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百合花》课件45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20019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1《百合花》课件45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20019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1《百合花》课件45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20019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1《百合花》课件45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200190/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1《百合花》课件45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200190/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1《百合花》课件45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200190/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1《百合花》课件45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200190/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1《百合花》课件45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200190/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3.1 百合花评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3.1 百合花评课课件ppt,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文章写了哪几个人物,细节描写,二小通讯员形象,环境描写,标题含义,“我”线索,军民骨肉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1.阅读全文,理清小说思路(情节)2.细读文本,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环境描写的作用。3.合作探究,以本文为例,学会分析标题含义类题的答题策略。4.体会小说中表现出的战争中的人性美、人情美。
茹志娟说:“我写《百合花》的时候,正是反右派斗争处于紧锣密鼓之际,社会上如此,我家庭也如此。我丈夫王啸平处于岌岌可危之时,我无法救他,只有每天晚上,待孩子睡后,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出现了战争时接触到的种种人。
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是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个一刹那里,便能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百合花》受到茅盾的高度评价,他说:“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篇小说中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
开端:小通讯员带我到前沿包扎所。
发展:“我”和通讯员到新媳妇家借被子。
高潮:通讯员为救担架队员牺牲。 新媳妇为牺牲的通讯员擦洗身体,缝衣服。
结局:新媳妇为通讯员盖被子
开端 ----发展 ----高潮 ---- 结局 ----
带路 借被 牺牲/献被 盖被
“我”、小通讯员、新媳妇
(一)“我”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以“我”为第一人称叙述。既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更加真实;身临其境。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贯穿全文小说始终围绕着“我”和通讯员之间的交往展开叙事小说中正是有了“我”的介入,通讯员的腼腆与羞涩、纯朴与善良才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补充:三种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第三人称:他、他们、它、它们。 第一人称:1、身临其境,增强代入感,更有真实感;拉近作者和读者的距离。2、使作者抒发的情感更具真实性;(真切性) 第二人称:1、拉近读者和主人公的距离,增强代入感,显得亲切自然;2、便于情感抒发。3、如果是“您”,表示尊重。(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叙述角度灵活自由,冷眼旁观,具有客观性。(客观性)
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P13 憨厚、腼腆、羞涩、朴实步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 P13、P16 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天真质朴的心灵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P16 通讯员对我的关心衣服上的破洞P15 朴实、腼腆、执拗的性格 通讯员:腼腆、淳朴、热爱生活、善解人意 、 勇敢
(三)新媳妇的人物形象
出场:(1)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2)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象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结尾:(1)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完全消失了。(2)“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的瞪了他们一眼(3)“是我的---”她气汹汹的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
