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一章 区域类型与区域差异 第二节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课件PPT

    第一章 区域类型与区域差异 第二节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课件PPT第1页
    第一章 区域类型与区域差异 第二节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课件PPT第2页
    第一章 区域类型与区域差异 第二节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课件PPT第3页
    第一章 区域类型与区域差异 第二节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课件PPT第4页
    第一章 区域类型与区域差异 第二节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课件PPT第5页
    第一章 区域类型与区域差异 第二节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课件PPT第6页
    第一章 区域类型与区域差异 第二节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课件PPT第7页
    第一章 区域类型与区域差异 第二节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课件PPT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课前预习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课前预习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教材导读,知识体系,区域比较1作用,相对优势,发展方向,主要要因素,低山丘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3.方法(1)分析区域间的异同,考虑各区域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  全面客观比较区域间的异同(2)考虑本区域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区域环境特征,以及本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的联系。要点笔记 自然环境区域差异和人类活动区域差异的关系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制约着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同时,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也影响着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
    判断正误并纠错区域比较主要分析区域间的异同。(  )
    答案 × 区域比较时,不仅要分析区域间的异同,还要考虑各区域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同时,还需要考虑本区域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区域环境特征,以及本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的联系。
    二、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之间的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发展1.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之间的区域差异复杂的地势对长江不同河段的地貌形态和    特性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按水文、    特点把长江干流划分为上、中、下游三段:河源至    为上游段,宜昌至    为中游段,湖口以下为下游段。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区域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1)自然环境的差异
    (2)经济发展条件的差异
    2.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发展(1)
    判断正误并纠错(1)长江中游段流域面积最小,干流河段长度最短。(  )(2)长江上游地区在农业方面适宜综合发展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
    答案 × 长江下游段流域面积最小,干流河段长度最短。
    答案 × 长江上游地区是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屏障,多草地和林地,可以重点发展特色生态农业。
    微思考长江经济带如何实现东中西部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
    提示 立足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地区各自优势,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
    三、因地制宜开发国土——全国主体功能区1.主体功能区的概念区域依据自身的      情况、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功能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 2.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意义确定不同区域的      ,明确不同区域的开发方向,有助于我国逐步形成人口、    、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3.主体功能区分类及其功能
    判断正误并纠错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全国重要的创新区域是重点开发区域的功能定位。(  )
    答案 × 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区域,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全国重要的创新区域,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及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区,全国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是优化开发区域的功能定位。
    微思考限制开发区域是不是不允许开发?各类主体功能区是否只能发展主体功能产品?
    提示 限制开发区域所限制的是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而不是限制所有的开发。各类主体功能区主要以发展主体功能产品为首要任务,并不排斥发挥其他功能。
    四、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的意义1.顺应自然规律,实现          遵循规律,协调好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2.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综合效益因地制宜发展区域可以充分发挥某种资源或资源组合的绝对优势和      ,实现区域社会效益、   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3.区域协调发展,减少区域差距任何一个区域都有自身的发展优势和    ,因地制宜发展区域并展开区域合作,可以实现区域间的      ,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4.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因地制宜发展区域可使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      和环境污染现象减少,整体生态效益提升。 
    探究一 分析区域比较的思路
    [问题探究]世界各地的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存在差异,因此人们居住的房屋的样式和风格也有所不同。下图为世界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
    结合材料探究:(1)图示传统民居特点与当地环境特征分别是什么?(区域认知)(2)图②传统民居所在地的自然地理现象是什么?(综合思维)
    提示 (1)①阿拉斯加—冰屋:半陷地下,利用冰雪防风保暖。②东南亚—水屋:房屋高架是为了适应当地湿热的气候环境,架高能防湿防虫。③北非—碉堡式建筑:墙厚窗小,因当地是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窗小能防风沙,减少室外热空气进入。④北欧—木屋:顶尖坡陡,因为当地冬季降雪量大,房屋尖顶可以防止积雪压垮房屋。(2)图②传统民居所在地位于东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易引发水旱灾害。
