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第1章 热点•微专题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1章 第1节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1章 第2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1章 第3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1章 第1节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第1章 章末整合提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第1章 章末整合提升课件PPT,共17页。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章末整合提升知识·体系构建考向·链接高考考向1 人口增长[命题视角]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增减情况进行相关计算时,必须明确三个要素:一是该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数,即人口基数;二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三是该国家或地区人口的迁出率和迁入率。[真题展示](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Ⅲ)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完成第1~3题。1.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 )A.2001—2005年 B.1991—1995年C.1981—1985年 D.1971—1975年2.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 ( )A.生育政策放宽 B.经济发展提速C.育龄妇女较多 D.生育观念转变3.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 ( )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C.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解析]第1题,2001—200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5~9岁,1991—199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15~19岁,1981—198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25~29岁,1971—197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35~39岁,据图可知,这四个年龄段女性人数35~39岁最多,说明当时出生率最高。第2题,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口出生时间大致是1986—1990年,由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1986—1990年的育龄妇女2010年年龄在41~49岁之间,据图可知,2010年年龄在41~49岁之间人数较多,因此造成20~24岁年龄组人口出生人数偏多的原因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育龄妇女较多。1986—1990年左右生育政策稳定。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在改革开放后均较快,不会仅仅影响某个短时间段。1986—1990年左右生育观念不会变化太大。第3题,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变化,即20年后的变化。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20年后进入生育年龄的人在2010年是0~4岁、5~9岁,图中这部分人数量少且较长时间人数少,且10~14岁的人也较少,因此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人口出生率逐渐增加趋势不明显且不一定是逐渐增加。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2025年即15年后进入育龄年龄的人2010年是6~14岁,这部分人2010年数量较少,不会在2025年出现生育高峰。从图中信息不足以判断其人口总量减少且20年期间不一定是逐渐减少。[答案]1.D 2.C 3.B考向2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命题视角]人口迁移包括人口迁出和迁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经济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都会产生有利和不利影响。[真题展示](2020年江苏高考地理)下图为“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与分区比例图”。读图,完成第4~5题。4.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化的主要特点有 ( )①东部地区占比先升后降 ②中西部地区占比持续下降 ③全国流动人口总量2014年前增加,之后减少 ④全国流动人口增长率2014年前增大,之后减小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5.造成三大区域人口流动趋势变化的原因有 ( )①全国交通条件改善,人口流动的规模进一步加大②各地户籍政策放开,流动人口逐渐向大城市集中③东部地区就业机会多,对流动人口具有持续吸引力④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流动人口吸引力有所增强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第4题,据图分析,东部地区占比在1982—2005年上升,2005年之后下降,①正确。中部地区占比是先下降后上升,西部地区占比是向上升后下降再上升,②错误。全国流动人口总量2014年前增加,之后减少,③正确。但是全国流动人口增长率应该是1982—1987年较快,1987—1990年较慢,1990年至2008年增长最快,之后增长率下降,④错误。第5题,三大区域人口流动趋势是流动人口总量在增加,这和交通条件改善关系不大,其原因主要是经济差距加大、东部地区就业机会多,对流动人口具有持续吸引力,①错误,③正确。各地户籍政策放开,会促进人口流动,但不一定向大城市集中,主要是向东部地区集中,②错误。2014年后流动人口数量规模减小,应该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关,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增加,当地人口不必远距离流动到东部,中西部对流动人口吸引力增强,④正确。[答案]4.C 5.B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章末整合提升知识·体系构建考向·链接高考考向1 人口增长[命题视角]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增减情况进行相关计算时,必须明确三个要素:一是该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数,即人口基数;二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三是该国家或地区人口的迁出率和迁入率。[真题展示](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Ⅲ)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完成第1~3题。1.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 )A.2001—2005年 B.1991—1995年C.1981—1985年 D.1971—1975年2.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 ( )A.生育政策放宽 B.经济发展提速C.育龄妇女较多 D.生育观念转变3.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 ( )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C.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解析]第1题,2001—200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5~9岁,1991—199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15~19岁,1981—198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25~29岁,1971—197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35~39岁,据图可知,这四个年龄段女性人数35~39岁最多,说明当时出生率最高。第2题,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口出生时间大致是1986—1990年,由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1986—1990年的育龄妇女2010年年龄在41~49岁之间,据图可知,2010年年龄在41~49岁之间人数较多,因此造成20~24岁年龄组人口出生人数偏多的原因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育龄妇女较多。1986—1990年左右生育政策稳定。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在改革开放后均较快,不会仅仅影响某个短时间段。1986—1990年左右生育观念不会变化太大。第3题,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变化,即20年后的变化。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20年后进入生育年龄的人在2010年是0~4岁、5~9岁,图中这部分人数量少且较长时间人数少,且10~14岁的人也较少,因此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人口出生率逐渐增加趋势不明显且不一定是逐渐增加。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2025年即15年后进入育龄年龄的人2010年是6~14岁,这部分人2010年数量较少,不会在2025年出现生育高峰。从图中信息不足以判断其人口总量减少且20年期间不一定是逐渐减少。[答案]1.D 2.C 3.B考向2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命题视角]人口迁移包括人口迁出和迁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经济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都会产生有利和不利影响。[真题展示](2020年江苏高考地理)下图为“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与分区比例图”。读图,完成第4~5题。4.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化的主要特点有 ( )①东部地区占比先升后降 ②中西部地区占比持续下降 ③全国流动人口总量2014年前增加,之后减少 ④全国流动人口增长率2014年前增大,之后减小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5.造成三大区域人口流动趋势变化的原因有 ( )①全国交通条件改善,人口流动的规模进一步加大②各地户籍政策放开,流动人口逐渐向大城市集中③东部地区就业机会多,对流动人口具有持续吸引力④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流动人口吸引力有所增强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第4题,据图分析,东部地区占比在1982—2005年上升,2005年之后下降,①正确。中部地区占比是先下降后上升,西部地区占比是向上升后下降再上升,②错误。全国流动人口总量2014年前增加,之后减少,③正确。但是全国流动人口增长率应该是1982—1987年较快,1987—1990年较慢,1990年至2008年增长最快,之后增长率下降,④错误。第5题,三大区域人口流动趋势是流动人口总量在增加,这和交通条件改善关系不大,其原因主要是经济差距加大、东部地区就业机会多,对流动人口具有持续吸引力,①错误,③正确。各地户籍政策放开,会促进人口流动,但不一定向大城市集中,主要是向东部地区集中,②错误。2014年后流动人口数量规模减小,应该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关,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增加,当地人口不必远距离流动到东部,中西部对流动人口吸引力增强,④正确。[答案]4.C 5.B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