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写出了怎样的态度变化?塑造了新媳妇怎样的形象? 动作、神态、细节、语言描写。 友善、关切、崇敬、痛惜、悼念、歉疚 漂亮、可爱、娴静、淳朴、善良、深明大义、纯真、高洁
①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③ 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品质。④推动情节的发展。⑤暗示或升华作品主题。
比如P12: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的香味。这一景物描写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在一次残酷的战斗之前,我所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景象,这就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我”一个革命战士,不仅临危不惧,而且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P16:天黑了,天边涌现一轮满月……那一轮皎洁的月亮,我也憎恶起来了。
这一景物描写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情,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整个战场被皎洁的月光朗照着,所以战斗才会那样激烈,那样残酷,付出的代价才会那样大,通讯员就是在“白夜”的攻击中壮烈牺牲的。
2.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1.表层含义本义,字面义
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
(1)结构 (线索 悬念) (2)主旨 (点明、揭示)主旨 (3)人物 (表明人物性格、表明作者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触发点) (4)写法 修辞(比喻、拟人、双关等) 象征
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
百合花的表层和深层含义理解
表层含义:印有百合花的被子。深层含义:丰富的象征意义: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他们都有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战士之间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总之:百合花,象征着人情美、人性美。 (推进一层)
训练:《爸爸的花儿落了》含义:
表层含义:爸爸喜欢的花儿凋谢了。深层含义:喜欢花儿的爸爸去世了,也预示一直被爸爸宠爱庇护的“我”长大了。
找出与百合花被相关的情节,并朗读。
第一处:“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背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洒满白色百合花。”第二处:“我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第三处:“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和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作用:百合花被子是情节的一部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百合花被子还和人物性格有关系。
军: 通 讯 员
民 : 新 媳 妇
腼腆 质朴 英勇
善良 纯朴圣洁
小说通过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抒发了对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的礼赞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小说《百合花》并没有正面描写战斗场面,而是集中描绘了几幅日常情景,巧妙地展现出人物的特征。在“同行”和“借被”这两个场景中,“我”和新媳妇各自初次见到通讯员,都对他有些误解。也正是(①),“我”和新媳妇才了解到通讯员看似有些 ,其实是个质朴善良的年轻人,对他颇感亲切和喜爱。到了晚上,氛围稍微舒缓,随后战斗打响了,并且越来越激烈,不可阻挡地将故事推向高潮:通讯员被送到包扎所,“我”和新媳妇目睹了他的死亡。
在战斗前与战斗后,所有的细节都是 的,无论是撒满百合花的被子、在新媳妇家挂破的衣服,还是送“我”的两个馒头。作者十分善于通过(②),来表达 而美好的感情。通讯员之死,是一个普通的、具体的人的死亡。因此,与单纯的崇高感相比,牺牲时仍穿着挂破的衣服的他,在读者内心所引发的更多的是亲切的喜爱和同情。同时,作者借用新媳妇这个“处于爱情的幸福之漩涡中的美神”的视角,让同样年轻且尚未体验人生幸福的通讯员之死显得更令人 。
和《荷花淀》对一场伏击惊险的抒情化描写相比,《百合花》是战争背景下的日常空间,充满了日常生活的气息,给人一种更亲切的感觉。战争之残酷与生活之静美构成鲜明的对比。纵然是在残酷的战争时期发生了悲剧事件,但小说的总体情绪是克制的。当被子盖上通讯员的脸时,文章呈现出告别与拥抱、牺牲与希望的复杂情感。可以说,这是另一种理想主义,另一种革命浪漫主义。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谨言慎行 响应 微妙 惋惜B.不苟言笑 响应 奥妙 痛惜C.不苟言笑 呼应 微妙 痛惜D.谨言慎行 呼应 奥妙 惋惜
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处,不苟言笑:不随便说笑,形容人态度严肃、庄重。谨言慎行:说话做事都谨慎小心。文段是说通讯员看上去是一个不随便说笑的人,应用“不苟言笑”。第二处,呼应:一呼一应、互相联系或照应。响应:回声相应,比喻用言语行动表示赞同、支持某种号召或倡议。文段中说的是文章前后的细节互相联系照应,应用“呼应”。第三处,微妙:深奥玄妙,难以捉摸。奥妙:(道理、内容)深奥微妙。文段中说的是感情,应用“微妙”。第四处,痛惜:沉痛地惋惜。惋惜:对人的不幸遭遇或事物的不如人意的变化表示同情、可惜。“痛惜”表达的感情更强烈,更符合语境。
