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语】黄山市歙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7语】黄山市歙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温馨提示:
1.你现在拿到的试卷满分10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你要在120分钟内完成所有答题。
2.请你将学校、班级、姓名按要求在答题卷信息栏内填好,答案请写在答题卷规定区域内。
3.答题过程中,你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综合运用(25分)
1. 按要求默写。
(1)韩愈《晚春》中运用拟人、比喻修辞手法,借“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告诉我们,渺小、平凡并不可怕,只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也能不负春光,绽放生命的美丽。
(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最能抒发作者相思和亲情的句子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岑参《逢入京使》中“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了思念家园的悲伤;《木兰诗》中“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了木兰为报效国家,奔赴战场的飒爽英姿。
2.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A.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chuāi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pì静地方,细细端祥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
B.祥子的车卖了!他像傻了一般,看着大家忙乱,他只管往外掏钱。他的眼红得可怕,眼角堆着一团黄白的眵目糊;耳朵发聋,愣愣瞌瞌地随着大家乱转,可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chuāi( )起 pì( )静 哆( )目糊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__”。
(3)A段中祥子“几乎要哭出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段中祥子“想哭也哭不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性学习。(8分)
3. 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一种朴素情感。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愿意为保卫家因奉献出自己的一切。你所在的学校开展了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三个具体的活动形式。
(2)在活动中,有的同学灵感初显,想要写一副对联。下面是上联,请你帮忙对出下联来。
上联:忆苦难岁月,生灵涂炭,山川低吟,黑夜漫漫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主任齐老师对小江同学说:“我们班想举办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讲座,听说你的邻居高叔叔是党校老师,我想邀请他后天下午两点半到班上来做这次讲座,你问问他能来吗?”第二天,小江应该怎样向高叔叔转述班主任齐老师的话?
二、阅读(35分)
(一)(11分)
①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②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③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④“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⑤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⑦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4. 选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选文主要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一事。
5. 请简要分析第①自然段,并说说其作用。
6. 文段③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7 文段⑥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二)(13分)
灯火
①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②“生命”的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在胡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
③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厘米高的玻璃瓶,外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④夜深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跟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
⑤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
⑥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
⑦这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那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土埆厝风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履薄的人,战战兢兢。
⑧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⑨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
⑩虽然,煤油灯有效的亮度不过是一两尺而已,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
⑪多少风与云吹送过去了,我们长大了,家里安装电灯了,刚开始,我们只要五烛光的灯泡,五烛光的亮度刚好模拟煤油灯的古意,却免除了油烟的熏染、风动的闪烁,那样笃定而拘谨的五烛光灯泡,是我们使用“电火”的第一步。
⑫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们成长,日光灯一到,黄光从此成为白光,那又更向前跨过了一步,这时,伴读的祖母早已去世,惨白的日光灯下总觉得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总觉得身边嘘寒问暖的声音就这样沉寂了下去,我怅怅然在良好的灯光下写作。
⑬继之而来的美术灯、霓虹灯,将我们的家、我们的城装扮得更美,耀眼、闪烁的灯,增添了一些妖媚,每个家、每个众人进出的地方,都安装了无数的、千奇百怪的灯,入夜以后的都市和乡村,比白天更多了一些新奇和眩惑。
⑭有一次,我从华冈上望向台北,万家灯火里哪一盏是为我而开的?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⑮四十年了,从摇曳昏黄的煤油灯下,我们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坐在讲求爱眼照明的桌前,如果祖母还在,那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境?我常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在一个万灯闪亮的夜晚,陪祖母静静欣赏这光影缤纷!
⑯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
(有删改)
8. “‘生命’的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请你阅读①~⑨段,简要概括作者与灯火相伴的几段时光,并依据提示,在横线处补充完整。
灯火下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剪烛挑灯夜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的妙处。
(2)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⑪段中加点词的理解。
10. 第⑩段中“那样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富有内涵,谈谈你的理解。
11. 本文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提出你的见解。
(三)(11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12.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孤岂欲卿治经博士邪_______ (2)见往事耳_______
(3)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_______ (4)涉猎经史_______
13. 选出与“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中的“而”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结友而别B. 而钱不湿C. 康肃笑而遣之D. 博学而笃志
14. 翻译下列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回见事之晚乎!
