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 实验题专项训练:多种多样的生物 六年级科学下册+答案解析(教科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419167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升初 实验题专项训练:多种多样的生物 六年级科学下册+答案解析(教科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419167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升初 实验题专项训练:多种多样的生物 六年级科学下册+答案解析(教科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419167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升初 实验题专项训练:多种多样的生物 六年级科学下册+答案解析(教科版)
展开小升初 实验题专项训练:多种多样的生物 六年级科学下册 教科版 含解析
1.实验名称:面包发霉的条件。
实验器材: 4块相同的面包、水、4个塑料、少许霉菌、牙签。
实验步骤:第一块面包干燥,在第二、三、四面包上分别滴10滴水。然后,把四块面包分别放到4个塑料袋里,扎紧袋口。四块面包放在不同环境中,如图所示。
(1)分析实验现象:比较第( )块面包和第( )块面包上霉菌生长数量,可以说明面包的发霉是与温度有关。比较第( )块面包和第( )块面包上霉菌生长数量,可以说明面包的发霉是与水分有关。
(2)发霉的食物洗一洗是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吃的。
2.实验(把下面“借助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操作步骤”补充完整,5分)。
①将洋葱表皮细胞的___________放在显微镜的___________上。
②调节显微镜,直到能看清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止。
③用显微镜观察时两只眼睛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画出洋葱表皮细胞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晓辉进行实验模拟食道的工作:准备一支感觉柔软的透明塑料管,竖直摆放,将一小块馒头放入塑料管,用手指挤压馒头上面的塑料管。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用手指挤压塑料管是在模拟_____________。挤压后,馒头会_____________,直到“食道”的出口处。
(2)分析实验可知,食道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知道面包发霉是由霉菌引起的。那么,霉菌的生长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1.研究问题;霉菌的生长和___________有关。
2.实验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内容:研究心脏的跳动
实验器材:水槽、洗耳球、塑料管、红色水
实验过程:
(1)在水槽中倒入适量的红色水,把洗耳球与管子连接好;
(2)把管子插入水中,挤压、松开洗耳球,同时观察管子中水的流动情况;
(3)持续挤压1分钟,数出挤压的次数,并说出手的感觉。
实验分析与交流:
①在这实验中,洗耳球相当于_______,管子相当于_______,水相当于血液;
②挤压洗耳球时相当于心脏是_______的,并且看到水被______心脏;松开洗耳球时相当于心脏是_______的,同时看到水被_______心脏;
模拟呼吸运动。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6.在图中对应的括号里填入模拟的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名称(填序号)
A.肺 B.气管 C.膈肌 D.胸廓
7.图3,当用手往上顶橡皮膜时,小气球的状态是( );图4,拉下橡皮膜时,小气球的状态是( )。
A.膨胀 B.变瘪 C.没有变化
8.图3模拟的是( )过程,图4表示的是( )过程。
A.消化 B.呼气 C.吸气
9.呼吸时空气进入人体的起始部位是( ),空气不经过的部位是( )。
A.鼻腔或口腔 B.气管 C.膈
10.为了探究“肺是怎样呼吸的”,小明制作了一个模拟人体呼吸的装置(如下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装置中,瓶内气球模拟人的______,吸管模拟人的______,瓶底橡皮膜模拟人的______。
(2)从实验可知,呼气和吸气过程中,发生气体交换的主要装置是______。
(3)呼气时,交换后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呼出体外,此时______收缩,______放松。
(4)运动时,我们的呼吸速度______(填“变快”“不变”或“变慢”)
实验:观察鱼的呼吸。
11.正确的实验步骤是(1)( )→ (2)( )→ (3)( )→ (4)( )
A.用吸管吸取一些墨汁(或有颜色的果汁、蔬菜汁);
B.观察墨汁流入鱼口后,会不会顺着鳃盖后缘流出来;
C.将鲫鱼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缸中;
D.慢慢地把墨汁(或有颜色的果汁、蔬菜汁)滴在鱼口的前方;
12.实验结论是( )。
A.染色的水从鱼的口吸入,经过鱼鳃从鳃盖后缘流出。
B.染色的水从鱼的口吸入,不会经过鱼鳃从鳃盖后缘流出。
