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中考语文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
专题十四 写作-2023年中考语文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十四 写作-2023年中考语文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十四写作讲练综合解析版docx、专题十四写作讲练综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十四 写 作(一份资料,两份收获) ●2022经典真题引航1.(2022·广西桂林·统考中考真题)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朋友、同学、师长……值得去写,请以“我的伙伴”为题,完成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2.(2022·湖北黄冈·统考中考真题)作文。在青春的世界里,是什么驱走了你的迷茫,打开你的心扉,让你荡起奋进的双桨?是什么使你相信:枯枝会绽出绿意,沙粒会变成珍珠?请以“因为 ,我的青春拥抱温暖”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散文。③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 3.(2022·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青葱的校园里,是满满的成长印迹;温馨的家庭里,是暖暖的亲情印迹;淡淡的墨香里,是心灵徜徉的印迹;深夜的灯光里,是为了理想拼搏的印迹……一个个印迹串联起来,便是我们人生的轨迹。请以“印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根据要求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达到此要求,评分时可酌情奖励2分)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4.(2022·山东枣庄·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朱光潜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说道:“人生的快乐有一大半要建筑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面。许多人感觉生活苦恼,原因大半在没有把人与人的关系调处适宜。……读一篇好诗文,看一片好风景,没有一个人在身旁可以告诉他说:‘这真好呀!’心里就觉得美中不足。……朋友是一切人伦的基础。懂得处友,就懂得处人;懂得处人,就懂得做人。”对此,你也一定有同感和共鸣吧。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以“朋友”或“相处”为关键词,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1)记叙、抒情议论皆可,文体特征鲜明;(2)要有具体事件,言之有物,不可空发议论或抒情;(3)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2023备考技巧归纳(一)命题作文1.什么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就是按照命题者所提供的作文题目进行写作的一类作文。这种作文题型的显著特点就是:作文的题目已经确定,不用再自行确定文章的题目。2.命题形式。就具体的命题形式来讲,命题作文主要有两种类型。(1)纯题目型,即整个作文题由“题目+要求”两个部分组成。这种类型的命题作文题,简洁、干脆,它的立足点在于我们大家对于命题作文题这种形式都非常熟悉,并且,题目本身往往也不存在什么审题障碍。(2)材料加题目型,即整个作文命题由“材料+题目+要求”三个部分组成。这种类型的命题作文题,材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更准确地理解题目,对我们立意及构思往往具有很好的提示作用,在审题时是不能不注意的。那种不认真阅读材料就提笔写作的做法,是一种审题不严肃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3.整体特点。无论是哪种命题题型,出现在中考考场上的命题作文,从整体上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1)题目固定,不允许另起炉灶、改换题目。这也正是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的一个最大的不同,话题作文的题目可以自拟。(2)选择空间仍较大。现在一般来讲,对于写作的文体、材料、立意等常常并不做特殊的规定。这样,给我们提供的写作自由选择的空间其实还是相当大的。在具体的写作中,我们不能因为题目固定了而束缚了自己的手脚,而是要尽力发挥自己的才能,写出精彩佳作。(二)半命题作文1.一般来讲,半命题作文在三个方面给写作者以“自由”:(1)重在让考生自由选材。如文题《________的乐趣》就是如此。做此类题,要在选材上仔细斟酌,以“口子小、角度新”为原则,选出自己最熟悉、最容易写好的材料,完成题目进行写作。(2)重在让考生自由立意,如文题《做人要________》。认真考虑立意角度,写出自己最真切的感受,表达自己的心声。(3)既重自由选材,又重自由立意,如文题《现代科技带来的________》。做此类题,要把它当作一篇自由拟题作文来写,把选材、立意、构思放在一起,通盘考虑,反复比较之后才能落笔成文。2.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填补题目。半命题作文审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填补题目的过程。