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三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
展开语文模拟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1.答案: ①蛀 ②huì
评分:答对一空1分,共2分。
2. D
评分:答对得2分。
3.答案:A
评分:答对得2分。
4.答案:A
评分:答对得2分。
5.答案:①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③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④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⑤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评分:每小题1分。本小题共5分。
6.答案:示例 虎妞的“怀孕”让祥子深感焦虑,老马的经历让他感到前程暗淡,而辛苦积攒的买车钱又被孙侦探敲诈,他只好回到人和车厂,表现了祥子屈从现实的懦弱性格;简·爱一直深爱着罗切斯特,得知他被火烧伤、疯妻已过世,义无反顾地回到他身边,与至爱共担风雨,表现了简·爱专一、执着、勇敢的性格。
评分:性格分析要准确,共2分。
7.答案:(1)参考答案:文采和质朴和谐、恰到好处;不追求物质享受,多做少说,追求道义;为国家奉献一切,不计生死;生活情趣高雅,不流于俗套。
(2)答案示例 君子人格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一抹亮光,让这个民族无论经风历雨还是繁华盛世,都能知道明天的方向。
(3)答案示例:立鸿鹄壮志,做少年君子
评分:第(1)题写对一种内涵0.5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第(2)题比喻恰当得2分;第(3)题1分,标语应以整句为主要形式。本题共5分。
二、阅读欣赏(共50分)
8.答案:首联前一句作者说“家山”相隔万里,只能在梦中出现;后一句说儿时的乡音已经“渐变”,从口音的变化侧面表现离家之久,思乡之切;颔联说每当和文长老闲谈,便能想起家乡的峨眉山高耸入云的景象,以想象入诗,抒发思乡之情。前两联虚实结合,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9.答案:表达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和赞美;对自己除了作诗之外百无一用的心酸和无奈;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诗情的愿望;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壮年苏轼游览题咏于山水之间,不以得失累其心的洒脱胸怀。
评分:答对一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10.答案C A.而:连词,表选择/连词,表转折;B.故:连词,所以/名词,缘故;C.是:代词,这/代词,这;D.之:代词,这种(本性)/助词,的。
评分:答对得2分。
11.答案:①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②一定不会同意,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天下没有生命重要。
评分:每句翻译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12.答案:①舍生而取义 ②道理论证 ③正反对比论证 ④天下和自身相比,自身更贵重
评分:每空0.5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13.答案:示例一:强调亲情伦理关系。我们是一家四口三代人,有老有小,而“我”既是母亲的儿子,又是儿子的父亲,还是妻子的丈夫。作者这样反复的强调,其实是在突显一种家庭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强调亲情。
示例二:强调作为中年人的“我”在家庭中应该担负的责任。“我”有责任照顾老人,保护妻子和儿子。这种责任感,让“我”懂得如何去处理分歧,保持和谐的家庭氛围。
示例三:强调人类的生命规则。母亲、“我”和妻子、儿子,我们显示出一种人类普遍的生命延续状态,正是因为“我”这种强壮的生命对于幼小和衰老的责任,人类才有了独特的文化基因,才能区别于其他物种。
评分:答对一种得4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14.答案:示例一:情趣盎然。“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小家伙的话充满童趣,而且表现出一家人的其乐融融,富有情趣。
示例二:内涵丰富。“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意在说明中年人背上的负担既有上一代的老人,也有下一代的子女。正是这种勇于承担的“背负”,让生活和谐美好,让生命得以延续。
示例三:多处使用对称性的语言。文章中大量使用对称性的语句,把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对举着说,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把时光打通,表现出生命和责任的传承,增加了思想内涵;同时句式的整齐,又增加了音韵美。
评分:答对一种得4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15.答案:D 本文为逻辑说明顺序。
评分:答对得2分。
16.答案:①使用“沉睡”休眠的方法来对付冬寒(答“进入休眠状态,减少物质和能量消耗”或“蓄积物质和能量,减少消耗”也可);
②形成“甲胄”——木栓层,保护它们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
③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
评分:每点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17.答案:示例一 举例子。作者列举北方的梨树和松树的针叶这两个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植物不同季节抗冻能力不一样的特点。
示例二 作比较。为了说明植物在不同季节抗冻能力的差异,作者运用作比较的方式,以冬天低温和春天微寒北方梨树不同的状态作比较,以夏天-8℃的低温和冬天-30℃的严寒松树针叶的不同反应作比较,给读者以清晰的印象。