(2)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15. 从选文来看,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点?
三、作文。(35分)
16. 阅读下面文字,以“一朵_____________的浪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有欢乐,有忧伤;有振作,也有迷惘;有师长的叮咛和教诲,有同学的宽容和赞赏……一件件往事记忆犹新,一幕幕场景历历在目,这些犹如人生长河中泛起的朵朵浪花,这里的每一朵浪花都是美丽的,值得拥有的。
提示与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诗歌除外),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答案及解析
【答案】 1.①. 杨花榆荚无才思 ②. 惟解漫天作雪飞 ③. 此夜曲中闻折柳 ④. 何人不起故园情 ⑤. 故园东望路漫漫 ⑥. 双袖龙钟泪不干 ⑦. 万里赴戎机 ⑧. 关山度若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注意“榆、荚、惟、漫、戎”等字词的书写。
【答案】2.(1) ①. 揣 ②. 僻 ③. chī
(2) ①. 端祥 ②. 端详
(3) ①. A段中祥子因买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车,高兴得要哭; ②. B段中祥子因为给虎妞办丧事而卖车,难受得哭不出来。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揣起(chuāi qǐ):拿起。“chuāi”写作“揣”。
僻静(pì jìng):指人迹罕至;安静。“pì”写作“僻”。
眵目糊(chī mu hū):方言,眼屎。“眵”读作“chī”。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错别字。
端祥——端详。
端详:意思是仔细地看,侧重看清、知道每一个细节。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
第一问:A段描写祥子第一次买到车的情形。他为了“买车”而牺牲了许多许多,用三年时间攒钱才买到,当然激动不已。文段中从“手哆嗦”“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可知,此时祥子买第一辆自己的车,所以“几乎要哭出来”的原因是:祥子因买上了第一辆自己的车,高兴得要哭。
第二空:B段写祥子卖车的情形。根据《骆驼祥子》第二十章“祥子的车卖了!钱就和流水似的,他的手已拦不住;死人总得抬出去”怀孕的虎妞不爱活动、爱吃零食,导致胎儿过大,结果难产死去。为了给虎妞办丧事,祥子被迫卖掉了车。所以“连哭都哭不出声来”的原因是: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只好把车卖掉去安葬虎妞,难过得哭不出声来。
【答案】3.(1)示例:①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绘画比赛②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征文比赛③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
(2)示例: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江河欢唱,喜气洋洋(根据上联内容和格式,围绕“爱国主义”拟对子,意对即可。)
(3)示例:高叔叔,您好!我们班将于明天下午两点半在本班教师举办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讲座,我们班主任齐老师想邀请您来做这次讲座,不知您能否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活动设计
解答时,围绕活动主题“天下国家”设计活动即可,注意要考虑活动的可操作性。
示例: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主题班会。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对联。
对联要求: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据此分析,根据上联内容和格式,围绕“爱国主义教育”拟对子,意对即可。
结合上联内容,“忆苦难岁月”是动宾结构;“生灵涂炭”是主谓结构;“山川低吟”是主谓结构,且“山川”为景物形象;“黑夜漫漫”是是“ABCC”这种形式的补充式结构短语。据此对出下联即可。
示例:看幸福时代,百姓欢欣,江湖高歌,红日融融。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注意语言得体,需要表达出活动的目的,时间,活动举办的意义,同时注意称呼。
本题作答时首先礼貌称呼“高叔叔,您好”;接着自我介绍;然后说明找高叔叔的目的和内容:我们班准备举办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讲座”,听闻您是一名党校老师,特委托我邀请您为我们进做一场讲座;最后说明活动时间,并向高叔叔发出诚挚的邀请。注意材料中班主任老师表达的时间是“后天”,而邀请时间是发生在“第二天”,因此在转述时要改换成“明天”。
示例:高叔叔,我们班想举办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讲座”,班主任齐老师听说您是党校老师,想邀请您明天下午两点半到我们班上做这次讲座,他让我问问您能来吗?
