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赣州市龙南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中国的腾飞离不开化学,新材料的发明与制造,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制作动力电池的石墨烯材料属于新型非金属材料
B.硬度大、耐高温、抗氧化的碳化硅可用作耐高温结构材料
C.华为芯片的主要成分是高纯二氧化硅
D.“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外壳使用的特种钛合金具有硬度高、耐高压、耐腐蚀的特点
2.下列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具有还原性,可用作制冷剂
B.具有还原性,可用作工业合成氨
C.常温下,浓硝酸遇铁钝化,可用铁槽车运输浓硝酸
D.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造化肥
3.下列关于反应速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速率用于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B.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都为0
C.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
D.增大反应物浓度,提高反应温度都能增大反应速率
4.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化肥工业,也广泛用于硝酸、纯碱、制药等工业。工业上常用N2和H2合成NH3,实验室用加热NH4C1和Ca(OH)2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少量NH3。在指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
A.NO2(g)N2(g) B.浓HNO3(aq)NO(g)
C.NO(g)HNO3(aq) D.NO(aq)NO(aq)
5.一定条件下,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g)+2B(g)2C(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达到反应限度时,该反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B.若使用催化剂,只加快正反应速率
C.达到反应限度时,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均为零
D.达到反应限度时,该反应的反应物在该条件下达最大转化率
6.如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
A.图甲是挤压装置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B.图乙是挤压装置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C.图丙是用鼓气装置从装置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
D.图丁是向装置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
7.锂碘电池可用于心脏起搏器,电池反应可简化为:2Li+I2=2LiI。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碘电极是电池的负极
B.锂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电池正极反应:Li-e-=Li+
D.电流从碘电极经外电路流向锂电极
8.可逆反应:2NO22NO+O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下列叙述表示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①单位时间内消耗2molNO2的同时生成2molNO
②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③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A.①②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下列实验操作或做法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操作或做法
目的
A
向盛有Na2SO3固体的锥形瓶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
证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
B
实验室将生成的乙酸乙酯导入饱和的Na2CO3溶液中
可使产品更加纯净
C
向2支盛有5mL不同浓度Na2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mL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
向硝酸酸化的A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
检验A溶液中含有SO
A.A B.B C.C D.D
10.下列关于氨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呈三角锥形,极易溶于水
B.易液化,可用做制冷剂
C.与反应产生白烟,属于共价化合物
D.烧瓶中溶液红色不变时达平衡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每题4分,共20分)
11.不能和铁反应的溶液是( )
A.H2S B.NaOH C.Fe2(SO4)3 D.Cl2
12.下列各组物质均由一种干燥气体和一种液体组成,其中可以进行喷泉实验,且液体几乎充满烧瓶的组合是
A.Cl2,饱和食盐水 B.SO2氨水 C.NH3,稀盐酸 D.NO2水
13.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简易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反应原理为 Cu+2AgNO3 = 2Ag+ Cu(NO3)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银离子向铜极移动
B.铜极为该装置的正极
C.溶液的质量逐渐变小
D.石墨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14.科学家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CO和O生成CO2的过程是放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D.该过程中所有化合物均为共价化合物
