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附板书共两套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20093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附板书共两套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20093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附板书共两套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20093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过程,腊月二十三,初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会写“蒜、醋”等15个生字,会写“热情、自傲”等20个词语。2.通过自学、合学、展学,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3.体会老舍“京味儿”的语言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4.通过阅读链接资料、联系实际,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随着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为突出背景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三、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确立了较稳定的性格,但是对自己本身个性的认识不是很清楚。 可以先找到主要矛盾,抓住事物的关键。同时表现出不服输的反抗精神。往往家长说服不了孩子。 孩子讨论问题时所寻找的理由主要来自自己的生活感受,一般没有更大范围的论证能力。 1.2记忆力迅速增强 六年级学生的短时记忆力不低于成年人。记忆准确率也比较高。记忆力增强,使大脑中存储的信息迅速增加,孩子可以进行比较复杂地推理和运算。记忆力增强也是辨证思维的一大前提。四、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课前了解家乡的春节有哪些传统的习俗,搜集有关的图片和音乐。课时安排 2课时板块一 创设情景 共话春节 播放本地大年三十放烟火的情景,让学生聊聊: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
2.现在,我们就跟随着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4.简介老舍和春节板块二 整体感知 初识“京味儿”语言自主读课文,要求如下:
检查字词句(1)多音字 空竹 店铺 间断 正月 分外 白云观 万象更新(2)轻声词 饺子 栗子 风筝 亲戚 骆驼(3)出示句子一 ①指名读句子 正音②说说这里的“杂拌儿”、“零七碎八儿”、“玩意儿”指的是什么?(出示杂拌儿、蜜饯和空竹图片)③这几个词语和我们平时遇到的词语有什么不同?(儿化音,带着浓浓的京味儿),用上这些京味儿词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京味儿是北京特色,这样描写也是为了突出北京过年时的特色食品与玩意儿。采用北京话口语,调动了艺术表现力。)④文中还有带有这样京味儿的词语或句子,再去找找。预设: 一擦黑儿 摆摊儿 齐读这些带京味儿的词语(4)出示句子二腊七腊八,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理解“闲在”意思,完成语文作业本第3题的(2),并校对答案。板块三 借助表格 理清脉络1.北京的春节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完成语文作业本第3题的(1),并校对答案。3.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默读课文,画出文中带时间词的句子,并圈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学生完成后,填写作业本表格第一栏)5.出示表格,理清表达顺序。时间 风俗详细 / 简略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从腊八起 腊月二十三 过了二十三 正月初一 正月初五、初六 挂灯笼、燃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大人照常做事、学生上学 (1)自主读课文,找找老北京的风俗,用简要的词语填在作业本第4题表格第二栏里;方法提示:对应课文相关内容梳理;课文中能直接提取的直接提取,不能的自己概括;按顺序概括,尽量不缺漏。(2)小组合作学习,补充修改作业本,指派代表发言(3)学生借助表格,完整地说一说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板块四 分清主次 了解课文详略安排1.阅读单元导语,说说本单元的阅读目标是什么?2.请学生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说说哪几天是详细写,哪几天是简略写?并填写在作业本表格第三栏里。(腊八 腊月二十三 除夕 初一 元宵节) 板书:详略得当老舍先生在描写北京的春节时为什么重点描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其他日子则简单提及呢?4.小结《北京的春节》讲的是老北京过春节的独特风俗,而最能表现北京独特风俗的莫过于这几天,这几天是北京春节的高潮 。所以要想写其他日子大体相似,就没有必要一一详细描述了。因此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主次,能帮助我们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板书设计:板书:主次分明《北京的春节》板书老舍腊八 腊月二十三 除夕 初一 元宵节详略得当 主次分明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写批注、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体会北京春节风俗的喜庆热闹温馨。 2.联系生活和阅读体验,感受节日风俗中的民族情感和传统文化。教学流程:板块一 复习回顾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在词句朗读中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充满京味儿的语言魅力,借助表格梳理了不同时间人们的活动。请回忆一下,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的。 板块二 学习“腊八”部分 学法引领 1.学习“腊八”部分 出示学习要求:轻声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勾画出最能突出“腊八节”风俗特点的地方,想想作者是如何抓住重点,写出风俗特点的。在感触最深的地方写写批注。(1)学生默读、圈画、写批注。(2)指名交流(3)预设句子一 这里写了腊八的什么风俗(熬腊八粥) 出示腊八粥的图片,请学生结合生活经历或阅读经验,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出风俗特点的,引导学生交流所写批注。(抓住各种、小型的农业展览会等描写,用比喻的方法写出腊八粥的食材多,表达人们对丰收的向往。)预设句子二 这句话写了腊八这一天泡腊八蒜的风俗,作者又是如何写出风俗特点的?(抓住“色如翡翠、色味双全”等描写,体会腊八节的美好,以及人们在这一习俗中所获得的满足和幸福感。)(4)有感情地朗读“腊八”这一部分。(5)请学生谈谈在自己的发现:作者在写腊八风俗时候,抓住了哪些重点,如何写出特点的?(6)小结 作者重点描绘了腊八这天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抓住腊八粥食材种类多,腊八蒜色如翡翠、色味双美,使得腊八节的风俗特点更加突出,人们在这一天的喜悦心情也跃然纸上。(板书:抓住重点 写出特点)板块三运用学法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重点,写出风俗特点的1、学生自主学习,出示学习要求: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相机指导。2、小组合作,合作要求:商量确定,选择其中的一个时间进行交流。从“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 、元宵节”中选一个最感兴趣的来品读,合作完成学习单。(动作快的,可以选择两个内容)《北京的春节》学习单时间 体现风俗的语句(可以略写) 如何抓住重点,写出节日特点的。 谈体会 3.小组进行全班交流,先交流勾画的语句和体会,再说说如何抓住特点写出节日特点的,最后其他组补充。