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09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19363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09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19363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09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19363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09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09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09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一、单选题1.(2022·北京东城·统考一模)下列实验对应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ABCD实验2NO2(g)(红棕色)N2O4(g)(无色)有白色沉淀产生均有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AgSCN)结论正反应放热白色沉淀一定是BaSO3待测液中含有Cl-和SOAg+与Fe2+不反应 A.A B.B C.C D.D2.(2022·北京东城·统考一模)下列方程式与所给事实不相符的是A.向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2Fe2++Cl2=2Fe3++2Cl-B.实验室制氨气:2NH4Cl+Ca(OH)22NH3↑+CaCl2+2H2OC.铝溶于NaOH溶液:2Al+2OH-+2H2O=2AlO+3H2↑D.将充满NO2的试管倒扣在水中:3NO2+H2O=2HNO3+NO3.(2022·北京西城·统考二模)某小组探究NH3的催化氧化,实验装置图如图。③中气体颜色无明显变化,④中收集到红棕色气体,一段时间后产生白烟。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若②中只有NH4Cl不能制备NH3B.③、④中现象说明③中的反应是4NH3+5O24NO+6H2OC.④中白烟的主要成分是NH4ClD.一段时间后,⑤中溶液可能变蓝4.(2021·北京西城·统考二模)用下列仪器或装置(图中部分夹持略)进行相应实验,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验证溴乙烷消去反应的气体产物为乙烯实验室制乙酸乙酯收集NO2气体酸性:碳酸>苯酚ABCDA.A B.B C.C D.D5.(2021·北京西城·统考一模)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ABCD除去中的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检验溴乙烷水解产物中含有 检验溶液是否变质 A.A B.B C.C D.D6.(2021·北京西城·统考一模)工业上利用反应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浓氨水接近管道,若产生白烟说明管道漏气B.的电子式为:C.中只含有离子键D.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2021·北京东城·统考二模)下列气体的验证方法没有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氧气——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B.氯气——湿润的有色纸条褪色C.乙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氨气——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8.(2021·北京东城·统考一模)用下图装置探究铜与硝酸的反应,实验记录如下:装置步骤操作现象①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使浓硝酸滴入试管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绿色②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推动注射器活塞使部分水进入试管注射器内剩余的水被“吸入”试管;铜表面产生无色气泡,溶液变蓝,试管内气体逐渐变为无色③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拉动注射器活塞吸取少量无色气体;拔下注射器,再拉动活塞吸入少量空气注射器中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4HNO3(浓)=Cu(NO3)2+2NO2↑+2H2OB.②中注射器内剩余的水被“吸入”试管的原因可能是NO2与H2O反应导致压强减小C.③中的实验现象能证明②中Cu与硝酸反应生成了NOD.待②中反应停止后,向试管内滴加少量稀硫酸,有气体产生9.(2020·北京东城·统考二模)氨基甲酸铵(H2NCOONH4)是一种氨化剂,易水解,难溶于CCl4。某小组设计下图所示装置制备氨基甲酸铵。已知:2NH3(g) + CO2(g)H2NCOONH4(s) H<0。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2中的试剂为饱和NaHCO3溶液B.冰水浴能提高H2NCOONH4的产率C.1和4中发生的反应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D.5中的仪器(含试剂)可用3中仪器(含试剂)代替10.(2020·北京东城·统考二模)下列自然现象发生或形成的过程中,指定元素既没有被氧化又没有被还原的是A.溶洞——钙B.闪电——氮C.火山喷发——硫D.光合作用——碳A.A B.B C.C D.D11.(2020·北京东城·统考二模)下列指定微粒的个数比不是2∶1的是A.过氧化钠固体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B.碳酸钠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C.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和碳原子D.二氧化氮溶于水时,被氧化的分子和被还原的分子12.(2020·北京西城·统考二模)下列关于离子检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取某盐溶液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溶液中含有NH4+B.取某溶液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滴加氯水,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中含有Fe2+C.取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D.取某无色溶液通入Cl2,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下层呈紫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I−13.(2020·北京西城·统考一模)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ABCD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一段时间后沉淀无明显变化加盐酸出现白色浑浊,加热变澄清KMnO4酸性溶液在苯和甲苯中均褪色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 A.A B.B C.C D.D14.(2022·北京东城·统考二模)下列离子检验利用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是选项待检验离子检验试剂AFe3+KSCN溶液BSO稀盐酸、氯化钡溶液CI-Cl2、淀粉溶液DNH浓NaOH溶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A.A B.B C.C D.D15.(2021·北京西城·统考一模)下列反应中,酸体现还原性的是A.与浓盐酸共热制 B.与浓硫酸共热制C.与稀硫酸反应制 D.与稀硝酸反应制备