1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B
Al箔插入稀HNO3中
无现象
Al箔表面被稀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C
向某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未变蓝
不能确定该溶液中是否含有NH4+
D
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SO2
溶液褪色
SO2有漂白性
A.A B.B C.C D.D
三、填空题(共50分)
16.i.、的资源化利用既能解决环保问题,又能提供化工原料,解决能源紧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1)利用可合成多种化工产品。2021年9月24日我国科学家首次报告了到淀粉的人工合成路线,其中第一步转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可用氨水吸收烟气中的。
①属于_______(填“电解质”或“非电解质”)。
②氨水吸收少量,可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所得溶液再用氧化,可制得化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ii.具有强氧化性,是常见的消毒剂。以为原料之一制备亚氯酸钠的流程如下图:
(4)反应I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个数之比为_______。
(5)写出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6)与传统消毒剂比较,消毒效率是的_______倍。(以单位质量得到的电子数表示,结果精确到0.01)
17.I.某实验小组利用以下装置制取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装置B中的干燥剂是______(填名称)。
(3)装置C中的现象是______。
(4)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挤压装置D中的胶头滴管,滴入1~2滴浓盐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为防止过量氨气外逸,需要在上述装置的末端增加一个尾气吸收装置,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填“E”或“F”)。
II.现有足量铜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O的混合气体2.24L(标准状况),这些气体与一定体积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4 mol∙L−1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50mL。
(6)参加反应的硝酸是_____mol;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中含NO2体积为_____L。
18.2023年3月燃油汽车为了促销,价格暴跌甚至降低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汽车尾气有污染,汽车尾气中含有、等有害气体。
(1)汽车尾气中生成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该条件下,和完全反应生成,会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 _______能量。
(2)利用催化技术可将汽车尾气中的和转化为和,化学方程式为:。
①某温度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通入和,测得不同时间的浓度如下表:
时间/s
0
1
2
3
…
4.00
3.45
3.10
2.95
…
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
②下列可以标明上述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
a.容器中的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b.、、、的浓度之比为
c.的浓度不再改变 d.相同时间内,反应消耗同时消耗
(3)在反应物初始浓度相同,实验温度为200℃和300℃条件下,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目的
温度 (℃)
同种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达平衡时所用时间(s)
1
对照试验
200
50
2
研究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尾气转化速率的影响
200
80
3
a
300
b
【实验分析与结论】
①补全表格:a._______;b. _______。
②测得,对比实验1、3,可得结论:_______。
③通过实验可得到“温度相同时,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可增大尾气的转化速率”的结论,证据是对比实验1、2,_______(填“>”“<”或“=”)。
19.双氧水是工业上常用的绿色氧化剂,也是治疗创伤伤口的消毒清洗剂。
(1)医疗上可用质量分数为的过氧化氢溶液对伤口进行消毒,当过氧化氢溶液接触到伤口处时,H2O2就会迅速分解,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2)为了除去酸性溶液中的,常先加入双氧水将氧化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金属空气电池具有很高的容量和功率密度,但在缺氧条件下性能受到限制。在无氧条件下,双氧水半燃料电池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下图为铝、铂电极与双氧水/氢氧化钾溶液构成的原电池。
金属空气电池具有很高的容量和功率密度,但在缺氧条件下性能受到限制。在无氧条件下,双氧水半燃料电池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下图为铝、铂电极与双氧水/氢氧化钾溶液构成的原电池。
铝电极为原电池的___________极(填“正”或“负”),该电极发生___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电池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向___________电极(填“铝”或“铂”)移动。
(4)为探究外界条件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相关实验设计如下表所示:
试管编号
实验目的
