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高二地理 同步课件 同步练习(中图版2019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测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B生态脆弱区的形成原因包括,鱼鳞坑有利于物质的,05~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必备知识基础练陕西安塞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科学工作者研究这一地区水土流失发现,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90.4%。据此完成1~2题。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土流失 B.风力强劲C.土质疏松 D.高原地貌2.现代黄土高原植被遭破坏的人为原因有( )①营造宫殿、建御花园 ②开荒弃荒,轮荒作业 ③退耕还草 ④植树护坡、打坝建库 ⑤露天开矿,开挖原生地面A.①② B.③⑤ C.①④ D.②⑤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3~4题。3.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A.保持水土B.改良土壤C.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D.缓解农村燃料不足问题4.关于a、b、c、d四处的利用和治理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a处发展粮食生产B.b处修建梯田,种植水稻C.c处植树造林D.d处打坝建库读我国生态脆弱区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5.图中A、C、D、E四个生态脆弱区共同存在的生态问题为( )A.森林破坏 B.水土流失C.草场退化 D.生物多样性减少6.B生态脆弱区的形成原因包括( )①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②地处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 ③土地贫瘠,植被稀少④河流稀少,多为季节性河流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鱼鳞坑是为了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的交错排列、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能够拦截坡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下面两图分别为鱼鳞坑示意图和景观图。读图,完成7~8题。7.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地点中,最适宜植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8.鱼鳞坑有利于物质的( )A.风化 B.侵蚀C.搬运 D.沉积由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引起湿润系数为0.05~0.65的地区(不包括极地地区和极圈外围附近的地区)的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而土地退化是包括侵蚀、盐渍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读图,完成9~10题。9.材料中的湿润系数可能指( )A.降水量 B.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C.蒸发量 D.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10.材料中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属于( )①土壤退化过程 ②土地退化过程 ③生态系统退化过程 ④荒漠化过程A.①④ B.①③C.①② D.②③11.读黄土高原上韭园沟小流域治理纵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1)从客观上讲,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有利影响是什么?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3)从水土流失治理的三大类措施来看,图示治理措施有哪些类型? (4)将下列治理措施和对应的治理目的进行连线。关键能力提升练我国某地区的植被多呈斑块分布。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该地区结皮斑块产生的径流、侵蚀产物、有机质、氮及溶解的养分均大量被位于下坡向的灌丛斑块所截获。下图示意该地区植被呈斑块状分布的山坡。读图,完成12~13题。12.b处植被的作用主要是( )A.增加湿度和径流 B.减小风速,减少沙尘C.阻挡冰川和固沙 D.拦截径流和泥沙13.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C.西南地区 D.华南地区针对我国西北地区铁路沿线沙害问题,某研究所对该地区进行石方格沙障(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如下图)防风固沙效益研究。据此完成14~15题。14.石方格沙障能有效降低( )A.近地面输沙量 B.高空输沙量C.地表粗糙度 D.风沙活动高度15.与林木覆盖相比,石方格沙障更利于( )A.削减风力 B.稳固沙土C.适应恶劣环境 D.减少水分蒸发谷坊是在易受流水侵蚀的沟道中为了固定沟床而修筑的土、石建筑物,坝高一般1~3米。专家提出增加沙棘植物柔性坝,组成综合生物、工程坝系网。沙棘植物柔性坝是按一定株距和行距垂直于水流方向交错种植的若干行沙棘体。下图为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召沟的综合生物、工程坝系网示意图。据此完成16~17题。16.谷坊的修建可使( )①河流含沙量减少 ②沟道下蚀作用增强 ③下游洪涝灾害减轻 ④沟道出口地区土壤肥力增加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7.柔性坝建成后,谷坊坝内( )A.泥沙颗粒变细 B.泥沙沉积增多C.水体含沙量增大 D.耕地增速加快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表面覆盖着由古代黄河形成的深厚冲积物。3 000多年前,库布齐地区森林葱郁、水草肥美、牛羊遍地,到了明清时期,竟演变成为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它每年向黄河岸边推进数十米,向黄河输入泥沙约1.6亿吨。经过人民群众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库布齐沙漠治理面积6 000多平方千米,创造5 000多亿元生态财富,让当地10余万农牧民脱困。作为全球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库布齐沙漠创造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下图为我国黄河流域局部简图。材料二 库布齐地区利用光照资源丰富的优势,探索出一种治沙新模式——建设光伏产业园区,并实行立体化产业(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模式,实现了光伏产业与荒漠化治理的有效结合,综合效益十分显著。(1)分析库布齐地区演变成“死亡之海”的主要原因。 (2)分析库布齐沙漠推进过程中给黄河带来的不利影响。 (3)指出当地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对防治荒漠化的好处。 