“题好一半文”,高明、机敏的填题,恰如画龙点睛,可以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1)切中题旨。 多数半命题式文题,对题旨都有所显露,有所暗示。如作文题《读________》,此处的“读”除了一般意义上的阅读之外,还含有“观察、欣赏、体味、咀嚼、探究”等意思,因此读的对象可以是书报杂志,也可以是人、大自然或作者的某种生活经历和某种社会现象。如一位同学补题为“读父亲”,标题就新颖独特,耐人寻味。(2)去俗取新。作文贵在出新,关键是题材出新。如果人云亦云,取“陈芝麻,烂谷子”来说,就犹如吃别人的残羹剩饭,没有味道,只有去俗取新,另辟蹊径,才能夺魁。(3)反弹琵琶。反弹琵琶是一种典型的求异思维,人称“唱反调”,它突破常规思维,让思维朝相反方向发展,选取一种跟原意相反但又合情合理、新颖的立意。(4)宜小忌大。如《我不再________》一题,我们就可以从小处着手,填“哭泣”,表现自己在成长中逐渐变得坚强这一中心,于普通的小事中得出做人的道理。写《窗外的________》,补“风景”就不如补“那只蝴蝶”容易展开内容和挖掘深意。我们补题的切入口虽小,但凸显的主题可以大一些,深刻一些。3.半命题作文的写作方法:(1)扣住题眼,提示语中寻觅立意。如中考半命题作文《吃________》,前面有这样的提示:“‘吃’,可能是我们接触最多、关注最多的字眼之一。吃、穿、住、行,‘吃’为先。爷爷爱吃咸,爸爸爱吃甜;江苏人爱吃米,山西人爱吃面;‘吃’能折射出生活、社会,说不定还蕴含着哲理和文化呢。”这实际上就是告诉同学们,写作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吃”的表面现象上,要挖掘出深刻的主题。你可以写关于“吃”的生活文化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内在意蕴、反映出来的人生哲理等。如,以谈父子两代人吃的变化反映时代的变化。可以写成散文小品,漫谈关于“吃”的艺术与内涵,如谈中国各地的小吃文化。还可以从象征寓意上来写“吃”在哲理上的意义,如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强调独立。(2)精心选材、巧妙对接生活体验。半命题作文补写好了文题,也就成了命题作文了,那我们就可以按照命题作文的要求来审题、组材、立意、写作。要将选择的材料进行认真的筛选,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材料,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文字来表达文章的主题。(3)精巧布局,锐意创新倾情为文。中考作文评卷对文章结构的要求是“扣题准确,结构紧凑,布局灵活,思路清晰”。中考作文《为了心中的________》,如写“为了心中的那份爱”,可采用镜头剪接式,选取抗震救灾中八方支援的两三个镜头,以此展现爱的力量与中华民族伟大的凝聚力;可逐层深入、纵向推进,写自我的心路历程,曲折生动地展现心智不断成熟、认识逐渐提升的过程;可用一条或两条线索将各个材料连缀成篇;还可运用日记或书信的形式来展开情节;等等。(4)激扬文字,挥洒才情彰显个性。中考作文“表达优美,富有个性”是一个重要的评分标准,其具体表现在:用词丰富、句式灵活、修辞生动、首尾精致、段落优美、表达流畅。为此,同学们可以凭借积累和才情,多用排比、对偶、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让文章以气势见长,以文采取胜;灵活地运用短句和长句、整句与散句,使文章富有语言的韵味美;巧妙引用,灵活化用,巧展才情,提升文章的品位。不仅如此,还要善于借鉴名篇佳作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在模仿之中进行再创造,以此来提高表达技巧。同时还要善于巧妙运用新近积累的精美词汇、流行用语以及精巧句式,以此来优化自我的语言表达。(三)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就是给定一个词语、一件事或一段能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的文字作为写作的中心,不限文体,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要求同学们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话题作文的命题一般分为三个部分:提示性材料、话题、写作要求。1.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1)审清话题范围。要认真分析话题,逐字逐句地阅读材料和要求,弄清楚题目要你写什么、怎么写。(2)把握材料重点。话题作文的材料就是话题的引言,既然话题作文有提示材料,那么材料仍然是写作的重要依据,任何忽视材料约束作用的想法都是不正确的。话题从材料中来,就一定与材料有关,所以审题时必须把握材料重点,才能准确立意。 (3)分清话题类别。从话题内涵的隐显来看,有明显类和含蓄类,前者如“良知”“心态”“兴趣”等;后者如“风”“忘忧草”“岁月的痕迹”“人生没有草稿”等。一般含蓄类的话题除了字面意思外,必须挖掘其深层含义,如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4)重视概念内涵。话题有时是以一个概念的形式出现的,比如“诚信”“欣赏”“选择”等。概念都具有特定的内涵,忽视了概念内涵就有跑题之嫌。2.话题作文的写作方法。(1)化大为小。采用大题小做的写法,从具体一点切入,然后调动自己的积累,在这个问题上聚焦、展开和提炼,把这一点说足、说深、说透。这样才能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2)以小见大。所谓以小见大,即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写小的事情,表现大的主题。