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题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高一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题题:
    1. 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B.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卵细胞
    C.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D.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生物体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故最终得到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A正确;
    B、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二者结合之后恢复本物种染色体数目,B正确;
    C、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
    D、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生物体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D正确。
    故选C。
    2. 某雄性个体的某个精原细胞内含有Aa,Bb两对同源染色体,已知此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一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aB,则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分别为( )
    A aB,Ab,Ab B. Aa,Bb,AB
    C. Ab,aB,ab D. Ab,aB,aB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使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也发生分离,即A和a、B和b分离,并且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因此正常情况下可以产生AB、Ab、aB、ab四种精子。
    【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及减数分裂的特点,精原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基因型不同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1个次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最终产生1种2个精子。因此,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共产生了2种4个精子。由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了一个染色体组成为aB的精子,说明a染色体与B染色体组合,则含A染色体与b染色体组合。因此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一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aB的同时,随之产生的另3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分别为aB、Ab、Ab。
    故选A。
    3.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杂合子的双亲一定是杂合子
    B. 生物的相对性状都只有两种表型
    C. 生物体不能显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D. 杂合子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答案】D
    【解析】
    【分析】1、纯合子是指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其自交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2、性状分离:杂合子一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详解】A、杂合子的双亲不一定是杂合子,也可以是纯合子,如AA和aa杂交后代为Aa,A错误;
    B、生物的相对性状不一定只有两种表现型,如ABO血型,有四种表现型,B错误;
    C、隐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C错误;
    D、性状分离是杂种子一代自交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D正确。
    故选D。
    4. 下列杂交组合(E控制显性性状,e控制隐性性状)产生的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是(  )
    A. ee × ee
    B. EE × Ee
    C. EE × ee
    D. Ee× Ee
    【答案】D
    【解析】
    【分析】性状分离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即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详解】A、ee×ee→后代只有隐性,不属于性状分离,A错误;
    B、EE×Ee→后代均为显性性状,不会发生性状分离,B错误;
    C、EE×ee→后代均为显性性状,不会发生性状分离,C错误;
    D、Ee×Ee→后代出现显性:隐性=3:1的性状分离比,D正确。
    故选D。
    5. 按照孟德尔遗传规律,对基因型为AaBbCc的植株进行测交,子代的基因型有(  )
    A. 4种 B. 8种 C. 9种 D. 12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每对基因都遵循分离定律,可采用分解组合的方法解答。
    【详解】AaBbCc与aabbcc进行测交,遵循孟德尔定律,可以分解成3个分离定律的测交实验,每一个分离定律的测交后代基因型是2种,因此测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是(2)3=8种,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 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
    ①F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②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③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④F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⑤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双亲为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F1为双杂合子,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详解】①F1是双杂合子,自交产生的后代性状分离比是9:3:3:1,①错误;
    ②F1是双杂合子,产生的配子有4种,比例是1:1:1:1,②正确;
    ③测交是F1与隐性纯合子交配,由于F1是双杂合子,产生的配子有4种,隐性纯合子产生的配子是一种,所以测交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都是4种,比例是1:1:1:1,③正确;
    ④由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F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是三种,比例是1:2:1,所以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是9种,④错误;