    [指点迷津]区域差异及其成因分析对不同区域进行对比,找出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因地制宜采取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的分析则应从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别出发,同时注重要素间的联系。对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环境要素差异及其成因①气候差异的形成
    ④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要素的差异造成了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⑤植被差异的形成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要素造成植被数量、种类、形态等方面的差异。
    (2)人文环境要素差异
    方法技巧 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1)依据区域的整体性特性,执因索果、层层推理自然环境差异:位置→气候(结合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2)按照“遵地之规、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自然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从产业活动(农业、工业等)、交通运输、城镇化水平、人口状况等方面比较人类活动差异。
    (4)区域差异的综合分析如下所示。
    [典例剖析]典例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一旅游团春季来内蒙古游玩,某日突遇强沙尘天气,沿主干道路发现M河和N河存在显著的水文差异,同时发现沿路植被也存在明显差别。该日沿途观察不到内蒙古高原美丽的落日景观。下图为内蒙古高原某区域图。
    (1)说明沿主干道路植被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2)说出M、N两河的水文差异,并分析原因。
    解析 第(1)题,植被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一般源于区域地形和气候的差异,地形和海陆位置差异,导致植被垂直差异和东西差异。第(2)题,M、N两河所处位置不同,区域气候不同,水量不同;M、N两河流经区域的地形地势不同,导致河流流速、含沙量不同,两河流的水文差异较大。答案 (1)地形高差较大,形成植被垂直差异;山地对季风的阻挡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导致降水差异,从而形成植被的东西差异。(2)水文差异:M河含沙量大于N河,M河水流速度慢于N河,M河径流量小于N河。原因:强沙尘天气,风力大,风吹沙入河,M河含沙量大;N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轻,河流含沙量小。M河流经地区地形平坦,水流缓慢;N河流经地区地势落差大,水流速度快。M河途经沙漠区,降水少,径流量小;N河春季积雪融水量大,夏季降水较多,径流量大。
    [对点训练]下图为我国甲、乙两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C.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D.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甲区域为塔里木盆地,乙区域为海南岛。甲区域气候干旱,周围山脉海拔高,有冰川分布,河流补给类型主要是冰雪融水补给,以夏汛为主。第2题,甲区域夏季高温,乙区域终年高温,故两区域夏季热量充足;两区域都是我国开发较晚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劳动力价格低。
    读四幅农业景观图,完成3~4题。
    3.形成四个区域农业生产方式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C.土壤 D.水源4.下列关于四个区域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农业生产过程精耕细作,农产品的商品率较低B.乙农业与市场联系密切,多分布在城市周边地区C.丙农业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生产规模较小D.丁农业生产活动分散,对自然环境不会产生影响
    答案 3.A 4.A 解析 第3题,中国南方降水较多,热量充足,发展水稻种植业;美国中部由于降水较少,种植旱地作物;橡胶是热带经济作物,对水热条件要求较高,分布在水热条件充足的地区;中国内蒙古降水较少,不适合发展种植业,适合发展畜牧业。因此形成四个区域农业生产方式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第4题,从图中看,甲农业生产过程精耕细作,主要靠人力、畜力,由于人口多,农产品主要以自给为主,商品率较低;乙为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多分布在距城市较远的地区;丙是现代种植园农业,生产规模较大;丁为畜牧业,农业生产活动分散,强烈依赖自然环境,对自然环境影响较大。
    探究二 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之间的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发展
    [问题探究]材料一 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确立了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建设长江经济带。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和成渝地区示意图,下表为2016年重庆市和上海市经济发展统计表。
    材料二 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增强长江三角洲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意义重大。结合材料探究:(1)根据统计数据,比较上海市和重庆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差异。(综合思维)(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概述成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区域认知)(3)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以成都、重庆为核心的成渝地区在区域开发中的功能定位有何不同?(综合思维)
    提示 (1)上海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均收入高,经济竞争力强;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均收入低,经济竞争力弱。(2)成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价格较低;矿产、能源、水能等资源丰富;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经济发展潜力较大。(3)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国家的优化开发区域,其功能定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区域,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全国重要的创新区域,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及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区,全国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成渝地区为重点开发区域,其功能定位是支撑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全国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
    [指点迷津]    认识区域差异是因地制宜发展的前提。区域发展既要结合区域自身的情况和特点,同时也要有统一的规划,现以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之间的差异与因地制宜发展为例进行分析。
     注重区域内部差异,科学规划