这种手法,往往通过具体、平凡的小事小物和有关细节材料的叙述描写,并加以适当抒情议论,以阐明大道理,揭示深刻的社会意义,以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于细微处体现伟大的精神。(3)扬长避短,定好文体。在确定文体时,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考虑:①根据话题的特点。有些话题适宜写议论文,有些话题适宜写记叙文。②根据自己的特长。自己擅长说理,就选择写议论性的文章;擅长形象思维,就选择写记叙性的文章。③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如果自己喜欢写议论文,而在这一方面自己掌握的材料比较少,也只能放弃。④独辟蹊径,表现个性。(4)巧拟作文题目。俗话说:题好文一半。可见题目在文章中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表达作文的内容,展示自己的才华,为了更好地吸引和“打动”阅卷人,就应该拟一个生动、贴切的标题。可有些同学却以话题作为文章的题目,其实这是不恰当的。因为话题只是对写作范围做的一个限定,是很宽泛的,以此为题,是不利于文章写作的。话题与题目之间的关系是:话题大于题目,包含题目,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拟的题目必须与话题相关联,体现话题精神要求,它是话题的具体体现。所以,拟好文题要做到:①紧扣“话题”拟题,拟题要准。②选准拟题的角度。拟题的角度尽量要小,要大话题小切点。角度小,既方便迅速构思成文,写得深刻具体,又不至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写得过于宽泛空洞。③拟题要明确具体。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文题应该是通过这只眼睛能让人明白文章的中心。④拟题要新颖,有吸引力。新颖的文题犹如让人一见钟情的因子,能调动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给人亮出第一道风景。要想拟出新颖的文题,可以妙用四巧:a.巧用修辞。在拟题时巧妙地运用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能使呆板枯燥的文题变得生动、形象,鲜活有趣。b.巧作引用。巧妙地借用或改用一些名言警句、诗词佳句或流行语等,会让文题显得深刻而有哲理,含蓄而不落俗套。c.巧设悬念。在文题中巧妙而含蓄地设置疑点,巧卖关子,能调动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d.巧设意境。通过描绘,创设一个美妙的意境,给人以遐思,给人以美感。(四)材料作文1.材料作文的特点。所谓材料作文,也叫“给材料作文”或“供材料作文”,是要求写作者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写作的一种形式。在命题形式上,材料作文的常见形式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二是要求。就提供的材料而言,常见的有:一篇文章、一条新闻、一个事件、一种现象、一则寓言、一幅图画、一首诗等。就要求而言,有的要求对材料进行扩写、缩写、改写,有的要求就材料写读后感,有的要求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写议论文,还有的要求就图画、图表等写一则说明性的文字。现在最常见的写作要求就是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限文体。这样的要求能更好地发挥我们的写作特长,也更能全面地考查我们的写作能力。2.材料作文的写法。(1)读懂材料,全面理解、掌握材料的内涵。由于材料作文的最基本要求是根据材料来写作文,这样,读懂材料、明确材料的内涵就是我们写好材料作文的第一步。这一步,也是我们写好材料作文的重要基础。如果对材料的理解发生偏差,或者理解不正确,那么接下来的写作就会出现南辕北辙的局面。磨刀不误砍柴工。面对材料作文,我们要花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阅读命题者所提供的材料,全面理解、掌握材料的内涵,然后再进行构思。在材料的理解和掌握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材料当作文章来阅读,看它写了些什么,想表达什么意思。这其中,给大家提供一个很好的建议就是,我们完全可以采用条分缕析的方法,对材料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解剖分析。无论材料为何种形式,只要根据材料的特点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材料的内涵就不难被我们全面掌握。(2)确定所要写的文章的主题。事实上,一则材料表现出来的主题,往往并不止一种,而是有多种。但是,我们在正式写作时,文章的主题只能是一个。这样,面对材料的多种主题,我们就要进行合理的取舍。取舍的原则是:哪个主题自己最为熟悉,就选择哪个;哪个主题最为别人所忽视,就选择哪个。前一条是为了保证自己的文章最为稳妥,后一条能保证自己的文章从令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创新,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当然,在真正写作时,这两条原则也不一定非要同时达到,实现其中一条就行。另外,还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具体表现主题时,我们应尽量选择一个小的角度来切入。比如上面的材料,其中可以表现的主题就有:人生贵在坚持。我们就可以从“坚持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人生需要坚持”“坚持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坚持可以促进我们的成长”等小的角度来切入,这样写起来,我们也就能更好地把握,也更能写出彩。