(2)如果把“(茹志鹃《我写的经过》)”放到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中,下列所放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借用新媳妇这个“处于爱情的幸福之漩涡中的美神(茹志鹃《我写的经过》)”的视角B.作者借用新媳妇这个“处于爱情的幸福之漩涡中的美神”的视角(茹志鹃《我写的经过》)C.作者借用新媳妇这个(茹志鹃《我写的经过》)“处于爱情的幸福之漩涡中的美神”的视角D.作者借用新媳妇这个“处于爱情的幸福之漩涡中的美神”(茹志鹃《我写的经过》)的视角
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茹志鹃《我写的经过》)”是“处于爱情的幸福之漩涡中的美神”这句话的出处,所以要紧跟在这句话的后面,排除B、C两项。“(茹志鹃《我写的经过》)”这句话并不是引用的内容,而是交代作家及其作品,不能放在引号内,排除A项。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和《荷花淀》对一场伏击惊险的抒情化描写相比,《百合花》所展现的是战争背景下的日常空间,充满了日常生活的气息,给人一种更亲切的感觉。B.和《荷花淀》对一场惊险伏击的抒情化描写相比,《百合花》所展现的是战争背景下的日常空间,充满了日常生活的气息,给人一种更亲切的感觉。C.和《荷花淀》对一场惊险伏击的抒情化描写相比,《百合花》是战争背景下的日常空间,充满了日常生活的气息,给人一种更亲切的感觉。D.和《荷花淀》对一场伏击惊险的抒情化描写相比,《百合花》所描写的是战争背景下的日常空间,充满了日常生活的气息,给人一种更亲切的感觉。
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存在两种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对一场伏击惊险的抒情化描写”应为“对一场惊险伏击的抒情化描写”,二是主宾搭配不当,可在“《百合花》”后添加“所展现的”。A项,语序不当,“对一场伏击惊险的抒情化描写”应为“对一场惊险伏击的抒情化描写”。C项,主宾搭配不当,可在“《百合花》”后添加“所展现的”。D项,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对一场伏击惊险的抒情化描写”应为“对一场惊险伏击的抒情化描写”,二是动宾搭配不当,应将“描写的”改为“展现的”。
(4)请在文中画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通过这些误解 ②对具体的人和物的描写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第①处,由括号前的“有些误解”“正是”可知,此处应填“通过这些误解”之类的内容。第②处,根据前后文可知,小说在表达美好的感情时,不仅写了通讯员、新媳妇等,还写了撒满百合花的被子、通讯员挂破的衣服等。由此可知,小说是通过对人和物的描写来表达情感的,所以此处可填“对具体的人和物的描写”之类的内容。
又一个“狙击兵岭”魏 巍
常言说,“响鼓不用重槌敲”。自从团政委点出三连的问题之后,郭祥就立时召开了支委会,首先对自己打大仗的思想进行了自我批评。接着对“怕捅蚂蜂窝”的思想也捎带着给了几炮。随后经过研究,选出了本连的特等射手,组成了步枪组,机枪组,还有六○炮和祖国新来的无坐力炮合编的冷炮组,区分了地段,划分了责任。第二天,狙击活动就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大家都憋足劲,要向“狙击兵岭”看齐。果然不出所料,狙击活动遭到了敌人强烈的报复。又是飞机,又是大炮,很疯狂了一阵。但是都被他们硬顶过去。郭祥还特意把无坐力炮秘密运到前沿,敲掉了无名山上敌人设置的那辆固定坦克,狙击活动就更顺利地开展起来。无名山上的每一条大路小路,敌人出没的每一个场所,都受到狙击手们的严密监视。只要敌人一露头,就会猝不及防地倒在狙击手们的枪弹之下。真是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屁滚尿流,偶尔出来一次,就像老鼠出洞一般。开始敌人还去拖死尸,死尸拖不回,还得赔上三个五个,最后连死尸也不拖了。当时,我们的快板诗人毕革飞,曾写过一篇快板,专门记载此事。诗曰:
狙击手,真活跃,你一枪,我一炮,不打死靶,要打活目标。展开狙击大竞赛,个个都把战机找,敌人在工事一露头,叭地一枪应声倒。敌人出来拉尸首,又是射击好目标。你要愿意要尸首,我们负责给你造!零零碎碎吃喝你,最后把你全吃掉!在这场狙击大竞赛中,“创造杀敌百名狙击手”的口号,具有极大的吸引力。青年战士们,人人奋勇,个个争先,都想最先突破这个光荣指标。特别是那个16岁的小鬼杨春,简直着了迷。这匹刚刚戴上笼嘴的小马,在老保姆陈三得力的领导下,虽然进步不小,但是按陈三的说法,始终没有把他那种过剩的精力完全转化为建设的积极性。平时,不是到这个班偷偷拆卸机枪,就是到那个班摆弄别人的炮。这一下可好了,他的全副精力都集中到这方面去了。每天天一亮,他把帽檐儿一歪,就抱着一枝枪,伏在射击台上,用一双圆圆的猫眼搜寻着自己的猎物。有时候为了减小自己的目标,他甚至脱个光膀子,把帽子也染上黄泥,伏在交通沟沿上观察。远远看去,他那在庄稼地滚过的身体简直同黄黄的泥块没有两样。由于他这样不辞劳苦,今天打中三个,明天击倒五个,他的记录表一直像响箭一般地直线上升。他本人也越打越上瘾,越打越来劲。每天只嫌太阳落得早,只嫌天色亮得迟。就是夜间做梦,也不断地喊:“打中了!打中了!”一边喊,手指头还在不断地扳动。这样,在一个月结束的时候,他的毙敌数已经达到58名,不要说在全连,就是在全营也遥遥领先了。有人分析说,他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由于他那精确的射击技术。确实不能否认,他从小就是一个玩弹弓的好手,到现在他那圆乎乎的小脸上,还有一个小小的疤痕,就是他的战友给他留下的光荣纪念。
说到这儿,我们不妨揭破这小鬼的一件秘密。它甚至已经到了绝密的程度,以致使得料事如神的郭祥、工作深入的老模范以及朝夕相处的陈三都摸不清底细。
那还是今年春暖花开的时节,从祖国寄来了大批的“慰问袋”,小杨春也理所当然地分到了一个。这个袋子里装了几十块水果糖,还有一封短短的信。从信上看,来信人年纪很小,字迹稚嫩,一笔一画,像是刚会挪步的孩子,比杨春那打飞脚的字好不了多少。信上写道:亲爱的志愿军叔叔: 我妈妈每天给我一分钱买糖。我没有吃,现在我给叔叔寄去。希望叔叔吃了我的糖,多打死几个美国鬼子!我要向叔叔学习,长大了,也要去抗美援朝。李毛毛当时,接到慰问袋的这位16岁的“志愿军叔叔”,不用说是颇受感动的。因为他平生以来第一次作为一个人民的战士受人尊敬。他当时就在自己的小本上写了一首诗:慰问袋,六寸长,慰问糖在里面装。昨天我吃一块糖,糖儿对我把话讲:你吃糖,想一想,祖国人民的心意可记上?