H2O2溶液
温度
水的体积/
溶液体积/
质量分数
体积/
I
为编号II作实验参照
10%
2.0
常温
0
0
II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a
2.0
50℃
0
0
III
为编号IV作实验参照
5.0%
2.0
常温
2.0
0
IV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0%
2.0
常温
0
2.0
表中a=___________;III中加2.0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过氧化氢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分解:,断裂1中的键和1中的键所需的能量依次为142、497.3,断裂和中1键所需能量依次为367、467,则2反应生成2和1__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为___________。
1.C
【详解】A.石墨烯的化学成分是C,属于新型非金属材料,故A正确;
B.碳化硅的熔点高、硬度大,抗氧化性好,可用作耐高温结构材料,故B正确;
C.华为芯片的主要成分是高纯硅,故C错误;
D.钛合金具有硬度高、耐高压、耐腐蚀的特点,可用于潜水器外壳,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2.C
【详解】A.液氨汽化吸收大量的热,具有制冷作用,常用作制冷剂,故A错误;
B.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氮元素化合价降低,氮气表现氧化性,故B错误;
C.浓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常温下能够使铁钝化生成致密氧化膜阻止反应继续进行,所以可用铁槽车运输浓硝酸,故C正确;
D.氮元素为植物生长需要的元素,氯化铵含有氮元素,且能够被植物吸收,所以可用于制造化肥,与NH4Cl受热易分解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3.B
【详解】A.化学反应有快有慢,可以用化学反应速率来定量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故A正确;
B.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是不等于0,反应没有停止,故B错误;
C.反应物的本身性质是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如火药爆炸瞬间完成,食物腐败进行的缓慢,故C正确;
D.增大反应物浓度,提高反应温度,活化分子数目增多,反应速率加快,故D正确;
故选B。
4.A
【详解】A.NO2和NH3发生归中反应生成N2(g)和水,故A正确;
B.浓HNO3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水,故不选B;
C.NO和水不反应 ,故不选C;
D.NO→NO发生还原反应,O2具有氧化性,NO不可能和氧气反应生成NO,故不选D;
选A。
5.D
【详解】A.达到反应限度时,该反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但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若使用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加快,故B错误;
C.达到反应限度时,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为零,故C错误;
D.达到反应限度时,该反应的反应物在该条件下达最大转化率,故D正确;
选D。
6.B
【详解】A.二氧化硫极易与NaOH反应,使烧瓶中气体减少,可形成喷泉实验,A符合题意;
B.氢气与NaOH溶液不反应,也不溶于水,不能形成喷泉实验,B符合题意;
C.氨气极易溶于水,使烧瓶中气体减少,可形成喷泉实验,C不符合题意;
D.HCl极易与浓氨水反应,使烧瓶中气体减少,可形成喷泉实验,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D
【详解】A.I2转化为I-,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作正极,A项错误;
B.Li转化为Li+,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B项错误;
C.碘电极是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式为:I2+2e-=2I-,C项错误;
D.电流从正极经外电路流向负极,即电流从碘电极经外电路流向锂电极,D项正确;
答案选D。
8.C
【分析】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0,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不发生变化,以此进行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详解】①单位时间内消耗2molNO2是正反应,同时生成2molNO正反应,反应方向相同,不一定达到了平衡,故①错误;
②一氧化氮和氧气为无色气体,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气体,故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可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故②正确;
③ρ=,总质量不变,体积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③错误;
④,总质量不变,总物质的量会变,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可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故④正确;
故选C。
9.B
【详解】A.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盐酸为无氧酸,由实验不能比较非金属性,故A错误;
B.由于饱和碳酸钠溶液能够吸收乙酸和乙醇,且降低了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所以实验室将生成的乙酸乙酯导入饱和的Na2CO3溶液中,可使产品更加纯净,故B正确;
C.亚硫酸氢钠和过氧化氢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判断反应速率,故C错误;
D.向硝酸酸化的A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若有沉淀生成,生成的沉淀可能为硫酸钡或氯化银,由于稀硝酸能够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原溶液中可能含有Ag+或,不一定含有,故D错误;
故选:B。