【答案】4. ①. 朝花夕抬 ②. 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
5. 内容上写出了我渴求得到《山海经》的急切心情,结构上为后文写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后的感激之情作铺垫。
6. 采用了外貌、动作、神态描写的方法,生动传神地写出阿长为“我”买来新书的高兴和洋洋自得心情。
7. 采用了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写出了“我”对阿长由衷的敬意和感激。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名著相关情节内容
联系第②段中“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的内容可知,文段选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全文语言平实形象、处处流露着真情,在丝毫不带造作的叙述中,将读者带入到了儿时作者的世界中,令人觉得特别可亲。所以该选文主要描述了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一事。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段落的作用。
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文章开头: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营造了……氛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通过第①段“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买罢,又没有好机会”可知,写了作者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又没有好机会”出去买,急切盼望得到,写出了我渴求得到《山海经》的急切心情;再根据第④段“‘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可知,为下文阿长主动为“我”买《山海经》做铺垫,在结构上,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解答此题要选好赏析角度,语句赏析一般从这几个角度分析:修辞、词语、描写方法,句式,手法、内容、情感,表达方式等。
“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穿着新的蓝布衫”这是阿长的外貌描写,“递”“说道”是人物的动作描写,“高兴地”是神态描写,一连串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妈妈为“我”买来书时的兴奋、激动和洋洋自得心情。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这是对长妈妈的赞扬和评价,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使我发生新的敬意”,“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是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敬意。
【答案】8. ①. 灯火下祖孙相守相依 ②. 提灯护火
9. (1)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渲染了童年生活中祖孙两人在灯火下相守相依互相陪伴的温馨画面,突出表达了作者对祖母的深深怀念,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富有感染力。(言之有理即可。)
(2)“笃定而拘谨”,本义是稳定而拘束,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五烛光灯泡的光芒稳定,其与煤油灯火的风动闪烁明显不同,表达了作者对使用“电火”后,生活中的诗意减弱的惋惜。(言之有理即可。)
10. 与煤油灯相伴的那些温馨时光是“我”生命中永远不会忘记的美好记忆,它带给“我”的温馨、诗意,温暖了“我”的童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温馨诗意时光的留恋和深切怀念。(言之有理即可。)
11. 示例一:本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将童年时煤油灯下的温馨生活与长大后灯光耀眼反而迷失的生活进行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温馨诗意生活的深切怀念和对时代发展、温馨不再的怅惘遗憾。
示例二:本文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灯火”触发了作者对儿时灯火下几个生活片段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儿时温馨美好时光的留恋,对祖母的深切怀念。
示例三:本文以“灯”为线索,叙写了童年时煤油灯相伴的时光和现在电灯相伴的生活,突出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温馨诗意生活的深切留恋与怀念和对时代发展、温馨不再的怅惘遗憾。(不局限于以上三个示例,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并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根据第⑤段中的“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得出第一空:灯火下祖孙相守相依;
根据第⑦段中的“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那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得出第二空:提灯护火。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1)本题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语句。本句“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中,三个“守着……”构成排比句式,所以本句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内容上,表现出童年时祖孙两人在灯火下相互守护、幸福温馨的生活画面,句式整齐,富有感染力;“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表达了作者对祖母的深切怀念和回忆。
