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化学(安徽卷)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全解全析)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安徽卷)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全解全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D,【答案】A,【答案】C,【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安徽卷) 化学·全解全析123456789101112DACDBDABDBCC1.【答案】D【解析】A、碳元素是非金属元素,墨主要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属于金属材料,故A错误;B、陶瓷材料是一种重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包括传统陶瓷和新型陶瓷,界首彩陶不属于金属材料,故B错误;C、石头是天然材料,主要由碳酸钙、二氧化硅构成,不属于金属材料,故C错误;D、铁是金属元素,芜湖铁画是用金属材料制成,故D正确。故选D。2.【答案】A【解析】A、蛋白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但是应合理食用,不能多吃,符合题意;B、蔬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对人体健康极为重要,应适量食用,不符合题意;C、油脂的能量很高,在用餐时占比要少,否则会引发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不符合题意;D、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幼儿及青少年缺钙易患佝偻病,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但是应合理摄入,摄入过多,对人体健康不利,不符合题意。故选A。3.【答案】C【解析】A、根据钛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钛原子的电子层数为4,故钛原子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故A正确;B、由元素信息示意图可知,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故B正确;C、根据钛元素的中文名称中的偏旁“钅”,可知钛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C错误;D、由元素信息示意图可知,钛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2,原子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故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2,故D正确;故选C。4.【答案】D【解析】A、明胶是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的,故A选项正确;B、一个明胶分子中含有原子个数:102+151+39+31=323,故B选项正确;C、明胶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完全燃烧后产物是可能是碳、氢、氮的氧化物,故C选项正确;元素的质量分数:,明胶中C:H:O:N=(12×102):(1×151):(16×39):(14×31),氢元素原子个数最大,但相对原子质量最小,因此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D选项错误。故选D。5.【答案】B【解析】A、生铁是铁的合金,硬铝是铝的合金,青铜是铜的合金,均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B、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符合题意;C、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均含氮元素,属于氮肥,且属于铵态氮肥,不符合题意;D、盐酸是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溶液,生理盐水是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溶液,白酒是酒精等物质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溶液,不符合题意。故选B。6.【答案】D【解析】A. 取用固体试剂时,瓶盖要倒放在桌面上,故A选项错误;B. 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应遵循“左物右码”,故B选项错误;C. 用量筒量取水时,视线、刻度线与量筒内水的凹液面最低处应保持水平读数,故C选项错误;D. 溶解NaOH时会放出大量的热,用玻璃棒搅拌散热,故D选项正确。故选D。7.【答案】A【解析】CO2和H2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说法错误;B、依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有CO,说法正确;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说法正确;D、该反应可以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甲醇和水,可以环节温室效应,说法正确;故选A。8.【答案】B【解析】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选项A正确;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微观上,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选项B不正确;C、Ag和Cu(NO3)2溶液不反应,是因为Cu的金属活动性比Ag的强,选项C正确;D、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某稀溶液中显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选项D正确。故选B。9.【答案】D【解析】A、温度超过35℃时,NH4HCO3开始分解。所以用碳酸氢铵晶体配制浓溶液时,不能加热煮沸,以防止碳酸氢铵受热分解,故A错误;B、复合肥中含有氮、磷、钾元素中的两种及以上的营养元素,而碳酸氢铵中所含有的营养元素只有氮元素,故碳酸氢铵属于氮肥,不是复合肥;铵态氮肥和碱性物质混用时,会有氨气移出,从而降低铵态氮肥肥效,故碳酸氢铵不能和碱性物质混用,故B错误;C、20℃时碳酸氢铵的溶解度为21.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碳酸氢铵的质量为21.0g,所以该温度下50g水中对多溶解的碳酸氢铵质量为10.5g<11.0g,故碳酸氢铵晶体不能完全溶解,故C错误;D、30℃时127.0g 碳酸氢铵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碳酸氢铵质量为27.0g,溶剂水的质量为100g。该饱和溶液由30℃降至20℃时,碳酸氢铵溶解度由27.0g降低到21.0g,所以30℃时127.0g的碳酸氢铵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可析出6.0g晶体,故D正确;故选D。10.【答案】B【解析】①将Fe、Cu、Ag三种金属分别插入到稀硫酸中,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产生气泡,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排在氢前,铜、银与稀硫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银排在氢后,说明铁比铜、银活泼,但是无法验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②将Cu片分别插入到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铜比银活泼,铜与硫酸亚铁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铁比铜活泼,可以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③将Ag片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银与硫酸铜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铜比银活泼,将铜片插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铜与硫酸亚铁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铁比铜活泼,可以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④将Fe、Ag分别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铁比铜活泼,银与硫酸铜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铜比银活泼,可以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能达到目的的是②③④。故选B。11.