10.C
【详解】A.氨分子的空间构型是结构不对称的三角锥形,属于极性分子,且氨分子能与水分子形成分子间氢键,属于极易溶于水,故A正确;
B.氨分子能形成分子间氢键,沸点较高易液化,气化时会吸收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较低,常用做制冷剂,故B正确;
C.氯化铵是由铵根离子和氯离子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不是共价化合物,故C错误;
D.氨气极易溶于水,溶于水的氨分子部分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出氢氧根离子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当烧瓶中溶液红色不变时说明达平衡,故D正确;
故选C。
11.B
【详解】A.Fe可与H2S的水溶液发生反应Fe+H2S=FeS+H2↑,A不符合题意;
B.Fe不能和NaOH发生反应,B符合题意;
C.Fe具有还原性,可与Fe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2+,则Fe与Fe2(SO4)3发生反应Fe+2Fe3+=3Fe2+,C不符合题意;
D.Cl2具有强氧化性,Fe可被Cl2氧化生成FeCl3,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12.BC
【分析】进行喷泉实验,且液体几乎充满烧瓶,说明气体可被溶液全部吸收,结合气体和溶液的性质判断。
【详解】A.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不能形成喷泉,故A错误;
B.SO2可与氨水反应,能全部被吸收,可形成喷泉,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氨气能被稀盐酸完全吸收,可形成喷泉,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NO2与水反应生成NO和硝酸,不能使液体几乎充满烧瓶,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选项BC。
13.C
【分析】该装置中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是负极,银离子在石墨电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银单质,石墨是正极。
【详解】A. 铜是负极、石墨是正极,银离子向石墨极移动,故A错误;
B. 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是负极,故B错误;
C. 电池总反应Cu+2AgNO3= 2Ag+ Cu(NO3)2,负极溶解1mol铜的同时,正极析出2mol银,溶液的质量逐渐变小,故C正确;
D. 银离子在石墨电极得电子生成银单质,石墨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故D错误;
选C。
14.AD
【详解】A.由题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故A正确;
B.由题图可知不存在CO的断键过程,故B错误;
C.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反应的过程,而不是CO与O2反应的过程,故C错误;
D.该过程中涉及的化合物有CO和CO2,二者都是由非金属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而成的,均为共价化合物,故D正确;
答案选AD。
15.C
【详解】A.由于Fe过量,所以Fe粉中加入稀HNO3,发生反应为:3Fe+8HNO3(稀)=2Fe(NO3)2+2NO↑+4H2O。再加入KSCN溶液,无现象,A错误;
B.Al箔插入稀HNO3中,发生反应:Al+4HNO3(稀)= Al(NO3)3+NO↑+2H2O;由于Al3+的溶液为无色,NO是无色气体,因此看不到现象,B错误;
C.向某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如果此时溶液仍然为酸性或铵根离子的浓度过小,都不能产生氨气,所以试纸未变蓝,不能确定该溶液中是否含有NH4+,C正确;
D.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SO2发生反应:SO2+ H2O= H2SO3。H2SO3显酸性,能电离产生H+而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SO2发生有漂白性,但是不漂白指示剂,D错误。
故选C。
16.(1)
(2) 非电解质
(3)
(4)2∶1
(5)
(6)1.57
【详解】(1)由图可知,第一步转化的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2)①二氧化硫是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的非电解质,故答案为:非电解质;
②氨水与少量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铵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3)由题意可知,制得化肥硫酸铵的反应为亚硫酸铵溶液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4)由图可知,反应I为二氧化硫与氯酸钠、稀硫酸的混合溶液反应生成硫酸氢钠、二氧化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SO2+H2O=2ClO2↑+2NaHSO4,反应中氧化剂氯酸钠和还原剂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比为2:1,故答案为:2:1;
(5)由图可知,反应II为二氧化氯与氢氧化钠溶液和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生成亚氯酸钠、氧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6)由题意可知,亚氯酸钠和氯气的消毒效率比为≈1.57,故答案为:1.57。
17.(1)2NH4Cl+2Ca(OH)2CaCl2+2NH3↑+2H2O
(2)碱石灰(或生石灰、NaOH固体)
(3)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4) 有白烟生成 NH3+HCl=NH4Cl
(5)E
(6) 0.3mol 1.12
【分析】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铵、氨气和水,用碱石灰干燥氨气,将氨气通入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再通入到D中挤出浓盐酸,有白烟生成,再通入到E中吸收尾气,主要防倒吸。