    ⑤测交是F1与隐性纯合子交配,由于F1是双杂合子,产生的配子有4种,隐性纯合子产生的配子是一种,所以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是4种,比例是1:1:1:1,⑤正确。
    综上所述,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②③⑤,D正确。
    故选D。
    7. 下列关于基因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染色体上基因呈线性分布
    B. 孟德尔通过果蝇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 性染色体上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D.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都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答案】A
    【解析】
    【分析】1、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都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
    2、摩尔根研究结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采用荧光标记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A、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分布,A正确;
    B、摩尔根及学生采用荧光标记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错误;
    C、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与性别决定无关,C错误;
    D、性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其上的基因也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D错误。
    故选A。
    8. 眼白化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患者的眼色素减少或缺乏,具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低下,畏光等症状。该病可能具有的遗传特点是( )
    A. 如果女儿患病,父亲一定患此病
    B. 如果祖母患病,孙女一定患此病
    C. 如果外祖父患病,外孙一定患此病
    D. 如果儿子患病,母亲一定患此病
    【答案】A
    【解析】
    【分析】伴X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男患者远多于女患者;男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母亲,以后只能传给女儿;女性患病,其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详解】A、眼白化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假说由A、a这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果女儿患病,基因型是XaXa,则父亲的基因型是XaY,必患病,A正确;
    B、如果祖母患病,祖母的基因型为XaXa,那么父亲的基因型为XaY,父亲患病,若母亲正常,母亲的基因型为XAX-,女儿不一定患病,B错误;
    C、外祖父患病,其基因型为XaY,若外祖母正常,外祖母的基因型为XAX-,那么母亲的基因型可能是XAXa,那么外孙的基因型有可能是XAY或XaY,外孙不一定患病,C错误;
    D、如果儿子患病,母亲的基因型是XAXa或XaXa,不一定患病,D错误。
    故选A。
    9.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指导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的是( )
    A. 噬菌体DNA B. 细菌蛋白质
    C. 噬菌体蛋白质 D. 细菌DNA
    【答案】A
    【解析】
    【分析】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详解】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因此,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指导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的是噬菌体的DNA,A正确。
    故选A。
    10. 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表明( )
    A. 噬菌体不含有蛋白质
    B. 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C. DNA是遗传物质
    D.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1、噬菌体是DNA病毒,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中独立生存。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噬菌体是DNA病毒,由DNA和蛋白质构成,A错误;
    B、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所以不能说明蛋白质是或者不是遗传物质,B错误;
    C、该实验证明,在噬菌体的亲子代之间只有DNA有连续性,子代噬菌体的性状是通过DNA遗传的,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正确;
    D、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的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能表明DNA是遗传物质,无法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C。
    11. 在搭建DNA分子结构模型的实验中,若4种碱基塑料片共30个,其中6个C,10个G,6个A,8个T,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18个,脱氧核糖塑料片、磷酸塑料片、代表氢键的连接物、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连接物等材料均充足,则( )
    A. 能搭建出30个脱氧核苷酸
    B. 所搭建的DNA分子最长为12个碱基对
    C. 能搭建出415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
    D. 能搭建出一个5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双链DNA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G=C,则A=T有6对,G=C有6对。
    【详解】ABD、由于DNA分子中A=T、G=C,则A=T有6对,G=C有6对,设能搭建的DNA分子含有n个碱基对,则每条链需要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的数目为2n-1,共需(2n-1)×2个,已知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有18个,则n=5,所以只能搭建出一个10个脱氧核苷酸、5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AB错误,D正确;
    C、由于只能搭建5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则能搭建出45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C错误。
    故选D。
    12. 根据DNA分子双螺旋结构进行推理,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 双链DNA分子中A和T含量相等
    B. DNA分子中A和T形成的碱基对多稳定性更强
    C. 不同DNA分子(A+G)/(T+C)的值不同,这体现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D. 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是DNA分子结构稳定的基础