【答案】C【解析】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但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故不符合题意;B、燃烧伴随着发光、放热等现象,属于化学变化,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后也会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C、蜡烛燃烧需要有氧气参与,所以蜡烛组成中不一定含有氧元素,由于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蜡烛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故符合题意;D、CO2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温使饱和石灰水中氢氧化钙析出,溶液变浑浊,因为没有生成新物质,所以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12.【答案】C【解析】A、木炭与氧化铜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也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需要将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先反应完,所以使用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防止对后面实验造成干扰,故不符合题意;B、因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会有过量的一氧化碳排出,一氧化碳有毒,所以需要对尾气进行处理,故不符合题意;C、实验结束时先熄灭①、②的酒精灯,会导致澄清石灰水倒吸入②中炸裂试管,所以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从试管中拿出,再熄灭①、②的酒精灯,故符合题意;D、由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每160份的氧化铁可生成112份质量的铁,固体质量减少,证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为铁,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13.【答案】(1)气凝胶中一般80%以上是空气;(2);(3) 38 ;气凝胶的隔热性能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解析】(1)由于气凝胶中一般80%以上是空气,所以有非常好的隔热效果。(2)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Na2SiO3)和水,化学方程式为。(3)对比图中三条曲线,当温度相同时,密度越大,导热系数越小,隔热性能越好,图中密度为38 kg/m3的气凝胶的隔热性能最好;当密度相同时,温度越低,导热系数越小,隔热性能越好。14.【答案】(1)铁架台;(2) C ;;(3) ③;(4)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a为铁架台;(2)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欲使反应平稳进行,发生装置可选C,C装置可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氧气不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用该装置收集,应“长进短出”,不符合题意;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二氧化碳不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该装置收集,应“长进短出”,不符合题意;③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氢气不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氢气,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用该装置收集,应“短进长出”,符合题意;④浓硫酸能与氨气发生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不符合题意。故选③;(4)该装置可将石灰石(或大理石)置于塑料网袋中,可通过上下移动粗铜丝,实现固液的接触和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15.【答案】(1)过滤;(2)将氧化镁充分消耗掉;(3) ;防止硅被氧化(或防止氢气和氧气混合在加热时发生爆炸);(4)稀盐酸【解析】(1)操作I能将固液分开,操作名称是过滤。(2)加入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将粗硅中的氧化镁充分消耗掉。(3)反应Ⅱ是H2和SiCl4在高温下生成Si和HCl,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Ⅱ要在无氧气环境中进行,是因为使用的氢气具有可燃性,不纯时加热可能产生爆炸;同时硅与氧气也会反应。(4)根据上述生产流程可以看出,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HCl。16.【答案】(1)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覆着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2)##;(3)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能支持燃烧(答案合理即可);(4); >;(5)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大,气体逸出,烧瓶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将氢氧化钠溶液压入瓶中;(6)【解析】(1)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微溶的硫酸钙覆着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2)由于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是为,故设瓶内气体体积为单位1,空气的体积是,所以空气占瓶内气体的体积分数是,则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是,或由空气中氧气体积大约为五分之一,设瓶内气体体积为单位1,计算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是;(3)由题意分析在二氧化碳气体中镁条仍然燃烧,故说明二氧化碳可支持镁在其中燃烧;或分析得出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等结论;(4)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能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装置内气压降低,打开止水夹,外界大气压把烧杯内液体压入烧瓶内,形成喷泉,由于溶液显碱性才能使加入酚酞试液后会使酚酞变红,故酚酞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pH大于7;(5)打开止水夹,并用热毛巾捂住烧瓶外部,会使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气体溢出烧瓶,拿走毛巾后,由于装置内气体减少,气压降低外界大气压把液体从烧杯内压入烧瓶,故发现也能形成喷泉;(6)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设氢氧化钠全部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设二氧化碳质量为,设生成的碳酸钠质量为解得解得若生成的碳酸钠全部转化为碳酸氢钠,设消耗二氧化碳质量为解得故若只生成碳酸钠需要二氧化碳0.44g,若碳酸钠完全转化为碳酸氢钠共消耗二氧化碳质量为,所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a的取值范围是。17.【答案】(1)铝片表面的氧化铝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2)3.6g【解析】(1)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氧化铝的氧化膜。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没有气体产生。故填铝片表面的氧化铝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2)解:设铝片中铝的质量为x答:铝片中金属铝质量为3.6g。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江西卷)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全解全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世界在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武汉卷)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全解全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A,【答案】B,【答案】C,【答案】D,【答案】吸附;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吉林卷)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全解全析),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