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哈六中2022级高一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训练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大肠杆菌在肠道无氧的环境中可进行无氧呼吸,在体外适宜环境中可进行有氧呼吸并大量繁殖。下列关于大肠杆菌说法正确的是( )
A. 遗传物质储存在细胞核中
B.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C. 通过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D. 通过有丝分裂完成繁殖
【答案】C
【解析】
【分析】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细胞除核糖体外,没有其他细胞器。
【详解】A、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存在成形的细胞核,其遗传物质储存在拟核区域,A错误;
B、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存在线粒体,其细胞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可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
C、大肠杆菌含有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C正确;
D、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分裂方式为二分裂,D错误。
故选C。
2. 某同学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菠菜的表皮细胞。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调节载物台,使观察材料位于物镜正下方
B. 高倍镜下转动粗准焦螺旋以快速找到观察材料
C. 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材料,再转换高倍镜观察
D. 在转换高倍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答案】B
【解析】
【分析】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
【详解】A、调节载玻片位置,使观察材料位于物镜下方,即位于视野中,A正确;
B、高倍镜下只能转动细准焦螺旋,B错误;
C、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材料,再转换高倍镜观察,C正确;
D、在转换高倍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D正确。
故选B。
3. 蓝细菌和绿藻等大量繁殖会形成让人讨厌的水华。区分蓝细菌和绿藻的依据是( )
A. 是否有细胞壁 B. 是否有核糖体
C. 是否有细胞膜 D. 是否有细胞核
【答案】D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其他复杂功能的细胞器。常见的原核生物有细菌(杆菌、球菌、螺旋菌) ,蓝细菌(颤蓝细菌、念珠蓝细菌、色球蓝细菌、发菜)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常见真核生物有:动物、植物、真菌。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详解】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绿藻(属于植物)是真核生物,二者均具有细胞壁(成分不同)、核糖体,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蓝细菌无叶绿体,绿藻有叶绿体,但叶绿体不是二者主要区别。二者的主要区别为是否有细胞核。D符合题意。
故选D。
4. 下列与人们饮食观念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脂质会使人发胖,不要摄入
B. 谷物不含糖类,糖尿病患者可放心食用
C. 食物中含有DNA,这些片段可被消化分解
D. 肉类中的蛋白质经油炸、烧烤后,更益于健康
【答案】C
【解析】
【分析】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糖类物质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蛋白质在高温、过酸或过碱等条件下会变性失活。
【详解】A、脂质中的脂肪是三大营养物质中的一种,是一种含有高能量的营养物质,脂肪过量摄入会使人发胖,应适当摄取,A错误;
B、谷物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属于多糖,在人体内经过水解会变为葡萄糖,故糖尿病人应少量食用,B错误;
C、食物中含有DNA,可以被消化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C正确;
D、肉类中的蛋白质经油炸、烧烤后,会产生有害物质,对健康不利,D错误。
故选C。
5.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当其遗传物质RNA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
A. 氨基酸、葡萄糖、含氮碱基 B. 核糖、核苷酸、葡萄糖
C. 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D. 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的组成单位分别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一分子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详解】RNA由核糖核苷酸组成,一分子的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和一分子磷酸组成。RNA初步水解产物为核糖核苷酸,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核糖、含氮碱基、磷酸,即D正确。
故选D。
【点睛】
6. 下表中所列的不同化合物及相关内容,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编号
化合物
实验检测
组成单位
试剂
颜色反应
A
脂肪
苏丹Ⅲ染液
红色
脂肪酸、甘油
B
蔗糖
双缩脲试剂
砖红色
葡萄糖
C
蛋白质
斐林试剂
紫色
氨基酸
D
淀粉
碘液
蓝色
葡萄糖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IV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A错误;
B、蔗糖不能和双缩脲试剂反应, B错误;
C、蛋白质不能和斐林试剂反应, C错误;
D、淀粉与碘液呈蓝色,基本单位是葡萄糖,D正确。
故选D。
【点睛】
7. 细胞膜的特性和功能是由其结构决定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磷脂双分子层内部疏水,故水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
B. 细胞膜的脂质结构使溶于脂质的物质易通过细胞膜
C. 细胞膜上的某些蛋白质分子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
D. 细胞的生长现象不支持细胞膜的静态结构模型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动物细胞膜中的脂质还有胆固醇;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复杂,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2、细胞膜的功能:作为细胞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详解】A、虽然磷脂双分子层内部疏水,但少量水分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大量水分子可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A错误;
B、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细胞膜的脂质结构使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B正确;
C、细胞膜上的某些蛋白质具有物质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通道蛋白,C正确;
D、细胞的生长现象说明细胞膜不是静止的,不支持细胞膜的静态结构模型,D正确。
故选A。
8. 以黑藻为材料,用显微镜观察其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选择黑藻为材料是因其叶片小而薄,利于观察
B. 在高倍镜下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将叶绿体作为参照物
C. 黑藻叶绿体的分布不随光照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D. 适当提高温度可使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加快
【答案】C
【解析】
【分析】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或球形。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详解】A、选择黑藻为材料是因其叶片小而薄且叶绿体较大,利于观察 ,A合理;
B、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故在高倍镜下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将叶绿体作为参照物 ,B合理;
C、叶绿体在光照强的时候,以较小的面朝向光源,避免被灼烧,光线弱时以较大的面朝向光源,便于吸收较多的光,有利于光合作用,故黑藻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随光照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C不合理;
