠、少赠贺卡,免用一次性餐具等。(2)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不合适。因为人类的不合理消费,市场的不恰当行为,很有可能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的关系。若过度消费野生动植物,则会带来更多的生态破坏,产生更多环境问题,最终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3)该图说明,由于人类的过度索取,造成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蚂蚁森林”是某电商推出的公益项目。用户在手机应用软件上完成一系列低碳行为后,便可获得能量,并种植虚拟树。用户每种植一棵虚拟树,该电商就会在我国特定地区种植一棵真树。内蒙古阿拉善盟是“蚂蚁森林”种植地区之一。据此完成第1~2题。1.阿拉善盟种植的“蚂蚁森林”树种应具备的特性是(  )A.好暖喜湿B.叶片常绿C.植株高大D.根系发达2.“蚂蚁森林”倡导低碳行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持续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
    答案 1.D 2.B解析 第1题,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高原,气候干旱,降水少,冬季落叶;此地植株高大不易成活;根系发达便于树木从土壤深处吸水,有利于生长。第2题,材料体现了环境治理的全民行动,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
    按常理,鸭子长得越快鸭农越赚钱。但在湖北云梦、京山等地,一些鸭农却养起了“慢生鸭”。鸭子在自然环境中捕食,辅之以麦麸、玉米、谷糠和青饲料,这样养的鸭比用有添加剂的浓缩饲料喂养的鸭晚2个多月出栏,但肉质好,价格高,成为更有赚头的绿色食品。据此完成3~4题。3.“慢生鸭”饲养者在保障消费者健康的前提下获取高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公正性原则4.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合理的有(  )①使用剧毒农药防治病虫害 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 ④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答案 3.A 4.B解析 第3题,这种做法既保障了消费者的健康,又保证了鸭农的高利润,体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公平性原则。第4题,绿色食品是指在种植、生产、加工等环节中做到无毒、无害。①③的生产方式有害人体健康,不属于绿色食品的生产方式。
    读某地秸秆利用示意图,完成5~6题。5.秸秆有四种不同的利用方式,综合效益最好的是(  )A.甲B.乙C.丙D.丁6.四种利用方式中,最不利于恢复土壤肥力的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5.D 6.B解析 第5题,丁对资源的利用更充分,又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故综合效益最好。第6题,乙表示人类燃烧秸秆作为能源,这样最不利于恢复土壤肥力。
    7.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世界地球日由美国人海斯等发起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世人的响应,主要意图是倡导可持续消费,选择绿色生活,善待地球。据此完成下题。可持续消费意味着(  )①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 ②对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③绿色建筑、绿色食品、绿色照明 ④节水节能、垃圾分类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 C解析 可持续消费指的是消费行为,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属于生产行为;对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绿色建筑、绿色食品、绿色照明,节水节能、垃圾分类都属于消费过程中的行为。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发布2021年第3号公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于2021年1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现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材料二 三幅漫画。
    (1)保护野生动物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原则和     原则。 (2)甲图反映的问题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和    原则,其理由是                         。 (3)乙图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原则,其理由是                            。 (4)读丙图,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说说你的认识。(5)在应对三幅漫画所表现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1)公平性 持续性(2)公平性 持续性 人类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衰退,影响后代人的生活质量,违反了公平性原则,影响生物繁衍也违反了持续性原则(3)共同性 臭氧层破坏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只有进行国际合作才能有效保护臭氧层,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4)图中西欧人的态度,是出于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和共同性原则,巴西人的观点是在维护本国的发展权,西欧人的背后是被砍伐后的树桩,却要求发展中国家为环境保护而付出牺牲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的代价,这违背公平性原则。(5)发达国家是主要的世界资源消费者和环境污染者。

    相关课件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评课ppt课件,共46页。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教课内容ppt课件,共47页。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精品课件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可持续发展内涵,祝同学们学习愉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