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单元复习课件第四单元 物态变化 (含答案)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单元复习课件第四单元  物态变化 (含答案)第1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单元复习课件第四单元  物态变化 (含答案)第2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单元复习课件第四单元  物态变化 (含答案)第3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单元复习课件第四单元  物态变化 (含答案)第4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单元复习课件第四单元  物态变化 (含答案)第5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单元复习课件第四单元  物态变化 (含答案)第6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单元复习课件第四单元  物态变化 (含答案)第7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单元复习课件第四单元  物态变化 (含答案)第8页
    还剩3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单元复习课件第四单元 物态变化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单元复习课件第四单元 物态变化 (含答案),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温度与温度计,知识清单,考向一,温度的估测,考向二,温度计,水蒸气,六种物态变化,物态变化类型的判断,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0℃和100℃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2.使用方法: (1)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 (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要点诠释:1.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必须保证液体不凝固、不汽化。2.体温计使用时不“甩一甩”,会造成温度“只上升、不下降”、即“低温不准高温准”。
    典例一:(2021·江苏扬州市·中考真题)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4m/s B.中学生的质量约300kg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 D.家庭电路的电压是380V
    典例二:(2021·四川成都市·中考真题)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B.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C.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D.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
    典例三:(2021·江苏省徐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沸腾时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内的气体主要是______,此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为______℃,要让水持续沸腾,能不能停止加热?______。
    1.六种物态变化(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2)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各物态变化过程;(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沸腾和蒸发;(4)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5)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6)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生活中常见物态变化现象
    3.水的物态变化(1)雨的形成:①汽化(或蒸发)→液化→凝固→熔化;②汽化(或蒸发)→凝华→熔化;③汽化(或蒸发)→液化。(2)水的三大名称:固态:冰(凝固)、霜(凝华)、雪(凝华)、凇、"窗花"(凝华)、雹(凝固)、白冰;液态:水、露(液化)、雨(液化)、雾(液化)、"白气"(液化);气态:水蒸气【注:水蒸气不可见,可见的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珠。】。(3)理解“白气”和“白雾”:水蒸气和空气一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凡是看得见的“白气”、“白雾”都不再是水蒸气,而是由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小水珠)。在一般情况下,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即形成“白气”,附着在物体表面形成水滴。夜间气温下降,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凝结在空中的尘埃上形成“雾”,凝结在地面物体上则形成“露”。
    4.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吸放热,这一规律也可以从生活中得到体验。虽然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放热规律可以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但终归不是理解这一规律的最好方法。对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物质形态,从分子间隙角度,姑且可以认为固体最小、液体较大、气体最大;物态变化时,分子间隙增大要吸热,分子间隙减小要放热。当然也可以根据下图记忆吸放热规律:
    典例一:(2021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医生给病人检查口腔时,常将一把带的金属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然后再放入口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  )。A.熔化 B.液化 C.凝固 D.凝华
    典例二:(2021·四川南充市·中考真题)以下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屋顶的霜B.窗玻璃上的冰花C.树枝上的雾凇D.水面上的冰
    典例四:(2021·贵州中考真题)“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需吸热;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1)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2)熔化(或凝固)条件:(1)达到熔点(或凝固点)(2)继续吸热(或放热)。(3)特点:晶体熔化(或凝固)的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典例一:(2021·天津中考真题)“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壳体使用了我国白主研发的新型高强、高韧钛合金。金属钛是一种晶体,其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为图中的(  )。
    典例二:(2021·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逐渐升高;B.在第8分钟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C.该曲线可能是沥青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D.该物质在BC段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典例三:(2021·黑龙江中考真题)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做出了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是______℃。
    典例四:(2021·湖南怀化市·中考真题)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图乙中温度计显示的是固体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_____℃;(2)每隔1min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状态,作出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图内中BC段物体处于 状态(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此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4)比较图内中的AB段与CD段可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CD段的比热容。(加热过程中可认为被加热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是指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温度高低;②液体表面积大小;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1)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热。(2)不同点: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表面缓慢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比较剧烈的汽化现象,需要达到沸点。