13.四年级的同学在研究“耳的结构与功能”,如下图,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中的气球皮模拟的是耳结构中的__________,它能将声波转化为__________。
(2)实验中我们可以在气球皮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碎纸屑的作用是__________。
(3)音叉与气球皮的距离固定不变,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大,纸屑跳动得__________(填“明显”或“不明显”),说明气球皮振动幅度__________(填“大”或“小”);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同一把音叉,但一次距离气球皮较近,另一次距离气球皮较远,你会发现,气球皮振动的__________不同。
(4)结合上述实验,你觉得耳朵听到的声音的音量与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
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内的消化现象,小红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管编号
A
B
馒头碎屑或块
馒头碎屑
馒头块
试管中加入唾液
2mL唾液
2mL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14.( )试管模拟的是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填试管编号)
15.食物在口腔消化的过程中,牙齿的作用是( ),舌头的作用是( )。
16.馒头里的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色,我猜测( )试管里加入碘酒后不会变蓝色,可能里面的淀粉被唾液消化了。(填试管编号)
17.馒头在口腔中初步消化,其营养最终是在( )里被吸收的。
18.用滴碘酒的方式,观察试管中的淀粉是否被唾液消化了,这一环节属于( )。A.提出问题 B.作出结论 C.实验验证
19.下图演示的是人体的呼吸运动,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下面字母所代表的结构名称。
A.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 D._________。
(2)当用手向上推橡皮膜时,气球变瘪表示_________过程。
20.下面是模拟“心脏跳动和血液流动”的实验。
实验内容
模拟心脏跳动和血液流动
实验材料
水槽、塑料管、吸耳球
实验步骤
把塑料管一端和洗耳球相连,另一端放在水槽里,反复挤压和松开吸耳球,仔细观察现象。
(1)在这个实验中,洗耳球模拟的是( ),挤压吸耳球的动作表示心脏的( )。
(2)结论:心脏( ),推动血液由( )进入血管流到全身各处,心脏舒张,血液由血管( )心脏。
21.探究馒头发霉条件的实验。
条件组合
实验方法
1
温暖 潮湿
把装有_______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2
温暖 干燥
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3
寒冷 潮湿
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
4
寒冷 干燥
把装有____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
实验结论
馒头在____和___条件下容易发霉。
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22.实验材料:显微镜
写出显微镜结构名称:
A.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 D._________ E._________
23.制作洋葱表皮装片
下列四幅图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④③
24.实验过程:
①将洋葱表皮装片放在显微镜的_________上。
②调节显微镜,直到能看清楚洋葱表皮细胞为止。
③观察发现洋葱表皮是由一个个小格子构成的,形状规则,它们就是洋葱表皮的__________。
实验题,请把正确的序号填写到括号里。
图一 图二
25.我们用( )器官可以判断图中物品的形状和颜色。
A.眼睛 B.鼻子 C.嘴巴
26.通过观察,我知道图一是( ),图二是( )。
A.番茄 B.草莓 C.香瓜
27.辨别图一和图二的气味和味道,需要借助( )和( )器官。
A.舌头 B.鼻子 C.嘴巴
28.用身边的材料做一种昆虫模型。
(1)实验材料:枯树枝、开心果果壳、热熔胶。
(2)实验步骤:
①准备一些_______和_______。
②用热熔胶把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连接起来,把果壳粘在_______,把触角粘在_______。
③在胸部的两侧粘上_______。
29.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学习了“微观生命世界”这一单元后,很想知道面包发霉是否跟水分和温度有关,于是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名称:探究面包发霉的条件
实验材料:4块相同的面包、水、4个塑料袋、少许霉菌、牙签等。
实验步骤:
①把4块面包烘干,然后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同样多的霉菌;
②第一块面包保持干燥,在第二、三、四块面包上分别滴等量的水;