参考答案:1.A【详解】A.2NO2(g)(红棕色)N2O4(g)(无色)在热水中呈红棕色,说明加热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B.3Ba2++2NO+3SO2+2H2O =3BaSO4 +2NO+4H+,产生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钡,故B错误;C.碳酸钠加硝酸银和氯化钡产生碳酸银和碳酸钡均为白色沉淀,不一定是待测液中含有Cl-和SO,故C错误;D.Fe2++Ag+ Ag+Fe3+是可逆反应,产生白色沉淀(AgSCN),不能说明Ag+与Fe2+不反应,故D错误;故选A。2.A【详解】A.向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Cl2过量,亚铁离子、溴离子都被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符合题意;B.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即,故B不符合题意;C.铝与碱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故C不符合题意;D.将充满NO2的试管倒扣在水中,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即3NO2+H2O=2HNO3+NO,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3.C【分析】由图可知,①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备氧气,装置②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共热反应制备氨气,装置③中氨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一氧化氮,装置④中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与过量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硝酸,硝酸与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会有白烟产生,装置⑤中氮的氧化物与氧气溶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与铜反应生成淡蓝色的硝酸铜。【详解】A.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无法制得氨气,故A错误;B.由分析可知,③中气体颜色无明显变化、④中收集到红棕色气体,一段时间后产生白烟说明③中氨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故B增强;C.由分析可知,④中白烟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铵,故C错误;D.由分析可知,一段时间后,装置⑤中氮的氧化物与氧气溶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与铜反应生成淡蓝色的硝酸铜,故D正确;故选C。4.A【详解】A.溴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产生乙烯,乙醇具有挥发性,使制取得到的乙烯中含有乙醇,通过水除去乙醇,然后将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若溶液褪色,就证明反应产生了乙烯,可以达到实验目的,A正确;B.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条件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反应产生的乙酸乙酯与挥发的乙酸、乙醇通过导气管进入饱和Na2CO3溶液来除去杂质,为防止倒吸现象,应该将导气管伸入到液面上,不能伸入到液面以下,B错误;C.NO2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应该使用向上排空气方法收集,导气管应长进断出,C错误;D.浓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制取CO2气体,但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的HCl也会与溶液中的苯酚钠反应产生苯酚,因此不能得到酸性:碳酸>苯酚的结论,D错误;故选A。5.C【详解】A. 二氧化碳也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故不能用碳酸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HCl,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A错误;B. 在2mL0.2mol/LNaOH溶液中滴入3滴0.1mol/LMg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NaOH是过量的,再滴入3滴0.1mol/LFeCl3溶液,FeCl3与过量的NaOH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不能证明沉淀发生了转化,即不能说明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B错误;C. 溴乙烷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加热的条件下水解,在水解液中加入稀硝酸中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再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淡黄色沉淀为AgBr,从而检验溴乙烷水解产物中含有,C正确;D.因为稀硝酸能氧化生成,生成白色沉淀BaSO4,故不能检验溶液是否变质,应用盐酸酸化氯化钡溶液,D错误;故选C。6.C【详解】A.将浓氨水接近氯气管道,若产生白烟则有氯化铵生成说明管道漏气,故A正确;B.中氮氮为共价键,其电子式为:,故B正确;C.中只既含有离子键,也还有共价键,故C错误;D.该反应中氯气为氧化剂,氨气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故D正确;故选C。7.D【详解】A.碳在氧气中燃烧有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氯气和水反应生成HClO,次氯酸能漂白有色纸条,有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C.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成二氧化碳,有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氨气溶于水生成氨水,电离出的氢氧根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无化合价变化,故D正确;故选:D。8.C【详解】A.①中反应为浓硝酸氧化铜单质的反应,生成硝酸铜和二氧化氮,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A正确;B.根据②中现象可知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NO2和水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气体的体积减少,且变为无色,试管内压强降低,将水吸入试管,同时生成的硝酸继续和铜反应,所以铜表面产生气泡,B正确;C.③中现象说明试管内气体含有NO,但NO2和水反应时会生成NO,所以无法证明铜与硝酸反应生成了NO,C错误;D.