按照小杨春原来的计划,这糖本来是准备立功之后才吃的。但是,毕竟我们这位“志愿军叔叔”修养方面还有些不足,今天一块儿,明天一块儿,也就吃完了。只剩了个空空的小口袋还包在包袱里。这次支部号召“创造杀敌百名狙击手”,小杨春忽然想起这个慰问袋来,如果打死一个敌人,就把一枚小石子装进去,装满了100枚,将来寄给这位小朋友,岂不是一个很好的纪念?这样就暗暗下了决心。但是,这小鬼鬼心眼不少:一来这计划还不知道能不能完成;即使能完成,事先透露出去,还是会被人传为笑柄。他自己这样那样的“娄子”已经够多了,何必再给人增加一份谈话的资料呢?于是就把这事定为“绝密”一级,对人绝口不谈。只是在打死一个敌人后,才选一枚晶莹可爱的小红石子,乘夜深人静悄悄丢到那个未曾见过面的朋友的口袋里。(节选自《东方》)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杨春是志愿军战士的典型,文章通过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以及“狙击大竞赛”前后的对比塑造这一形象。B.大家分析小杨春射击成绩好的原因时以调侃的方式提到他脸上的伤疤,表现出大家对小杨春的关怀和喜爱。C.文中“一笔一画,像是刚会挪步的孩子,比杨春那打飞脚的字好不了多少”表明当时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D.文中写小女孩送来“慰问袋”并写信这一事件,揭示出了后方的大力支持是这场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的原因之一。
C【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项,“表明当时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错误。两个人尤其是小女孩年龄尚小,不能反映文化水平低,也不能以偏概全表明“当时人们文化水平偏低”,选项判断绝对,于文无据。
关于文中快板诗人毕革飞快板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内容看,虽与上文的有些重复,但衬托出战士们的乐观精神。B.表现出朝鲜战场上我军不但战法灵活,还善于调动士兵的士气。C.表现出对装备精良的敌军的蔑视,体现出我军战士的必胜信心。D.以对偶的形式,诙谐的语调再现了志愿军战士英勇杀敌的场景。
D【解析】本题考查综合分析语段的能力。D项,“以对偶的形式”错误。不能体现对偶的特点,上下句相对应位置上的词性不同,意思也不是相反或相近的,虽具有朗朗上口的特点,但性质上属于顺口溜。
有人说魏巍的《东方》让我们对英雄的定义愈发清晰,请结合杨春这一人物,对魏巍笔下英雄的形象作简要的分析。
①英雄就是普通人中的一员,杨春就是一个普通的志愿军战士。②心怀祖国,忘却自我,甚至是付出生命;杨春为保家卫国,参加抗美援朝,狙杀敌人,随时可能付出生命。③为战胜敌人,拼尽全力;杨春为战胜敌人,不分日夜苦练狙击本领。④知恩图报,以最好的成绩回报关爱自己的人;杨春用石头记录战场的战绩报答小女孩的“慰问袋”。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3.1 百合花示范课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茹志娟,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整体感知,知识补充,探究景物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探究细节描写的作用,象征含义,分析标题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3.1 百合花集体备课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茹志鹃,写作背景,素养目标,整体感知,新媳妇,题目含义,枪筒的树枝和野菊花,衣服上的破洞,百合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3.1 百合花课文内容ppt课件,共1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