D、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适当提高温度可使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加快,D合理。
故选C。
9. 下列各项表示细胞结构与其主要组成成分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DNA B. 线粒体膜——磷脂
C. 细胞骨架——多糖 D. 细胞壁——纤维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1、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
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
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
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
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详解】A、染色体(质)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A正确;
B、线粒体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其中脂质中以磷脂为主,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线粒体膜的基本支架,B正确;
C、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网架结构,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C错误;
D、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结构与其主要组成成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10. 科研上鉴别死细胞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是否死亡。这项技术的原理是细胞膜能( )
A. 实现细胞与外界环境的能量转换 B. 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D. 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功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1、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流动性为细胞膜的结构特点,选择透过性为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详解】活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但死细胞会丧失选择透过性。台盼蓝是细胞不需要的大分子,活细胞细胞膜具选择透过性,台盼蓝不能进入活细胞中,而死亡细胞没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能进入死细胞中,体现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功能,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1. 某化学药物进入细胞后能抑制磷脂的合成。当该药物进入细胞后,下列细胞器的合成未直接受影响的是
A. 溶酶体和液泡 B. 中心体和核糖体
C. 线粒体和叶绿体 D.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某化学药物进入细胞后能抑制磷脂的合成,而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之一,因此该药物进入细胞后会直接影响含膜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详解】A、溶酶体和液泡都含有膜结构,因此都受该药物的影响,A错误;
B、中心体和核糖体都不含膜结构,都不受该药物的影响,B正确;
C、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膜结构,因此都受该药物的影响,C错误;
D、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含有膜结构,因此都受该药物的影响,D错误。
故选B。
12. 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和相关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差速离心: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和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分离
B. 模型构建: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
C. 单因子对照实验: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探究光合作用O2来源
D. 同位素标记: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答案】A
【解析】
【分析】1、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2、模型法: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①物理模型:以实物或图片形式直观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如: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②概念模型:指以文字表述来抽象概括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模型。如:对真核细胞结构共同特征的文字描述、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的解释、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等。③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如:酶活性受温度(pH值)影响示意图,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等。
【详解】A、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方法是纸层析法,差速离心法常用于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分离,A错误;
B、可通过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模拟细胞膜的结构特点,B正确;
C、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探究光合作用中O2的来源,采用了单因子对照实验法,C正确;
D、可以用3H标记的亮氨酸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的过程,D正确。
故选A。
13. 有科学家推测真核细胞线粒体起源于十几亿年前有一种真核细胞吞噬了原始的需氧细菌,被吞噬的需氧细菌不仅没有被消化分解,反而进化为宿主细胞内专门进行细胞呼吸的细胞器。以下证据不支持这一论点的是( )
A. 线粒体内存在与细菌DNA相似的环状DNA
B. 线粒体内的蛋白质合成,绝大多数是由核DNA控制的
C. 线粒体内膜的成分与细菌细胞膜的成分相似
D. 线粒体能像细菌一样进行分裂增殖
【答案】B
【解析】
【分析】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主要的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线粒体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和基质中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物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线粒体含少量的DNA、RNA。
【详解】A、线粒体内存在与细菌DNA相似的环状DNA,说明线粒体可能来自被吞噬的需氧细菌,这支持题干中的论点,A错误;
B、线粒体内的蛋白质,有少数是由线粒体DNA指导合成,绝大多数由核DNA指导合成,说明线粒体受到细胞核的控制,这不支持题干中的论点,B正确;
C、线粒体内膜的成分与细菌细胞膜的成分相似都是有磷脂和蛋白质组成,支持题干中论点,C错误;
D、线粒体能像细菌一样进行分裂增殖,故可以作为支持线粒体起源于需氧细菌假说的证据,D错误。
故选B。
14. 将一只白面母羊的体细胞核移入到一只黑面母羊去除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再将此“组装细胞”植入一只黑面母羊的子宫内发育,产出的小羊即为“克隆羊”。这只“克隆羊”的面色和性别为( )
A. 黑面公羊 B. 黑面母羊
C. 白面公羊 D. 白面母羊
【答案】D
【解析】
【分析】动物核移植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成动物个体。核移植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
【详解】这只“克隆羊”的诞生过程:白面母羊的体细胞核+黑面母羊去除细胞核的卵细胞→重组细胞→重组胚胎→胚胎移植→黑面母羊(代孕母体)的子宫→“克隆羊”。此“克隆羊”的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供核个体(白面母羊),因此,这只“克隆羊”的面色和性别为白面母羊,D正确。
故选D。
15. 下列与蛋白质功能无关的是( )
A. 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
B. 抗体与相应病原体的结合
C. 二氧化碳分子跨膜运输
D. 催化葡萄糖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
【答案】C
【解析】
