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题组练(八)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19879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考语文复习题组练(八)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19879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考语文复习题组练(八)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19879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中考语文复习题组练含答案
- 中考语文复习题组练(三)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语文复习题组练(四)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语文复习题组练(五)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语文复习题组练(六)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语文复习题组练(七)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中考语文复习题组练(八)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题组练(八)含答案,共6页。
题组练(八)古诗词+文学作品(时间:15分钟;满分:18分)课外古诗词阅读。(4分)浪淘沙·秋[明]朱栴①塞下景荒凉,淡薄秋光,金风淅淅透衣裳。读罢安仁《秋兴赋》②,憀栗③悲伤。廿载住边疆,两鬓成霜,天边鸿雁又南翔。借问夏城④屯戍客⑤,是否思乡?【注释】①朱栴(zhān):明太祖朱元璋的第16皇子,号凝真,洪武24年册封为庆亲王,封地宁夏。②安仁《秋兴赋》:指西晋文学家潘岳,字安仁,工诗赋,曾作《秋兴赋》。③憀栗:同“寥栗”,凄怆貌。④夏城:即今宁夏银川市老城。⑤屯戍客:驻守边疆的人。1.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2分)A.“塞下景荒凉”一句与范仲淹笔下的“塞下秋来风景异”异曲同工,写出了塞下秋天荒凉的景象。B.全词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化用典故,上阕写景,下阕抒情。C.“淅淅”形容风、雨的声音,突出秋天的寒凉。D.这首词的下阕,不直言自己心境,反借问“屯戍客”,含蓄之余,尽显自己的情绪。 2.请你结合全词内容, 分析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 (2分)这首词描写了荒凉凄寒的塞外秋天之景,抒发了自己不得不驻守塞外的凄苦悲凉,借“屯戍客’之口表达了自己浓重的思乡之情。文学作品阅读。(14分)花样农家阿炉·芦根①前不久,在朋友的办公室,我被一盆绿植吸引。②我问:这花是哪来的?③新建村。朋友回答。④见我一愣,朋友补充道:共安彝族乡新建村,那里变成了一座大花园。⑤哦!我恍然大悟。⑥我对新建村并不陌生。十几年前,我就是在共安彝族乡新建村踏上工作岗位的,任新建村的村主任助理。那一年初夏,天空下着蒙蒙细雨,高居山巅的新建村笼罩在一片空蒙之中,令二十岁出头、刚步入社会的我,倍感新奇。乡政府的老吴,是新建村的包村组长,领着我往山上爬。我们边走边聊,不知不觉走了几个小时,浑身已经湿透,但抬头一看,新建村还遥遥地立在前面。⑦新建村共有四个村民小组,分布在三条山埂和一条山沟。一组地名叫白果树,那里生长着三棵年头已久的白果树。二组叫豹林岗,三组叫瓦片槽,四组叫火草坪,就是新建村的山巅部分。从其他任何一个村民小组去火草坪的行程,都要两个小时以上。⑧老吴将我引荐给当时的村支书老高。老高正在地里侍弄庄稼,一听见老吴喊他,就抱着一捆杂草,绕过土坎,来到我们面前,未开口先笑。如今我已忘记老吴跟老高当时的具体谈话内容,我只记得老高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小伙子,咱们村可是出行靠脚、吃饭靠天……⑨此行算是报到。过了几天,我和老吴又来到新建村。这一次,村里开了一个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分派近期工作任务,我接到第一份工作任务:抄电表。从那以后,我每隔一个月就去四个村民小组抄总电表,再将经过一整天奔波获得的数据加起来,报到电站里去。⑩一年后,我转正为共安彝族乡人民政府干部,所联系的村还是新建村。在这期间,大概有三年多时间,我主要干了两件事:第一件是组织人力从火草坪开挖万米多长埋管槽,给其他三个组引来自来水;第二件是组织大家从通乡公路处岔开一条通到新建村的机耕道。两件事干完,我改包了其他村,随后调到县里。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以后,因为有一定的乡村工作经验,我成为驻村帮扶干部,工作重心再次回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上。⑪此时的乡村,正在蝶变。⑫那个“出行靠脚、吃饭靠天”的新建村已今非昔比,那里建起了花卉大棚,还修建了崭新的办公场所。那条我爬了几个小时的羊肠小道已被高标准省级通村公路取代,曾经灰暗的瓦房大都被两层小楼替换。老高已从村干部岗位退下来了,如今与花为伴,老有所乐。他感慨地说:“我也喜欢上了侍弄花草,还能在爱好中挣点钱。”说这话时,老高的脸色更加红润了。⑬后来,我在永胜乡一个叫顺河的村庄驻村扶贫。以前村里百姓追求的是住房宽敞温暖、遮风避雨;现在追求的是“花样农家”。希望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前景。在顺河村,有一次走访贫困户老张,远远的我就发现了异样。那原本空空的院坝上影影绰绰。我三步并作两步,上前一看,院坝里已经多出了一圈花卉绿植。我很惊喜,给老张打了一个电话:“老张,不得了啊!”⑭“小罗,怎么回事?”⑮“我在你家门口,咱们家院坝‘生’花了。”⑯“哈哈哈……”老张的笑声震得电话听筒嗡嗡响。⑰“哪儿来的呀?”我问。⑱“村里不是家家户户都在创‘花样农家’吗?村里还有补助呢。”⑲“这我知道。我是说,这些花卉绿植是哪儿购买的?”⑳“新建村,共安彝族乡新建村!”此后,我在许多场所邂逅新建村的绿植,心里总会生出亲近与暖意。3.你认为第⑮段“我在你家门口,咱们家院坝‘生’花了”一句中最应该重读的一个词是哪个?请说出理由。(2分)①应重读“‘生’花”。②理由:这里作者要强调的对象是花,强调院坝的新变化,即“‘生’花”。 4.文章以“花样农家”为标题,有什么妙处? (2分)文章以“花样农家”为标题,巧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脱贫之后农家的美好,同时点明文章写作的内容,又是文章的线索,展现了对脱贫之后农家的喜爱之情,新颖别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5.为什么在许多场所邂逅新建村的绿植,心里总会生出亲近与暖意?请简要分析。(4 分)①“新建村的绿植”在这里已经成为新建村的象征,作者邂逅新建村的绿植,心里总会生出亲近与暖意;②“我”曾在新建村工作生活过;③新建村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迎头赶上,过上了幸福的生活;④对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结硕果的喜悦。 6.从记叙的顺序上分析,第⑥段运用何种顺序,有什么作用? (2分)第⑥段运用插叙,交代“我”对新建村并不陌生的原因,也使文章自然引人回忆,结构起波澜。 7.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我们边走边聊,不知不觉走了几个小时,浑身已经湿透,但抬头一看,新建村还遥遥地立在前面。一个“立”字,突出新建村地处偏僻、险峻的特点,写出了村子出行的艰难。(从动作、外貌分析也可酌情给分) 8.细读全文,文中作者流露出哪些情感?试简要概括。(2分)①对新建村生活的怀念;②对新建村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迎头赶上,过上了幸福生活的喜悦;③对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结硕果的喜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题组练(四)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题组练(三)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题组练(二)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