示例三 列数字。为了准确地说明“即便是同一种植物,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一样”,作者采用列数字的方式,如“-30~-2℃”“-30℃”“-8℃”等,让说明严密、可信。
评分:答对一种示例2分,答对两种即可满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18.答案:内容上,介绍了植物在秋天与春夏不同的生长状态,同时阐释了上文“同一种植物在春夏季节和冬季抗寒能力不一样”的原因,说明植物在冬季之所以抗寒能力强,是因为在秋季植物树叶里合成了更多的脱落酸(休眠素),养分被蓄积起来。同时为下文“耐冻植物都有休眠的特点”的论断作铺垫。
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植物在不同季节耐寒性不同的说明,引起下文耐寒植物在冬季休眠的介绍,使文章结构谨严,逻辑严密。
评分:内容2分,结构2分,共4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19.答案:(1)点明文章中心内容。文章围绕老鱼头“看鱼”展开叙述。老鱼头有看鱼的本事,后来为村里人看鱼总是满载而归,最后老鱼头为保护鱼群看鱼绝活失手。(2)文章线索。作者以老鱼头“看鱼”为线索展开叙述,串起文章故事。(3)含义丰富。“看鱼”既是指老鱼头的捕鱼绝活,也指老鱼头与鱼的交流和对自然的思考。(4)吸引读者兴趣。“看鱼”,谁看鱼?看啥鱼?看鱼做什么?吸引读者带着疑问往下读,调动阅读兴趣。
评分: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20.答案:示例一:质朴厚重。本文的语言质朴厚重。如“渔村里重新弥漫起一股幸福的腥味”,人们的幸福是以鱼类资源的枯竭为代价的,这份“幸福”并不牢靠;“海是老鱼头这辈子的命这辈子的根”,以口语化的语言表现老鱼头对海深厚的情感,语言简明质朴却有着感人的力量,有着丰厚的情感内涵。
示例二:多用短句。文章大量使用短句,如:“到这年头,海好像被掏空似的,鱼越来越难抓”“他们不捞干净不收手,不管大小都收缴,小的卖小的价钱,大的卖大的价钱”,让文章读来简短有力,更贴切地表现人物形象,揭示主题。
示例三:使用比喻修辞,形象生动。“满舱的生鲜像一地的银子”,将鱼比喻成银子,说明人们的贪婪;“银色的鱼群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老鱼头舍下自己的绝活保护海洋,让鱼群得到快速发展,“雪球”这个喻体既符合鱼群的形象特点,也饱含着老鱼头的浓烈情感。
评分:答对一种示例得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21.答案:(1)老鱼头前后行为的对比。老鱼头有看鱼的绝活,村里人抓不到鱼,他只要一出马便能满载而归;可是当他发现人们的贪婪会给鱼群甚至大海带来灾难时,他的“绝活”便屡屡失手,表现出老鱼头高贵的品质。
(2)村里人与老鱼头行为的对比。老鱼头捕到小鱼总是会放生,可村里人“不捞干净不收手”,与老鱼头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3)鱼群前后的状态形成对比。被人们大肆捕捞的时候,老鱼头会听见“鱼在哭”,看到鱼“痛苦抽动翻滚身体”;当人们放弃捕鱼去城里打工,鱼群恢复了生机,“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集体舞蹈”。
(4)老鱼头捕鱼的绝活与家境的一般形成对比。按说有着超高捕鱼技能的老鱼头会过上富裕的生活,可他的日子却“不见得有多富裕”,表现出老鱼头对海、对自然的深沉而长远的爱。
评分:答对一点得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22.答案:示例一 作者以老鱼头的这一情态描写收束全文,深化了主题,升华了老鱼头这一人物形象。并不“贪婪”的老鱼头凭借“看鱼”的绝活帮助村人捕鱼致富,因看到村人残忍捕鱼而内心忧虑,不再带大伙捕到鱼。此处写出了老鱼头单独出海看到渔群在集体舞蹈这一“秘密”时的情态,表达了他内心的欢乐,这一描写既表现出老鱼头淳朴善良的品质,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意图:人类只有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幸福(才能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示例二:作者这样写是将老鱼头与村里人进行了对比,“一个人”笑说明这当中的快乐只有老鱼头自己知道;“傻愣愣”既体现了老鱼头是沉浸在这种喜悦之中的,也暗示了别人的不理解。小说通过写老鱼头内心的觉醒与安乐,含蓄地批判了村里人为了自己的生存而不顾自然的破坏的自私贪婪的行为,赞扬了老鱼头的善良。同时,也启发了我们,生活中不能像村里人那样只一味考虑自己的利益而枉顾自然规律,在面对物质与精神两难选择时,我们更应该像老鱼头那样追求精神的平静,坚守内心的善良。
评分:答对一种示例得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三、写作(共50分)
23.分项分等评分标准。
项目 | 一等 | 二等 | 三等 | 四等 | 五等 |
①内容20分 | 20~18分 | 17~15分 | 14~13分 | 12~11分 | 10分及以下 |
②表达25分 | 25~23分 | 22~21分 | 20~19分 | 18~16分 | 15分及以下 |
③文面5分 | 5分 | 4分 | 4分 | 3分 | 2分及以下 |
写作评卷建议:
①作文试卷评阅应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关写作课程目标与评价建议的精神与要求,切近初中学生学习实际,不宜要求过高。
②建议两人评阅一份试卷,求和的平均数,得分四舍五人。两人评判同一份试卷差距在7分以上者,需仲裁。
③宜于在及格线(30分)以上拉开档次,赋分不宜于集中在某狭小的分数区间。
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科目试卷+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科目试卷+答案,共7页。
云南省昭通市正道中学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卷(二): 这是一份云南省昭通市正道中学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卷(二),文件包含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卷二pdf、九年级语文答案_Print1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卷(二): 这是一份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卷(二),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