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检测卷(三)有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检测卷(三)有答案,共5页。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检测卷(三)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持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会( )。A.持续上升 B.上升到一定温度后保持不变 C.上升到一定温度后下降2.在雨后,我们常会看到山上雾气缭绕,关于雾的形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白雾是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球B.白雾是烧火形成的烟尘C.白雾就是水蒸气3.把一根手指伸入水中,感觉不冷也不热,这杯水的温度可能是( )。A.25℃ B.55℃ C.36℃ D.20℃4.双层玻璃能( ),是利用了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的特性,让热传导和热辐射大大减少。A.隔声 B.隔热 C.隔水 D.保温5.热水瓶内胆和许多不锈钢做的保温杯,能起到保温作用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内胆和不锈钢不容易传热B.热水瓶内胆、保温杯是双层的,中间是空心的,传热能力极弱C.热水瓶内胆、保温杯很厚,不传热6.关于保温杯的保温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保温杯有没有盖子保温效果都一样B.保温杯的双层结构并抽成真空的设计使保温效果更好C.保温杯内壁镀银,可以减少热辐射7.如图所示,常温的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分别盖上玻璃片a、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片表面出现小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水珠在a的上表面,b的下表面B.小水珠在a的下表面,b的上表面C.玻璃片b温度升高,这是由于水蒸气凝结吸热形成的D.a烧杯中的冰块融化过程中要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8.要使冰棍不融化,卖冰棍的阿姨应该让箱子内的温度保持( )。A.在0~4℃ B.在0℃以下 C.与气温一致9.工厂生产保温杯时,要使保温效果更好,隔层应该( )。A.填充水 B.填充空气 C.把空气抽走,使其变成真空10.妈妈用热水壶烧水,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在整个过程中,水的温度的变化是( )。A.逐渐升高 B.逐渐下降C.先升高后不变 D.先升高再下降11.外卖员送餐时有个专门的泡沫箱装食物(如图)。原因是( )。A.外卖箱能产生热量,让食物持续加热不会凉掉B.外卖箱是热的良导体,将热量传给食物C.外卖箱能有效阻隔热量的传递,使食物凉得慢一些D.外卖箱比较轻,容易携带12.夏天游泳时感觉不是很冷,但是出来以后感觉特别冷。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空气的温度比水的温度低B.水蒸发吸热C.水蒸发放热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3.厂家在制作保温瓶内胆时总是会考虑减慢热量的传递(如图)。保温瓶内胆内壁镀银是为了减少________;而内胆做成两层,且中间真空是为了无________与________;保温瓶的瓶口用木塞塞住,是因为这种物质是热的________,隔绝内部物质与外界空气的接触,减少热传导与热对流。14.小科有一个心爱的保温杯,他发现杯子的内胆是由金属材料(不锈钢)制成的,金属材料往往吸热快散热也快,被称为热的( )。通过看说明书,小科知道杯子的内胆之间是真空的,可以很好地避免通过( )的方式传递热量。15.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是( ),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传递方式是( )。16.制作保温杯时,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_______(填“热的良导体”或“热的不良导体”)。17.自制保温瓶时加了盖子能有效减缓热量散失,原因是利用了减缓散热的其中一种方式________。而在杯子外包毛巾则是减缓了________的散热方式。(填“热传导”“热对流”或“热辐射”)18.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保温杯,保温杯里的热水会凉得___________(填“快”或“慢”)一些。19.当热从一个_______传递给另一个________,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__________,我们把这过程叫做热传递。20.湿衣服慢慢变干,这是水的__________现象;清晨的小草上有很多露珠,这是水蒸气的__________现象。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21.质量好的保温杯能让热水的温度一直保持原来的温度。( )22.冰变成水或者变成水蒸气时都要吸收热量。( )23.把一些碎冰块入一个玻璃杯中,过一会儿会有水从杯中渗出到杯壁上。( )24.冬天,光脚站在瓷砖上比站在地毯上感觉冷,是因为地毯传热更快。( )25.保温瓶的木塞属于热的不良导体,隔绝内部物质与外界空气的接触,减少热传导与热对流。(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26.活动再现:在玻璃杯内加入冰块,用干布擦拭玻璃杯外壁,静置一会儿,玻璃杯外壁有何现象?在装有冰块的玻璃杯内再加入一些食盐,玻璃杯外壁有何现象?并解释其原因。27.烧水时,茶壶的提手会变得很烫,你能提一些有效的建议吗?请写出两条。五、实验题(共24分)28.李亮同学利用实验探究哪种方法保温效果好,对水温进行多次测量,请你根据他获取的保温效果实验记录,回答问题。编号控制条件开始温度10分钟后温度20分钟后温度30分钟后温度1不加盖的水杯98℃68℃53℃30℃2水杯外面包裹毛巾、不加盖98℃73℃62℃34℃3水杯外面包裹毛巾、加盖98℃81℃74℃44℃4水杯嵌入塑料泡沫、加盖98℃87℃80℃58℃注:以上几个水杯材料和大小以及水量都相同。(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经过30分钟,水温降低最多的是________号,降低了________℃;降低最少的是________号,降低了________℃;因此,保温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号,保温效果最差的是________号。(2)如果要研究杯子不同外包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你选择________号和________号;如果要研究有无外包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你选择________号和________号。(3)像毛巾、塑料泡沫这样导热速度________的物体,我们称之为热的________。六、 综合题(共12分)东北的冬天,天气严寒滴水成冰。外面寒冷的铁柱子、铁栏杆成了“马路杀手”。乐乐学校新换了一批铁栏杆,为了防止发生意外,学校门口张贴了告示:“注意防滑,严谨用舌头舔铁栏杆”。29.出现此类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栏杆本身就有黏性,能粘住舌头B.铁是热的良导体,舌头上的水遇冷凝固导致的C.冬天的铁栏杆是草莓味的,同学们喜欢尝D.嘴里的唾液有黏性,能粘住铁栏杆30.下面方法适合“解救”同学们的舌头的是( )A.用力拽下来 B.用温热水冲舌头与铁栏杆C.用冰水冲舌头与铁栏杆 D.用刀把冰戳碎31.你认为在校门口解决此类现象最好的方法是( )。A.用布包裹铁栏杆 B.往铁栏杆上洒水C.贴警示牌 D.有人专门站旁边劝告参考答案:1.B2.A3.C4.B5.B6.A7.A8.B9.C10.C11.C12.B13. 热辐射 热对流 热传导 不良导体14. 良导体 热传导15. 热传导 热对流16.热的不良导体17. 热对流 热传导18.慢19. 物体 物体 另一部分20. 蒸发 液化21.×22.√23.×24.×25.√26.(1)在装有冰块的玻璃杯外壁因局部温度降低,会出现许多水蒸气凝结而成的小水珠。(2)装有冰块的玻璃杯内加入一些食盐后,玻璃杯外壁的小水珠会更多,现象更明显、突出。因为装有冰块的玻璃杯内加入一些食盐后,食盐溶解要吸收大量热量,造成玻璃杯内的温度急剧下降,所以玻璃杯外壁上会有更多的水蒸气凝结。(意思对即可)27.可以将茶壶提手更换成热的不良导体;也可以手上戴上不易导热的手套。28. 1 68 4 40 4 1 3 4 1 2 慢 不良导体29.B 30.B 3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