(根据小组回答,随机显示内容)预设一 过除夕 享受热闹团圆如果学习交流除夕,可以出示语文作业本第5题(1)除夕热闹,从哪里感受到的,独立完成作业本第五题。 小结: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是从味道、颜色、声音,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官突出了除夕热闹的特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朗读: 闭上眼,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这热闹团圆的除夕之夜吧!过年喽,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普天同庆的热闹,让我们读起来—— 预设二 逛元宵 赏花灯老北京的元宵节,呈现在你眼前的又是怎样的画面?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花灯的语句,读懂写出了哪些特点(数量多 种类多),这里的“清一色、一律、通通”能不能都改成“都”?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丰富性。朗读感受元宵节的风俗特点。 预设三 腊月二十三 了解祭灶习俗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作者抓住小年祭灶王的习俗,重点写了街上卖糖的情景,吃糖习俗的来历,使得风俗特点更加突出。 预设四 大年初一 享孩提之乐小组汇报后,教师穿插提问:10自然段中描写了大年初一不同人的活动,特别是写了孩子们逛庙会的事。请回到课文中,找找课文中还描写了孩子们过春节的哪些活动。(目的完成课后习题2)教师帮助学生梳理。除夕---穿新衣 放鞭炮 守岁腊月二十三之前---买杂碎儿 爆竹 零七碎八儿元宵节---吃元宵 放花炮 赏花灯初一--逛庙会这些春节的活动都给孩子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板块五 比较阅读 领悟写法1.讨论交流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却被作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了读者眼前,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祥和、喜庆、团圆的情景,作者以时间为顺序,有详有略地介绍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使我们对详写部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受到了过春节的热闹和隆重。)2.阅读链接 自主阅读“阅读链接”,引导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和《北京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老舍先生写“做年夜饭、吃团圆饭”都只用了一句话,而斯妤对年夜饭的准备描写十分细致,满纸都是大人们的忙碌;《北京的春节》是用第三人称写的,《除夕》是第一人称写的,重点抓住围炉的风俗,写出了自己的切身感受。欣赏各地人民过春节的图片写话,完成作业本最后一题。 你是怎样过春节的,请把你印象最深刻的经历写下来。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板书 热闹 祥和 喜庆 团圆写作特点:以时间为顺序 详略得当
2022-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课时目标】1.学习生字词语,正确认读多音字,通过带儿化音的词语,初步感受老舍文章语言的“京味儿”。2.通过自学、合学、展学,借助表格,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发现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把握详略,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二、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学词,读准多音字,会写“蒜、醋”等15个生字,积累“万象更新、无暇顾及”等。2.通过自主学习课文,借助表格,找出表示时间的重点词语,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哪些习俗。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借助表格,深入了解北京独特的习俗活动及特点。3.通过交流表达,结合语文要素,联结“词句段”,体会详略安排得当的好处。运用“阅读链接”展开比较阅读,联系生活,迁移运用,丰富对习俗文化的内涵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习得详写的秘诀。四、教学过程【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预学:自读课文,试着完成《语文作业本》第4题。2.查阅北京春节各个习俗的活动和意义,教师要做到对此充分了解。3.制作课件,收集其他经典的民俗描写片段。 (一)、学习单元篇章页,导入课文1.阅读单元篇章页,了解单元主题以及语文要素。(1)理解“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2)阅读单元目录。(3)了解语文要素,明确学习目标。2. 你和家人是怎样过春节的?春节的哪些习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就走入老舍先生写的《北京的春节》。(老舍简介)(二)、学习字词,感受“京味儿”1.字词检查 (1)第一组:多音字掺和、正月、店铺、间断、分外、白云观、万象更新(2)第二组:杂拌儿 零七八碎儿 玩意儿 擦黑儿 摆摊儿 ①联系句子读一读,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②老舍是北京人,又是语言艺术大师,他的文章,语言充满了“京味儿”。放入句子读一读,体会“京味儿”。③除了这种带儿化音的词语,课文里还有一些词语也特别具有北京的地方色彩,比如:老年间 闲在。联系句子猜一猜意思。(3)第三组:热情、自傲、展览、蒜瓣、饺子、货摊、眨眼、除夕、春联、通宵、燃放、鞭炮、开张、除非、小贩、彼此、贺年、轿车、骆驼、恰好、万不得已、截然不同、悬灯结彩①自由读一读,记一记。②交流不理解的词语。4.自我检测:认真仔细地完成作业本的第1、2、3题。5.校对互批(三)、交流预学内容,梳理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学习活动一:梳理内容,了解习俗 【自学】梳理内容,填写表格。(预学完成)【合学】(1)说一说: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2)理一理:梳理小组的学习成果(3)论一论:观察梳理好的表格,说说有什么发现?【展学】小组汇报学习成果(1)课文按时间顺序把这么多习俗的介绍得非常清楚。默读课文,快速勾画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2)从腊八开始到正月十九结束,北京的春节时间跨度长,风俗活动多,哪些天写的详细?哪几天写的简略?(订正修改表格)(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请用一个词语概括句中画线部分内容的意思。(1)新年时,所有的景象和事物都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2)除夕夜,家家都亮着灯光,从天黑一直到天明。( )(3)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没有丝毫形同之处。( )2.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字词,还借助表格梳理了课文的内容,大致了解了北京春节的风俗活动,课后请你向家人介绍北京春节的习俗。 △绘声绘色地把课文朗读给家人听 △用自己的话清楚有条理地介绍 五、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板书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1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分析,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学法教法分析,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第一课时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分析,教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