    【答案】A
    【解析】
    【分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腺嘌呤一定与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一定与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在双链DNA分子中,由于A与T配对,G与C配对,所以A和T的数相等、G和C的数相等的,A正确;
    B、DNA分子中,由于A-T之间为两个氢键,G-C之间为三个氢键,所以G-C碱基对占比越高,DNA的稳定性越强,B错误;
    C、不同的DNA双链中,A=T,C=G,A+G=T+C,故DNA分子的多样性是由(A+T)/(G+C)值的不同体现的,C错误;
    D、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DNA分子结构稳定的基础,D错误。
    故选A。
    13. 新型冠状病毒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高致病性RNA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的增殖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获得子代病毒RNA需要至少复制三次
    B. ①过程需要宿主细胞提供氨基酸
    C. ②过程是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
    D. 新冠病毒RNA不可直接作翻译的模板
    【答案】B
    【解析】
    【分析】中心法则的证内容: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RNA或DNA。中心法则的后续补充有: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这两条途径。
    【详解】A、由题图可知,新冠病毒均先以自身RNA作模板复制出碱基互补的RNA,再以该RNA为模板复制形成子代病毒RNA,因此需至少复制两次才能获得子代病毒RNA,A错误;
    B、据图可知,①过程是在RNA的作用下合成相关酶,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故需要宿主细胞提供氨基酸,B正确;
    C、②过程是RNA产生RNA的过程,该过程不需要逆转录酶,需要的是RNA复制酶,C错误;
    D、据图可知,新冠病毒的RNA可直接指导酶的合成,故新冠病毒RNA可以直接作翻译的模板,D错误。
    故选B。
    14. 如图表示遗传信息流的中心法则图解,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核细胞RNA的合成以e过程方式进行
    B. 真核细胞内能够进行的过程有a、b、c
    C. c过程参与的tRNA最多有64种
    D. c过程需要RNA聚合酶,d过程需要逆转录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中心法则的内容: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RNA或DNA。中心法则的后续补充有: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这两条途径。
    题图分析:a表示DNA的自我复制过程;b是转录过程;c是翻译过程;d是逆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e是RNA的自我复制过程,该过程只能发生在少数病毒中。其中a、b、c过程是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d和e过程是中心法则的发展。
    【详解】A、原核细胞RNA的合成以b过程,即转录方式进行,A错误;
    B、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能够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过程,即过程a、b,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能进行c翻译过程,B正确;
    C、c过程参与的tRNA最多有61或62种 ,因为有2种或3种终止密码不决定氨基酸,因而也没有相应的tRNA与之对应,C错误;
    D、c过程为翻译过程,不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d过程为逆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D错误;
    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
    15. 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亲本大鼠均为杂合子
    B. F1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子
    C. F1与黑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型
    D. F2中的黄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
    【答案】AD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设控制大鼠毛色的基因是A、a和B、b两对基因,根据F2中灰色∶黄色∶黑色∶米色=9∶3∶3∶1,可知A、a和B、b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_B_灰色;aabb米色;A_bb或者aaB_表现黄色或黑色,F1灰色基因型是AaBb,亲本大鼠基因型是AAbb×aaBB。

    【详解】A、设控制大鼠毛色的基因是A、a和B、b两对基因,根据F2中灰色∶黄色∶黑色∶米色=9∶3∶3∶1,可知A、a和B、b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_B_表现为灰色;aabb表现为米色;A_bb或aaB_表现为黄色或黑色,F1灰色基因型是AaBb,亲本大鼠基因型是AAbb×aaBB,即两亲本大鼠均为纯合子,A错误;
    B、根据F2中灰色∶黄色∶黑色∶米色=9∶3∶3∶1,可知A、a和B、b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灰色基因型是AaBb,为杂合子,B正确;
    C、F1灰色基因型是AaBb,与黑色亲本(AAbb或者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_Bb和A_bb,或者AaB_和aaB_,有两种表型,C正确;
    D、F2中黄色大鼠的基因型为A_bb或aaB_,其中纯合子(AAbb或aaBB)所占比例为1/3,与米色大鼠(aabb)交配不会产生米色大鼠,杂合子(Aabb或aaBb)所占比例为2/3,与米色大鼠(aabb)交配,产生米色大鼠的概率为2/3×1/2=1/3,D错误。
    故选AD。
    16. 如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该病与一对等位基因(A、a)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病是显性遗传病
    B. II-4的基因型是XaXa
    C. II-8与正常女性结婚,子女都不患该病
    D. 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分析系谱图:已知该病是伴性遗传病,伴性遗传病包括伴Y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系谱图中含有女患者,所以不可能是伴Y遗传病;4号女患者有一个正常的儿子,说明该病不是伴X隐性遗传病,则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用A、a表示)。
    【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该遗传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
    B、Ⅱ-4的基因型是XAXa,B错误;
    C、Ⅲ-8(XAY)与正常女性(XaXa)结婚,儿子都不患病,女儿均患病,C错误;
    D、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性发病率低于女性,D错误。
    故选BCD。
