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19794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19794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19794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197941/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197941/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197941/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197941/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197941/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36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部编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课程标准时间轴916 960 1005 1038 1069 1115 1125 1127 1141 1206 1260 1271 1279契丹建国北宋建立澶渊之盟西夏建立王安石变法金朝建立金灭辽金灭北宋绍兴和议蒙古统一忽必烈即位蒙古改国号元元朝统一课标: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目录壹贰叁肆解弊之法循弊偏安新弊渐生防弊之政防弊之政壹陈桥兵变与黄袍加身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 【合作探究】思考:北宋是如何建立的,建立后又面临哪些问题?实质:五代以来军阀夺权斗争的继续。用和平手段,达到政权和平过渡一、防弊之政(一)北宋的建立:注意: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不是全国的统一,北宋的统治区域,只是原来的五代十国的范围,那时,东北还有辽、西北有高昌、西南有吐蕃和大理等,呈现的是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979年,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北宋能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原因1、统一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五代十国后期,统一的趋势已经不断加强2、长期战乱、北方少数民族的掠夺,人民渴望统一3、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4、宋太祖采取正确的战略方针5、宋初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铲除藩镇割据的基础一、防弊之政(二)弊从何来—背景建隆二年(961),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司马光《涞水记闻》思考:唐末五代有哪些历史遗留问题?该怎样解决?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武将权重加强对地方控制集权中央集权君主崇文抑武“杯酒释兵权”+士大夫政治分散机构权力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一、防弊之政(三)如何解决—措施1.收权(强化中央集权) (赵普答:)“此非他故……今所以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司马光《涑水记闻》监督军队财政刑狱仓储一、防弊之政(三)如何解决—措施2.加强皇权(分化事权,相互牵制)唐代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行政:设立同平章事,并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财权:三司(户部、度支、盐铁)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军权:枢密院专掌军政,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分权,统调分离。分 权一、防弊之政(三)如何解决—措施3.崇文抑武抑武:罢免宿将兵权(杯酒释兵权),枢密院长官皆用文臣,作战不设主帅,将从中御。崇文: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地位。(“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范浚《五代论》(四)特点: 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纪律一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 ——宋太宗赵光义 追念祖宗之世、推崇“祖宗之法”(“祖宗家法”),是赵宋一朝突出的历史现象。 ——邓小南《宋代“祖宗之法”治国得失考 》 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zhuan)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及。 ——苏洵《嘉祐集》卷1《审势》1.强干弱枝,守内虚外;2.分化权力,机构众多;3.崇文抑武,文人治国。一、防弊之政(五)效果如何—影响材料1: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范祖禹材料2: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朱熹思考:“防弊之政”产生了什么影响?积极: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防范内部动乱,维护政治稳定。消极:①“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制度过于僵化,影响了行政效率,造成地方贫弱,权力分割过细,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材料3:凡开物务,尽立规绳。予小子缵绍丕基,恭禀遗训。……更赖将相公卿,左右前后。恭遵先旨,同守成规。——宋太宗②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北宋中前期官员、士兵、国家支出等数据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冗问题直接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皇祐元年(1049),宋政府财政已略有亏空,英宗治平二年(1065),宋政府财政亏空达到1572万余贯、石、两、匹。 ——张劲《北宋熙丰变法运动缘起与简评》1.军队扩编(冗兵)2.机构重叠,官僚队伍膨胀(冗官)3.财政支出庞大(冗费)财政积贫宋朝立国之初面临什么问题?立国挑战之二外部面临边患危机燕云十六州 936年,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更使得之后的北宋政权受之威胁持续长达160多年。新弊渐生贰 二、新弊渐生辽、北宋、西夏形势图(1111年)(一)边防压力思考:北宋与辽、西夏的和议具有什么特征?岁币岁赐1、宋辽关系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钱穆《国史大纲》岁币(一)边防压力2、宋夏关系 契丹给宋造成的亡国威胁远大于西夏,而西夏给宋造成的国防压力则远甚于契丹。 —李华瑞《北宋朝野人士对西夏的看法》岁赐(一)边防压力1.