试管内液体含有硝酸铜,滴加少量稀硫酸,引入氢离子,相当于溶液中含有了硝酸,所以会继续和铜反应,有气体产生,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C。9.D【分析】从反应2NH3(g) + CO2(g)H2NCOONH4(s)看,1中应制CO2,6中制NH3。在1中,CaCO3与稀盐酸反应制得的CO2中混有HCl和H2O(g),先用2中饱和NaHCO3溶液除去HCl,再用3中浓硫酸干燥;6中NH4Cl与Ca(OH)2反应制得NH3,用5中碱石灰干燥。在4中,CO2与NH3混合发生反应,由于反应放热,所以冰水浴降温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H2NCOONH4的产率。【详解】A.由以上分析知,2中的试剂为除去CO2中HCl所需的饱和NaHCO3溶液,A正确;B.由于2NH3(g) + CO2(g)H2NCOONH4(s) H<0,降温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所以冰水浴能提高H2NCOONH4的产率,B正确;C.1中发生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4中发生反应2NH4Cl+Ca(OH)2CaCl2+2NH3↑+2H2O,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D.浓硫酸会与氨气发生反应,不能干燥氨气,所以不能用5中试剂代替3中试剂,D不正确;故选D。10.A【详解】A.溶洞中的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CaCO3+CO2+H2O=Ca(HCO3)2,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同时放出二氧化碳:Ca(HCO3)2=CaCO3+CO2↑+H2O,整个过程钙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既没有被氧化又没有被还原,故A符合题意;B.空气中的O2和N2在闪电时化合成NO,即N2+O2 2NO,氮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2价,氮元素被氧化了,故B不符合题意;C.火山喷发时,在高温条件下可发生S+O2=SO2,硫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4价,硫元素被氧化了,故C不符合题意;D.光合作用会发生6CO2+6H2O C6H12O6+6O2,可知氧元素失电子,碳元素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了,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为A。11.B【详解】A.过氧化钠固体中的阳离子Na+和阴离子O22-个数比为2:1,故A不选;B.碳酸根离子在水中要水解生成HCO3-和OH-,碳酸钠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比不等于2:1,故B选;C.乙烯和丙烯符合通式:CnH2n,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和碳原子个数比为2:1,故C不选;D.在3NO2+H2O=2HNO3+NO中,被氧化的NO2的分子个数为2,被还原的NO2的分子个数为1,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2:1,故D不选;故选B。12.C【详解】A.若某盐溶液若含有NH4+,加入浓NaOH溶液,可产生一水合氨,加热使一水合氨分解产生氨气,氨气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A正确;B.Fe3+遇KSCN溶液变红色,Fe2+与KSCN溶液不变色,取某溶液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滴加氯水,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中含有Fe2+,故B正确;C.取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银也是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或Ag+,要检验SO42−,先用盐酸酸化,排除其他干扰离子,再加BaCl2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故C错误;D.若溶液中含有I−,I−具有还原性,可被Cl2氧化为I2,形成含有碘单质的碘水溶液,加入CCl4,CCl4密度比水大,不溶于水,会分层,且四氯化碳层在下层,由于CCl4溶解碘单质的能力比水强,碘单质转移至CCl4中呈现紫色,故D正确;答案选C。【点睛】可以根据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倒推溶液中含有的离子。13.B【详解】A.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氨气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立即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故A错误;B.苯酚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苯酚,出现白色浑浊,由于苯酚溶于热水,则加热变澄清,故B正确;C.苯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错误;D.四氯化碳比水的密度大,碘在四氯化碳中溶解度大于水中溶解度,则分层后,下层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色或紫红色,故D错误;故选B。14.C【详解】A.Fe3+与KSCN溶液发生络合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B.SO与氯化钡溶液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C.氯气能把碘离子氧化为单质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碘遇淀粉显蓝色,C符合;D.浓NaOH溶液与铵盐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答案选C。15.A【详解】A.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还生成氯化锰,则盐酸作还原剂表现还原性,故A正确;B.S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只表现酸性,故B错误;C.由Zn+H2SO4=ZnSO4+H2↑,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表现氧化性,故C错误;D.由3Cu+8HNO3=3Cu(NO3)2+2NO↑+4H2O可知,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表现氧化性,故D错误;故选: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25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2),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工业流程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24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1),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上海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28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2),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