【分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详解】A、氧气在血液中运输过程需要血红蛋白的协助,体现了蛋白质的运输功能,A不符合题意;
B、抗体属于分泌蛋白,抗体与相应病原体的结合体现了蛋白质的免疫功能,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该过程与蛋白质功能无关,C符合题意;
D、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需要酶的催化,该过程中的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体现了蛋白质的催化功能,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6.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分子进入所有真核细胞的方式均相同
B. 载体蛋白在物质转运过程中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
C. 甘油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和相应载体的数量
D. 主动转运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答案】B
【解析】
【分析】1、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协助扩散,而其他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主动运输。
2、甘油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动力是浓度差。
【详解】A、葡萄糖分子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进入其他细胞一般是主动运输,A错误;
B、载体蛋白具有将被运载物从低浓度区域转运到高浓度区域的能力它们拥有能与被运载物结合的特异的受体结构域,该结构域对被运载物有较强的亲和性,在被运载物结合之后载体蛋白会将被运载物与之固定,然后通过改变其空间结构使得结合了被运载物的结构域向生物膜另一侧打开,B正确;
C、甘油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与载体无关,C错误;
D、主动运输可逆浓度梯度进行,使细胞内外物质浓度差进一步加大,满足了细胞对营养物质的摄取需要,D错误。
故选 B。
17. 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0.5h时,水分子在细胞原生质层两侧只发生单向运动
B. 0〜4h内,KNO3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C. 0〜1h内,细胞壁与原生质体的变化量相等
D. 0时刻时,KNO3溶液的浓度大于洋葱细胞液的浓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0~2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不断缩小,说明此时期细胞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2~4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不断增大,说明此时期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
【详解】A、0~2h内,原生质体的体积不断缩小,说明原生质体失水量大于吸水量,水分子在细胞原生质层两侧发生双向运动,故在0.5h时,水分子在细胞原生质层两侧发生双向运动,A错误;
B、由图可知,0~4h内,该细胞中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这说明该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由此可推知KNO3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B错误;
C、0~1h内,原生质体的体积不断缩小,由于原生质体的伸缩性要远大于细胞壁,因此该时间段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不相等,C错误;
D、0~2h内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失水,所以0时刻时,KNO3溶液的浓度大于洋葱细胞液的浓度,D正确。
故选D。
18. 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
B. 单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
C. ATP生成抑制剂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
D. 蔗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图解:图中伴胞细胞中蔗糖通过胞间连丝顺浓度梯度运进筛管细胞;而蔗糖要运进薄壁细胞需要将蔗糖水解成单糖并通过转运载体才能运输,并且也是顺浓度梯度进行运输。
【详解】A、蔗糖分子通过胞间连丝进行运输,水解后形成单糖,通过单糖转运载体顺浓度梯度运输,速度加快,A正确;
B、图示单糖通过单糖转运载体顺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B错误;
C、图中蔗糖运输不消耗能量,单糖顺浓度梯度运输也不消耗能量,故ATP生成抑制剂不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C错误;
D、蔗糖属于二糖,不能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D错误。
故选A。
19. 协同转运是一种常见的跨膜运输方式,例如葡萄糖利用储存在Na+浓度梯度中的能量进入细胞(如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K+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 B. Na+进出细胞的过程都需要消耗ATP
C. 转运葡萄糖的载体也可以转运Na+ D. 葡萄糖可以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细胞的载体蛋白同时与Na+和葡萄糖结合后,在膜两侧Na+浓度梯度驱动下吸收葡萄糖,则Na+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而K+由载体蛋白运到膜内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详解】A、图中K+由载体蛋白运到膜内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
B、由图可知:Na+进入细胞的过程是顺浓度梯度,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
C、据图分析,细胞的载体蛋白同时与Na+和葡萄糖结合后,在膜两侧Na+浓度梯度驱动下吸收葡萄糖,C正确;
D、据图可知:葡萄糖可以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属于主动运输,D正确。
故选B。
20. 图甲表示肽酶催化二肽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和pH下,肽酶催化二肽水解的反应速率与二肽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模型能解释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B. 图甲中a、b、c分别代表肽酶、二肽、氨基酸
C. 图乙若在e点时增加二肽浓度,反应速率会有所提高
D. 图乙段限制因素可能是肽酶的量,该因素在本实验中属于无关变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1、分析题图:甲图是肽酶催化二肽水解的模型,a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表示肽酶,a与b结合形成复合物,然后b变成c、d,因此b是二肽,c是氨基酸。
2、乙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肽酶的催化速率与二肽的关系图,二肽少于f时,随二肽量增加,反应速率增大,说明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是二肽含量,大于f点之后,二肽量增加,反应速率不再增加,说明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不再是二肽量,而是酶的数量。
【详解】A、由题图甲可知,酶与底物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因此该模型可以解释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但该图模型不能解释酶的高效性,A错误;
B、根据分析,a是肽酶,b是二肽,c表示二肽的水解产物,氨基酸,B正确;
C、图乙e点反应速率的因素是二肽浓度,所以如果在e点时增加二肽浓度,反应速率会有所提高,C正确;
D、图乙 f-g 段随着二肽浓度的提高,反应速率不变,限制因素可能是肽酶的量,该因素在本实验中属于无关变量,D正确。
故选A。
21.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②酶为其催化的反应提供能量;③活细胞一般都能产生酶;④活细胞产生酶的场所都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⑤所有酶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是由单体组成的生物大分子;⑥低温能破坏酶的空间结构;⑦在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中起调控作用;⑧催化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
A. ①②⑤ B. ①⑤⑧ C. ③⑤⑧ D. ①③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
【详解】①③活细胞一般都能产生酶,不一定具有分泌功能,①错误,③正确;
②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为反应提供能量,②错误;