当然,无论是大的方面,还是小的角度,我们都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联系自身的实际。自己对于材料的哪一点感受最深,体会最真,在具体写作时,就可以重点表现这点。事实上,这“一点”,往往也是触动我们心灵的那一点。(3)选择材料,并确定好文体。主题确定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选择表现主题的材料和文体。①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处理。一般来讲,如果写议论文,材料作文题目中所提供的材料是可以使用的。但是如果写别的文体,材料作文题目中所提供的材料往往就不大使用。这里也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题目中没有明确要求,我们在具体写作时,千万不能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任何角度的扩写、缩写甚至改写!②选择实际生活中的材料。这时,我们就需要积极运用联想,联想自己实际生活中与主题相关的材料,即与题目中相似、相反、相近的材料,联想得越多越好。在联想时,我们也不妨采用“拉清单”的方法:想到一则,就在草稿纸上写一则。当然,在考场上,最好还是像列提纲似的用一两句概括其主要内容,这样,能为我们节约些时间。当然,也并不是我们所联想到的所有材料都能用到文章中去。我们还要从中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那些不能表现主题的材料,我们就要舍去。③选择好文体。由于文体不限,我们在选择好材料后,对于采用何种文体,也要选择一下。一般而言,所有的文体都能表现材料。在具体写作时,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最为熟悉、把握最大的文体来写。无论何种文体,特别是那些日记、散文、寓言故事、调查报告等,都要严格遵守相关文体的规范,突出文体的特点,而不能混杂,避免影响表达的效果。●学后即练1.(2023·山东济南·统考一模)按要求作文。请以“有路,就不会遥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2.(2023·河南南阳·统考模拟预测)语文老师化用“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句诗,给出一道半命题作文:“何以快乐?唯有________”想让同学们补题,写一篇积极正能量的作文。有人补题为:何以快乐?唯有读书;有人则补题为:何以快乐?唯有运动……你准备怎么补题来完成这篇作文呢?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③600字左右。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3.(2023·安徽合肥·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人生大目标,去帮助我们走过那些痛苦的、坚持不下去的时刻。但大目标就像一座高山,需要长久地攀登。我们还需要找到一条上山的路,在每天的日常里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一步步扎实地往上爬。爬着爬着,或许就走过了那一段黑暗的路,拨云见日。你对“攀登”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或者,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哪些关于“攀登”的经历与感受?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1)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2)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4)不少于600字。 4.(2023·湖南永州·模拟预测)以下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感悟和回忆?请自选角度作文。从保家卫国到见义勇为,从救死扶伤到舍己为人,新中国的土地上从来不缺乏英雄。 “两弹一星”科研人员放弃大城市生活、向戈壁滩进发,用热血和生命推动航天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无数像王进喜一样的石油“铁人”,不怕苦累,无惧牺牲,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守岛英雄王继才,放弃老家安稳的生活,在边疆孤岛把最美年华献给海防事业…… 支撑英雄壮举的,是为民担当、为国奉献的家国情怀,是心中那份责任牵挂。崇尚英雄才会诞生英雄,争做英雄才会英雄辈出。向英雄们学习和致敬,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强盛,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安宁。要求: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散文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1.(2023·陕西西安·校考二模)作文“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得我们的下一代去打!”观影《长津湖》让我们流泪了。“我们要保护好手中的国旗。”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传递国旗的北京警察笑着流泪了。“我们来就是夺冠的。”中国女足在亚洲杯决赛中3:2绝杀韩国问鼎,国人流泪了……太多的话语、片段、场景、情节,一次次戳中我们的泪点,让我们情不自禁。