③把4块面包分别放到4个塑料袋里。
把4块面包放在不同的温度中,几天后,发现第二、四块面包上霉菌较多、如图所示。
(1)分析实验现象:比较第______________块面包和第________________块面包上霉菌的数量,可以说明面包的发霉与水分有关。比较第三块面包和第四块面包上霉菌的数量,可以说明面包的发霉与温度______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2)得出实验结论:面包的发霉跟_________________有关。
(3)实验时需要注意安全、______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鼻子闻发霉的面包。
(4)发霉的食物洗一洗是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吃的。
(5)我们想要储存一条鱼,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30.实验名称:研究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
问题: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是否一样。我的猜想(假设):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实验器材:橡皮
实验步骤:1、用橡皮砸手背和脚背,橡皮要从相同的高度落下。学生边实验边记录。
2、比较记录结果,判断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
3、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实验探究题:观察蚕卵
1、我们可以先用_____ 观察蚕卵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然后借助_____ 细致观察。
2、在观察中发现有白色的蚕卵,且上面有小孔,这是已经孵化出____的卵壳。
3、蚕卵仔细观察很像_____,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
4、蚕卵颜色的变化顺序是:_______ 。
资料:放学后,小翔的肚子开始咕咕叫了,他便从学校门口的超市里买了一块面包,准备开始吃。“呀!”小翔突然发现面包上有一边是黑黑的,是发霉了,于是他打算吃没发霉的那边。一旁的小鹏见状,连忙阻止小鹏,说发霉的食物不能吃。小翔回家后做了实验:
(1)将馒头片放入烤箱内烘干;
(2)在1号馒头片上滴10滴水,2号保持干燥;
(3)将1号和2号馒头片放入塑料自封袋中,并挤出空气,封好口;
(4)把两个袋子放到同一个温暖、阴暗的地方。
32.小鹏说面包不能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3.小翔研究的问题( )。
A.食物发霉是否与水分有关
B.食物发霉是否与温度有关
C.食物发霉是否与空气有关
34.小翔在实验中设计的不同条件( )。
A.水分 B.温度 C.空气
35.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验研究,你认为小翔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食物在_______(填“潮湿”“温暖”或“有空气”)条件下容易发霉。
参考答案:
1. 二 三 一 二 不可以
【分析】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和植物、动物一样需要 一定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在适宜的环境里,它们能很快地繁殖。越来越多的微生物分解、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同时排出废物,使食物不再是原来的样子,食物腐败变质了。
【详解】(1)分析实验现象:比较第二块面包和第三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的数量,潮湿环境下温度高的霉菌多,可以说明面包的发霉是否与温度有关。比较第一块面包和第二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的数量,常温下潮湿环境霉菌数量多,可以说明面包的发霉是否与水分有关,实验结论:说明霉菌生长与温度、湿度有关;
(2)观察变质的食物时要用扇闻的方式闻气味,不能用鼻子直接闻发霉的面包。发霉后的食物不能食用了。
2. 装片 载物台 洋葱表皮细胞 都要睁开
【详解】观察洋葱表皮细胞,需要的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表皮装片。
实验过程:
①将洋葱表皮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物体必须制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②调节显微镜,直到能看清楚洋葱表皮细胞为止。
③用显微镜观察时,两只眼都要睁开。左眼对准接目镜注视,右眼睁开,便于画图。要细心画图,反复观察几次。
④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会发现洋葱表皮是由一个个细胞构成的,形状规则,它们就是洋葱的细胞
3. 食道的蠕动 顺着塑料管向下移动 通过蠕动将食物输送到胃里
【解析】人体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
【详解】(1)在塑料袋里装上水、一小块馒头和煮熟的蔬菜,用手指挤压塑料管是在模拟食道的蠕动,挤压后,馒头会顺着塑料管向下移动,直到“食道”的出口处。如果我们反复揉挤这个袋子,里面的食物会碎掉。