④活细胞产生酶,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RNA的合成场所主要是细胞核,④错误;
⑤酶是蛋白质或RNA,其中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其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RNA是由核糖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其组成元素是C、H、O、N、P,⑤正确;
⑥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其失活,⑥错误;
⑦酶在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中起催化作用,⑦错误;
⑧酶是生物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都不变,⑧正确。
故选C。
22. 如图为ATP分子结构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1个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B. ATP分子水解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变成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C. 主动运输、肌肉收缩、蛋白质水解等生命活动都需ATP水解提供能量
D. ATP中的能量可来自光能或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能或化学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ATP是生物体直接的能源物质,ATP的结构式为A-P~P~P,其中“A”为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P代表磷酸基团。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处于动态平衡。合成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光反应)和呼吸作用。
【详解】A、1个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1个核糖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A错误;
B、ATP分子水解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变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错误;
C、蛋白质水解不需ATP水解提供能量,C错误;
D、合成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光反应)和呼吸作用,ATP中的能量可来自光能或化学能,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生命活动,可转化为光能或化学能,D正确。
故选D。
23. 在细胞中dATP(d表示脱氧)是DNA生物合成的原料之一,可用α、β和γ表示dATP或ATP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dATP和ATP中“γ”位的磷酸基团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
B. 一分子dATP由三分子磷酸基团、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组成
C. 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在细胞中储存有大量的ATP
D. “α”位上含有32P的dATP可用于对DNA分子进行32P标记
【答案】C
【解析】
【分析】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A代表腺苷,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特殊化学键。通常断裂和合成的是第二个特殊化学键。ATP的一个特殊化学键水解,形成ADP(二磷酸腺苷),两个特殊化学键水解,形成AMP(一磷酸腺苷)。
【详解】A、dATP和ATP中“γ”位的磷酸基团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因而远离腺苷的特殊化学键容易断裂、也容易形成,A正确;
B、dATP和ATP的不同在于五碳糖的种类不同,其中一分子dATP(d表示脱氧)由三分子磷酸基团、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组成,B正确;
C、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但其供能过程是通过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的供能机制实现的,因此在细胞中ATP的含量很少,C错误;
D、dAMP中含有“α”位上的磷酸基团,且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因此,“α”位上含有32P的dATP可用于对DNA分子进行32P标记,D正确。
故选C。
24. 生物学研究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实验方法、试剂等有助于达到实验目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黑藻可替代紫色洋葱鳞片叶用于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B. 验证菠菜叶肉细胞的活性可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C. 酒精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中作用不同
D.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失水会出现质壁分离,若细胞内液泡有颜色,或细胞质有颜色则便于观察质壁分离。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或澄清石灰水鉴定,因为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或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详解】A、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有大液泡和紫色色素,利于观察质壁分离现象;黑藻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较多绿色的叶绿体,也可明显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因此黑藻可替代紫色洋葱鳞片叶用于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A正确;
B、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因此验证菠菜叶肉细胞的活性可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的流动,B正确;
C、酒精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中的作用是溶解并提取色素;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中的作用是洗去浮色,可见两者作用不相同,C正确;
D、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因此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不能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D错误。
故选D。
25. 图为酵母菌和人体细胞呼吸流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条件X下,酵母菌细胞呼吸时,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存留在酒精中
B. 条件Y下,在线粒体中葡萄糖被彻底分解成CO2和水
C. 条件Y下,产生的物质a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D. 剧烈运动时,人体肌细胞产生的CO2量大于O2的消耗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条件Y时,人和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相同,故Y为有氧条件,则X为无氧条件。酵母菌有氧和无氧呼吸产物都有二氧化碳,故物质b是二氧化碳,物质a是水,物质d是酒精。
【详解】A、据以上分析,X为无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时,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存留在酒精中,A正确;
B、Y为有氧条件下,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初步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被彻底氧化分解为CO2和水,B错误;
C、有氧条件下,产生CO2和水,物质a为水,不能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C错误;
D、人体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的CO2,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量等于呼出二氧化碳量,因此剧烈运动时,CO2量等于O2的消耗量,D错误。
故选A。
26. 甲、乙两图都表示苹果组织细胞中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均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
