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答谢中书书》(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答谢中书书》(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答谢中书书》 一、课内阅读阅读《答谢中书书》,完成问题。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四时俱备 万籁俱寂 声色俱厉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相与步于中庭 荣辱与共C.五色交辉 天山共色 察言观色D.晓雾将歇 市南门外泥中歇 停工歇业2.把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选文具有写景精妙、景物极富生命力的特点,请你举两个例子简要分析。4.选文与【链接材料】中作者在写景后都流露出得意之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二者“得意”的原因。【链接材料】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①,响若操琴。揭跣②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③腐木,可罗胡床④十八九居之。交络⑤之流,触激⑥之音,皆在床下;翠羽⑦之木,龙鳞之石⑧,均荫⑨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 ⑩耶?得意之日,与石渠同。(节选自柳宗元《石涧记》)【注释】①文:同“纹”,纹彩、花纹。②揭跣(xiǎn):拎起衣服,赤着脚。③排:推。④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⑤交络:交织,形容水波像交织的纹理。⑥触激:撞击。⑦翠羽:翡翠鸟的羽毛。⑧龙鳞之石:像龙鳞一样的石头。⑨荫:遮盖。⑩践履:踪迹。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共奇者。5.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答谢中书书 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B.清流见底 不见曦月(《三峡》)C.夕日欲颓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D.四时俱备 元方时年七岁《陈太丘与友期行》)6.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②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7.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一句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8.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晓雾将歇(2)夕日欲颓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青林翠竹,四时俱备。10.古人写文往往不“说尽”而留有“余味”,请分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蕴含的言外之意。11.陶弘景和吴均都是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选文和“链接材料”在很多方面有相同之处。请从艺术手法方面,选一个共同点,简要分析。【链接材料】故鄣①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②,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③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④。(《与施从事书》吴均)【注释】①故鄣:古县名,在今浙江安吉县西北。②干天:直插云霄。③罗:一种地衣类植物。④散赏:散心,欣赏。 古文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晓雾将歇 ( )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13.选出每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之:山川之美 乃记之而去B.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相与步于中庭C.寝:怀民亦未寝 寝食难安D.解:解衣欲睡 何以解忧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B.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D.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15.翻译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6.下面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答谢中书书》文中“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B.甲文《答谢中书书》“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写山之高,水之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C.苏轼,北宋文学家,他与韩愈、李白、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辙、欧阳修被誉为唐宋八大家。D.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闲”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仙”人。17.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这两篇短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节选自《小石潭记》)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自《答谢中书书》)1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蒙络摇缀( ) 夕日欲颓( )1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往来翕忽______(2)水尤清冽______(3)四时俱备______(4)沉鳞竞跃______20.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皆若空游无所依。(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1.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请说说作者笔下的水有何共同特点?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各题【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乙】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丙】子路受教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①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②?”孔子曰:“括③而羽之,缺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注释】①揉:用人工把竹木之类变形。②何学之有:有什么需要学习的呢?③括:这里指给箭的末端做一番加工。22.【甲】诗的作者刘禹锡,我们曾经在教材中也学过他写的《____________》一文。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四时俱备( ) (2)子路见孔子( )24.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但是要用你的的能力努力学习,怎么会有人赶得上呢?B.但是要用你的的能力努力学习,怎么会有人和你一样?C.只是凭借你的天赋才能,再加上你学习,怎么会有人赶得上呢?D.只是凭借你的天赋才能,再加上你学习,怎么会有人和你一样?25.【甲】诗和【乙】文的写作对象都很明确。前者是写给__________,后者是写给________。【丙】文标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26.【甲】诗和【乙】文中都有景物描写,但写法和效果不同。请以画线句为例作简要分析。27.【甲】诗作者的写作目的是______,【乙】文作者的写作目的是_________。【丙】文结尾子路“敬受教”是因为他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陶弘景)【乙】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与施从事书》吴均)2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古来共谈( ) (2)沉鳞竞跃( )(3)春罗被径( ) (4)风雨如晦( )29.翻译下面句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30.甲文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细细品读,你觉得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吗?31.陶弘景和吴均都是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这两封书信在很多方面有相同之处。请从艺术手法方面,选一个共同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自《答谢中书书》)3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地桑竹之属 B.初极/狭,才/通人C.青林翠/竹 D.实是/欲界之仙/都33.在括号里补出下面句子省略的成分。(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3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阡陌交通( ) ②悉如外人( )③晓雾将歇( ) ④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②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6.甲段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__________”这四字成语来概括;乙段所透露出作者对山水景物由衷的赞叹,可用文中的句子“___________”来体现。37.甲、乙两段文字作者都寄情于景,都写得如此美好,但写景的用意目的是不一样的。韩愈曾说“桃源之说诚荒唐”,那么甲段中陶渊明为什么要“荒唐”虚构这样一个美好社会模式?乙段中“山中宰相”陶弘景为什么在给谢中书的书信中又把山景写给朋友?