(2)食道是食物进入体内的通道,可以蠕动将食物推入胃,没有消化功能。
4. 水分 二块面包、二个塑料袋、一杯水、一根牙签、霉菌、滴管等。 (1)在准备好的二块烘干的面包上用牙签放上一些霉菌。
(2)使第一块面包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面包上用滴管滴上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后放在桌上。
(3)定期观察一次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并作好记录。 霉菌的生长与水分有关
【分析】霉菌发霉的条件有:适宜的环境即营养,水,适宜温度,空气等。食物处于潮湿温暖且和空气接触的环境下最容易发霉。
【详解】知道面包发霉是由霉菌引起的。那么,霉菌的生长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我的推测是:霉菌的生长和水分有关。我需要准备哪些材料:2块干面包、2个塑料袋、一杯水、一根牙签、霉菌、滴管等。.我可以这样做实验:在准备好的2块干面包上用牙签放上一些霉菌,使第一块面包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面包上滴上十滴水,分别放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后放在桌上。定期观察一次面包上的霉菌的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实验结果发现:霉菌的生长和水分有关。
5. 心脏 血管 收缩 流出 舒张 流入
【详解】我们用洗耳球来体验心脏的工作。实验中:洗耳球相当于人体的心脏,塑料软管相当于人体的血管,水槽里的水相当于人体的血液。当心脏收缩时,心脏里的血液会被压出心脏,运输到身体各个部分。当心脏舒张时,身体各个部分的血液会回到心脏。挤压洗耳球时相当于心脏是收缩的,并且看到水被流出心脏;松开洗耳球时相当于心脏是舒张的,同时看到水被流入心脏。运动时心跳加快,每分钟从心脏输出的血液会更多。
6.BADC 7. B A 8. B C 9. A C
【解析】6.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此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吸气:鼻腔或口腔→气管→支气管→肺。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呼气:肺→支气管→气管鼻腔或口腔。图中从上到下依次模拟的是气管、肺、胸廓、膈肌。
7.当用手往上顶橡皮膜时,小气球的状态是变瘪;拉下橡皮膜时,小气球的状态是膨胀。
8.图3模拟的是呼气过程,图4表示的是吸气过程。
9.呼吸时空气进入人体的起始部位是鼻腔或口腔,再依次经过气管、支气管、肺,空气不会经过膈。
10. 肺 气管 膈肌 肺 胸腔 腹部 变快
【分析】人体的呼吸器官由呼吸道和肺二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咽、喉为上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为下呼吸道。
【详解】(1)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该装置中,瓶内气球模拟人的肺,吸管模拟人的气管,瓶底橡皮膜模拟人的膈肌;
(2)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气体交换中转站,能够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3)人在平静状态下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肋间外肌同时舒张,肋骨向下向内移动,这样,胸廓的容积就缩小,肺随之回缩,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
(4)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伴随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肺必须更加卖力地工作,所以人在运动时,呼吸急促,每分钟呼吸次数与平静时相比会加快。
11. C A D B 12.A
【详解】鱼是用鳃呼吸的动物。水流入鱼口后,经过鳃,然后从鳃盖后缘流出。观察鱼的呼吸正确的实验步骤是1.将鲫鱼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缸中;2.用吸管吸取一些墨汁;3.慢慢地把墨汁(或有颜色的果汁、蔬菜汁)滴在鱼口的前方;4.观察墨汁流入鱼口后,会不会顺着鳃盖后缘流出来;实验结论是水流入鱼口后,经过鳃,然后从鳃盖后缘流出。在水中时鳃丝展开,扩大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鱼在水中呼吸。
13. 鼓膜 振动 放大振动现象 明显 大 幅度 振动幅度 声源的远近
【分析】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其中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有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音,耳道的作用是传递声音,鼓膜的作用是引起振动,听觉神经的作用是向大脑报告信息。
【详解】(1)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振动。实验中的气球皮模拟的是耳结构中的鼓膜,它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我们可以在气球皮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碎纸屑的作用是放大实验中的振动现象,
