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展开黄浦区 2023 年高中学业等级考调研测试
历 史 试 卷
2023 年 4 月
(考试时间:60 分钟 总分: 100 分)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 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 .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 .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 答题时应特别注意, 不能错位。
一、中国的民居 (24 分)
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 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中国的民居建筑是 千百年来人们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
1.下列邮票选自中国人民邮政出品的中国民居系列,请根据要求将它们做大致的分类。(填写字母, 16 分)
A .内蒙古-蒙古包 | B .北京-四合院 | C .陕北-窑洞 | D .福建-土楼 |
E .江苏-水乡 | F .云南-竹楼 | G .东北-马架房 | H .上海-石库门 |
①北方: ②南方:
2 .中国幅员广阔, 各地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 各具特色, 决定其特点的因素有哪些? (4 分)
3 . 目前为止, 中国共计有世界文化遗产 56 处,其中有三处民居, 分别是 2000 年入选的皖南古村落- 西递宏村 (保持 19 世纪已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风貌),2007 年入选的开平碉楼和村落 (代表了近 5 个世纪的塔楼建筑的巅峰),2008 年入选的福建土楼(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 你觉得它们能够入选的原因是什么? (4 分)
二、中历、西历(23 分)
历法,是为了配合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根据天象而制订的计算时间方法。根据月球环绕地球运行 所订的历法称为阴历;根据太阳在不同季节的位置变化所订的历法称为阳历。
4.将下列世界古代各地的历法与所属的地区或主要编者相匹配(8 分)
A .古代埃及 ①玛雅历
B .印第安地区 ②授时历
C .古罗马凯撒 ③太阳历
D .元朝郭守敬 ④儒略历
中历, 又称“阴历”“农历”,是中华文明的一大象征。过去的东亚汉文化圈以农耕文明为主, 传统 的中历既表现月亮的阴晴圆缺, 又反映太阳的四时变化, 是非常适合东亚社会的, 中国、朝鲜半岛、日 本、越南等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一用就是两三千年。
中历过去在东亚的通用, 还具有国际秩序的象征意义。“正朔, 所以统天下之治也。”(徐兢《宣和 奉使高丽图经》卷四十《同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 也曾以颁赐历法来宣示对天 下的控制。在朝贡-册封体制之下,通用或部分通用中国历法,每年由中原朝廷颁赐历书供各国和各地 区使用,或授权有些国家或地区据此编出各自的代用历书,此即所谓的“颁正朔”或“奉正朔”,是东 亚传统国际秩序的象征。
使用统一的中历历法,曾经是东亚汉文化圈的传统标志之一。在漫长的岁月里, 东亚人民依中历来 生活、生产,大至国家大事,小至个人生日,无不以中历来记载。可以说, 中历作为一种时间坐标系统, 其影响已渗透到东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进入近代以后,东亚各国纷纷“脱亚入欧”(实是“脱中入西”),其标志之一,便是弃中历而改用 西历。西历就是西洋历法,又称“阳历”“公历”。从 1873 年日本率先改用西历, 1896 年朝鲜半岛开始 使用西历, 到 1912 年中国本土最终改用西历, 短短四十年间, 东亚各国完成了从中历到西历的转变, 但在民间和民俗的层面上,中历还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摘选自《新民晚报》 2010.4. 11B7 版《中国岁时文化在东亚》 5.根据材料, 古代东亚各国为何大都采用中历?(6 分)
6.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说明近代日本和朝鲜以及中国改用西历的原因。(9 分)
三、美国教科书中的中国古代历史(21分)
美国所使用的历史课本记录中国的部分,除了四大发明、中国地理环境等,还重点介绍了 6 位历史 人物, 他们分别是: 孔子、嬴政、刘彻、李世民、武则天、郑和。
孔子开始出现在美国教科书上, 是在 19 世纪上半叶。书中重点描述了他曾经担任过鲁国“司寇” 的职位,从今天的职位来看, 这个身份就相当于法官, 也是美国的司法部长。除此之外,美国还将孔子 人物形象刻在最高法院的门楣上,其余两个为犹太人的民族领袖摩西、古希腊雅典立法者梭伦。
美国历史课本中对秦始皇的描述,几乎都是赞美之词, 他们认为秦始皇是一个大英雄,不论是个人 能力, 还是人格魅力都是非常出众的,这非常贴合美国所崇尚的“个人英雄主义”。
美国人历史课本中描述的汉武帝刘彻,是一个派遣张骞出使大月氏,打通影响欧亚大陆数千年历史 的丝绸之路的人。
美国人描述的唐太宗李世民,在国家疆域开拓与种族交往中做出了极大地历史贡献。
美国汉学家罗汉在自己所著的《武曌:中国唯一的女皇帝》一书中,有一句对武则天评价的话, 非 常惹眼——“她没有性别,她是一位圣人”。
在美国的历史教材中,还一度认为郑和的“七下西洋”属于“半全球航行”,他带着当时世界上最 为强大的海军, 从东方航行到西方, 对已知的世界进行了探索。
——摘编自《环球时报》官网相关文章
7 .根据材料, 美国教科书中的孔子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认知有何不同?为什么?(8 分)
8 .你认为美国教科书为什么会选取这六位中国古代的著名历史人物?(8 分)