参考答案 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1~2.1.A 2.D 解析 第1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沟谷发育,形成千沟万壑的景观。第2题,开荒弃荒、露天开矿是现代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的人为原因,而营造宫殿、建御花园属于历史上的植被破坏。3~4.3.A 4.B 解析 第3题,保持水土是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第4题,b处为缓坡,可修建梯田,但黄土高原地区降水较少,不适合种植水稻。5~6.5.B 6.D 解析 第5题,读图可知,四个生态脆弱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较多且集中于夏季;都有山地或丘陵的分布,具备水土流失发生的条件,故选B。第6题,B地区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地处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河流稀少,多为季节性的内流河,故选D。7~8.7.C 8.D 解析 第7题,在③地点植树更有利于涵养水源,拦截坡面径流,保持水土。第8题,鱼鳞坑的主要作用是拦截坡面径流,有利于物质的沉积。9~10.9.B 10.D 解析 第9题,湿润的程度受降水量和蒸发量两个因素的影响。读图可知,图中所示的湿润系数小于1。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小于1,故B正确。第10题,依材料“土地退化是包括……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可知,土地退化过程包括生物多样性减少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故②③正确。11.解析 第(1)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有利影响主要是在黄河的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在河口处形成三角洲。第(2)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不利影响主要从对本区域(土壤养分流失、农作物减产等)及对其他区域(形成“地上河”、水库淤积等)两方面考虑。第(3)题,图示治理措施有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第(4)题,只需理解每项措施的目的即可。答案 (1)在河流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在河流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2)造成黄土高原地区土层变薄、土壤贫瘠,农作物减产等;黄河下游地区河道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旱涝灾害加剧,河流两岸土壤发生盐渍化;中游水库淤积,调蓄径流的能力降低。(3)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4)A—⑥ B—⑤ C—④ D—③ E—① F—②12~13.12.D 13.A 解析 第12题,b处植被的作用主要是减缓径流流速,拦截径流和泥沙,保护坡地;有植被的阻挡,大气湿度可能会增加,但径流量不会增加;由图示信息不能得出b处植被具有减小风速,减少沙尘,阻挡冰川和固沙的作用。第13题,该地区植被以灌丛为主,说明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结合选项分析可知该地区最可能位于西北地区。14~15.14.A 15.C 解析 第14题,石方格沙障能够增加地表粗糙度,从而降低近地面风速。风速下降时,挟带沙土的能力就会降低,所以石方格沙障能有效降低近地面的输沙量,但不会降低风沙活动的高度,对高空输沙量影响不大。第15题,林木覆盖更有利于稳固沙土,削减风力;石方格沙障是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并不需要生长在沙漠中,故与林木覆盖相比,石方格沙障更有利于适应恶劣环境;与林木覆盖相比,石方格沙障并不能减少水分蒸发。16~17.16.B 17.A 解析 第16题,据材料可知,谷坊指山区沟道内拦截泥沙的小坝,是在易受流水侵蚀的沟道中为了固定沟床而修筑的土、石建筑物。因此,谷坊的修建可拦截泥沙,使河流含沙量减少,①对;谷坊也能够降低河流的流速,减弱下蚀作用,②错;谷坊降低了河流的流速,能够减轻下游的洪涝灾害,③对;谷坊拦截泥沙,沟道出口地区河流含沙量减少,带来的淤泥减少,使得土壤肥力降低,④错。第17题,植物柔性坝能够拦河落淤,使泥沙颗粒变细,减少河流含沙量,减少河道内的泥沙沉积;柔性坝的修建与耕地增速无明显关系。18.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强烈;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靠近冬季风的源地,风力强劲,加剧蒸发;同时该地区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过度放牧、毁林开荒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导致荒漠化迅速蔓延。因此该地区演变为“死亡之海”。第(2)题,库布齐沙漠推进过程中给黄河带来的不利影响应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据材料可知,库布齐沙漠每年向黄河岸边推进,向黄河大量输送泥沙,使黄河含沙量剧增,水质变差;同时会淤塞河床,导致洪涝灾害更加频繁;泥沙阻塞河道,可能会导致河流改道;荒漠化面积扩大,植被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且气候变得更加干旱,补给黄河的水量减少;等等。第(3)题,注意结合“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从削减风力、减少水分蒸发、保护植被等角度回答。答案 (1)该地区气候干旱(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蒸发强烈;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靠近冬季风的源地,风力强劲;人口迅速增加,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过度放牧、毁林开荒等)使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导致荒漠化迅速蔓延。(2)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使黄河含沙量剧增,水质变差;淤塞河床,导致洪涝灾害更加频繁;泥沙阻塞河道,可能会导致河流改道;荒漠化面积扩大,植被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且气候变得更加干旱,补给黄河的水量减少;等等。(3)太阳能电池板有利于削减风力,阻挡风沙;遮挡阳光,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土壤中的水分条件,促进植被生长;为当地提供新能源,有利于保护当地的植被;发展养殖业,提高农牧民收入,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综合训练题,共10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区域发展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B生态脆弱区的形成原因包括,鱼鳞坑有利于物质的,05~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后练习题,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