    17. 烟草叶肉组织发育初期,胞间连丝呈管状结构,能允许相对分子质量达5万的蛋白质通过,而发育成熟后,胞间连丝呈分支状,只能允许相对分子质量小于400的物质通过。烟草花叶病毒依靠自身的p30运动蛋白,调节烟草细胞间胞间连丝的孔径,进而侵染相邻细胞并从一个细胞进入到另一个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动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能起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作用
    B. 烟草花叶病毒无细胞结构,其核酸中含磷酸脱氧核糖和四种含氮碱基
    C. 烟草花叶病毒p30运动蛋白突变体可能会失去侵染烟草植株的能力
    D. 烟草叶肉组织在发育过程中,能通过改变胞间连丝的形状结构来调节各种运输物质的速率
    【答案】ABD
    【解析】
    【分析】1、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其遗传物质为RNA。
    2、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方式:(1)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2)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3)通过细胞通道来传递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
    【详解】A、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能起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作用,动物细胞间没有胞间连丝,A错误;
    B、烟草花叶病毒为RNA病毒,无细胞结构,其核酸中含磷酸、核糖和四种含氮碱基,B错误;
    C、烟草花叶病毒p30运动蛋白突变体,可能无法合成p30运动蛋白,无法调节烟草细胞间胞间连丝的孔径,进而不能侵染相邻细胞,故可能会失去侵染烟草植株的能力,C正确;
    D、分析题意可知,烟草叶肉组织在发育过程中,能通过改变胞间连丝形状来调节运输物质的大小,D错误。
    故选ABD。
    18. 如图为某DNA分子片段,假设该DNA分子中有鸟嘌呤300个,若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2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复制时作用于③处的酶为DNA聚合酶
    B. ④处指的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C. 复制2次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800个
    D. 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占1/4
    【答案】BD
    【解析】
    【分析】已知DNA分子中碱基数,求复制n次与第n次所需某碱基的数目:某DNA分子中含某碱基a个,复制n次,则共需加入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为a×(2n-1)个,因为最初亲代DNA分子做模板不需要原料;但第n次复制时所需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为a×(2n-1)-a×(2n-1-1)=a×2n-1。
    【详解】A、复制时作用于③处的酶为解旋酶而不是DNA聚合酶,A错误;
    B、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所以④处指的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B正确;
    C、已知该DNA分子有鸟嘌呤300个,根据碱基G与C配对可知,胞嘧啶也有300个,复制2次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300×(22-1)=900个,C错误;
    D、DNA分子只有一条链含15N,其复制是半保留复制,连续复制2次后,形成的4个DNA分子,只有一个DNA分子含有15N,因此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占1/4,D正确。
    故选BD。
    19. 蜂群中能持续获得蜂王浆的雌性幼虫会发育成蜂王。蜂王浆中含有丰富的microRNA,这些microRNA被幼虫摄入后与Dnmt3基因的mRNA结合而抑制其表达,从而显著降低幼虫体内dynactinp6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蜂王浆中的microRNA可以不经分解而被蜜蜂幼虫吸收
    B. microRNA通过干扰Dnmt3基因的翻译来抑制其表达
    C. Dnmt3基因的表达产物可能是一种DNA甲基化酶
    D. 抑制幼虫的dynactinp62基因表达可以使其发育成蜂王
    【答案】ABC
    【解析】
    【分析】分析题文:microRNA被幼虫摄入后与Dnmt3基因的mRNA结合而抑制其表达,从而显著降低幼虫体内dynactinp6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说明其表达产物可能是一种DNA甲基化酶,这样使dynactinp62基因表达,从而使幼虫发育成蜂王。
    【详解】A、microRNA被幼虫摄入后与Dnmt3基因的mRNA结合而抑制其表达,说明蜂王浆中的microRNA可以不经分解而被蜜蜂幼虫吸收,若分解则无法发挥作用,A正确;
    B、microRNA被幼虫摄入后与Dnmt3基因的mRNA结合,由于mRNA是翻译的模板,因此microRNA通过干扰Dnmt3基因的翻译抑制其表达,B正确;
    C、抑制Dnmt3基因表达后可以显著降低幼虫体内dynactinp6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说明其表达产物可能是一种DNA甲基化酶,C正确;
    D、降低幼虫体内dynactinp6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利于该基因表达,从而发育成蜂王,因此抑制幼虫的dynactinp62基因表达不可以使其发育成蜂王,D错误。
    故选ABC。
    三、非选择题:
    20. 下图中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图4表示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数量的关系。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1所处的分裂时期是__________,含有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
    (2)图2细胞中的__________染色体联会形成__________,该细胞中有__________对姐妹染色单体。图2细胞所处时期分别对应图3的__________时期、图4的__________时期。
    (3)若该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则图2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其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
    【答案】(1) ① 减Ⅱ中期 ②. 0 ③. 6
    (2) ①. 同源 ②. 四分体 ③. 6 ④. BC ⑤. b
    (3) ①. 初级精母细胞 ②. AXB、aY ③. aXB、AY
    【解析】
    【分析】图1分析,该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上的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图2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图3中,AB段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图4中,a为有丝分裂的后期,b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c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或性原细胞。
    【小问1详解】
    图1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的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细胞中含有3条染色体,6条染色单体。