参考答案:1.A 2.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3.①“五色交辉”“青林翠竹”色彩鲜明,绚烂多彩,让人感到勃发的生命力。②“猿鸟乱鸣”“沉鳞竞跃”静中有动,为画面增添灵动感,传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 4.选文:作者认为,自康乐公(谢灵运)之后,唯独自己能从山川美景中发现无穷无尽的乐趣,故自豪、得意。【链接材料】:作者发现了隐于奇石佳树之间水纹美丽、水声动听的石渠,而古人和后之来者都尚未发现此美景,故洋洋自得。 5.B 6.①早上的雾气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发出鸣叫。②从康乐公以来,不再有能够欣赏这奇美景象的人了。 7.C 8.(1)消散(2)坠落 9.青葱的树本,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10.①追慕前贤,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②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③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康乐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11.示例一:艺术手法方面,两篇短文都运用了夸张手法,如《答谢中书书》中“高峰人云”,《与施从事书》中绝壁干天”,都写出了山之高峻。示例二:两文都运用借景抒情的写法。甲文描写自然美景,表现了自己欣赏美景的愉悦与自得之情。乙文借描写故鄣县东三十五里的青山的美景,展现了山中变幻多姿的景象,流露出对美好的大自然的爱慕之情。 12. 消散 只是 13.C 14.C 15.①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②院子里的月光如积水般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16.D 17.答案要点:《答谢中书书》表达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 18. zhuì tuí 19. 轻快迅疾的样子 清凉 四季 鱼 20.(1)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2)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21.清澈、透明、纯净 22.陋室铭 23. 全,都 拜见 24.C 25. 白居易 谢中书 子路受到教诲(教导) 26.以“沉舟”和“病树”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景象;以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出晨昏中猿鸟、鱼儿富有生机的景象。 27. [甲]诗作者:感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要保持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乙]文作者:问候安慰友人,与之同享寄情山水之乐; [丙]文蕴含的道理: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努力和修炼也很重要 28. (1)共同谈赏 (2)指水中潜游的鱼 (3)覆盖(同“披”) (4)昏暗,不明 29.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 30.结尾一句,含有三层言外之意: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其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31.示例一:艺术手法方面,两篇短文都运用了夸张手法,如《答谢中书书》中“高峰入云”,《与施从事书》中“绝壁干天”,都写出了山之高峻。示例二:两文都运用借景抒情的写法。甲文描写自然美景,表现了自己欣赏美景的愉悦与自得之情。乙文借描写故鄣县东三十五里的青山的美景,展现了山中变幻多姿的景象,流露出对美好的大自然的爱慕之情。 32.A 33. 渔人 洞口 34. 交错相通 全、都 消散 参与或欣赏 35.①老人小孩,都愉快高兴,自得其乐。(都快乐,心满意足)②夕阳快要落山时,潜游水中的鱼儿争着跳出水面。 36. 世外桃源 实是欲界之仙都 37.围绕“陶渊明身处战乱,民不聊生,现实社会的黑暗难以实现改变,只能虚构向往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的理想社会。”而“陶弘景则是感叹自然之美,抒写对秀美山川的酷爱之情。”这两方面的意思来答,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5 答谢中书书-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5答谢中书书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专题15答谢中书书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小石潭记》(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阅读 7 答谢中书书,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重点实词,重点句子翻译,问题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