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导学案
展开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学案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学习任务:
(1)分析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背景;
(2)归纳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举措;
(3)了解科学技术新发展的主要内容;
(4)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5)理解“福利国家”的含义、评价,理解其发展历程;
(6)分析西方社会运动的表现。
重点问题:
(1)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各方面的发展变化;
(2)分析理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成就与问题
预习效果检测:“两极格局是不对称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结合18课和本课课文,思考50年代——7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一度较快发展的原因?(注意全面、客观分析原因的原则)
一 国家的宏观调控
【知识拓展】自由放任与国家宏观调控
自由放任是古典经济学的政策,对美国及整个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该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亚当•斯密),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社会经济事务最好不受国家权力干预,政府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色即可。
宏观调控由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是政府运用政策、法规、计划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调节和干预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凯恩斯(1883——1946):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他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措施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二战后,凯恩斯主义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盛行,并造就了五六十年代的高经济增长。
材料1:罗斯福上台伊始,立即实行“新政”。他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材料2:国家必须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财政,刺激经济,维持繁荣。(凯恩斯的观点)
材料3: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从1961年到1972年,工程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
问题一:结合上面材料和课文第一段内容,分析归纳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背景?
材料1:美国联邦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进行大量的投资。比如美国政府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175亿美元;对宇航工业的投资,从60年代末起每年投入50多亿美元。
材料2:为了引导经济发展,日本政府积极制定了一系列经济计划,如1955年的《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57年的《新长期经济计划》和196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等,引导全社会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有效的推动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
材料3:西德减免税收鼓励投资,英国和意大利也为钢铁及石油工业的投资提供补贴。
——(美)《西方文明史》
材料4:英国执政的工党提出的社会改革措施中,其中有一项是国有化改革。政府通过一系列法令,把英格兰银行、民用航空、煤矿、铁路、电力、煤气、电报及无线电通信等8个部门收归有。
——《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用书》
问题二:阅读上面材料,结合课本116页第二、三自然段,归纳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举措,并指出这些举措的特点:
主要措施 | |||
国内 |
| 国际 |
|
特点: |
|
【知识拓展】
货币学派: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于美国,反对凯恩斯主义的通货膨胀理论,声称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导致经济不稳定和通货膨胀的主要根源。主张减支、减税、紧缩来抑制通胀;认为维持经济稳定必须稳定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越少越好。英国1979年上台的撒切尔夫人采用了这一主张。
供应学派:20世纪70年出现于美国。它反对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主张扩大供给,大幅减税。供应学派认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而不是需求,强调以供给创造需求。1981年里相任总统后,采用了这一理论,因此,又被称为"里根经济学"。
货币学派和供应学派属于"新自由主义"济学。
新自由主义继承了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提倡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和全球化。其基本特征是:反对过多的国家干预,即反对凯恩斯主义;把公有资产出售给私人;认为贫富两极分化是高效率的前提和正常现象;不保护产业,实行外向型的出口导向战略。
二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与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问题三:阅读课文第二子目,归纳科学技术新发展的原因、主要内容、影响。
问题四:阅读课本118页表格中的数据信息,指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起源:19世纪末的德国,俾斯麦政府颁布了3项关于劳工的社会保险法。
早期阶段:各资本主义国家陆续推出社会立法,主要是保护特别需要扶助的人群的生活安全。这一时期,各国的福利度,缺乏统一的目标和计划,管理机构各行其是。
法制化: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失业和贫困等社会问题十分突出,社会矛盾激化。罗斯福“新政"扩大了国家的社会职能,实施了一系列社会福利的措施,制定了《社会保障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等,开始了社会福利法制化进程。
发展完备:二战后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
问题五:阅读119页第一段,结合上面材料评价“福利国家”,并归纳“福利国家”的发展历程。
问题六:阅读课本第119——120页,提取并归纳关键信息,完成下面的表格。
角度
| 黑人民权运动 | 妇女运动 | 学生反越战运动 | |
背景 (原因) | 共性 |
|
|
|
个性 |
|
|
| |
斗争目标 |
|
|
|
|
结果 |
|
|
|
|
作用 |
|
|
|
|
【合作探究】结合121页的两则材料,谈谈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成就和问题的认识。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自主预习,合学●展学,当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学案设计,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时空定位,重要概念,基础知识梳理,合作探究,当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学案及答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