要求:请以“泪点”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不得透露真实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2.(2023·山东枣庄·统考一模)作文。新时代我们都做这样的人!认真负责再多一分体贴,技术精湛再多一分关切,做好本职再多一分热心,敢拼敢上再多一分担当。比本分多一分,生活就会多一分幸福,多一分快乐,多一分温暖,多一分美好。以“多一分”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字数不少于600字;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信息。 3.(2023·四川·统考一模)阅读文字,按要求写作。冰天雪地里,斯科特探险队员坦然的精神面貌震撼人心;荒芜的高原上,植树的牧羊人坚毅的精神品质令人钦佩;暴风雨中,独自寻找鸭群的顾小康脱胎换骨……人生茫茫,阻碍重重,或成功,或失败,胜之坦然,败之释然,但淋过的雨、吹过的风一定会成为我们生命历程中的宝贵经历。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先将题目“_______的经历”补充完整,然后作文。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4.(2023·湖北十堰·统考一模)细品香茗,享受一苦、二甜、三回甘的茶趣;细品三月,欣赏大地初春的淡雅清新;细品唐诗宋词,感叹古人生动笔触下的气度与韵味;细品一处风景,领悟旅途中不一样的美好;细品身边小事,感悟平常生活中不平常的道理……请以“细品 ”为题作文。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挚;③除诗歌外,不限文体;④字数不少于600;⑤真实人名、地名,请用×××代替。 5.(2023·四川凉山·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热度足以媲美冰墩墩的只有一个人:谷爱凌。今年冬奥会,中国队共获得了9枚金牌,其中2枚由谷爱凌摘取。拥有超强天赋的谷爱凌,也是通过非凡的努力才获得了成功。如果你去翻看她的微博,就会发现她每年都有大量的时间在练习滑雪,会发现她也需要回中国上奥数辅导班,会发现她在获得奥运会冠军后,又会继续她的学业——以一名全职学生的标准去继续。天赋自出生就确定,家世是家人奋斗的成果。唯有努力,是我们可以决定并更改的东西。要求:请围绕以上文字,以“努力”为话题,自拟标题,确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600至8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6. (2023·江苏盐城·统考一模)按要求写作。大千世界,多彩生活,等待我们用眼睛与心灵去发现。发现难,突破原有认知的新发现更难。然而正因为其来之不易,才更显珍贵。请以“发现”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围绕话题自拟题目。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600字以上;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7.(2023·山东潍坊·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日子里,数学家华罗庚仍坚持写作《堆垒素数论》。当时没地方住,全家就住在牛棚里。虽然如此,但华罗庚依然将正在写的《堆垒素数论》视为生命。经过两年的呕心沥血,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在1942年年底完成。华罗庚将书稿寄给了当时国民党的重庆“中央研究院”。然而,却在半年后等来手稿遗失的噩耗。那一刻,华罗庚晕倒在了牛棚里!凭着坚强的意志,华罗庚又重新站起来,开始了第二次写作。两年后,他再次完成了《堆垒素数论》。华罗庚后来回忆道:“教授没有钱。但是,我们有一身坚硬的骨头,这是任何力量也击不垮的!”阅读以上材料,结合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作文。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③符合文体特征;④不得抄袭和套作;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8.(2023·河北衡水·校联考模拟预测)作文。即便在寒冬,依然可以守望春天。因为我们知道冬天里最厚的积雪,到了春天也会消融;因为我们知道只要终场哨声未响,就一切皆有可能。这段话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⑥不少于600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十四 写作-2023年中考语文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十四写作讲练综合解析版docx、专题十四写作讲练综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十 散文阅读-2023年中考语文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十散文阅读讲练综合解析版docx、专题十散文阅读讲练综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六 名著阅读-2023年中考语文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六名著阅读讲练综合解析版docx、专题六名著阅读讲练综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