    【小问2详解】
    图2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该细胞中有6对姐妹染色单体。图2细胞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图3中的BC段。图2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染色体数目:DNA数目=2n:4n,对应图4中的b时期。
    【小问3详解】
    图2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若该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为雄性,图2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则图2细胞的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其经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XBXB、aaYY或AAYY、aaXBXB,经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是AXB、aY或AY、aXB。
    21. 豌豆子叶黄色(A)对绿色(a)为显性,圆粒种子(B)对皱粒种子(b)为显性,图1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四株豌豆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的组成。

    据图回答:
    (1)若甲豌豆一个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一个基因型为Ab的花粉,则同时产生的另三个花粉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从图l中任选一个亲本,让其分别与图中另外两个亲本杂交,它们的杂交后代有相同的表现型,且分离比都是1:1。则这一亲本是______,与其组合的方式应是________、________。
    (3)现由图1中一种豌豆与另一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发现后代(F1)出现四种表现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2。则所用图1中的豌豆是____________,在杂交后代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______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____________。 F1中纯合子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
    (4)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 ,若用F1中的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2的性状类型有________种。
    【答案】 ①. Ab、aB、aB ②. 乙 ③. 乙×丙 ④. 乙×丁 ⑤. 甲 ⑥. 黄皱、 绿皱 ⑦. 1:1 ⑧. 1/4 ⑨. AaBB或AaBb ⑩. 2或4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学生在理解知识点的前提下,利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来解题。
    【详解】(1)一个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花粉中,两两相同,故若甲豌豆一个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一个基因型为Ab的花粉,则同时产生的另三个花粉基因型分别是Ab、aB、aB。
    (2)若从图l中任选一个亲本,让其分别与图中另外两个亲本杂交,它们的杂交后代有相同的表现型,且分离比都是1:1.则这一亲本是乙AABb,因为乙AABb×丙AABB,乙AABb×丁Aabb杂交,后代分离比都是1:1。
    (3)由于图1中的丙不含等位基因,乙、丁都只含一对等位基因,而F1却出现四种表现型,且圆粒:皱粒=3:1、黄色:绿色=1:1,故可推出所用图1中的豌豆是甲,另一豌豆的基因型为aaBb。因此,在杂交后代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黄皱、绿皱,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1:1,F1中纯合子为aaBB、aabb,占的比例是。
    (4)由于图1中的甲豌豆基因型是AaBb,另一豌豆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AaBB或AaBb;用F1中的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aabb)杂交,若黄色圆粒豌豆基因型是AaBB,则子代的表现型有2种;若黄色圆粒豌豆基因型是AaBb,则子代的表现型有4种。
    【点睛】熟练运用乘法定则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题型,能极大的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22. 下图是某核苷酸与核苷酸链片段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左图中的碱基为U,则左图所示的核苷酸名称为__________,该核苷酸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组成图所在核苷酸长链的基本单位之一。
    (2)依据__________原则,与图中5组成同一分子物质的对应的核苷酸链碱基排列顺序(由上至下依次)为__________,两条链上的碱基之间通过__________连接成__________,按照__________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3)DNA分子中的[1]__________和[2]__________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排列在双螺旋结构的__________;而碱基排列在内侧。
    (4)每个个体DNA中__________的排列顺序各有特点,决定了生物个体的特异性。
    【答案】(1) ①. 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②. 不是
    (2) ①.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②. AGCT ③. 氢键 ④. 碱基对 ⑤. 反向平行
    (3) ①. 磷酸 ②. 脱氧核糖 ③. 外侧
    (4)碱基(或“脱氧核苷酸”)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左图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碱基形成的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右图是核苷酸长链的示意图,该核苷酸链含有碱基T,可判断为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链,其中1是磷酸,2是脱氧核糖,3是胞嘧啶,4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5是脱氧核苷酸链(部分)。
    【小问1详解】
    若图1中的碱基为U,则核苷酸名称为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图2核苷酸长链是DNA的一条链,核糖核苷酸不是DNA的基本单位之一。
    【小问2详解】
    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图2中5的碱基是TCGA,对应的核苷酸链碱基排列顺序由上至下依次为AGCT,两条链之间由氢键连接成碱基对。DNA由两条单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小问3详解】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对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排列在内侧。
    【小问4详解】
    每个个体DNA的碱基(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各有特点,决定了生物个体的特异性。