B. 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若CO2释放量为8mol和O2吸收量为4mol,则此时有氧呼吸消耗有机物多
C. 甲图的a、b、c、d四个浓度中,c是适合储藏苹果的氧浓度
D. 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用柱形图表示了呼吸作用中氧气吸收量和二氧化碳释放量之间的关系,乙图用曲线图表示了随氧气浓度的增加呼吸作用的变化,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释放CO2不吸收O2,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CO2的释放量远远大于O2的吸收量,说明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图甲中的c点)的氧浓度;氧浓度为d时,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详解】A、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释放CO2不吸收O2,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对应乙图中的A点,A正确;
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若CO2释放量为8mol和O2吸收量为4mol,说明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过程消耗O2量与产生的CO2量相等,因此4mol来自于有氧呼吸,4mol来自于无氧呼吸,根据有氧呼吸物质变化关系:1C6H12O6~6CO2,可推断出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2/3mol;根据无氧呼吸中物质变化关系:1C6H12O6~2CO2,可推断出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2mol,则无氧呼吸消耗有机物多,B错误;
C、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图甲中的c点)的氧浓度,C正确;
D、氧浓度为d时,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没有酒精产生,D正确。
故选B。
27. 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玉米长期水淹,可造成根腐烂,主要原因是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根产生毒害作用
B. 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了保证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
C. 皮肤破损较深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D. 零上低温低氧、一定湿度环境储存蔬菜水果,低温、干燥、低氧环境储存粮食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①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②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馒头;③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④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腐烂;⑤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破伤风;⑥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胀乏力;⑦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
【详解】A、玉米长期水淹,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毒害细胞可造成根腐烂,A正确;
B、包扎伤口时,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主要是抑制厌氧菌的繁殖,B错误;
C、皮肤破损较深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以避免感染破伤风芽孢杆菌而引起破伤风,C正确;
D、零上低温低氧、一定湿度环境储存蔬菜水果,低温、干燥、低氧环境储存粮食,以降低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延长保存时间,D正确。
故选B。
28. 进行生物实验时正确选择实验材料和方法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前提。下列有关实验材料或方法的选择,正确的是( )
A. 鲁宾和卡门研究光合作用中O2来源——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B. 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真核细胞模型——物理模型
C. 提取并研究细胞膜的化学成分——鸡的成熟红细胞
D. 观察叶绿体——人口腔上皮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的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模型构建是生物学教学、研究和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
【详解】A、鲁宾和卡门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的来源时,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18O不属于放射性元素,A错误;
B、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的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模型构建是生物学教学、研究和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真核细胞模型属于物理模型,B正确;
C、鸡细胞的成熟的红细胞含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存在内膜系统的干扰,因此一般不用公鸡的成熟红细胞提取细胞膜,C错误;
D、人体细胞无叶绿体,不能用人口腔上皮细胞观察叶绿体,D错误。
故选B。
29. 一瓶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CO2的量(mol)
0.9
1.3
1.5
3.0
产生C2H5OH的量(mol)
0.9
0.7
0.6
0
A. 氧浓度为a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B. 氧浓度为b时,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0.6 mol
C. 氧浓度为c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50%用于酒精发酵
D. 氧浓度为d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气浓度为a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和产生的酒精的量相等,只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
B.氧气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量为0.7mol,产生的二氧化碳应为0.7mol,则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为:1.3-0.7=0.6mol,B正确;
C.氧气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量为0.6mol,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应为0.6mol,消耗的葡萄糖为0.3mol,则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1.5-0.6=0.9mol,消耗的葡萄糖量为0.15mol,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2倍,即消耗的葡萄糖有2/3用于酒精发酵,C错误;
D.氧气浓度为d时,无酒精产生,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D正确;
因此,本题答案选C。
30. 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都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B. 光反应产生的NADPH既为暗反应提供能量又可作为还原剂
C. 光反应只能在光照条件下进行,暗反应只能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D. 给植物浇灌,在周围空气中会出现而不会出现
【答案】B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详解】A、蓝细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无叶绿体,A错误;
B、光反应产生的NADPH既为暗反应提供能量又可作为还原剂,B正确;
C、光反应只能在有光条件下进行,而暗反应在有光条件下和黑暗中都可以进行,C错误;
D、给植物浇灌H218O,H218O参与光反应形成18O2,H218O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18O2,因此一段时间后植物周围含18O的物质有水蒸气、O2和CO2,D错误。
故选B。
31. 下列关于生物实验中“对照”及“变量”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有氧条件的一组是空白对照组
B. 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无需设置空白对照组