宋辽关系:(1)背景:辽朝占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2)战:北宋两次北伐惨败(3)和:宋辽“澶渊之盟” 【内容】①维持已有边界 ②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 ③北宋每年送给辽 “岁币” 【影响】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2.宋夏关系——“庆历和议”【内容】①西夏向北宋称臣,但实际上保持帝号 ②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思考点:“钱财换和平”是否可取?为什么? 1.可取。①稳定边防,营造和平环境②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和边境贸易发展2.不可取。①加重财政负担②和平难以持久军事积弱“三冗两积”财政积贫(一)边防压力二、新弊渐生(二)财政危机(二)财政危机(二)财政危机(三冗问题)1.军队扩编(冗兵)2.机构重叠,官僚队伍膨胀(冗官)3.财政支出庞大(冗费)1、表现(1)军费开支庞大:北宋虽在边疆战事中频吃败仗,却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这支军队是通过招募组建的,多而不精,管理混乱,训练废弛,素质低下。军队不断扩编,导致军费直线上升,占到国家财政开支的一半以上。(2)官僚队伍膨胀: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致使官僚队伍也不断膨胀。(3)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财政状况日益恶化。“恩荫”:封建制度下,祖辈、父辈的地位高而使得子孙后辈在入学、入仕等方面享受特殊待遇。与之相近的说法有门荫、荫补等等。宋以后成为一种独特的制度,称之为“推恩荫补”,简称为“恩荫”。祖父辈政治地位比较高子孙辈入学入仕走后门解弊之法叁(一)原因:1.北宋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2.北宋面临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二)序幕:范仲淹改革(庆历新政)·宋仁宗时期1.宗旨:整顿官僚队伍 2.结果:庆历新政明显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引发抵制,很快归于失败。3.失败原因:触犯官僚集团利益,引发抵制明黜陟(严明官吏升降)-吏治抑侥幸(限制官僚滥进)-吏治精贡举(严密科举取士)-吏治择官长(慎选地方长官)-吏治均公田(官员等级职田)-吏治厚农桑(重视农业生产)-经济修武备(整治军事战备)-强兵减徭役(减轻人民负担)-经济推恩信(落实惠政信义)-法治重命令(重视朝廷号令)-法治三、解弊之法 范仲淹是从官僚队伍入手,王安石从解决国家财政问题入手,而解决财政问题是从农业、农村、农民入手。 ——邓小南:《王安石与他的时代(三)》“开源”“节流”(三)高潮:王安石变法(熙丰变法)·宋神宗时期1.基本原则:加强国家管理和控制2.目的:富国强兵3.内容:【富国】①青苗法:官府给农民提供农业贷款 ②市易法:官府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 【强兵】③保甲法:“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培养革新人才宣传革新思想节省政府开支提高军队战斗力增加武器装备减轻人民负担抑制豪强兼并促进生产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内容作用(三)高潮:王安石变法(熙丰变法)·宋神宗时期【积极】①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大笔收入; ②促进北宋经济发展; 仁宗嘉佑年间(1056-1063),政府岁入缗钱3680余万;至神宗熙丰年间(1068-1085),实行新法,政府岁入缗钱增加到6000余万;到哲宗元祐年间( 1086-1093),尽废新法,政府岁入缗钱尚有4800余万。 ——【南宋】王应麟《玉海》 王安石变法的许多经济措施是具有创新性的,它直接地调整和理顺了商品经济生产关系,促进了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蔡玮钰《从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看王安石变法》(四)影响或评价:【合作探究:阅读以下材料,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影响。】【消极】③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④一些措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⑤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引发党争,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王安石和司马光,虽然政见对立、各不相让,但是人们很难指出他们正在个人私德上有什么瑕疵,或者互相之间落井下石、互相陷害的痕迹……都算得上君子……王安石去世时,司马光已经病重,他对王安石的去世极感悲痛,命令必须厚葬之…… 王安石晚年,曾在自己居住的地方与苏东坡见面。他不仅亲自骑驴到码头迎接苏东坡,而且两人还在一起住了一段时间……两人一起有了南京钟山,……临别,两人还相约买地毗邻而居。 ——《中国文化课》余秋雨(四)影响或评价: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王安石拜相。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五年三月行市易法。五月行保马法。八月行方田均税法。六年六月置军器监。七年九月行将兵法。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罢相。元丰五年(1082)四月改官制。八年(1085)三月神宗卒。司马光拜相,新法相继废罢。 因范之政见,先重治人而后及于治法,王则似乎单重法不问人。只求法的推行,不论推行法的是何等样的人品……而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跡近于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还带有急刻的心理。 ——钱穆《国史大纲》①涉及面过广,急功近利,操之过急;②用人不当,内部分裂;③损害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保守派强烈反对;④新法的“敛财”实质损害各阶级利益,导致社会基础丧失。(五)失败原因:循弊偏安肆1.靖康之变3.宋金之战,岳飞抗金2.南宋建立4.宋金和议1141年5.南北对峙1141年绍兴和议:①淮水、大散关一线为界,南宋对金称臣;②南宋送“岁贡”阅读教材第四目南宋偏安,依据图片简述南宋发展脉络 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但岳飞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宋高宗赵构四、循弊偏安此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宋金对峙四、循弊偏安澶渊之盟庆历和议绍兴和议(北宋——辽)(北宋——西夏)(南宋——金)“岁币”“岁赐”“岁贡”钱物:称呼:“兄弟”“君臣”“臣君”→“侄叔”宋与辽、西夏、金地位之对比探究:如何看待岳飞之死?杭州岳飞墓 高宗当然不可能将岳飞释放,因为第一,他怕和议没法坚持下去;第二,释放岳飞意味着当初的兴狱即为有意制造的冤狱···第三,他怕岳飞怀恨在心,留下后患。 ——龚延明《岳飞》 从深层的政治文化角度来看,岳飞是死于宋代文官集团的集体迫害。 ——付月《宋朝的崇文抑武政策和岳飞之死》岳飞之死,象征着宋朝建国以来确立的“崇文抑武”政策的回归延续祖宗之法:削弱武将、守内虚外四、循弊偏安防弊之政新弊渐生解弊之法循弊偏安边防压力财政危机收归地方权力分散机构权力崇文抑武课堂小结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