    要点诠释:(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是指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1.液化的两种方法是,降低温度(所有气体都可液化)和压缩体积。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如:液化石油气。2.注意三个不变的温度,晶体熔化(或凝固)的过程吸热(或放热),温度不变;液体沸腾的过程吸热温度不变。
    典例一:(2021·北京中考真题)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  )。A.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B.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C.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D.将新采摘的辣椒摊开晾晒在阳光下
    典例二:(2021·黑龙江中考真题)物理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科学,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观察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如图所示: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则烧瓶中的水会发生什么现象?并解释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解析】会观察到烧瓶中的水又重新沸腾了起来。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这时烧瓶中部分水蒸气液化,烧瓶中气压变低,水的沸点也随之变低,低于烧瓶中水的温度,烧瓶中的水便能吸收热量继续沸腾了。
    典例三:(2021·湖北十堰市·中考真题)小红“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在如图实验装置中,存在的错误是 ;(2)她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内是 ______(选填“空气”或“水蒸气”);(3)实验结束,他取走酒精灯和石棉网,水将 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
    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壁
    1.液化的两种方法是,降低温度(所有气体都可液化)和压缩体积。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如:液化石油气。2.注意三个不变的温度,晶体熔化(或凝固)的过程吸热(或放热),温度不变;液体沸腾的过程吸热温度不变。
    典例一:(2021·湖北随州市·中考真题)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学科素养。俊杰同学对物态变化中四种现象的下列阐述,其中错误的是(  )。A.在长时间佩戴口罩后,其内侧会逐渐出现小水珠,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这句诗中的“霜”是凝华形成的;C.夏天吃冰棒时偶尔会有冰棒粘嘴唇的现象。“粘”是因为发生了凝固现象;D.舞台上喷洒干冰后雾气缥缈,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雾气”属于升华现象
    1.关于温度计,请你填写以下空格。(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的性质制成的。(2)如图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 图是体温计,分度值是 ,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 ℃和 ℃。(3)下表是几种物质的沸点和凝固点。①南极的最低温度为-88.3℃。应选用 温度计来测量南极气温,因为 ;②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应选用 温度计来测量沸水温度,因为 。
    酒精在-88.3℃时仍处于液态,而水银已经凝固
    水银在100℃时仍处于液态,而酒精已经汽化
    2.下列各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樟脑丸的消失是熔化现象,这是吸热的过程; B.烧开水,壶嘴冒的白烟是水蒸气,这是汽化现象; C.冬天,教室的玻璃外侧容易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 D.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升华要吸热
    3.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解释,错误的是(  )。A.暮春,小草挂上露珠,是液化形成的;B.盛夏,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清凉,是蒸发的原因;C.深秋,时有白霜生成,是凝固所致;D.隆冬,冰冻的衣物晾干,为升华现象
    4.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液态物质的凝固图象,从图中可看出其中 物质是晶体,它的凝固点是 ℃,在第8min时,这种晶体处于 状态。
    5.图是某物质物态变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该图象是 (填“熔化”或“凝固”)时温度变化曲线,该物质的熔点是 ℃。
    6.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海波在被加热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会保持不变; B.舞台上用千冰(固态二氧化碳)制造白雾,是利用了干冰升华会形成二氧化碳气体 ;C.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是因为肉中的水会结冰;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晾干,这是一个蒸发的过程
    8.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如图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B.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C.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9.物态变化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关于这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B.夏天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应用干冰熔化吸热;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白的一层霜,这是凝华现象
    10.在烧热的油锅中溅入水滴时,会听到“叭叭”的声音,并溅起油来,而在沸水中加入油时不会发生以上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溅入的水滴温度太低   B.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C.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   D.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11.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晾干是冰的 现象;夏天,刚从冰箱中取出的棒冰周围会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 现象后产生的;秋天,路边草木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 现象后产生的;春天早晨的雾“消失”了是 现象。
    1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 (1)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_物质是晶体; (2)它的熔点是________℃; (3)图中________物质是非晶体; (4)晶体熔化用了________min。
    13.如图甲是某物体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假设在加热过程中总质量不变,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1)这种物质的固体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如图乙,在某一时刻,用温度计测得物质的温度为   ℃。(2)在CD段时,此物质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3)在BC段,物体的内能   (选填“越来越小”、“不变”、“越来越大”)(4)该物质在AB 段和CD段的比热容分别为c1、c2,由图甲可知c1:c2=   。

    相关课件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解读课件 第4章物态变化(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解读课件 第4章物态变化(含答案),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回顾·考点梳理,考点一温度和温度计,冷热程度,寒暑表,体温计,热胀冷缩,冰水混合物,分度值,浸没在,容器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物理一轮单元复习过关课件第四单元 物态变化(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单元复习过关课件第四单元 物态变化(含解析),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温度与温度计,知识清单,考向一,温度的估测,考向二,温度计,水蒸气,六种物态变化,物态变化类型的判断,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 物态变化: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 物态变化,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铁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