C.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的实验中,因变量可以用气泡的释放速率表示
D. 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中,CO2浓度、温度是无关变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1)自变量是指实验者操纵的假定的原因变量,也称刺激量或输入变量。
(2)因变量是指一种假定的结果变量,也称反应变量或输出变量,它是实验自变量作用于实验对象之后所出现的效果变量。
(3)无关变量是指那些不是某实验所需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外的一切变量的统称,也称为非实验因子或无关因子。无关变量又称为控制变量,即实验中除了自变量以外,其它的可能引起实验结果改变的因素。
【详解】A、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属于对比试验(有氧和无氧情况下相互对比),无空白对照,A错误;
B、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原生质层的形态和位置变化为因变量,属于自身前后对照,无需设置空白对照组,B正确;
C、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的实验中,因变量可以用气泡的释放速率或气泡的多少、大小来表示反应速率,C正确;
D、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光合速率,而CO2浓度、温度是无关变量,D正确。
故选A。
32. 用培养液栽培大豆幼苗,提供大豆幼苗生长发育所需的最适条件。当改变条件时,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减少CO2供应会暂时引起叶绿体中C5/C3值减小
B. 将白光变为绿光会暂时引起叶绿体中ATP/ADP值减小
C. 增加光照强度会使大豆幼苗有机物积累速率增加
D. 降低培养液中镁的含量后大豆叶片中叶黄素含量将降低
【答案】B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②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详解】A、减少CO2供应会使C3合成速率下降,另一方面,C3的还原正常进行,故短时间内C3相对含量下降,C5/C3值增大,A错误;
B、光合色素几乎不吸收绿光,将白光变为绿光会使光反应减弱,合成的ATP减少 ,ATP/ADP值减小,B正确;
C、增加光照强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光合速率,但大豆幼苗有机物积累速率是看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若呼吸作用也增强,有机物积累速率不一定增加,C错误;
D、镁是组成叶绿素的成分,降低培养液中镁的含量会使大豆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下降,从而导致叶黄素相对含量升高,D错误。
故选B。
33. 下图表示某植物一昼夜(24小时)各时段C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5点时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 12点时气孔关闭后叶肉细胞中CO2浓度过低导致光合作用强度低于呼吸作用强度
C. 17点时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 19点后植物开始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中CO2 吸收量代表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据图可知,5点之前、17点之后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5点到17点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详解】A、5点之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5点时植物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A错误;
B、12点时气孔关闭,叶肉细胞中 CO2 浓度过低,但植物净光合速率大于0,光合作用强度仍大于呼吸作用强度,B错误;
C、5-17点净光合>0,一直有有机物的积累,故17点时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之后净光合速率小于0,有机物积累量开始减少,C正确;
D、一天之中植物均进行呼吸作用,D错误。
故选C。
34. 植物工厂在人工精密控制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和营养液的成分等条件下,生产蔬菜和其他植物,不但节约了用地,也大大提高了产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通过适当增大人工光源的强度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B. 植物工厂中常用的是红色、蓝色和白色光源
C. 可以适当增大植物工厂昼夜温差来提高产量
D. 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可促进植物夜间暗反应的进行
【答案】D
【解析】
【分析】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除外光质以及光照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详解】A、光照强度会影响植物光合作用,故通过适当增大人工光源的强度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A正确;
B、由于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因此植物工厂中常用的是红色、蓝色和白色光源,白色光源为复色光,通过光质的影响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B正确;
C、可以适当增大植物工厂昼夜温差,增加植物白天光合作用,降低晚上呼吸作用强度,来提高产量,C正确;
D、夜间由于光反应不能进行,不能为暗反应提供NADPH和ATP,暗反应不能进行,故即使提高二氧化碳浓度,不能促进植物夜间暗反应的进行,D错误。
故选D。
35. 将酵母菌培养液进行离心处理。把沉淀的酵母菌破碎后,再次离心处理为只含有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和只含有酵母菌细胞器的沉淀物两部分,与未离心处理过的酵母菌培养液分别放入甲、乙、丙3支试管中,并向这3支试管内同时滴入等量、等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在有氧条件下,最终能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是( )
A. 甲 B. 丙 C. 甲和乙 D. 丙和乙
【答案】B
【解析】
【分析】1、酵母菌是真菌的一种,属于真核生物。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
2、酵母菌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3、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详解】甲试管中只含有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是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在有氧条件下,只进行细胞呼吸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和[H];
乙试管中只含有酵母菌细胞器线粒体和葡萄糖,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中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的反应,进入线粒体参与反应的是丙酮酸,葡萄糖不能在线粒体中反应;
丙试管中未离心处理过的酵母菌培养液含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最终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B正确。
故选B。
【点睛】
36. 某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为35℃。温度为30℃,CO2浓度为0.01%时,光照强度对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点时叶肉细胞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B. 光照强度由b变为c,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减少
C. 若CO2浓度提高到0.03%,则c点左移
D. 若温度升高到35℃,则a、d点均下移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NADP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NADP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详解】A、a点时,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正确;
B、光照强度增强,光反应增强,ATP和NADPH增多,C3的还原增强,C3的消耗加快,C3的含量减少,B正确;
C、若CO2浓度提高到0.03%,光合作用最大速率增大,c点右移,C错误;
D、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为35℃,若温度升高到35℃,呼吸作用增强,a点下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若温度升高到35℃,光合作用减弱,d点下移,D正确。
故选C。
37. 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
B. 漂洗不彻底可能会影响染色效果
C 甲紫溶液和醋酸洋红液都属于碱性染料