    [典例剖析]典例2为落实“十四五”规划,重庆着力以智能化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实力雄厚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不断增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的支撑作用。2021年3月22日,《我们的“十四五”》推出《重庆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强力增长极》。读长江三角洲和成渝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成渝地区相比,长江三角洲发展的地理优势是(  )①资金充足 ②矿产、水能等资源丰富 ③土地和用工成本低 ④技术力量雄厚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2)为推动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西电东送工程中成渝地区应重点开发的能源是(  )A.水能B.煤炭、天然气 C.核能D.太阳能(3)在与长江三角洲产业分工协作方面,成渝地区应重点发展(  )A.原料重化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B.机械制造、服装制造、石油化工C.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D.高端装备制造、临空经济、现代物流业
    解析 第(1)题,成渝地区土地面积大,价格低廉;矿产、水能等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且廉价。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水平高,资金充足;技术力量雄厚。故选B。第(2)题,成渝地区水能资源丰富,西电东送工程中成渝地区应重点开发水能,故选A。第(3)题,成渝地区土地、劳动力、矿产、水能等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原料重化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故选A。答案 (1)B (2)A (3)A
    [对点训练]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级行政区,它以占全国约21%的土地支撑了超过全国40%的经济总量,涵养了全国40%以上的人口。在2018年11月30日举行的“2018长江论坛”上,相关人士认为,“长江病了!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据此完成1~3题。1.长江经济带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下列与此无关的是(  )A.腹地广阔B.交通便利C.资源丰富D.历史悠久
    2.“长江病了”的“根子”主要是(  )A.城市人口迅速增长B.自然灾害多样频发C.大力发展第一产业D.片面追求经济增长3.长江经济带今后的发展重点是(  )①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②生态环境保护 ③农业发展 ④自然灾害治理 ⑤优化产业布局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②⑤D.②③⑤
    答案 1.D 2.D 3.C 解析 第1题,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级行政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经济腹地广阔;长江经济带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内河航运发达,铁路、公路交通便利;长江经济带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地表水资源丰富,且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这些都使得长江经济带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优势与其历史悠久无关,故选D。第2题,由材料“长江病了!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严重,其根源主要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略了生态环境保护,故选D。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江经济带致力于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发展重点是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产业布局。结合选项可知①②⑤符合题意,故选C。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读下图,完成4~5题。
    4.下列措施不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是(  )A.加强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建设B.大力开发上游地区水能资源C.注重保护河流源头生态环境D.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5.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长江上游经济圈发展的地理优势有(  )①土地广阔,价格较低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水能资源丰富 ④交通便利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 4.B 5.B 解析 第4题,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措施是大力开发上游地区水能资源,故选B。第5题,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长江上游经济圈发展的地理优势是土地广阔,价格较低,①对;矿产资源丰富,②对;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③对;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④错。故选B。
    探究三 因地制宜开发国土
    [问题探究]广东出台的《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2020)》首次给广东各区域赋予不同的经济发展功能定位,将粤北山区4市明确定位为生态发展区域,将珠江三角洲核心区28个县(市、区)功能定位为优化开发区域,珠江三角洲外围片区15个县、粤东沿海片区16个县、粤西沿海片区18个县和山区点状片区15个县功能定位为重点开发区域,全省188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等功能定位为禁止开发区域。下图为广东省四大经济区示意图。
    结合材料探究:(1)珠江三角洲核心区被定位为优化开发区域的地理基础是什么?(区域认知)(2)将广东省的粤西、粤东沿海片区定位为重点开发区域,主要看中了哪种优势条件?(综合思维)(3)将粤北山区4市明确定位为生态发展区域的原因是什么?(人地协调观)
    提示 (1)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气候适宜,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较高;交通便利;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2)主要看中了位于沿海、海运便利且便于开发海洋资源这一优势。(3)该区域受人类影响较小,自然生态良好,是广东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
    [指点迷津]1.因地制宜开发国土——全国主体功能区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不同,其开发方向不同。依据地理国情和国土开发状况,我国的主体功能区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
    2.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的意义因地制宜指各地区根据自身的自然和人文特点,选择和创造出适合本区域发展的人类活动形式。因地制宜发展区域具有如下意义。
    [典例剖析]典例3山东省济宁市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工业化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该市也更注重生态保护,“科学划分生态功能区,因区制宜地进行生态保护和管制”是济宁市生态保护的重要手段。下图示意济宁市生态功能分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目前,带动济宁市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是(  )A.以微山湖、曲阜等为主体的文化旅游业B.依托煤炭等矿产资源发展的重工业C.以生态农业为依托的农产品加工业D.依托京沪高铁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2)济宁市各生态功能区的发展重点是(  )A.Ⅰ区进行农业垦殖,建成大规模、集约化、现代化的商品粮示范基地B.Ⅱ区重点发展城郊农业,建成华北大型乳肉及蔬菜、瓜果基地C.Ⅲ区建设大规模现代化果园,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完美结合D.Ⅳ区在湿地保护的基础上,发展生态旅游业