(2)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笃定而拘谨”,笃定,意思是极有把握,从容不迫。拘谨,形容言行拘束,过分谨慎。这里把“五烛光灯泡”人格化,运用拟人的修辞,“笃定而拘谨”突出了五烛光灯泡光芒稳定,让人安心;结合第⑫段“惨白的日光灯下总觉得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总觉得身边嘘寒问暖的声音就这样沉寂了下去,我怅怅然在良好的灯光下写作”理解,与煤油灯火的闪烁微光不同,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使用“电火”后,生活中的温馨与幸福减弱的惋惜之情。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
“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这句话中,再结合第⑦段“这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和第⑨段“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分析可知,“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意思是与煤油灯相伴的那些温馨时光是我生命中永远不会忘记的美好记忆,它带给我的温馨、诗意一直温暖着我的童年。“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一句表达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温馨诗意时光的留恋和深切怀念。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构思及写作特色。
(1)构思方面:本文①~⑩段写和“煤油灯”共处的那段时光,作者在灯火下读书、灯火下祖孙相依、剪烛挑灯夜战、提灯护火;结合第⑨段“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和第⑩段“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理解,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温馨诗意生活的深切留念与怀念;⑩段至末尾“家里安装电灯了”“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们的成长”“继之而来的美术灯,霓虹灯”写和电灯相伴的生活,结合⑭段“万家灯火里哪一盏是为我而开的?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分析可知,表达了新时代下灯光温馨不在的怅惘与遗憾。所以文章的标题“灯”就是本文的线索,贯穿全文。
(2)写作手法方面:
结合文本第②段“生命的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第⑨段“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和⑭段“万家灯火里哪一盏是为我而开的?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分析,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将童年时煤油灯下的温馨美好生活与长大后万家灯火反而迷失的生活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温馨生活的深切怀念和时代发展,温馨不在的遗憾之情。
同时本文还采用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结合文本第②段“生命的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分析,“灯火”触发了作者对儿时生活片段的回忆,作者在灯火下读书、灯火下祖孙相依、剪烛挑灯夜战、提灯护火;第⑨段“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和第⑤段“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表达了作者对儿时温馨美好时光的留念,对祖母的深切怀念。
据此作答即可。
【答案】12. ①. 吗,同“邪” ②. 历史 ③. 责备 ④. 粗略地阅读 13. B
14. (1)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2)幼时跟随叔父傅洪仲和张幸从青州进入北魏, 不久又回到南朝。
15. 二人都是武将,都能够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刻苦学习之后都有了惊人的长进,最后有所成就。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邪:吗,同“邪”;
(2)句意:了解历史罢了。往事:历史;
(3)句意:洪仲严厉地责备他,不帮他回信。让:责备;
(4)句意: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涉猎:粗略地阅读。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中的“而”是连词,表示转折;
A.连词,表示承接;
B.连词,表示转折;
C.连词,表示修饰;
D.连词,表示并列;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注意关键词:
