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部编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19057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部编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19057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部编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19057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部编版)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190571/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部编版)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190571/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部编版)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190571/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部编版)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190571/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部编版)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190571/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一等奖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一等奖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学目标一科技名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明朝北京城平面图,明清小说,你知道吗,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明朝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明长城、北京紫禁城等知识。2.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朝进入成熟阶段,简述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成就。3.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了解明朝戏剧的繁荣情况及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等知识。
1、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李时珍(1518—1593)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全书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新增374种,共收录方剂11096首,是对16世纪以前中药学的系统总结,它不仅更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还补充了不少新的药物及验方。”房繄恭说,“更难能可贵的是,对其他尚未得到广泛认可的药物及方子,李时珍采取‘凡经人用者,皆不可遗’的态度记录了下来,避免了它们的失传。”
全书约190万字,记载药物1800多种,比前人所记多37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比前人所收录药方多4倍。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地位|意义:《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传播:1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请列举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医学家或药学家:战国时医学家 (四诊法)——东汉末医学家(麻沸散、五禽戏)——汉末著名医学家(《伤寒杂病论》)——唐医学家(千金方)——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本草纲目》)——
2、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宋应星(1587—1666)
姓名:宋应星生活时代:明末清初籍贯:江西南昌府奉新县民族:汉族职业:科学家
宋应星自幼聪明强记,并考中举人,中举人后,担任过地方官吏,公务闲暇时就专心致志地研究科学技术,整理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宋应星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探究,写下了《天工开物》一书。
《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巨著。 这部书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还绘有120多幅插图,画面直观生动,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材料研读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他在书里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 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这样编排呢?
明朝时的中国处于农业社会。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家的根本,中国自古就有“士农工商,以农为本”的观念,这一编排体现了作者的重农的思想。
影响: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传播:传到国外,被译成日文、法文、德文等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3、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徐光启(1562-1633)
徐光启(1562年-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上海人,万历进士,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明朝277年里,取了英文名、信了天主教、写了一部《农政全书》的科学家,只此一位,别无他人。徐光启是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事业的先驱之一。在明末天下危亡之际,他忧国爱民、清廉勤政,倾心竭力以实学救国利民,在西学东渐,引进西式火器和发展明军炮兵抵御后金,引种和推广番薯、良种水稻等高产抗逆作物等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尤精晓农学。同时他还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与意大利人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对中国数学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几何”以及“点”“线”“三角形”“四边形”等术语,就是在这个译本里定下来的”。
内容:《农政全书》也是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作者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全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
地位: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畏艰险、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
他们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明朝科技和近代西方科技有何不同?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国:总结传统领域,注重实用和实践(传统技术)。西方:探索新领域,重视理论研究和实验(近代科学)。原因:明朝加强君主专制,实行八股取士等。
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极为雄伟的军事防御建筑工程,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宏伟的建筑工程。长城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直到明朝末年,前后有20多个诸候国和朝代修筑过长城。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修筑的长城都超过了1万里,如果把历朝历代修筑的长城加在一起,总长度超过了10万余里,大约可以绕地球赤道一圈多。它已经被列为世界的一大奇迹。 长城内外,中原王朝与北方民族演绎了持久的碰撞与交融。长城既是条军事防御线,又是一条地理上的重要界线,也是一条农牧分界线。
导学目标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观察下列长城图片,说说长城由哪些军事设施组成?
明长城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进行生产,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成为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明长城多用砖石砌成,十分坚固。
北京城,是中国历史上最后5代封建王朝辽金元明清的都城北京城,其设计规划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最高成就,被称为"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
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朱棣通过“ 靖难之役 ”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后,选定北京作为都城,从1406年至1420年基本建成,次年(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
建筑以宫殿为重点,并建有坛庙、宫苑、王府、城垣、城楼、官衙、仓库、寺观、桥梁、大街小巷、工商场所、以及各种民生设施
最为雄伟壮丽的是紫禁城,建筑总面积16万余平方米,有各类殿宇近9000间,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被誉为“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与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一起被誉为“世界五大宫”。
根据图片说说北京城城市布局的特点和地位:
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个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布局严整,方城十字街,南北中轴线突出,东西建筑对称展开,宫城外有皇城,皇城外有京城,以万岁山为中心。体现了皇权至上的特征
是北京城的核心。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中国古代主要文学形式发展线索
明朝小说盛行的原因是什么?
①商品经济和工商业市镇的繁荣(经济基础)②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社会基础)③印刷技术的发展(技术基础)
明朝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尤其是小说。
导学目标三:小说和艺术
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
明朝长篇小说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呢?
(1)经济基础: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社会经济的变化促进新的文化因素萌动。(2)广大市民阶层对大众化文学艺术的爱好和需要不断增长,使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3)明统治阶级对知识分子采取高压政策,文人创作不敢触及政治现状,只能在小说中表达对现实和生活的不满。(4)明清时期激烈的民族冲突和社会矛盾为小说的兴起提供了广泛的素材和社会心理。(6)通俗文学的商业化,又进一步激发了文人对小说的创作热情。(7)明代印刷术和刻书业的发展,使小说的传播更快捷。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药物学著作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著作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农业科学著作
目的: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起止点: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作用:明代军事防御体系
特点:体现皇权至上原则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优秀ppt课件,共1页。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说课ppt课件,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明长城,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北京故宫,明长城示意图,嘉峪关,山海关,八达岭长城,金山岭长城,居庸关长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图片ppt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动脑筋,比一比,古典科技巨著,秦长城,北京城,明朝北京城平面图,故宫平面图,看一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