    思路点拨(1)济宁市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重工业→作为带动该市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2)Ⅳ区为南部滨湖洼地保护区→属于生态湿地→湿地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水陆景观→具有观光休闲功能→在湿地保护的基础上,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业。
    解析 第(1)题,济宁市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工业化阶段”,文化旅游业和依托京沪高铁的高新技术产业目前规模较小,无法成为龙头产业;济宁市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重工业,可作为带动该市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以生态农业为依托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和附加值较低,无法成为带动该市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第(2)题,Ⅰ区为西部平原农业生态经济区,进行大规模农业垦殖,会对当地生态造成破坏。Ⅱ区重点发展城郊农业,投入成本太高,不可取,应重点整治矿区,恢复矿区。Ⅲ区为东部低山丘陵保护区,建设大规模现代化果园,虽可以结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但会对丘陵造成破坏。Ⅳ区在湿地保护的基础上,发展生态旅游业,这是可取的。答案 (1)B (2)D
    [对点训练]按照主体功能区理念要求,我国国土空间每一个区域均须形成明确的主体功能定位。针对我国国土空间,按照开发方式,我国主体功能区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据此完成1~3题。1.下列属于限制开发区域的是(  )A.国家级自然保护区B.文化自然遗产C.国家森林公园D.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功能区
    2.下列区域中,属于禁止开发区域的是(  )A.三江源自然保护区B.黄淮海平原C.长江三角洲D.云贵高原3.兰州—西宁地区作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其区域优势是(  )A.人口稀疏B.城镇体系完善C.经济基础雄厚D.开发潜力大
    答案 1.D 2.A 3.D 解析 第1题,限制开发区域分为两类,一类是农产品主产区,一类是重点生态功能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功能区属于重点生态功能区。第2题,禁止开发区域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等。第3题,兰州—西宁地区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人口较密集,城镇体系初步形成,虽然目前开发基础较弱,但未来的开发潜力大,是支撑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
    《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镇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见下图)。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镇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  )A.Ⅰ、Ⅱ、ⅢB.Ⅰ、Ⅲ、ⅡC.Ⅱ、Ⅲ、ⅠD.Ⅲ、Ⅰ、Ⅱ5.三类区域中(  )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到Ⅰ区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
    答案 4.D 5.A 解析 第4题,Ⅰ区面积较小,位于长江沿线和平原区,经济较发达,应为城镇化地区;Ⅱ区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的广大平原地区,应为农产品主产区;Ⅲ区位于山区,易发生水土流失,应为重点生态功能区。第5题,Ⅰ区为城镇化地区,经济较发达,Ⅱ区为农产品主产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到Ⅰ区。
    素养目标——地理实践力1.读甲、乙两国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分析甲国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于乙国的主要原因。(2)比较分析M河和N河水文特征的差异。(3)甲国的M河两岸是世界著名的棉花产区,而乙国的A地则是世界著名的优质葡萄产区。请说出它们的共同自然区位条件。
    解析 第(1)题,分析某地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的大小,可从其气候类型入手,分析其气候的特征。第(2)题,比较两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可从其水源的补给类型入手,从径流量、汛期、结冰期、含沙量等角度分析。第(3)题,甲国的M河两岸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但有河水灌溉;A地为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量大,水资源丰富。长绒棉和葡萄质量好,都与养分积累丰富有关,因此应从利于养分合成和积累两个方面分析。
    答案 (1)甲国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气候大陆性强,夏季气温高于乙国,冬季气温低于乙国,所以甲国气温年较差大于乙国。甲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小,气温低。所以甲国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国。(2)M河深居内陆,流域内降水少,河流水量小;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一年有两次汛期,即春汛和夏汛(或水位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明显);有结冰期;含沙量大。N河流域全年受西风带控制,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全年降水均匀,水位季节变化小(或河流无明显汛期);无结冰期;含沙量小。(3)灌溉便利;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素养目标——人地协调观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打造“一道两廊三群”,即大力构建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和现代产业走廊,发展沿江三大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部分)。
    材料二 城市群的竞争力包括先天竞争力、现实竞争力和成长竞争力。先天竞争力主要指城市群的地理位置、发展空间、劳动力数量和移民规模等。(1)评价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交通运输条件。(2)指出长江沿岸三大城市群中先天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并简要分析其原因。(3)为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应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第(1)题,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评价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交通运输条件。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江三角洲腹地广、地理位置优越、劳动力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故先天竞争力最强。第(3)题,措施可从植树造林、优化流域产业结构、加强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回答。

    相关课件

    地理中图版 (2019)第二节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地理中图版 (2019)第二节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课堂教学ppt课件,共54页。

    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课文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发展方向,基础清单,产业结构,比较内容,多样性,淡水湖,南北方,生态农业,第三产业,城镇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评优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评优课课件ppt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