    23. DNA的复制方式,可以通过设想来进行预测,可能的情况是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分散(弥散)复制三种。究竟是哪种复制方式呢?下面设计实验来证明DNA的复制方式。

    实验步骤:
    a.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中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对照);
    b.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中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5N-DNA(亲代);
    c.将亲代15N大肠杆菌转移到氮源为含14N的培养基中,再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不同分子量的DNA分子将分布在试管中的不同位置上。
    实验预测:
    (1)如果与对照(14N/14N)相比,子代Ⅰ能分辨出两条DNA带:一条_______带和一条_______带,则可以排除_______和分散复制。
    (2)如果子代Ⅰ只有一条中密度带,则可以排除_______,但不能肯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子代Ⅰ只有一条中密度带,再继续做子代ⅡDNA密度鉴定:若子代Ⅱ可以分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则可以排除分散复制,同时肯定是半保留复制;如果子代Ⅱ不能分出______________两条密度带,则排除_______,同时确定为_______。
    【答案】 ①. 轻(14N/14N) ②. 重(15N/15N) ③. 半保留复制 ④. 全保留复制 ⑤. 半保留复制或分散复制 ⑥. 一条中密度带 ⑦. 一条轻密度带 ⑧. 中、轻 ⑨. 半保留复制 ⑩. 分散复制
    【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如果DNA的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则一个亲代15N-15N的DNA分子复制后,两个子代DNA分子是:一个15N-15N,一个14N-14N,在离心管中分布的位置是一半在轻带、一半在重带;如果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一个亲代15N-15N的DNA分子复制后,两个子代DNA分子都是15N-14N,在离心管中分布的位置全部在中带。2、如果DNA的复制方式为分散复制,则一个亲代15N-15N的DNA分子复制后,在离心管中分布的位置全部在中带,这样就不能区分半保留复制和分散复制,再继续做子代ⅡDNA密度鉴定:如果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一个亲代15N-15N的DNA分子复制2次后,得到的4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是15N-14N,另外3个DNA分子是14N-14N,在离心管中分布的位置1/4在中带,3/4在轻带;DNA的复制方式为分散复制,则一个亲代15N-15N的DNA分子复制2次后,得到的4个DNA分子,在离心管中分布的位置全部在中带,据此答题。
    【详解】(1)如果与对照(14N/14N)相比,子Ⅰ代能分辨出两条DNA带:一条轻(14N/14N)带和一条重(15N/15N),则DNA的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则可以排除半保留复制和分散复制。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如果子代Ⅰ只有一条中密度带,则可以排除全保留复制,但不能肯定是半保留复制或分散复制。
    (3)如果子代Ⅰ只有一条中密度带,再继续做子代ⅡDNA密度鉴定:若子代Ⅱ可以分出一条中密度带和一条轻密度带,则可以排除分散复制,同时肯定半保留复制;如果子代Ⅱ不能分出中、轻密度两条带,则排除半保留复制,同时确定为分散复制。
    【点睛】本题考查DNA复制方式的探究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分析图示结构,结合同位素标记法的特点分析解决问题,正确判断出DNA的复制方式,理解半保留、全保留和分散复制的特点,利用题干和图示的信息解决问题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24. 下图中,图1、2所代表的生理过程均与遗传信息的表达有关。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1中酶I、酶Ⅱ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与真核生物细胞核内遗传信息传递相比,图1中遗传信息传递的特点是__________。
    (2)与mRNA相比较,DNA分子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__________,DNA中特有的物质组成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图2所示过程称为__________,即以__________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过程。图中决定丙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___,图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相对模板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
    (4)图中一条mRNA上同时结合了多个核糖体,其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__。
    【答案】(1) ①. RNA聚合酶 ②. DNA聚合酶 ③. 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
    (2) ①. 具有双螺旋结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 ②. 脱氧核糖 ③. 胸腺嘧啶(T)
    (3) ①. 翻译 ②. mRNA ③. GCA ④. 右
    (4)迅速合成大量肽链(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1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图示转录和翻译过程在同一时间和空间进行,发生在原核生物细胞中。图2表示翻译过程。
    【小问1详解】
    图1中酶Ⅰ和酶Ⅱ的名称分别是RNA聚合酶和DNA聚合酶。图1中的生物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表示的是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传递。
    【小问2详解】
    与mRNA相比较,DNA分子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DNA中特有的物质组成有脱氧核糖、碱基T。
    【小问3详解】
    图2所示过程称为翻译,即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中,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携带丙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CGU,则对应的密码子是GCA,图2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相对模板向右。
    【小问4详解】
    图中一条mRNA上同时结合了多个核糖体,能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迅速合成大量肽链,加快了翻译的速度。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生物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宿迁市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宿迁市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宿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共8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