(3)音量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音叉与气球皮的距离固定不变,用力敲击音叉,音叉振动的幅度大,所以音叉发出的声音大,纸屑跳动得明显;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同一把音叉,但一次距离气球皮较近,另一次距离气球皮较远,你会发现,气球皮振动的幅度不同。
(4)音量指声音的强弱,耳朵听到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和声源的远近有关。
14.A 15. 将食物切割、磨碎 搅拌食物并协助吞咽 16.A 17.小肠 18.C
【分析】口腔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食物初步消化的场所。牙齿可以将食物切割、磨碎,舌头可以搅拌食物并协助吞咽,唾液不仅可以帮助吞咽也能帮助初步消化食物。
14.口腔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食物初步消化的场所,所以A试管模拟的是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15.口腔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食物初步消化的场所。牙齿可以将食物切割、磨碎,舌头可以搅拌食物并协助吞咽,唾液不仅可以帮助吞咽也能帮助初步消化食物。
16.唾液不仅可以帮助吞咽也能帮助初步消化食物。馒头里的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色,A管里加入碘酒后不会变蓝色,因为唾液已经将淀粉初步消化了。
17.食物的吸收工作主要是在小肠里完成的,绝大部分营养成分在小肠内被消化、吸收了。
18.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六个步骤。用滴碘酒的方式,观察试管中的淀粉是否被唾液消化了,这一环节属于实验验证。
19. 气管 肺 胸腔 膈肌 呼气
【分析】呼气时,胸廓向内收缩,横隔向上移,胸腔空间变小,腹部舒张,肺泡里的二氧化碳被排除体外;吸气时,胸廓向外扩张,横隔向下移,胸腔空间变大,腹部收缩,吸入了空气。
【详解】(1)根据题干可知,A模拟气管,B模拟肺,C模拟胸腔,D模拟膈肌;
(2)呼气时,胸廓向内收缩,横隔向上移,胸腔空间变小,腹部舒张,肺泡里的二氧化碳被排除体外。所以当用手向上推橡皮膜时,气球变瘪表示呼气过程。
20. 心脏 收缩 收缩 心脏 流回
【分析】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器官,心脏在人体内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首先,心脏可以推动血液的流动,为身体的各个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量,因此可以使器官组织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其次,心脏像是发动泵,通过心脏的收缩舒张功能,将全身的营养物质比如葡萄糖、蛋白质、氧气、无机盐、维生素等输送到全身发挥营养作用,并且还可以带走代谢产物。
【详解】(1)在探究心脏是怎样工作的实验中,洗耳球模拟的是心脏,胶管模拟的是血管,水模拟的是血液,挤压洗耳球的动作是模拟心脏的收缩。
(2)在人体内,血管和心脏构成了物质运输的管道系统,其中,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收缩,推动血液由心脏进入血管(动脉)流到全身各处;心脏舒张,血液由血管(静脉)流回心脏。
21. 湿 干 温暖 潮湿
【解析】略
22. 目镜 粗准焦旋螺 物镜 载物台 反光镜 23.B 24. 载物台 细胞
【分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
22.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由目镜、镜筒、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显微镜具有放大作用。
23.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装片片标本:②将一个洋葱用小刀一分为二,④选取其中一片,①在洋葱内表面轻轻划一个“#”字,④取下洋葱内表皮把取下的洋葱表皮③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注意不要有气泡;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吸掉多余的水。
2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需要的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表皮装片。
实验过程:①将洋葱表皮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②调节显微镜,直到能看清楚洋葱表皮细胞为止。③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会发现洋葱表皮是由一个个细胞构成的,形状规则,它们就是洋葱的细胞。
提示:用显微镜观察时,两只眼都要睁开。要细心画图,反复观察几次。
25.A 26. A C 27. B A
【分析】我们用感觉器官来认识事物,但是要灵活运用,采用合适的方法来认识。眼睛、耳朵、舌头、鼻子和皮肤等都是我们的感觉器官。
25.我们看形状和颜色的时候需要用到我们的眼睛来看;鼻子是闻气味、嘴巴是尝味道;