D. 实验中可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动态过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在前期出现,末期消失,因此观察到纺锤体的细胞即处于分裂期,而细胞周期中分裂期只占5%~10%。
【详解】A、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便于观察,A正确;
B、漂洗不彻底可能会影响染色效果,影响后面的观察,B正确;
C、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常用的碱性染料有甲紫溶液和醋酸洋红液,甲紫溶液和醋酸洋红液都属于碱性染料,C正确;
D、材料在解离过程中,细胞已经死亡,故实验中不可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动态过程,D错误。
故选D。
38. 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间期:DNA复制使得染色体加倍
B. 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
C. 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染色体形态清晰
D.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开,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征:
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细胞适度生长。
前期: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纺锤体出现。
中期:着丝点整齐排在细胞中央。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详解】A、间期时,DNA复制使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A错误;
B、前期时,染色质高度螺旋形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B正确;
C、中期时,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清晰,是便于观察和统计染色体数目的时候,C正确;
D、后期时,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D正确;
故选A
39. 下图A表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图B表示连续分裂的细胞相邻的两个细胞周期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全过程
B. c段消耗ATP, d段不消耗ATP
C. 在高等植物细胞内,两组中心体之间发射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发生在甲→乙过程
D. b段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的细胞具有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由间期(时间长)和分裂期(时间短)组成,据图分析,A图中乙→甲为间期,甲→乙为分裂期,乙→甲→乙为一个细胞周期;B图中a、c为间期,b、d为分裂期。
【详解】A、一个细胞周期由间期(时间长)和分裂期(时间短)组成,图A中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甲→乙的过程,A正确;
B、细胞中每时每刻都需要消耗能量,c为间期,d为分裂期,两个阶段细胞中均存在耗能的反应,c和d两段都要消耗ATP,B错误;
C、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C错误;
D、DNA的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主要发生在间期(a段和c段),而b段为分裂期,D错误。
故选A。
40. 下列有关细胞的分化、衰老与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导致不同种类细胞所含的蛋白质完全不同
B. 细胞分化降低了细胞内各种代谢活动的效率
C. 细胞衰老过程中酶活性均降低,代谢速率减慢
D. 基因控制的细胞死亡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细胞的更新
【答案】D
【解析】
【分析】1、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叫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3、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A、细胞分化是基本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导致不同种类细胞所含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A错误;
B、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中的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提高了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B错误;
C、细胞衰老过程中大多数酶的活性降低,代谢速率减慢,与细胞衰老有关的酶活性上升,C错误;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细胞的更新,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41.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每时每刻都要经过细胞膜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如图是动物细胞膜的结构及几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所示的细胞膜结构中,A、B、C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功能上来说,细胞膜是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吸水膨胀时A的厚度变小,这说明A具有___________,结构C与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有密切关系。
(4)如果图中的细胞膜是人的红细胞膜,则氧气、葡萄糖、K+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依次是([ ] 内填序号, 填文字)[ ]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磷脂双分子层 ②. 蛋白质分子 ③. 糖蛋白
(2)选择透过性膜 (3) ①. 流动性(或一定的流动性) ②. 识别
(4) ①. ①自由扩散 ②. ③协助扩散 ③. ②主动运输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代表磷脂双分子层、B代表蛋白质分子、C代表糖蛋白;①代表自由扩散、②代表主动运输、③代表协助扩散。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图中所示的细胞膜结构中,A代表磷脂双分子层、B代表蛋白质分子、C代表糖蛋白。
【小问2详解】
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所以从功能上来说,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
【小问3详解】
细胞吸水膨胀时A磷脂双分子层的厚度变小,这说明A具有流动性(或一定的流动性)。结构C是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作用有密切关系。
【小问4详解】
图中的①表示物质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输,且不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所以①表示自由扩散;②表示物质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输,且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ATP,所以②表示主动运输;③表示物质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输,且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所以③表示协助扩散。如果图中的细胞膜是人的红细胞膜,则氧气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①] 自由扩散、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③]协助扩散、K+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②] 主动运输。
42. 下面是某研究小组用黑藻验证光合作用需要CO2的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材料:黑藻,无水乙醇,碘液,小试管,脱脂棉,吸水纸,滴管,烧杯,蒸馏水,碳酸氢钠等。
实验步骤:
(1)将蒸馏水煮沸后冷却备用,煮沸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甲、乙两支试管,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放一枝茎长为5cm的经遮光处理的黑藻,并向两试管中注满上述蒸馏水。向甲试管中加入少量碳酸氢钠(在实验条件下可以分解出二氧化碳),目的是_____________,乙中不加碳酸氢钠。将两试管用橡皮塞塞紧。再将两试管放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以避免光照时试管中水温过高而影响黑藻的生理活性。
将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2~3小时,然后取出黑藻,分别经无水乙醇溶液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处理。