(1)三:几天,这里指“几”。士,读书人。即:就。刮目:擦擦眼。待:看待。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随:跟随。寻: 不久。复:又。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人物的共同点。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共同特点。结合内容,从甲文“蒙辞以军中多务”和乙文“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中可知,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从甲文“蒙乃始就学”,乙文“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等语句中可知,他们都认识到读书的意义,然后开始刻苦学习,从鲁肃的评价“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和皇帝的感叹“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可知,他们后期都有了惊人的长进。
【点睛】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乙】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幼时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到魏,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叔父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他,不帮他回信。傅永于是发愤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
【答案】例文:
一朵母爱的浪花
曾经,我想去海边走走,去感受海风拂面,去聆听惊涛拍岸,去静看浪花飞溅。可惜我的城市没有海。
幸好记忆中浪花朵朵。那朵由母亲和我卷起的小浪花,一直在心湖荡漾。
那天清晨,母亲准备好早点就出门买菜。我在书房有些乏了,便起身到阳台静沐暖阳,享受这难得的惬意时光。
阳台的晾衣架上,挂着好些已经晾干的衣物。我摇下衣架,取下衣物,一件件搭在臂弯,一会儿怀里已是满满当当。我像大胖子似的抱着衣物腆着肚子走进母亲的卧室,准备把衣物挂好、叠好。
打开衣柜门,一阵香气袭来,我顿觉神清气爽。再深吸一口气,混沌的睡意全然消散。伴着花香,我将一些衣物挂入衣柜,又将一些需要叠好的衣物一一叠整齐,放入抽屉。事情做完了,腰也有些直不起来了。我顺势趴在床上休息起来,想着母亲每天重复这些动作,不禁有些疼惜。
当我起身准备离开房间时,枕边一个盒子映入我的眼帘。那是一个海蓝色的饼干盒子,静静躺在那儿。“什么宝贝还放在枕边?妈妈的首饰?”我好奇地伸出手,拿起盒子。
推开盒盖的一瞬间,我的心猛地抽动了一下:那里面根本不是什么贵重首饰,而是我每年送给母亲的生日贺卡,最上面摆着母亲前些天买回来的栀子花--原来花香,也来自这盒子。
盒子里还有一封信,收信人竟然是我?我怀着激动和好奇,打开信:“……看到你平时懂事与努力,妈妈真想对你说:‘宝贝,我爱你!’亲爱的宝贝,平时,不论是唠叨,还是叮嘱,那都是因为妈妈深深爱着你……”花香正浓,心儿,似乎醉了。
房门口传来脚步声,妈妈回来了。
我跑向妈妈,和妈妈拥抱在一起。妈妈一边笑着一边抚摸着我的头:“帮妈妈把衣服收了?璐,妈妈爱你。”
“我也爱您,妈妈。”我非常自然地说出平时羞于启齿的这句话。这句话,已经酝酿太久,也被囚禁太久。
四目相对,画面美好得不忍消散。
风过心湖,泛起浪花朵朵。那天,那朵由母亲和我卷起的小浪花,那么洁白,那么温柔,就这样一直在心湖微微荡漾。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一朵_____________的浪花”,富有诗意,其实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题目“一件难忘的事”的变体。这个文题,可自由发挥的空间非常大,可选择的题材极其宽泛。补题的内容,可以是“快乐”“幸福”“友谊”“青春”“生活”“亲情”等各种表示情感、时空范围的词语。修饰语“一朵”,又限定只能写一件事,而不是几件事。因此本习作要写过去发生,对自己影响深远的一件特殊事情。“浪花”,宜取比喻义——生活中的特殊片段或现象。往事的回忆会使人振奋,使人感慨,使人快乐,也使人后悔,使人痛苦,使人惋惜……
二.选材构思。本文宜成记叙文。生活就是一条长河,而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就是这条长河中的一朵朵浪花。有一些浪花很大,而有一些浪花却很小;有一些浪花很甜蜜,有一些浪花很苦涩;有一些浪花很鲜艳,有一些浪花很黯淡……浪花既没有绚丽的色彩,也没有浓郁的芳香。一朵浪花则显得平凡渺小和微不足道,不过它纯洁美丽,也正是一朵朵平凡面朴素的浪花点缀着宽广的江河湖海,生活中也应该而且更需要有这样的浪花。在材料的选择上,要选取那些“小”而“美丽”生活中的小事,要选取自己最熟悉、最有话可说的内容,表达积极的主题。因此,可以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构思时细数过往,采撷“浪花”。首先你要采撷一朵最出众的,不可贪多,只能是“一朵”,也就是如何取舍材料的问题。是人生旅途中引领我们成长的一个人?还是青春路上净化心灵的一件事?抑或是一份情意绵长的亲情?一段难以割舍的友情……其次,要雕琢“浪花”。选取到能打动自己的材料后,接下来在写人记事的过程中,细笔勾勒,才能突出材料的意义,才能紧扣文题,突出中心。写作时要处理好叙与议的关系,叙事部分要具体,由叙述中的人、事、情、景转向“浪花”的感悟要自然深刻,才能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从小处着笔,在大处升华,习作内蕴就丰厚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8语】黄山市休宁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阅读选文,完成下面的表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7语】黄山市休宁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基础知识与综合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情景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填空题,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对比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