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统编版语文八下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送友人 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统编版语文八下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送友人 课件01
    人教统编版语文八下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送友人 课件02
    人教统编版语文八下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送友人 课件03
    人教统编版语文八下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送友人 课件04
    人教统编版语文八下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送友人 课件05
    人教统编版语文八下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送友人 课件06
    人教统编版语文八下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送友人 课件07
    人教统编版语文八下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送友人 课件08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授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授课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是激励,是真挚,是牵挂,教学目标,作者简介,李白很熟悉了吧,背景链接,疏通文意,比喻游子行踪不定,比喻难舍之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多少深厚友谊,因诗词而长存
    别董大 高适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赠汪伦 李白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向古今伟大的友谊致敬!
    1.能够有感情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2.能够品味诗歌语言,分析表现手法,领悟诗歌鉴赏方法。3.能够抓住送别诗的意象,体会作者对朋友所抒发的深挚感情。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本诗是玄宗天宝末(约754)李白在安徽宣城送别友人时所作。宣城,南齐大诗人谢朓居住、任太守之地,景色优美,李白对此素来情有独钟。诗人写送别的环境景色,透着轻快明丽的气息。这里有山的青绿,有水的流转,一静一动,相映成趣。山的静默,水的远去,也暗示了离别的情景。接着诗意转为抒情,感叹今此一别,友人即万里游荡,无所归依。以后的“他”会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不过,当离别真的来临时,也只能潇洒地挥一挥手,任凭“班马”嘶鸣。马犹如此,人何以堪?全诗至此悠然而止,意蕴深远,令人回味不尽。
    送 友 人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zī)/去,萧萧/班马/鸣。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诗意:青翠山峦横亘在外城北面,明净河水绕着城东流过。赏析:首联交代送别地点和环境,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上句写远山,下句写近水。“青”“白”相对,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出白水的动态,自然生动。
    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诗意:此地一别,你就要像孤独的蓬草随风飞旋万里。赏析:颔联点明题旨,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表达了对他深切的关心。
    蓬草,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诗意:游子行踪不定如同浮云,落日缓缓,似乎有所留恋。赏析:颈联即景抒情,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随风飘荡,象征友人行踪不定;夕阳徐徐而下,似不忍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诗意:挥手从此离去,连座下的马,也因离别而萧萧悲鸣。赏析:尾联写告别。诗人只写了两匹马临别时萧萧长鸣的动人场景。马犹如此,人何以堪?“班马”的嘶鸣衬托了离愁别绪,突出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意。
    1.作者围绕送别写了哪些景物?为什么要写这些景物?
    青山、北郭、白水、东城、孤蓬、浮云、落日、班马、萧萧马鸣“青山、北郭、白水、东城”点明了送别的地点,诗人将友人已经送到了城外,很远他们仍不愿分离,体现友情之深。“孤蓬”中的“蓬”指蓬草,它随风飞转,飘泊无根,而离别远行之人,本如蓬草,离开了家乡也就如同离开了根,随着生活遭遇之风而飞转,前路漫漫而迷惘,更着一“孤”字,怜惜愈甚。此联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飘泊天涯的深切关怀。 
    “浮云”“落日”一句,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比作友人即将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东;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勿勿离开大地,比作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依依惜别之情。“班马”指离群的马。诗人离别之情却不明说,却以写马衬托离情。连马儿临别之时也不禁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
    2.首联中“横”、“绕”表达作用?改成“矗”、“屹”或者“流”如何?
    (1)“矗”、“屹”写出了山的挺立、高耸,却少了雄伟壮阔的气势。“横”写出山的横亘、绵延,写青山横亘外城北面的雄壮气势,突出山的静态美。(2)“流”用得过平,没有写出送别地点的地貌特征。“绕”字却写出了波光粼粼的流水,曲曲折折流过城东的特征,突出流水动态美。
    3.赏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此联写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诗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送别诗中也有一些常用的意象:
    (一)习俗类意象:1、柳 (折柳送别)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点:一则,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二则,“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三则,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2、酒 (饮酒饯别)“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辛弃疾《满江红》) 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所以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浓浓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
    (二)时间意象:3、日暮 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 “夕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
    4、月亮 月亮也是送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这是一首情意深厚、新颖别致的送别诗,诗人刻画了轻快的送别场景,渲染了动人的送别气氛,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意。
    写作手法(1)对偶工整,动静结合(2)比喻形象,衬托显情
    李白的一生,风流倜傥,豪迈洒脱,明月相伴,美酒相随,朋友遍天下,诗作传古今,我们在八年级下学期还将会学习他的《渡荆门送别》,在那里我们会再一次与他相约。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相关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课文配套ppt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拓展延伸,诗酒风流话李白,千古离殇送别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送友人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送友人教学课件ppt,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法指导,品读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下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示范课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者简介,知识补充,疏通文意,枝叶稀疏的桐树,幽居之人,下片着力描写“孤鸿”,默写常考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