(3)预期实验结果:
①甲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除去溶解于水中的气体,特别是CO2
(2)补充CO2(或加CO2)
(3) ①. 甲试管中的黑藻叶片变蓝,即生成了淀粉。 ②. 乙试管中的黑藻叶片不变蓝,即没有生成淀粉。 ③. 光合作用需要CO2
【解析】
【分析】实验设计时,一般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实验组和对照组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
【小问1详解】
将蒸馏水煮沸的目的是除去溶解于水中的气体,特别是CO2。
【小问2详解】
NaHCO3分解可释放CO2,供光合作用利用,所以向甲试管中加入少量碳酸氢钠的目的是补充CO2(或加CO2),乙中不加碳酸氢钠,可作为空白对照。
【小问3详解】
①甲试管中因为有CO2能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淀粉,所以甲试管中的黑藻叶片变蓝;
②乙试管中因为没有CO2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淀粉,所以乙试管中的黑藻叶片不变蓝。
由于两支试管的自变量是二氧化碳的有无,因变量是淀粉的生成情况,即是否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需要CO2。
43. 如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在一定的光照下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Ⅰ〜Ⅶ代表物质,①〜⑤代表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A、B阶段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所示的物质Ⅰ、Ⅱ、Ⅲ依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图乙中所示的物质Ⅴ、Ⅶ依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②是在叶绿体的_________进行的。过程④是在细胞的__________(具体场所)进行的。
(3)光照强度、温度、C02浓度等外界因素都能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其中主要影响B阶段的因素是______。若将该植物周围的C02由较低浓度快速升到较高且适宜浓度,短时间内甲图中的C3的含量将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乙图与酵母菌细胞在无氧时的代谢相比,特有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填数字)。
(5)粮食储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的现象,这是因为细胞进行了图中_________(填甲或乙)过程产生了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光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 ②. [H] O2 CO2 ③. O2 CO2 ④. 基质 ⑤. 线粒体内膜上 ⑥. 温度、CO2浓度 ⑦. 增加 ⑧. ④⑤ ⑨. 乙 ⑩. 水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以图示作为信息载体,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各个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准确记忆和理解细胞代谢的各个过程,是做好细胞代谢的前提。分析图甲(光合作用过程)可知:A阶段表示光反应阶段、B阶段表示暗反应阶段;Ⅰ代表[H]、Ⅱ代表氧气、Ⅲ代表CO2;①代表CO2的固定、②代表C3的还原。图乙表示有氧呼吸过程示意图,Ⅳ代表 [H]、Ⅴ代表O2、Ⅶ代表CO2;③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⑤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④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可据此答题。
(1)图甲中的A表示光反应阶段、B表示暗反应阶段。
(2)图甲中所示的物质Ⅰ、Ⅱ依次表示水光解产生的[H]和O2,物质Ⅲ表示用于暗反应的CO2;图乙中所示的物质Ⅴ表示用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O2,物质Ⅶ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CO2;图甲中的过程②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3的还原,是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的;图乙中的过程④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在细胞的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3)图甲中的B阶段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影响暗反应阶段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度和CO2浓度;若将该植物周围的C02由较低浓度快速升到较高且适宜浓度,则C5与CO2结合生成C3的速率加快,而C3的还原速率基本不变,所以短时间内甲图中的C3的含量将增加。
(4)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③完全相同,乙图(有氧呼吸)与酵母菌细胞在无氧时进行的无氧呼吸相比,特有的步骤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⑤和第三阶段④。
(5)粮食储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的现象,这是因为细胞进行了图中乙过程,即有氧呼吸过程,该过程中产生的水会使粮堆湿度增大。
44. 如图14是某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甲表示 _________过程,图乙表示________过程,图丙中①和⑦的DNA上贮存的遗传信息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图丁的BC段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数量之比为________。图丙所处的时期与图丁的______(用字母表示)时期相对应。
(2)若a为植物细胞,而d能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成一个植物体,则说明d具有_______。
(3)图中b、c、d、e具有的遗传物质_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4)请在空白方框内画出图丙细胞的上一个时期的细胞分裂模式图________。
【答案】(1) ①. 细胞分裂(或细胞增殖) ②. 细胞分化 ③. 相同 ④. 1:2:2 ⑤. DE (或CD)
(2)全能性 (3)相同
(4)
【解析】
【分析】图甲表示细胞增殖,该过程可使细胞数目增多,但细胞种类不变;图乙表示细胞分化,该过程可使细胞种类增多,但细胞数目不变;图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丁AB段表示细胞分裂间期DNA分子的复制、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即细胞中含有染色单体的时期、CD段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即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的时期。
【小问1详解】
图甲可使细胞数目增多,表示细胞分裂(或细胞增殖)过程;图乙可使细胞种类增多,表示细胞分化过程;图丙中①和⑦是由同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2条子染色体,所以①和⑦的DNA上贮存的遗传信息相同;图丁的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即此时期的细胞中含有染色单体,所以BC段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图丙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即染色体∶DNA=1∶1,由此可推知图丙所处的时期与图丁的DE (或CD) 时期相对应。
【小问2详解】
d为植物细胞,且能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成一个植物体,这说明d具有全能性。
【小问3详解】
图甲中b、c、d、e是由a通过分裂、分化形成的,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小问4详解】
图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上一个时期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并且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其细胞模式图为: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中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中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共4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六二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六二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