26.根据图片,图一是番茄,图二是香瓜;
27.眼睛、耳朵、舌头、鼻子和皮肤等都是我们的感觉器官。我们用鼻子闻气味、用嘴巴尝味道。
28. 枯树枝 开心果果壳 头 胸 腹 背部 头部 三对足
【详解】用最细的枯树枝做触角,用稍粗一点的枯树枝做足,用最粗的枯树枝按照身体比例截取做头、胸、腹,用开心果果壳做翅。也可以用橡皮泥、火柴梗、牙签等材料制作。
(1)实验材料:枯树枝、开心果果壳、热熔胶。
(2)实验步骤:①准备一些枯树枝和开心果果壳。②用热熔胶把头、胸、腹三部分连接起来,把果壳粘在背部,把触角粘在头部。③在胸部的两侧粘上三对足。
29. 一 二 有关 温度、湿度 不能 不可以 冷冻、晒干
【分析】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和植物、动物一样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在适宜的环境里,它们能很快地繁殖。越来越多的微生物分解、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同时排出废物,使食物不再是原来的样子,食物腐败变质了。
【详解】(1)比较第一块面包和第二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的数量,常温下潮湿环境霉菌数量度,可以说明面包的发霉是否与水分有关,比较第三块面包和第四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的数量,潮湿环境下温度高的霉菌多,可以说明面包的发霉是否与温度有关,说明霉菌的生长与温度、湿度有关。
(2)得出实验结论:面包的发霉跟温度、湿度有关。
(3)观察变质的食物时要用扇闻的方式闻气味,不能用鼻子直接闻发霉的面包。
(4)发霉后的食物不能食用了。
(5)用破坏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的条件可以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我们可以用冷冻(或冷藏)、晒干(或风干、烘干)、腌制、密封包装、真空包装、高温消毒等方法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更好地储存食物。
30. 橡皮砸到手背的次数比脚背多。 手背反映比脚背反应要快一些。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详解】同一个人身体的不同部位,不同的人反应时不同,反应有快慢差别。因此实验现象是:橡皮砸到手背的次数比脚背多。可得出实验结论:手背反映比脚背反应要快一些。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31. 眼睛 放大镜 蚁蚕 芝麻粒 淡黄色(黄色)→淡红色(浅褐色)→灰绿色(紫黑色)
【分析】蚕卵的特征:扁圆形,像小米粒大小,中间有些凹下去,刚出来的蚕卵是淡黄色,即将孵出的卵黑灰色,长1.2~1.3毫米。
【详解】(1)工具能够帮助人类做许多人类不能做的事情,扩大了人的视野,延伸了人的肢体,增强了人的力量。我们可以先用肉眼观察蚕卵,然后借助放大镜来观察蚕卵上那些细小的特征。
(2)有黄色的卵,那可能是未受精的卵,是不会孵出小蚕来的。如果是白色的,那是已经孵出小蚕的空卵壳,如果仔细观察,在空卵壳上还会发现有小孔。
(3)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蚕卵近似圆形,看上去很像芝麻粒,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
(4)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的,经1-2天变成淡红、浅褐,再经3-4天变成 灰绿或紫黑色,以后不再发生变化。
32.霉产生的毒素可能也污染了没发霉的那边。 33.A 34.A 35.潮湿
【分析】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
32.因为霉变的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食用的。
33.根据题干可知,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唯一的变量是水分,所以研究的是食物发霉是否与水分有关;
34.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食物发霉是否与水分有关,所以唯一的变量是水分。
35.霉菌的生长与繁殖和植物、动物一样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在适宜的环境里,它们能很快地繁殖。霉菌生长得快的条件:温暖、潮湿、阴暗没有光的环境里。
小升初 实验题专项训练:物质 六年级科学下册+答案解析(教科版): 这是一份小升初 实验题专项训练:物质 六年级科学下册+答案解析(教科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升初 实验题专项训练:生物与环境 六年级科学下册+答案解析(教科版): 这是一份小升初 实验题专项训练:生物与环境 六年级科学下册+答案解析(教科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探究鸽子羽毛,生物的研究,在探究仙人掌耐旱原因的实验中,,科学探究室,实验小组想验证仙人掌的生存本领,【实验目的】体验脂肪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升初 实验题专项训练:宇宙 六年级科学下册+答案解析(教科版): 这是一份小升初 实验题专项训练:宇宙 六年级科学下册+答案解析(教科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