【详解】(1)装置A是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反应,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2Ca(OH)2CaCl2+2NH3↑+2H2O;故答案为:2NH4Cl+2Ca(OH)2CaCl2+2NH3↑+2H2O。
(2)氨气是碱性气体,不能用浓硫酸、氯化钙干燥,常用碱石灰干燥,因此装置B中的干燥剂是碱石灰(或生石灰、NaOH固体);故答案为:碱石灰(或生石灰、NaOH固体)。
(3)氨气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氢氧根,显碱性,因此装置C中的现象是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答案为: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4)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挤压装置D中的胶头滴管,滴入1~2滴浓盐酸,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因此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白烟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Cl=NH4Cl;故答案为:有白烟生成;NH3+HCl=NH4Cl。
(5)为防止过量氨气外逸,需要吸收氨气,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应选用的装置是E;故答案为:E。
(6)II.现有足量铜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O的混合气体2.24L(标准状况),这些气体与一定体积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4 mol∙L−1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50mL。
根据氮元素守恒,参加反应的硝酸物质的量混合气体物质的量加上硝酸钠中硝酸根,即n(HNO3)=n(NaNO3)+n(气体)=4 mol∙L−1×0.05L+0.1mol=0.3mol;设混合气体中NO2物质的量为xmol,NO物质的量为ymol,再根据消耗的氢氧化钠物质的量等于失去电子物质的量,则x+y=0.1,x+3y=4 mol∙L−1×0.05L,解得x=0.05,则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中含NO2体积为0.05mol× 22.4L∙mol−1=1.12L;故答案为:0.3;1.12。
18.(1) 吸收 180
(2) acd
(3) 研究温度对尾气转化速率的影响 50 温度越高,对尾气转化速率越快 >
【详解】(1)该条件下,和完全反应生成,断键吸收的热量为946 kJ∙mol−1+498 kJ∙mol−1=1444 kJ∙mol−1,生成NO放出的热量为632 kJ∙mol−1×2=1264 kJ∙mol−1,则放出的热量少,因此整个反应是吸收(1444−1264)kJ=180kJ能量;故答案为:吸收;180。
(2)①根据表中信息CO浓度改变量为,则氮气浓度增加量为,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故答案为:。
②a.该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反应,压强在不断减小,当容器中的气体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已经达到平衡,故a符合题意;
b.、、、的浓度之比为不能作为判断平衡标志,只能说浓度不再改变,故b不符合题意;
c.的浓度不再改变,能作为判断平衡标志,故c符合题意;
d.相同时间内,反应消耗,正向反应,同时消耗,逆向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系数之比,能作为判断平衡标志,故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cd。
(3)①根据图中信息一个是研究同种催化剂的比表面积的大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一个是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研究时只能改变其中一个变量,因此a为研究温度对尾气转化速率的影响;b为同种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50;故答案为:研究温度对尾气转化速率的影响;50。
②测得,对比实验1、3,可得结论:温度越高,对尾气转化速率越快;故答案为: 温度越高,对尾气转化速率越快。
③通过实验可得到“温度相同时,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可增大尾气的转化速率”的结论,说明实验消耗的时间短即>;故答案为:>。
19.(1)伤口中含有一种酶(过氧化氢酶),双氧水遇此酶(是一种催化剂)迅速分解
(2)2Fe2++2H++H2O2=2Fe3++2H2O
(3) 负 氧化 铝
(4) 10% 使得实验III和IV中H2O2的总体积相同从而浓度一样
(5) 放出 613.3
【详解】(1)伤口中含有一种能使过氧化氢迅速分解的酶(过氧化氢酶)
故答案为:伤口中含有一种酶(过氧化氢酶),双氧水遇此酶(是一种催化剂)迅速分解。
(2)酸性溶液中H2O2的还原产物为水:2Fe2++2H++H2O2=2Fe3++2H2O
故答案为:2Fe2++2H++H2O2=2Fe3++2H2O
(3)铝活泼,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放电时阴离子OH-向负极即铝电极移动。
故答案为:负,氧化,铝
(4)此实验应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I,II研究的是温度的变化,故H2O2浓度相同,即a=10%,而III,IV研究的是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H2O2浓度也应相同,即体积也该相同,从而可得结论。
故答案为:10%,使得实验III和IV中H2O2的总体积相同从而浓度一样。
(5)由反应热可知:∆H=反应物键能-生成物键能=2×(142+2×367)-(4×467+497.3)=-613.3 kJ/mol。
故答案为:放出,613.3。
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铝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某烷烃的结构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乐安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江西省乐安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g 即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