9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你认为还可以补充哪位著名的中国古代历史人物?请说明理由。(5 分)
四、改变世界的七次信息革命(32 分)
改变人类世界的力量是什么?真正改变人类世界最强大的力量就是信息革命。信息的传递能力决定 了人类接受信息的能力,更多的信息接受是人类对世界认知更多的积累,也是人类进化发展的根本力量。
今天人类已经经历了 6 次信息革命,经过这 6 次信息革命,人类终于演进走向一个智能的时代。第 一次信息革命, 语言的产生,让信息可以分享。猿这种动物对于世界的认知,终于不再是自己 20 年、 30 年的积累, 而是分享甚至接受传承, 信息分享通过百万年的积累, 人类终于出现。第二次信息革命, 文字的出现,让信息可以被记录,我们终于有了思想文化的传承, 人类的古代文明才得以出现。第三次 信息革命,信息可以远距离进行传输,纸和印刷术不仅代表了古代文明的高峰,而且深远地影响了政治、 经济、文化。第四次信息革命,信息可以远距离实时传输, 它和工业革命一样, 再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电报和电话的能力尤其对于军事和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第五次信息革命,电视让信息可以远距离、实时 多媒体传输,改变了世界传媒业,也改变了世界政治。第六次信息革命,互联网让信息远距离、实时多 媒体双向交互进行传输, 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今天, 我们已经站在第七次信息革命的临界点。 第七次信息革命,智能互联是建立在移动互联网上的移动互联、智能感应、大数据、智能学习共同形成 的新能力。
——摘编自项立刚《5G 机会》
10.将下列古代文字与其所在的文明区域相匹配。 (10 分)
①楔形文字 ②象形文字 ③甲骨文 ④玛雅独特文字 ⑤腓尼基字母文字
E
|
11.结合所学知识,印刷书产生的意义是什么?(3 分)
12.根据材料, 请你概括七次信息革命的趋势。(4 分)
13.根据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人类历史上的七次信息革命? (15 分)
黄浦区2023年高中学业等级考调研测试历史试卷评分标准
一、中国的民居(24分)
1. 分类(16分):①北方:A B C G ②南方: D E F H
2. 因素(4分):居住地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等多方面因素。
3. 原因(4分,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符合材料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它们都保存了独特的建筑,反映了传统的文化,具有普遍而杰出的价值。
二、中历、西历(23分)
4. 配对(8分): A:③ B:① C:④ D:②
5. 原因(6分):东亚汉文化圈以农耕文明为主,传统的中历既表现月亮的阴晴圆缺,又反映太阳的四时变化,是非常适合东亚社会的;中历过去在东亚的通用,在朝贡-册封体制之下,中国以颁赐历法来宣示对天下的控制。
6. 原因(9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采用西化,脱亚入欧;
朝鲜: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失去对朝鲜控制,朝鲜成为日本殖民地。中国:1912年推翻了清政府,中华民国成立,进行了一系列的移风易俗。
三、美国教科书中的中国古代历史(21分,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7. 不同和原因(8分):美国人所认可的孔子更多的是代表“秩序、法律”的化身,这与适应社会和维护社会秩序有关,更符合美国社会发展的思想。而我们中国更注重的是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这与儒家思想长期占据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有关,儒家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深刻的影响。
8. 原因(8分):美国似乎更看重对国家疆域的开拓、对未知海洋的探索、与种族交往中做出极大贡献的人物,以及对后继历史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也可从19世纪上半叶美国发展的背景展开,如西进运动、南北矛盾等,还有,美国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等等。
9.(5分)
补充(1分):举例:成吉思汗
理由(4分):举例:他统一了蒙古各部,他四处征伐,他的子孙建立了元朝,统一了中国,他以及后代发动的蒙古西征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四、改变世界的七次信息革命(32分)
10. 配伍(10分):①—D ②—C ③—E ④—A ⑤—B
11. 意义(3分):印刷书的诞生,堪称具有革命性的转变。掌握书籍和知识的不再是少数人,这大大有助于文化教育的大众化,对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趋势(4分): 信息传播的数量——越来越多,信息传播的距离——越来越远,
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信息传播的空间——越来越广。
13. 如何看待(15分):可从以下角度展开,供参考:
总论:真正改变人类世界最强大的力量就是信息革命,它深远地影响了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人类的生活。
2022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答题,三来推断,你认为陈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1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时间轴上□□□处省略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